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

日期:2021-10-23

这是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是优秀的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第1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七年级语文课文,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尽快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一个有利契机。所以,这节课的设计我是让学生充分利用文本,挖掘教材,理清文章思路,明确课文思想;训练默读技巧,学会通过事情或现象得到生活启示。

  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设计的问题适合七年级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

  1、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练习默读,快读浏览课文勾画字句)

  2、复述课文,详细叙述故事情节:入险——遇险——脱险。

  3、小组合作:“我”入险前,遇险时,脱险后是什么样的心情?你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练习默读,跳读课文勾画句子)

  4、“我”成长了很多,“我”在这次经历中获得了什么人生经验?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点明中心,并教导答题方法,提示议论的语句往往是理解文章主旨的关键句)

  险与夷(不失自信,往往就会化险为夷)

  短与长(你走的一小步,悄悄是你人生中跨出的一大步)

  思与行(只想着困难,不付诸行动,反而会陷入困境)

  5、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得到什么启示?(引导孩子畅所欲言)实现远大理想,从小事做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做人做事要有自信心。作者有一件小事引发感悟,生活中就需要善于感悟,感悟能使人聪明、强大。

  6、写一段自己的生活经历,揭示你从中获得的启示。(200字左右)

  在反思中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值得深思:城市学校的学生眼界开阔、预习充分,农村学校的孩子动笔少,不预习。结果我这堂课学生回答问题多引用学习工具上面的话,思路受限;农村学生却很能在课堂上跟着老师的引导发表自己的观点,课堂活跃,但笔记与练习却跟不上。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第2篇

 《走一步,再走一步》是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中的自读课文,而在这之前,却是精读课文。这就要思考这篇课文在内容上的取舍问题了。

  精读课文的话,老师可入手的点很多,在课时上也可以安排为两个课时。作为自读课文,就更侧重于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新课程标准提倡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基于此,再加上本单元的相关要求,我制定了以下三个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自己对课文的认识。

  2、勾画出描写“我”心理的句子,说说作者从中所得的“经验”。

  3、多角度阅读课文,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难点)

  第一个学习目标的设定,是得益于余映潮老师的教案。为了让学生认识课文,理解课文,从不同的角度说说自己对课文的认识。学生可以从文章体裁、故事内容、情节顺序、文章结构、人物特点、文章技法、给人启迪等等多个角度选取一个,表达自己的见解。

  这一篇是我们学习默读课文中的第八篇课文了,刚好可以借鉴余老师的这个方法检测学生前段时间默读的情况。

  第二个学习目标,勾画描写“我”心理的句子,从“我”的心理历程过渡到自己所得的“经验”,也就是从文章内容到主题。

  第三个学习目标,更多的是用新的角度读课文。随着阅读的深入,让学生能从一篇课文中有不同的阅读体验,获得新的理解和感悟。

  这样一来,自读课文中学生的自主性就处处体现出来了,更侧重于学生的阅读体验,而文中传递出来的“经历”和“经验”也没有因自读缺失,老师起到了很好的统筹作用。

  自读课文并不是老师放手不管,任由学生漫无目的地读,而是更需要老师有放眼全局的大手笔。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第3篇

 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的初步打算,就是要像文中的父亲那样,做好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走一步,再走一步,逐渐学会欣赏文章,打消学生对鉴赏文章的恐惧感。为此,我的思路是让学生先通过自主学习,再进行小组合作探究,路让学生自己走,我只是一个指路人。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上完了这堂课后,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导语的设计引人入胜。

  我从作者的一次飞行经历导入: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这个人就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那么小时候的一段什么样的经历改变了他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导语是以故事的形式说给大家,加之我生动的语言,一上课就吸引了学生目光,创设了很好的教学情境。

  二、通过问题的设计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1、首先,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件什么事?指导学生概括的方法,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2、然后,接着问:文中写了几个人物?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这个题型在阅读中经常出现,要指导学生解题的方法。回归文本,从文章确定答题的大致范围,一段一段按顺序找能概括其人物的性格特点,如果有的段落没有词语,就从所做的事中或者这个人的语言、动作等概括起特点。

  3、接着,我要求学生再仔细研读课文,找出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的语句和环境描写的语句,引导学生探究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4、最后是写法探究。首先是写作顺序。把记叙的几种顺序告诉学生,让学生分析本文的记叙顺序是顺叙。其次点拨学生说出以小见大的写法。

  5、作业练笔。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篇随笔。让学生写自己的经历,以小见大,有感而发易写出真情实感。从批阅情况看,学生写的不错。

  这节课也有几点不足:

  在反思中,我发现了一点遗憾,就是学生对文章的哲理领会不够深入。不能从它的深度和广度上去认识,这大概学生的年龄小有关系。所以谈得很肤浅。

走一步再走一步中心第4篇

因为这是初一语文学习的第二课,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培养学生战胜困难尽快适应初中生活的一个有利的契机,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的思路是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路让学生自己走,我只是起到个指路人的作用,目的是养成学生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的好习惯。

  于是一改以往我主宰课堂我长篇大论的授课方式,换成学生当主角,因此,在45分钟的课堂上,我一会是参与者,和学生共同探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人生问题;一会又是提问者,再一次把学生引领到课文之中;一会又是设计者,为学生思考创设某种环境氛围……学生也随之不断改变角色,不断变换思路,一会是旁观者,为小主人公着急;一会又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身临其境体会当时的心境;一会又是主人公的伙伴,为他出谋划策。学生的兴趣完全被调动出来,整个课堂气氛热烈而不喧哗,紧凑而不紧张,有张有弛,于快乐轻松的氛围中达到了教学目标。

  最后的10分钟,用5分钟让学生写自己遇到的一个困难及如何克服困难的片段,在用5分钟学生读习作和点评,真没想到初一学生会有如此精彩的故事,而他们对困难的认识也告诉我他们的确是需要挫折教育的一代。

  一节课下来,我说话的时间加起来不到15分钟,大多数时间都是学生讨论、发言和练笔,但我想,学生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交流中所获得的东西远比从我的长篇大论中学到的多。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