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日期:2021-08-29

这是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及说课稿,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及说课稿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和主题。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2、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感情。

2学情分析

大多数同学语文基础较好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自学探究

一、 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 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 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 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提问: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

2、、 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3、 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4、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五、 细读课文

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1.

2.完成第一课时补充作业 。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自学探究

一、 导入 :鲁迅先生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人,哪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有关鲁迅的情况?

二、 题解:《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优美散文。课题用“从……到……“两个介词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范围。

三、 查预习。

1、给加黑的字注音、正音,然后释词。

确凿záo, 菜畦qí, 桑椹shèn,轻捷,油蛉líng, 斑蝥máo, 缠络chán,攒cuán, 珊瑚shān hú 高枕而卧,豁huō, 敛liǎn, 脑髓suǐ,陌生mò。鉴赏,人迹罕至hǎn,觅食mì,竹筛shāi,秕谷bǐ,系jì,传授shòu,书塾shú,

四、 整体把握

通读课文,然后解决下面问题

1、提问: 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内容?课文提到了哪些地点?百草园对于作者来讲有什么重要意义?板书:乐园

2、、 分组讨论:为什么百草园是我的乐园,到底有什么乐趣?(用自己的话来总结)

在百草园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动物组成了有趣的活动,可以干有趣的事情,听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3、 提问:所有乐趣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一般学生会回答泥墙跟一带,捕鸟。

4、为什么作者要把他们写得如此详细,又为什么能写得如此详细?

因为这些给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当作者充满感情回忆起童年时,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现在眼前。

五、 细读课文

提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百草园的景物的?

朗读第2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

讨论并归纳:(老师提示引导并归纳)

(1)既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用词贴切。

(让学生理解:光滑、肥胖、伏、窜、轻捷、低唱、弹琴等词语和相关语句。)

(2)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

(让学生分别找出相关内容)

形:肥胖、高大、臃肿、小球

声:长吟、弹琴

色:碧绿、紫红、菜花和蜂的“黄”。

味:又酸又甜。

春景:桑葚、菜花。

夏景:鸣蝉。

秋景:蟋蟀的叫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一、1.2,二、1.

2.完成第一课时补充作业 。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第2篇

教学目标:人教版八年级《阿长与山海经》优秀教学设计

  一、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整体感知课文。

  二、准确把握阿长是一个怎样的人,体会作者“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

  三、领会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领会作者围绕人物特点选择典型材料的方法。

  五、学习用一两件事真实、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

  重点:目标二、目标三

  难点:目标四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完成目标一、二、三;第二课时完成目标四;课后完成目标五。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有谁还记得我们初一学过的,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美女蛇的故事?记得这故事是谁讲的吗?我们今天来学习鲁迅先生专门写她的一篇文章。板书课题:阿长与《山海经》。在学习课文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遍生字生词。

  出示小黑板或投影。

  二、检查预习,完成目标一:点名回答

  (一)注音:

  掳()去震悚()惶()急疮()疤()

  诘()问惧惮()粗拙()疏()懒骇()

  (二)为下列词语中加括号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莫(名)其妙()

  A名字 B说出 C名誉 D有名的

  2、(念)念不忘()

  A惦记,常常地想 B念头 C读 D“廿”的大写

  3、(疏)懒()

  A分散 B不亲密 C粗心 D不熟悉

  4、烦琐之(至)()

  A极 B以至 C到 D至于

  (三)点评检查情况并一分钟记忆。

  三、导入:

  现在我们看到课文的标题。作者将阿长与《山海经》连在了一起,那么,她与《山海经》有什么关系呢?

  她除了给我讲过美女蛇的故事还为我做过什么事?在少年鲁迅的眼里,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请大家将课文仔细地阅读一遍,解决下列问题。

  四、课文讲解,完成目标二、三:

  (一)、仔细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可以自由讨论。

  1、看看文章写了阿长哪些事情?重点写哪些事情?依课文记叙顺序列出。

  2、依次领会并归纳每件事情所刻画出的阿长的形象特征,再总结归纳阿长的形象,再体会这样写真人实事的好处。

  3、依照文中事件的次序划出事件中表明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态度的词句,对比前后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4、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二)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1、明确问题一:适当引导,大概意思正确即可。从记叙事件的篇幅的长短、情节的具体及表达的中心思想可得知哪些是重点。

  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走动。睡觉摆大字。

  懂得许多规矩如元旦吃福橘,还教给我很多道理。

  给我讲长毛的故事。

  给我买来《山海经》。

  其中“给我买来《山海经》”一事是重点。

  2、明确问题二:引导归纳,教师小结

  “切切察察”“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的神态――饶舌多事。

  摆“大”字等细节描写――不拘小节。活画出她的饶舌多事而又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

  元旦吃福橘,将福橘“塞在我嘴里”,虽是迷信却是真诚善良的祝福。教给我的很多道理也是出于对我的关心爱护。

  讲长毛的故事,讲到“脱下裤子”“外面的大炮便放不出来,再要放,就炸了!”的话,更是让人看到长妈妈的无知和淳朴。

  写到买《山海经》时,作者用了相当多的篇幅和非常具体的细节来写,作者只是随意地告诉阿长《山海经》的事,她却真的买了回来,而令作者对她产生了衷心的敬意。体现了这位长妈妈的善良、热心和对孩子的关心、爱护。

  而文章自始至终就一直在刻画她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走动”到吃福橘的祝福和“晒裤子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及后来买《山海经》都充分体现出来。

  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点评:作者这样写阿长,“不虚美”,“不隐恶”真实写人的主张,是一种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而且这样把她的善良仁慈的美同愚昧落后的丑相掺杂,沙里淘金似的让她闪烁出美的光辉,将阿长这个人物写得更加真实感人。因此本文是写真人实事散文的典范之作。

  3、明确问题三:

  作者对她的“喜欢切切察察”和“不许我走动”及“睡觉摆大字”是“实在不大佩服”甚至“最讨厌”的。

  对她的烦琐的规矩和很多道理也觉得“非常麻烦”;

  而后对她讲的“长毛故事”却产生“空前的敬意”,但很明显这并不是真正崇敬和敬爱的心意,因为“这种敬意”,后来竟“淡薄起来”,甚至“完全消失”。

  最后她买来《山海经》时,作者产生了“新的敬意”,这才是真正的崇敬和敬爱,才是发自内心的、深切的、永久的敬意,因为作者说: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这样才有作者后来的真挚的感激、怀念之情,所以最后作者发出一声深沉的祝福: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这样欲褒先贬,使描写的人物形象给人意外的惊喜和惊叹,起到出乎意外的效果,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感、鲜明突出。这种先抑低后扬起的写法就叫先抑后扬。

  4、明确问题四:

  总观全文,作者先是“不大佩服”,后来发生“新的敬意”,到最后发出深沉的祝福。作者用了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来刻画阿长这一封建社会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刻画出了一个淳朴热情、善良仁慈、关爱小孩的长妈妈形象,抒发了自己对长妈妈的尊敬、感激和思念之情及深深的怀念。

  (三)小结:将上面归纳的内容整理成表格形式,构成附表一。

  五、作业:巩固性训练

  1、语文练习册本课练习一、二、三、四,巩固训练目标一、二、三。

  2、课文后面的练习一、二,巩固训练目标二、三。

  六、板书设计:

  见附表一。

  附:参考资料及文章:潘旭澜《<朝花夕拾>的艺术》施承权、黄政安《鲁迅散文、散文诗选读》

  《语文第三册教师教学用书》越国旗主编的初二语文(上)《中学教材全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目标二、三,导入本堂课的讲述内容:

  (一)设计问题,在思考中回顾旧知识,在思考中导入新内容:

  1、上节课我们分析了阿长这个人物形象,谁能够口头表述出她的形象特征?

  2、作者在刻画阿长这个人物形象时,用了一种什么写法?

  3、作者叙述的几件事情中,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哪些?

  4、如果要在课文中将这些事件划分开来怎么划?可以将课文划成几个部分?

  (二)明确问题,导入新课:

  1、明确: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淳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2、明确:先抑后扬。

  3、明确:属于“抑”的方面的事件有:A、喜欢切切察察;B、不许我走动;C、睡觉摆大字;D、懂得许多规矩,教给我很多道理;E、讲“长毛”的故事属于“扬”的方面的事件有:F、买《山海经》

  4、明确:这些事件可以划分成两部分:抑一部分;扬一部分。根据这些事件的`划分,又可以将课文划分成三部分或四部分:开头部分,介绍阿长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的外形特点。然后是“抑”的部分。再就是“扬”的部分。最后是结尾部分补叙她的身世,并抒发怀念之情。其中“抑”的部分又可以划分成三个小层。让学生自己归纳段意及层意。

  (三)导入:现在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扬”的部分。

  二、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完成目标四:

  (一)、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加括号的字注音:

  (霹)(雳)____:震(悚)__:

  粗(拙)__:孤(孀)__:

  (二)、设计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对艺术特色的体会。

  1、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2、当阿长说“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我”有什么反应?表现出怎样的心情?

  3、“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为什么会产生“新的敬意”?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4、“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为什么这么说?

  5、文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6、划出描写阿长的句子,判断这些句子运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

  7、分析“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一句有哪些精妙之处,写出了人物的哪些特点?

  (三)、解决问题,学生自由讨论,老师归纳作答。

  1、明确问题一:“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说明我对从她那里得到《山海经》没抱任何希望,只是说说而已。

  2、明确问题二:“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说明我听到以后很震惊,很感动,表现了我极度惊喜、兴奋的心情。

  3、明确问题三:为我买来《山海经》,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4、明确问题四:这四本书虽然很粗拙,但却是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我买来的,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动,让我产生过感激和“新的敬意”

  5、明确问题五: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6、明确问题六:“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我给你买来了!”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穿着新的蓝布衫”写一人普通妇女的打扮。

  “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写她对我的关切、爱护之情。

  “高兴”写为我买来了而高兴,可见长妈妈的仁慈、善良。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写出了一个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阿长。

  7、明确问题七:“哥儿”的称呼,有地方特色,但更透着阿长对我的亲热、疼爱之情。“三哼经”的说法非常传神地展现了一个不识字的普通妇女形象。但就是这么一个不识字的人竟给我买到了《山海经》,所以当听了这话时,“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就显得真实自然,毫不夸张了。因此这处语言描写生动传神地展现了阿长虽然不识字没文化但却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形象特征,非常吻合人物的特点。

  (四)小结:这部分围绕阿长的淳朴热心、关爱孩子的性格特点写了阿长给我买《山海经》一事,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一个善良、仁慈、关爱孩子的长妈妈的高大形象。

  三、作业:

  1、课文后练习三,巩固目标四。

  2、课六后练习四,完成目标五。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第3篇

一、教材分析

  《朝花夕拾》是语文新课标教学大纲推荐初中学生阅读的经典名著之一,是语文版八年级上册附录一“名著引读(四)”的一个篇目。在此之前,七年级教材已对《繁星.春水》、《名人传》等名著进行了引读,这节课是在此基础上,继续指导学生如何去阅读经典名著,是对学生课外阅读技能的培养与提高。

  这部名著共有10篇精美散文,内容丰富,而这节课仅是从作品的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也是想通过这节课教会学生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名著相关知识。

  二、学情分析

  经过接近两年的初中语文学习,大多学生对新课标教材的知识内容与体系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能认识到名著阅读是语文教与学中的一部分,但由于地域和学校条件的影响,学生们很少能真正接触到这些名著作品,所以就不能系统的去阅读,更谈不上仔细欣赏了。所以教师有针对性的导读或引读至关重要,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上述教材的.内容与特点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作品诞生的文化历史背景,帮助学生理解作品内容。

  ②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并能够对重要的作品作深入的了解。

  2、能力目标:

  ①指导学生用粗读和细读相结合的方法,引领学生提高读整本书的能力。

  ②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其语言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依据上述目标,确定以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教会学生一些阅读的基本方法,全面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对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引申到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索。

  四、教法、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语文阅读教学更要如此,《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所以,结合本节课特点,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情境激励法、读书指导法、思路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五、说课前准备

  为了让本节课教学内容更丰富,我除了认真研读课本上的知识点之外,还查阅并搜集了大量的课外资料,进行取舍,做成课件;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在课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课前先要求学生进行预习,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朝花夕拾》这部作品及与其相关的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一)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1、新课导入

  (1)可以由以前学过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导入。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选自鲁迅先生的哪部作品呢?

  (2)也可以歌曲《朝花夕拾》导入。本节课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导入的。

  2、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读书方法和读书的感受。通过这个环节来引发全班学生对作品的回顾,起一个总领作用。

  3、然后教师点拨度这类作品的常规方法,即“读书三功”。

  (二)考纲解读

  出示新考纲要求,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的考试大纲,有目的和针对性的阅读。

  (三)走近鲁迅,了解创作风格

  1、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作者生平。(代表发言)

  2.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先让学生交流,后出示课件归纳)

  目的是检查学生课外预习和搜集整理资料的习惯与能力,促使他们养成积累知识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是为后面进一步了解作品做铺垫。

  (四)进入文本,了解背景(课件)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课件展示,一是为了控制课堂时间,二是让学生了解更多与作品相关的时代背景,为更好的阅读作品并理解作品主题思想打下基础。

  (五)合作交流,概括内容

  1.阅读文本,把握整体内容,列出《朝花夕拾》目录。

  2.小组讨论:(1)你读过其中那几篇?能慨说它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吗?

  (2)你最喜欢哪篇?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3.代表发言,发表独到见解。

  4、课件展示“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

  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朝花夕拾》具体有哪些篇目,并大致了解各篇目的主要内容与思想。让学生谈自己比较熟悉或喜欢的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开学生的扩散思维,为深入文本积蓄能量。对于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部分,以课件形式展示出来,然后让学生读(可以用齐读的方式,也可以用个别轮流朗读的方式),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能达到了解认知的目的。

  (六)联系作者,分析人物

  请找出在全书中你认为描写得最好或者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

  先学生讨论交流,后师生小结归纳。

  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掌握作品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并教会学生如何从文本中概况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特征(从有关人物语言、动作、外貌、神态等描写着手)。

  (七)指导阅读,归纳手法

  1、把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有机地融合为一体,充满诗情画意。

  2、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时不时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鲁迅先生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3、善长摄取生活中的小细节,以小见大,写人则写出人物的神韵,写事则写出事件的本质。

  4、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

  5、作者在散文中常用对比手法。

  这一环节以学生讨论交流为主,教师提示指导为辅,引领学生进一步深入文本,突破重点、解决难点

  通过(五)(六)(七)三个环节着重突破重点、难点。

  (八)片段赏析,真题演练

  紧扣新课标对名著阅读的要求,切合新考纲,从作品中精选了四个文段作为演练题:1、《阿长与三海经》,2、《五猖会》片段,3、《狗猫鼠》片段,4、《范爱农》。分别从作家作品、基本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思想内涵及阅读体会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巩固性训练,真正做到讲练结合、即讲即练的实效。

  (九)布置作业

  回家后继续阅读《朝花夕拾》,选择你感兴趣的故事片段,并将它讲给你的家人、朋友们听。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把课堂的余热保留到课外,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增大阅读量,开阔视野,积累更丰富的课外知识。

  七、说板书设计

  依据板书设计要简洁扼要、一目了然的要求,结合本课内容,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朝花夕拾》

  鲁迅

  目录:主要人物主题思想

  小引

  《狗猫鼠》

  《阿长和山海经》长妈妈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父亲的病》父亲

  《琐记》

  《藤野先生》藤野先生

  《范爱农》范爱农

朝花夕拾教学设计及说课稿第4篇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从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到拓展、迁移、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读、思、品、说、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对于鲁迅和《朝花夕拾》,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结合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的性质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本文做情感铺垫。

(二) 检查预习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三) 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思考如果没有阅读课文,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主题会是什么?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况是大手笔的鲁迅,从而激发学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学习激情。

第二出示问题组,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这里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下: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领会到的?

这里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明确问题。通过第一题来给课文划分段落,使学生能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通过时间、地点的变换来叙述事件的好处,从中学习构思布局的写作方法;通过第二、三题明确认识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明线是鲁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通过第四题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爱国之情,使学生能够在自我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等),抓住典型事件(如“匿名信风波”和“电影事件”),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至此完成第一课时的学习任务,突破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和线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研读赏析

在这一环节重点突破本课的另一个个学习重点--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速读第二部分“在仙台”。

(1)、在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你认为最让鲁迅感动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往事是什么?请你带着感情复述一下这件往事。

结合第一题总结出这一部分共叙述了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质: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好处。在第二题中则让学生重点了解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这一高尚品质,鲁迅虽然是弱国的国民,但藤野先生却给他满腔热忱的帮助和指导,鲁迅的医学专业成绩“及格”。可日本的“爱国青年”对此却无端猜疑,“借”了鲁迅的笔记查看,他们的言行充满对弱国国民的歧视。藤野先生和“爱国青年”对鲁迅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第三题则结合《鲁迅自传》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完成对教学难点的突破。

(五)探究补疑

为了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挖掘教材,设计一些出乎学生意料的疑难问题,促使学生的大脑处于兴奋状态,以活跃课堂气氛,并加深对文章的理解。问题如下:1、本文是赞美藤野先生高尚品质的,却写了他的“掌故”,这样是否有损于他的形象吗?2、日本学生给鲁迅的信,以托尔斯泰的话开头,隐含什么内容?3、藤野先生向鲁迅泄露了题目吗?如没有,你有何依据?4、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敬佩、感激之情,为何分别时,却向藤野先生说了谎?

(六)布置作业

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通过两三件具体事例,来刻画给你帮助最大的一个人。

(七)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感情、结构层次、表现手法,我精心设计板书,体现教学思路。把课文内容浓缩于板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板书,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把握课堂教学动向。

整个教学流程,既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以体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教师应该点拨到位,从而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引导学生深刻探究,从而抓住内在的东西,以培养自学能力,能够学以致用,突出其主体地位。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