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9
这是有朋自远方来课文,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体会主题的深刻含义,认知友情内涵,理解交友之道;培养学生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归纳、运用资料的能力;锻炼学生各方面的综合性能力。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能够乐于与同学分享搜集到的资料,结合搜集到的资料,能够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自己对交友的看法。3、情感 态度 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择友观,懂得友谊是珍贵的,学会与身边的人交朋友。
二、教学重难点:1、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综合能力。
2、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友观。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朋友是一个人生命中的加油站。结交一个好朋友能为自己的人生增添精彩。那么,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
二】交流分享同学们在课前肯定搜集了很多关于友情的成语、诗文、名言警句等,现在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给组内成员展示一下你的搜集成果。
[1]关于友情的成语君子之交 义结金兰 志同道合 风雨同舟 肝胆相照 莫逆之交 形影不离 刎颈之交 相濡以沫 情同手足等,学生可以继续成语接力,看哪个组搜集得多而好,教师及时点评。
[2】关于友情的诗词(1)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鸭脚虽百个,得之诚可珍。(欧阳修)
(2)说尽向来无限事,相看摩捋白髭须。(唐张籍)
(3)落日见秋草,暮年逢故人。(唐李端)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5)丈夫会应有知己,世上悠悠安足论。(唐张谓)
(6)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7)同声自相应,同心自相知。(晋傅玄)
[3】展示搜集的名言警句
(1)友谊应当是不朽的。——蒂特李维
(2)于顺境中交朋友只需费一举手之劳;在困厄时寻找友谊简直比登天还 难。—爱比克泰德
(3)友情是天堂,没有它就像下地狱;友情是生命,没有它就意味着死亡;你在人间所做的一切,无一不是为了友情。——威莫里斯
(4)真诚的友谊好像健康,失去时才知道它的可贵。——哥尔顿
(5)友谊!你是灵魂的神秘胶漆;你是生活的甜料,社会性的连接物!——罗布莱尔
(6)在无利害观念之外,互相尊敬似乎是友谊的另一要点。——莫洛亚
通过学生积极热烈的讨论,学生已经完进入到畅谈交朋结友的话题和氛围中,此时引导学生对于这一主题的学习加深难度,真正体现综合性学习的能力提升这一目标。
三】深入探究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本打开,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将课本上的“伯牙绝弦”和“割席断交”用自己的语言把两个成语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加深及时给予点评。
“伯牙绝弦”讲的是俞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要表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我仿佛看到了巍峨的泰山.伯牙心里想表达流水,钟子期就说:太好了,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表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他的心思。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难找到听得懂他琴声的人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生不复弹琴。
“割席断交”汉朝末年,读书人管宁与华歆从小在一起读书,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两人性格不一样,管宁读书刻苦,不贪慕富贵,华歆行事浮躁,羡慕荣华富贵,渐渐地管宁厌恶他,就把两人共坐的席子割成两半,分席而坐,从此两人断绝交情。后用来警示后人:志不同道不合,便难以成友。真正的朋友,应该建立在共同的思想基础和奋斗目标上,一起追求、一起进步。如果没有内在精神的默契,只有表面上的亲热,这样的朋友是无法真正沟通和理解的,也就失去了做朋友的意义了。
四】拓展延伸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这句话出自《太子少傅箴》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使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指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朱和赤:可以释义为红色的东西;而墨和黑即是说黑色的东西。红与黑相对,红可以理解为红是正义的,好的。黑则相对是邪恶的或不好的。不管你跟着其中任意一方的人,都会被其拥有的品行所感染。换句话说就是跟好人学好,跟坏人学坏。
(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独学:指独自学习,不了解外部动向。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有井底之蛙含义。因为朋友是你了解外部世界的桥梁,也是你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尺。一个人学习,而不接触外部环境是行不通的。只有与朋友共同学习,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才能弥补自身的缺憾,并获得更多知识。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可能对句义不是非常明了,需要教师及时给与点拨、指导。
五】感悟提升
从小到大,我们交往了不少的真诚的朋友,他们与我们心与心相连,有的虽不是朝夕相处的朋友,但一点也不影响你们之间的无话不说,患难与共。在你的心中,对于友情一定有不少的感悟和体会吧,现在,请同学们随堂写一段关于“友谊”为话题的话语,抒发你心中的感慨。字数可不限。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结果和发言内容,进行小结,归纳友谊技巧:
(1)平等互惠,学会体谅朋友的难处,相互给予与分担。(2)宽容他人,尊重差异,加强沟通。(3)坦诚相待,坚持原则,绝不能以牺牲原则为代价,维持所谓的友情。
六】小结
本次交流活动,同学们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懂得了交友之道,重新认识了自己,增强了信心。同学之间也增进了了解,增进了友谊,今后将会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我们敞开心扉,去交友,交真友,交挚友,让友谊之花开遍神州。
七】作业 学生抄写整理的成语、诗词及相关名言警句
八】板书设计
有朋自远方来
一、 交友之道【名言、成语、诗词警句等】
二、 自我展示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虽然行文简洁,不足百字,但古今字义不同,孩子们阅读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以找准突破口、激起学生兴趣为重点进行备课和授课。
一、成功之处
教学开始,我通过范读、领读、划出分节线后自读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其次,文中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要通过反复地朗读,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二、不足之处:
没有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
三、改进措施:
应该让孩子们用文言文演一演,这节课的效果会更好,孩子们对文言文的学习也会更感兴趣。
学习目标
1.让大家认识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2.引导大家学会选择朋友。
3.教会大家交友之道。
4.培养大家收集资料的习惯。收集交友名言、警句、故事、诗词、成语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朋友是伤心时,最想见的人;是打扰了,不用说对不起的人;是高升了,也不用改变称呼的人;是天涯海角,都彼此挂念的人。朋友是生生世世的牵挂。朋友就像收藏的宝贝,不是每天都捧在手里,但是无比珍贵。那我们该怎样与朋友相处,才能让友谊万古长青呢?一起来参加我们今天的实践活动吧!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自我介绍交朋友
【交流点拨】我今年十三岁,生于广西柳州,祖籍浙江(金庸老家),却从未去过。四岁随父进京,入读地科院幼儿园。人生地不熟,受小朋友欺负,常含泪缩于墙角,渐将爱动爱闹之习改掉,胆小慎微至今。母亲教我读幼儿书报,增长见闻,并学习钢琴,现在受益匪浅。
六岁半入小学。班主任姓梁,很慈祥,伙伴们也很好。可惜好景不长,三年级时搬回老家,与同学了解不够,度日如年,只得整日学习,因此常受老师表扬。
毕业后,考入北京八中。此地环境优美,同学大都多才,且全班关系和谐。我不爱体育,便去上网、看小说。生活充实学业得志!
我爱好很多,却没有特长。琴棋书画,只略知其一。小学时得过些奖:在市英语科技竞赛中,一、二、三等奖各获过一次,在新加坡数学竞赛中获过三等奖,钢琴过了九级。中学后便无一所获。目前无大志,只把心胸豁达作为最高追求,喜爱金庸先生的《笑傲江湖》,及李白、辛弃疾的诗词。愿今后不负自己及家长之望,小事开心、大事顺利、少出差错,足矣!
(二)擦亮慧眼选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朋友,可以成就一生的辉煌;不好的朋友,可能贻害一生。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朋友呢?
1.请你收集慎重择友的名言警句。
【交流点拨】(1)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曾国藩)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孔子家语》)
(3)很多显得像朋友的人其实不是朋友,而很多是朋友的并不显得像朋友。(德谟克里特)
2.请你收集《论语》中关于择友标准的语录并加以解读。
【交流点拨】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直,指正直。这种朋友为人真诚,坦荡。朋友的人格可以影响你的人格,所以这是一种好朋友。谅,指诚实。这种朋友为人诚恳,不作伪。与这样的朋友交往,我们的精神能得到一种净化和升华。友多闻。这种朋友见闻广博,阅历丰富。朋友的知识、经历可以成为自己的经验,可以让自己少走弯路。《论语》告诉我们值得交往朋友是:正直的朋友,诚实的朋友,知识渊博的朋友。
另外有三种人不值得结交,即惯于走邪道的人、善于和颜悦色骗人的人、惯于花言巧语的人。
(三)诚实真心待朋友
1.自古至今,真心待友的故事很多,请你为大家讲一个这样的故事。
【交流点拨】管仲和鲍叔牙是春秋时期的齐国人。他们从小就是好朋友,整天形影不离。有一天,鲍叔牙对管仲说:“咱们都已经是大小伙了,不能总靠家里养活。我们是不是去做买卖?”管仲想了想,有些为难,说:“从父亲去世以后,我和母亲吃了上顿没下顿,哪有钱去做生意?”鲍叔牙说:“钱由我出,你就想想怎样做生意吧。”
经过一番准备,他俩真的做起了生意。两人起早贪黑,四处奔波忙碌,谁也不叫苦。每次赚了钱,鲍叔牙总是把大部分给管仲,自己只留一小半。管仲有些过意不去,说:“这样,我心里很不安。是你出的资金,你应该拿大部分。”鲍叔牙诚恳地说:“我们是朋友,你家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你就收下吧!”
后来,他们又一起去当兵。每次打仗,鲍叔牙都紧紧跟在管仲身边。冲锋时,他跑到管仲的前头;后退时,他又走在管仲的后边。遇到危险,鲍叔牙都毫不犹豫地用自己的身体去保护管仲。在一次战斗中,鲍叔牙受了伤,管仲急忙为他包扎伤口。管仲看到流血的伤口,难过地说:“你是为了我才受了伤的呀!”鲍叔牙笑了笑,说:“没关系!没关系!”
有人问鲍叔牙:“对朋友,你可真是做到家了。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呀?”鲍叔牙说:“我不这样做,管仲也会这样做的。我总以为,他比我有本领,有胆量,总有一天,他会干出更大的事业。”
后来,他们在齐国做了官。管仲在鲍叔牙的支持下成功地进行改革,使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不久,管仲的官职超过了鲍叔牙。这时,一些大臣议论纷纷,替鲍叔牙抱不平。
鲍叔牙知道自己如果继续做官,可能对管仲不利,于是就毅然辞官回乡。齐桓公挽留他,管仲也劝他,但鲍叔牙还是悄悄地离去了。
管仲逢人就说:“生我的是父母,而真心待我的是鲍叔牙!”
2.历史上的“八拜之交”指什么?与之相关的人物或故事是什么?
【交流点拨】知音之交——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刎颈之交——廉颇相如(负荆请罪);胶漆之交——陈重雷义;鸡黍之交——元伯巨卿;舍命之交——角哀伯桃;生死之交——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管鲍之交——管仲叔牙;忘年之交——孔融祢衡。
一、由浅入深,授之以渔
《杨氏之子》是小学生初次接触到文言文,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免晦涩难懂,又不好读,所以在自主性课堂模式中如何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消除学生学习的畏难情绪,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着学习兴趣,学得主动,学得投入就需要老师巧妙的引导与点拨。
因为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文言文,所以能够读懂文言文是一个教学重点。
学生有学习古诗的基础,他们知道怎样翻译古诗,由此,在课的导入中,我从学生们最长遇到地文言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的告诉学生,古文就在我们身边,就存在我们的“语文园地”。在课堂上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试着理解文言文的意思,一些难懂的地方才给予点拨和指导。学生在交流自己理解的过程中,又顺势引出理解文言文的两个基本方法:“看注释”和“联系上下文”,这样进行学法指导显得很自然,让学生感觉到这个方法是大家在实践中得出来的,孩子掌握起来就更容易一些。
要想读懂文言文,首先要读通、读顺文言文。所以,我在学习完本课生字后,并没有马上进入理解课文的教学中。而是顺着生字回文,让学生们自主的“读准字音,读顺句子。”通过学生一遍又一遍的大声朗读中,结合自悟与小组交流,加之适时引导。学生们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读不太懂的小古文。
二、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帮助学生背诵阶段,因为观看了于永正老师讲授这一课的视频,最近一直在看他的书,感悟颇多!我仿照于老师的方法,我先背会课文,并加上动作和表情,此举看似随意,却营造了一个古文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背的欲望。有了“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在接下来的“理解文意”阶段,学生们学的更带劲了。而且,在“理解文意”之后的“熟读成诵”这一环节,我又精心设计了《杨氏之子》一个“演一演”这个环节学生兴趣高昂!对于大多数学生,到了“熟读成诵”这一环节,应该是可以把这篇文言文背下来了。
课上我的的评价方式,也富有浓厚的文言文味儿,如:“翟氏之子,甚聪惠!”“谁与杨氏之子一样聪惠?”等,都能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营造了灵动的课堂氛围。
三、拓展写话
文言文的语言精炼,孩子们已经发现这个显著特点,本课55个字。却刻画一个思维敏捷、语言机智、热情大方、彬彬有礼的杨氏子!为了让学生更好理解本课“语言的妙处”我特意设置了一项作业。
杨氏之子故事新编,并进行了详细的指导。让我拭目以待孩子们精彩的文字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