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日期:2021-10-10

这是咏雪教案教学设计,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咏雪教案教学设计

咏雪教案教学设计第1篇

《咏雪》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的一篇文言文,七年级上册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中的第一则。

  本文讲述了一个寒冷的雪天,东晋赫赫有名的谢氏家族在无法外出之时,与子侄辈谈论诗文的雅趣。天上的雪忽然纷纷扬扬,下得越来越大,这使主讲者谢安感到很高兴,于是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答案可能不少,但作者只录下了两个:一个是谢朗说的“撒盐空中”;另一个是谢道韫说的“柳絮因风起”。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

  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文言文不易读通,读懂,特别是时隔境迁的词语,更增加了难度。因此,我采取诵读跟复述故事结合,直至成诵。化文言为白话,易于理解字词,理解文意。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复述故事。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和咏物类文章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2、难点: 欣赏咏雪名句,学习比喻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策略与设计思路: 教学准备:课本,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七年级语文中的古诗文教学,强调诵读,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文言文还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基于这种要求,设计上述目标和重难点。 五、教学过程:

  (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查字典,读准字音,朗读课文,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完成导学案的预习案)

  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雪”的谜面,让学生猜。

  一夜北风猛,遍地大笼统,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多媒体展示雪景)

  3、让学生猜猜古代诗礼簪缨之家下雪天可能干些什么事。(引出作者介绍。)

  (设置情境,营造氛围,自然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品析文中咏雪的比喻句做好了准备。)

  二、自由朗读,感知课文。

  1、读准字音,节奏。指导朗读。?

  2、学生自由地放声朗读课文。

  ( 朗读课文是为了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基本了解,文言文的阅读,强调诵读。诵读有助于加深理解和体验,体会丰富的内涵和情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根据注释口头翻译,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讨论。

  2、复述故事情节,要求:

  ⑴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情节。

  ⑵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3、“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4、你还能说出一两个飞雪的好比喻吗?

  (合作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基本要求,在讨论中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 进行人际沟通,培养合作精神,是新课程理念的重要内容。)

  四、检查讨论结果。

  1、 不看书解释加点字。

咏雪教案教学设计第2篇

一、教学目标

咏雪教学设计范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 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多角度的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过程:

  三、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刀朗的《2002年的第一场雪》作为背景音乐。)

  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

  四、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以点拔。

  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以点评。

  3、扫除字词上的障碍,请同学们借助注解,读准字音,理解字词的含义。

  4、用学过的“加字法”和“换字法”翻译课文,并试背诵课文。

  五、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学生按学习小组进行“合作探究,互问互答”。

  教师适时点评,自然过渡。

  六、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高群《对雪》

  七、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

  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八、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

咏雪教案教学设计第3篇

 [教学目标]语文《咏雪》教学设计

  1、培养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的能力。

  2、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4、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5、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知识,巩固翻译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两个比喻句的比较,对比喻修辞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赏析比喻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准备]

  读通课文,根据书下注释大致疏通文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谜语: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打一种自然现象)

  趣味谜语导入,提起学生学习兴趣。初步接触文言文,要让他们对文言文产生兴趣,体味到文言之美和修辞之美,而非产生恐惧回避心理。

  二、读通读顺熟读成诵

  1、学生指名朗读,教师纠正读音。

  2、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总结: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

  3、教师示范朗读(注意句子停顿和情感)。

  4、再读,注意句子停顿。

  5、齐读(熟读成诵)。

  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才能疏通文意。我在基础方面的落实设计得比较扎实。通过预习自读、指名读、示范读等方式将文章读通。提醒学生注意读的停顿和情感,将文章读出古韵,熟读成诵。通过出示句子停顿小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文言文学习的初步技巧,即可以通过书下注释和文意划分停顿。

  三、把握重点疏通文意

  这篇文章虽然非常短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你在预习时和读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点?

  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请找出并用原文回答。

  文言知识点拨:古今异义以及词义范围的变化。

  1、儿女:今义:儿子和女儿;古义:子侄辈

  2、(拓展)妻子:今义:妻子;古义:妻子和孩子

  3、找出文中另外一个古今异义词。

  拟:今义:仿照、打算;古义:相比

  出示重点理解词语,考察预习效果。(抢答方式)

  俄而雪骤:不一会儿,雪下密了。

  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

  未若柳絮因风起:比不上不如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文言知识点拨:判断句:即……也。省略主语。

  全文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谈诗论文。不一会,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柳絮被风吹得漫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的大哥谢无奕的女儿,(也就是)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出示参考答案进行比对,及时提出问题并解答。

  《咏雪》一文字数不多,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字字珠玑。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抓住文中的几个重要信息点:即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训练学生用原文回答问题的能力,从而抓住文章线索。适时点拨“儿女”等古今异义的文言现象,抓其中的重点词语考察预习效果,由此顺水推舟,翻译自然水到渠成。最后出示全文翻译进行比对,即时提出问题并解答,在课堂上扫清所有翻译障碍。

  四、形神之辩赏析比喻

  1、咏雪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提出中心问题问题“白雪纷纷何所似”。

  2、你更喜欢“撒盐”的比喻,还是喜欢“柳絮”呢?说出你的理由。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从形、色、状等)外形方面比较。

  单从外形方面比较行吗?还能从哪些方面去看一个比喻是不是好的比喻呢?(还要看“神”,即神韵之美)

  3、文中有没有明确告诉我们哪个比喻更好?你欣赏哪个?为什么?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4、如果要你去比,你会比做什么?

  (鹅毛大雪、蒲公英、糖、梨花、玉屑、白蝶……)

  拓展思维,脱离书本,展开丰富的想象,为后面鉴赏比喻句做好铺垫。

  5、你学过的诗句中,有哪些描写雪的名句?(出示其他写雪名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若逐微风起,谁言非玉尘。

  乐游春苑望鹅毛。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

  看看这几句,分别把雪比作了什么?他们写的美不美?为什么?

  6、再回来看看同学们的.比喻,究竟哪个美。(分析学生提出的比喻)

  总结: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美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五、小结

  本文客观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虽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由衷地欣赏谢道韫“柳絮”之喻,赞赏谢道韫的聪敏与才气。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究竟文中的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呢?围绕这样一个问题,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从颜色,外形,下落形态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引出“形”“神”之辩。开放性的辩论最后收归为:一个好的比喻不仅仅在于形似,更在于神似,或者说神韵之美。初步总结后再出示古代诗歌中的雪的比喻,引导学生再次深入发掘神韵之美。最后通过学生们自己对于雪的比喻,加强深化,达到教学目标。

  六、作业布置:

  1、以“雪”来造一个比喻句。

  2、抄写并背诵《咏雪》原文及书下注释。

  七、板书设计:

  咏雪

咏雪教案教学设计第4篇

学习目标

  1、积累重点文言字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言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3、感受到文化家庭和乐融融的氛围。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学习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常见文言字词,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基本内容。

  学习难点

  发挥想象,会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刘禹锡的《乌衣巷》,最有名的是后面两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是当时最有名、最显赫的两个大家族,有“王与谢共天下”的说法。这两个家族人才辈出。而谢安无疑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就是时任东晋宰相的谢安指挥的。

  本课要学习的就是有关谢安与他子侄辈讲论文义的一篇文章,也就是《咏雪》。

  二、作家与作品

  1、结合课文注释1了解有关《世说新语》和刘义庆的知识。

  《世说新语》,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全书按内容分类记事,共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节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读音。

  (2)听课文录音,要求听清停顿,注意节奏。

  (3)去标点读,读出停顿,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2、再读课文,读懂文义:

  (1)借助课本注释,小组合作,共同翻译。

  补充翻译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留: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物品名称、计量单位要保留。

  换: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义词。

  调:调整句子顺序,使句子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补:补充省略的词语和句子成分。

  删:删掉没有实在意义的词语。

  (2)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强调重点字词。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时间:寒雪日

  地点:家里

  人物:谢太傅、儿女们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