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3
这是京剧趣谈教案学设计,是优秀的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中“驰骋、尴尬、虚拟”等几个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介绍的京剧表演的特点及运用的说明方法。
3.想象京剧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说明京剧表演特点的说明方法。
教法:为了紧扣大纲,突破重点,解决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我采用了尝试教学、变序教学等多种方法,利用多媒体软件,运用“以读代讲”“尝试练习”“点拨议论”的方法。重视学法指导,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需要,更是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需要。为此我让学生充分去感知语言材料,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感悟、合作学习,研究语言文字,渗透“读”“思”“议”“悟”“勾”等学法。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喜欢京剧吗?说一说你喜欢的京剧名段吧。
2.教师板书课题点明“趣谈”。“趣谈”是什么意思?
3.“京剧趣谈”是什么意思?看到这个题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抓住学生的质疑,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学习课文后我们就明白了。
(二)自学生字,读顺课文。
1.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新词及不理解的词。不理解的词可在小组解决,也可查字典解决。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词语。
2.巩固练习,教师可出示小黑板或投影片,检查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 3.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理解,把它画出来,提出来和同学们讨论。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再根据讲读课文的需要,提出一些重点词语,请同学们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4.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正确、流利,重点指导难读的句子。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生读书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京剧的哪几种艺术特色?(一是利用虚拟的道具能演出得具有神韵,二是奇特的亮相表演能带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四)重点讲读,体会写法。
1.但是,舞台的空间总是有限的。要表现骑马的一个场景,应该怎样来实现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回答这个问题。
2.用虚拟的马鞭来表现骑马,成功吗?学生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演员用马鞭来表演骑马很成功。主要表现在:骑马人特定和优美的姿态能鲜明地表现出来。马鞭拿在手里,演员可以很自由地做出各种动作,表示出各种意义。
3.京剧中有些虚拟的道具一样感觉可使用,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作者举出了哪两个例子?请同学们读课文的第2、3自然段,然后回答。五、出示要求,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要求:自读《亮相》一部分课文,看看作者讲出了京剧的什么艺术特色。想象自己是一位解说员,要向外宾们介绍京剧的这种艺术特色,想一想,你准备从哪些方面按什么顺序来讲呢?
2.提示学生注意讲出以下两点:
(1)双方交战正激烈时,演员的动作忽然停止。此时无声胜有声。
(2)双方交战,一方败阵逃走,另一方不去追,反而在原地耍“杂技”,凸显人物英雄气概。
3.学生当解说员,模拟场景练习解说。
4.思考讨论:作者在介绍各种京剧艺术特色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京剧趣谈》是六上第七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围绕“艺术之美”选编课文。本文由两篇与京剧相关的小短文组成。从京剧的道具运用与动作造型两个角度,介绍了京剧表演虚实相生以及动静结合的艺术特点。
《马鞭》共三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自然段,写的是马鞭成为舞台道具的背景与妙处。文章先提出无法在舞台上骑马的尴尬问题,然后从三个方面写了运用马鞭这个道具如何将问题解决得“无比漂亮”。第二部分为第二至三自然段,从马鞭这种道具拓展开去,举例介绍了实在的道具鞋底、酒壶、酒杯,以及虚拟的道具针线、酒水、饭菜等,进一步说明了京剧善于运用虚实结合的道具表现生活原形的特点。
《亮相》共三个自然段,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静态和动态的亮相。文中“小孩子和外宾忍不住要问”和“这,哪还是戏剧”这两处质疑,指出了亮相表演在写实方面的不合理之处,而这恰好是京剧化实为虚、动静结合,突出表现人物形象的高妙之处。这虚拟的亮相,正是京剧表演的艺术特点。
课文运用分类别、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分别以马鞭等道具、亮相等舞台动作为例子,把京剧表演中虚实结合、动静相宜的艺术特点介绍得清清楚楚。课文内容简单,语言简洁,适合学生自学。课文介绍了京剧人物使用的道具,以及他们“对打”和“刀(枪)下场”等舞台场景,叙述方式生动有趣,画面感强。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图中演员一身京剧的行头,手持马鞭,目视前方,气宇轩昂。这幅骑马图,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京剧人物威风凛凛的形象,用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马鞭。
二、学情分析
这篇文章的作者徐城北先生是著名的京剧理论家、戏曲研究员,对京剧颇有研究,其文笔不仅老练,对于艺术的阐释也是通俗幽默、深入浅出。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文浅显易懂,适合自学。但是,京剧虽然是我国国粹,却是一门综合性很强、博大精深而又充满美感的舞台艺术,这一表演艺术离学生太远。学生们平时接触很少,能听懂京剧、会欣赏京剧的同学不多,对于很多专业术语更是无从谈起,也不明白这种艺术形式的美学内涵。面对这样一篇文艺性很强、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可以尝试通过音、视频及文字的补充拉近与它们之间的距离。
三、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马鞭》和《亮相》,能说出对京剧的了解。
四、教学重难点
默读课文,能说出对京剧的了解。
五、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梳理内容
1.资料补充,了解京剧。
(1)学生根据提示,介绍京剧。
提示①: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示②:胡琴、锣鼓
提示③:中国国粹
提示④:梅兰芳
(2)学生读材料,了解作者。
2.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介绍了京剧的哪两个方面。
(2)学生交流,明确:课文介绍了京剧的道具和表演方式。
学习目标:
1、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特色。
2、借助文字展开想象,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重点:
了解京剧表演中马鞭的应用和亮相的艺术手法。
学习难点:
如何借助文字展开想象去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
学习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熟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2.教师准备:研读教材,预设学情,准备教学需要的阅读材料、相关视频和道具。
学习过程:
一、京剧访谈 ——实话实说
1.谈话引入“京剧”。[今天,我们将走进第七单元,第七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艺术之美”。一首歌,一幅画,一件小小的工艺品,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艺术之美。这节课,肖老师将和大家一起聊聊一种被誉为国粹的艺术,它是什么呢?(京剧)]。
2.师走近学生进行访谈:你喜欢京剧吗? 为什么?请你实话实说(生说出理由)。
3.通过刚才的访谈,我知道了大多数同学似乎对京剧并不感兴趣,我猜这些同学可能是对京剧不够了解,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大作家徐城北的《京剧趣谈》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你一定会对京剧有所喜欢。(板书:京剧趣谈)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紧扣单元主题,将学生引入课堂学习。通过京剧访谈,了解真实学情,找准学习的真实起点,从而揭示课题。】
二、京剧趣谈——走近京剧
(一)快速读课前阅读提示,找出阅读要求
(二)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文章结构:按阅读要求整体感知课文,找出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京剧的
1、浏览课文,找出这篇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介绍京剧的?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马鞭、亮相。
【设计意图: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旨在引导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让学生自主发现阅读要求,确定阅读目标,并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快速找出课文主要介绍京剧哪两方面的内容,了解课文的结构。】
(三)自主学习,交流阅读感受
自学提示一:
默读《马鞭》,说说你从这篇短文中了解了哪些知识?你觉得哪些地方有趣?
学法指导:
读:默读“马鞭”第1—3自然段。
画:用“——”画出有趣的地方。
思:想一想马鞭为什么有趣?
说:对子交流,大胆地演一演,准备展示。
【设计意图:问题前置,明确学习任务;通过“读、画、思、说”分步指导学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最后还可以创造性地演一演来达成学习目标。】
1.独学。
2.对子交流。师巡堂指导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可读;可说感受、有趣之处;也可以和对子演一演。
3.生展示:学习课文,分享自己觉得最有趣的部分。
展示可多样化,在学生展示时,循着学生找到的段落进行学习(以生为本,不特意强调某一段落或者某一处文字):
自学提示二:
短文《亮相》写了几种亮相方式?你觉得哪一种亮相最有意思?
学法指导:
读:默读“亮相”第1—3自然段。
画:用“——”画出你认为最有意思的地方。
思:想一想所画句子有意思的理由?
说:小组交流,大胆地演一演,准备展示。
1.独学。
2.小组交流。师巡堂指导并适时鼓励:可读;可说感受;可说有意思之处;也可以在小组内演一演。
3.小組展示:分享自己觉得哪一种亮相最有意思。
(1)小组展示可多样化,在学生展示时,循着学生找到的两种亮相方式进行学习(以生为本,不特意强调先说哪种亮相方式最有意思,学生愿意分享即可)。
(2)学生分享展示“静态亮相”与“动态亮相”的有意思后,师适时播放京剧《雁荡山》片断,通过观看视频,进一步了解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特点。
(3)回归文本,找出描写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句子,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并分男女角色读一读。
【设计意图:根据学习路径,自主学习,在小组交流讨论时,教师适时指导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演一演,发挥个人之长,让每个学生都参与,都体会京剧带来的快乐。展示时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看视频等多种感官体会静态亮相和动态亮相的特点,感受京剧的艺术之美。】
三、京剧戏谈——京剧脸谱
1.用京剧中的脸部化妆图片引出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图片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这是京剧脸谱独特的艺术,不同的脸谱展示了不同人物的身份,并为下一个活动“猜脸谱”设下铺垫。】
2.猜一猜:脸谱对应的人物会是谁?说说理由。
3.脸谱知识分享:京剧脸谱色彩和图案十分讲究,看来五颜六色和图案丰富的脸谱,决非仅仅就是为了好看。不同含义的色彩绘制在不同图案轮廓里,人物就被性格化了。
四、京剧再访谈
读完大作家笔下的《马鞭》和《亮相》,看到五颜六色的脸谱,此时此刻,京剧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再访谈得出一个结果,孩子们改变了对京剧的看法,开始渐渐喜欢上了京剧,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京剧的艺术魅力。】
五、京剧美谈——致敬国粹
1.生自由读美文:了解京剧的发展历程、表演方式及在国际上的地位。
2.师生合作读。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美文,通过师生合作读,激发学生对国粹京剧的喜爱之情、表达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意。】
3.提醒同学们课后看看京剧,可与同学交流。最后用亮相动作致敬国粹:京剧顶呱呱!
【设计意图:与开课形成回应,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他们对国粹京剧的喜爱之情,达成本课的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了解京剧中一些道具的来历和作用,理解亮相的特点和作用,感受京剧的艺术魅力。
2.品味京剧的韵味,获得审美体验,激发对京剧这一国粹的喜爱之情;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通过资料介绍,了解更多关于京剧的知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知识,体会表达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起学生了解京剧、热爱京剧的兴趣。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
导语:同学们,中国的国粹有许多,誉满中外的有三大国粹:京剧、国画和中医。京剧融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于一体,在国际艺术舞台上,京剧被列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之一。对于享有如此盛誉的京剧,大家又有多少了解?谁能唱出一段京剧选段?(生结合已有知识回答。)京剧离我们的生活有点远,生活中我们能听到京剧的机会也不多,这真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京剧的知识,让京剧重返我们的生活。
2.理解课题。
过渡:现在让我们齐读一下课题。(生齐读:京剧趣谈。)大家会注意到课题中的哪个字?(生回答:趣。)对!“趣”字是关键,这个字提示了我们这篇课文虽然是讲解京剧的相关知识,但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有趣的。关于京剧有哪些有趣的知识呢?我们现在就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篇
1.简单介绍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还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甚至传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对京剧的了解。
3.同学们自由朗读全文,教师出示自学提示。
(1)将课文读正确,不回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学习,也可以问问同桌。
(2)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京剧的哪些特点。
4.教师出示字词,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驰骋 尴尬 彻底 鲜明 虚拟 唯恐 制服 高妙 凸显 无穷无尽 约定俗成 不可开交 戛然而止 风雨不透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趣谈“马鞭”。
(1)学生快速默读《马鞭》一文,圈画不懂的地方。
(2)结合阅读提示,思考从本篇文章中了解到了京剧的哪些艺术特色。
(3)教师补充资料,出示图片、京剧选段,学生欣赏后再默读课文,加深理解。
①补充文字资料。
趟马 由于京剧中多以马鞭来代替马,或作为骑马的象征,因此凡手持马鞭挥舞着上场后运用圆场、翻身、卧鱼、摔叉、掏翎等技巧连续做出打马、勒马或策马疾驰的舞蹈动作的组合就是京剧的趟马。趟马的形式多样,一般用来表示人物骑马的心情,或用来显示人物的身份、性格和行动目的。
②播放视频资料。
京剧《追韩信》中韩信、萧何、夏侯婴三人在互相追赶时依次上场趟马片段。
《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的片段。
《金玉奴》中小生演员喝完豆汁后用嘴舔筷子片段。
(4)出示阅读思考卡,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阅读思考卡
A.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
B.“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C.“马鞭”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D.文中除了讲到“马鞭”这种虚拟道具,还讲到了哪些虚拟道具?是怎样过渡到对这些道具的介绍的?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E.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5)汇报交流阅读思考卡上的问题,品析课文。
A.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呢?
预设: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原句来回答。本课是一篇说明文,对于马鞭的产生、马鞭的作用和舞台效果都介绍得非常清楚。阅读时要留心,找出对应的句子回答即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所以马鞭便产生了,这是一种虚拟的道具。
B.“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
预设: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所体现的程度之深。“彻底”指“全面的、充分的”,“彻底解决”和“无比漂亮”都包含着一种赞叹,从中可以感受到一种佩服的感情,这也说明“马鞭”是一种凝聚着智慧的表现手法。
C.“马鞭”这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
预设:学生可用课文中的原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D.文中除了讲到“马鞭”这种虚拟道具,还讲到了哪些虚拟道具?是怎样过渡到对这些道具的介绍的?找出文中的过渡句。
预设:学生应该已掌握找过渡句的方法:过渡句一般在句段或段首。文中的过渡句非常明显,学生很容易找到:“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所以文中除了讲马鞭外,还讲了针线、饭菜等虚拟道具,这些虚拟道具是和鞋底、酒壶酒杯这样的实体道具配合使用的。
E.说说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预设:课题是《京剧趣谈》,“趣”是一个关键字。所以此处可让学生说说自己觉得哪些地方有趣,这样能了解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趣谈“亮相”。
过渡:了解了京剧中道具的使用情况后,我们再来看看“亮相”。
(1)指名分段朗读《亮相》一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画,指出朗读得不准确的地方。
(2)教师出示相关视频资料:亮相。
(3)学生再次默读课文,圈画自己觉得不理解的字词或句子,先在小组内交流,若还不能理解再在班上提出来共同探讨。
预设难点一:第1自然段中有几个加了引号的字,如“杀”“醒”“完”,这里的引号表示什么?
明确:这里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因为舞台上的“杀”“醒”“完”都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所以要加上引号。
预设难点二:文中讲了哪两种“亮相”?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明确:课文中讲了两种亮相——静态的亮相和动态的亮相。静态的亮相是在紧张而激烈的情节当中突然停下来,一切都像是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作用是以静显示武艺的高强,显示必胜的信心。动态的亮相是双方正在交战时,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耍刀或枪。这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作用是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
预设难点三:第3自然段中有这样几句话:“这,哪里还是戏剧?这,不是太像杂技了吗?您说得太对了,这就是京剧中的杂技成分,自古如此,如今还保留着。”你读完这几句话后有什么感觉?你感受到了文章语言的什么特点?
明确:这几句话仿佛一问一答,观众说出他的疑问,作者解答对方的疑问。两个反问句写出了观众的吃惊,这其实也是我们的疑问:耍兵器似乎和京剧的情节没有多大关系,为什么要这样呢?经过作者的解答,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京剧自发展初就延续下来的,既使京剧表演更加精彩、有可观性,也显示了人物的英雄气概。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文章语言的通俗、亲切、自然。
(4)交流你觉得有趣的地方。
3.创设小舞台,趣味表演。
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京剧中一些有趣的知识,我们也观赏了一些经典的京剧片段。现在让我们也来演一演,亲自体味一下京剧的魅力吧!
(1)出示几个关键词,同桌之间或小组内可以自己演一演。
骑马快奔 绱鞋底 主客 饮酒 静态 亮相
(2)邀请几名同学上台表演。
(教师若能提前准备一些道具更好,如马鞭、鞋底、酒壶酒杯、假兵器等。)
四、质疑交流,拓展阅读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过渡:除了马鞭和亮相,有关京剧的有趣的知识还有许多。比如京剧的脸谱与人物分类、京剧的音乐、京剧的服饰等。京剧虽然有这么深厚的艺术底蕴,但我们一提到京剧,首先想到的京剧爱好者是老人,年轻人喜欢京剧的却不多。有些人还说京剧是“老人的艺术”“过时的艺术”,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你认为京剧为什么不能普及呢?
预设:其实不仅仅是京剧,许多传统文化都面临着受众小、被人淡忘的尴尬处境。听听学生的意见,教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加强这方面的熏陶和学习。教师要强调,我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要多了解我国的传统艺术,不要因为人云亦云而去忽略它、排斥它,要真正去了解它。只有真正走近它,才能体会它的无穷魅力。
2.补充资料,出示一些关于京剧的关键词,让学生进一步领略京剧的魅力。
京剧的四大基本功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唱”,指的是唱功;“做”指的是做功,也就是表演;“念”指的是音乐性念白;“打”则指的是武功。
京剧的四大行当 人们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京剧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若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京剧的脸谱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一般来说,红色脸谱代表忠义;紫色脸谱象征刚正;蓝色脸谱代表勇猛;黑色脸谱代表耿直;绿色脸谱表示侠骨义胆;白色脸谱表示奸诈、狠毒;金、银二色脸谱则多见于神、佛、鬼怪,以示其金面金身,象征虚幻。
京剧界四大名旦 “四大名旦”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投票选举产生的,前四名依次为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梅、尚、程、荀四人在艺术上各具特色。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也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下搜集更多关于京剧的资料,欣赏相关表演。有条件的话,可以到现场去看一场京剧表演。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