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杞人忧天教案一等奖

日期:2021-10-19

这是杞人忧天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杞人忧天教案一等奖

杞人忧天教案一等奖第1篇

 【教材分析】

  《杞人忧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一则寓言。七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几课童话、诗歌、神话的学习过程中,已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练习和想象,学习本课,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体验,通过快速阅读、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积累“亡”、“中伤”等关键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

  2、通过多种朗读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激发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提到这句话,我们不禁会想到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板书课题)

  二、诵读

  1、教师配乐范读,出示朗读要求:

  (1)读准字音

  (2)明确节奏

  (3)读出情感。

  课件展示:重点字音和重点句子的节奏: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

  (2)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明确节奏。

  3、全班齐读。

  4、分角色朗读:两人一组,分别扮演杞人和哓之者,体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杞人——忧虑、恐惧;

  哓之者——真诚、耐心劝导。

  5、学生展示朗读,教师评价并总结。

  三、疑读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质疑解疑,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字词:

  (1)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2)若躇步呲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假设让你把“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说清楚明白呢?

  学生讲述故事。

  四、思读

  1、杞人“忧”什么呢?“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天地崩坠、废寝食

  2、讨论:杞人的忧有没有必要?

  教师提示:天崩地坠发生了吗?

  教师小结:对于不会发生的或毫无根据的事没有必要忧虑,而让自己陷在一个牢笼中。

  3、哓之者是怎么为他解忧的?

  教师提示:哓之者劝了几次?每当杞人提出新的`忧虑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4、在哓之者耐心的劝导下,达到了什么效果?

  5、小故事,大道理: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延伸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六、课堂小结

  其实,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也在所难免,如何更好的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六、作业布置

  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1、嘴和眼睛的对话

  2、树和斧子

  3、画笔和颜料

  4、蜜蜂与花朵

杞人忧天教案一等奖第2篇

【教材分析】杞人忧天名师教学设计

  《杞人忧天》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寓言四则》中的一则寓言。七年级的学生在本单元的前几课童话、诗歌、神话的学习过程中,已充分调动了自己的练习和想象,学习本课,要求学生调动自己的体验,通过快速阅读、联想和想象,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深入理解课文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积累“亡”、“中伤”等字词;疏通文意,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

  2、通过多种朗读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

  3、激发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把握作者的思路,理解“杞人忧天”的含义。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用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提到这句话,我们不禁会想到古时候的一则寓言故事——“杞人忧天”,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则寓言。(板书课题)

  二、诵读

  1、教师配乐范读,出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2)明确节奏(3)读出情感。

  课件展示:重点字音和重点句子的节奏:(1)又 有 忧 彼 之 所 忧 者,因 往 晓 之。(2)日 月 星 宿,亦 积 气 中 之 有 光 耀 者。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明确节奏。

  3、全班齐读。

  4、分角色朗读:两人一组,分别扮演杞人和哓之者,体会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杞人——忧虑、恐惧;

  哓之者——真诚、耐心劝导。

  5、学生展示朗读,教师评价并总结。

  三、疑读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疏通文意,质疑解疑,全班交流。

  2、教师指导:课件出示重点字词:

  (1)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2)若躇步呲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假设让你把“杞人忧天”这个故事说给别人听,你会怎么说清楚明白呢?

  学生讲述故事。

  四、思读

  1、杞人“忧”什么呢?“忧”到什么程度?

  明确:天地崩坠、废寝食

  2、讨论:杞人的忧有没有必要?

  教师提示:天崩地坠发生了吗?

  教师小结:对于不会发生的'或毫无根据的事没有必要忧虑,而让自己陷在一个牢笼中。

  3、哓之者是怎么为他解忧的?

  教师提示:哓之者劝了几次?每当杞人提出新的忧虑时,他的态度是怎样的?

  4、在哓之者耐心的劝导下,达到了什么效果?

  5、小故事,大道理:读了这则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五、拓展延伸

  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也有人认为其中传达出强烈的忧患意识,你同意哪一种理解呢?

  六、课堂小结

  其实,杞人忧天似的做法大可不必,但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烦恼忧愁也在所难免,如何更好的化解忧愁,笑对人生?相信大家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会有所感悟和启迪。

  七、作业布置

  寓言的寓意与其情节设计有密切的关系。任选课文中的一则寓言,重新设计情节,赋予其新的寓意,把它改写成一篇新的寓言。

  1、嘴和眼睛的对话

  2、树和斧子

  3、画笔和颜料

  4、蜜蜂与花朵

杞人忧天教案一等奖第3篇

 教材及学情分析:

  本单元所选几篇课文分别是童话、诗歌、神话、寓言,教师要引导学生想象,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本文是一则寓言,有深刻的寓意。可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做到“温故而知新”。尽管学生初学文言文,需要教师适当点拨,但是教师依然要把主动权还给学生,不可越俎代庖。并且,教师要在高效驾驭文本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张扬个性的舞台。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生能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探究本文的深刻寓意,得到丰富的启迪。

  3、有效训练学生的想象、表达、表演等能力,唤醒学生的发现意识。

  4、渗透必要的情感熏陶。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寓意,得到启迪。

  2、难点:训练各种能力,引导学生“换一种眼光看世界”。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画蛇添足》等多幅图画,让学生看图猜成语,然后归纳寓言的特点。再结合学生的表现谈话导入,并板书课题。(例如:本来老师上课前还担心……现在看来,完全是杞人忧天了。)

  二、检查预习效果

  1、简介《列子》

  2、正音、释词。

  三、师生合作,理解文章内涵

  活动一:读——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学生美读——分角色读

  (2)小组合作翻译——学生质疑——师生解惑

  活动二:想——大胆发现

  (1)杞人所忧何事?结果如何?

  (2)“晓之者”是如何解惑的?对此你想做出怎样的评价?

  (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同学们还获得什么启示?(学生上台板书)

  活动三:辩——换种眼光看世界

  甲方:“杞人忧天”,庸人自扰

  乙方:我愿意给“杞人”点赞

  活动四:演——展示才华

  (1)读文本,看插图,自由想象、创造。

  (2)学生上台表演。

  四、教师巧妙地将板书生成图案,启发学生想象后小结。

  五、布置作业:

  版课本剧;积累有趣的神话故事。

杞人忧天教案一等奖第4篇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则外国寓言,其实在中国文学宝库里,也有不少诙谐幽默的寓言,你能否列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如《滥竽充数》《守株待兔》《自相矛盾》《老马识途》,这些寓言都来自《韩非子》。)那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两则中国寓言。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溉(gài) 汲(jí) 杞(qǐ)

坠(zhuì) 躇步(chú) 跐蹈(cǐ) 中伤(zhònɡ)

2.解释下面加点的文言字词。

(1)家无井而出溉汲(浇灌、灌溉)

(2)家无井而出溉汲(从井里取水)

(3)及其家穿井(待,等到)

(4)国人道之(讲述)

(5)闻之于宋君(知道、听说)

(6)丁氏对曰(应答,回答)

(7)身亡所寄(同“无”)

(8) 因往晓之(告知,开导)

(9)奈何忧崩坠乎(怎么,为何)

(10) 亦不能有所中伤(伤害,受伤)

(1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纵使,即使)

(12) 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3.作品链接

《穿井得一人》选自《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吕氏春秋》又称《吕贤》,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

《杞人忧天》选自《列子·天瑞》,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尤其注意积累重点字词的含义。

2.请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两个故事。

3.说说这两则寓言各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交流点拨】《穿井得一人》的寓意可以概括为凡事都要调查研究,才能弄清真相。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谣言往往失实,只有细心观察,研究,以理去衡量,才能获得真正的答案。要深入调查研究,切不可轻信流言,盲目随从,人云亦云。所有的流言都不可信,只有实际才是真理。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二)深层探究

1.你还能从中国古代成语中找出一个成语的意思和《穿井得一人》的寓意相似吗?请把你知道的成语故事讲述给大家并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交流点拨】庞恭陪伴魏国太子到邯郸做人质。在临行前,庞恭对魏王说:“要是现在有个人跑来说,热闹的街上出现了一只老虎,大王您相不相信?”“不信!”魏王立刻答道。“如果同时有两个人跑来,热闹的街上有一只大老虎,您相信吗?”庞恭又问。“我会怀疑。”魏王回答道。“那么要是三个人异口同声的说街上有只老虎时,您会相信吗?”庞恭接着问魏王回答道:“我会相信。”于是庞恭就劝诫魏王:“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一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现在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比这里的街市远了许多,议论我的人又不止三个。希望大王明察此事。”魏王道:“一切我自己知道。”可是,庞恭走前就有人毁谤他。庞恭陪太子回国,魏王果然没有再召见他了。

这故事本来是讽刺魏惠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伸这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过细心考察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小结】寓言总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要读懂寓言,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2.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出什么评价?请结合你的学习或生活说一说。

【交流点拨】这是发现问题并且勤于探究的良好表现。比如,在学校学习应对灾难的课程,教给孩子们在灾难面前自救的方法;把应急预案的制定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来做,组织仿真演练……早早做了准备,天灾面前我们肯定不会有那么多恐惧,损失肯定也会减少很多,这正是“杞人忧天”的积极意义。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