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0-25
这是题临安邸教案五年级,是优秀的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材分析:
题临安邸教案
《题临安邸》是义务教育语文版五年级上册第11课《古诗二首》中的内容。是南宋诗人林升看到中原国土被金人侵占,然而南宋朝廷却一味苟且偷生,寻欢作乐,为吐心头的愤恨,表达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而题写在墙壁上的一首诗。
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己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诵读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受到心灵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诵、悟诗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陆游的《示儿》这首诗。谁还记得?请你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临终之际,陆游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没有盼到,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指板书),做了很好的回答。生齐读课题。理解“邸”。
二、品悟:走进诗文。
(一)由题入手,读懂古诗。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
①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②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③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
3、品析诗句
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乱中痛苦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城看到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
①学生自读自悟。
②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③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
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诗句“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是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
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 “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
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时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资源整合,深刻领悟。
1、了解汴州。
同学们,昔日的汴州又是什么样子呢? 想知道吗?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大家请看:出示《清明上河图》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说)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汴州,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被葬送了,此时,你心情如何?
祖国的锦绣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让我们带着悲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
2、拓展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学们,汴州沦陷了,权贵们可以逃离战乱,来到南方的杭州,继续寻欢作乐,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们的境况又如何?爱国诗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①理解“遗民”、“胡尘”,体会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样,你们听出来了吗?是从哪一句听出来的?这里的“遗民”指什么? “胡尘”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眼泪都哭干了。请你们再用心听听——(课件出示古代战争画面)
透过这漫天飞扬的“胡尘”,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体会等待时间之长。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望王师又一年”,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你们知道吗?据资料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学们,整整23739个日日夜夜呀!同学们,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泪的遗民在盼,陆游在盼,林升在盼,他们盼到了吗?(没有)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生读)他读得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悲愤,愤怒)你想读吗?(生读)他读得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愤怒的心情,齐读《题临安邸》
三、拓展:升华诗情。
1.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板书:忧国忧民)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个又一个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林升愤怒的质问着;陆游悲伤的呼喊着;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更是为实现他精忠报国的志向,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着……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课件)来,让我们一起高声诵读《满江红》!(师生齐声诵读)
附:板书设计
题临安邸
权贵 醉生梦死
林升 忧国忧民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自华。谁来分享一下你最喜欢的诗句?
师∶你的手举得最高,好,你先来分享吧 !
师∶你说,你喜欢的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从这两句诗你体会到了诗人高远的志向和豁达的情趣。师∶同桌也想分享,快站起来吧 !
师∶哦,你说,你喜欢的是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中体会到诗人与他的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
师∶同学们可真棒,老师都沉浸在大家的分享中了,诗歌可以传情,诗歌可以达意,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古诗,那就是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
二、初读
师∶现在,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名家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同学们纠正字音,注意朗读节奏。
师∶好了,范读播放完毕,同学们听的都很仔细,老师看到很多同学都在书本上做了标记,非常棒!
师∶下面哪位同学愿意来做小老师,读一读多媒体上的诗歌?师 ∶你的眼神最亮,就你吧。
师∶大家说她读得怎么样啊 ? 嗯,声音洪亮,非常得有气势。
师∶哦,我听到有同学说她有一个地方节奏停顿错了,应该是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好,你再来把这句诗读一读!
师∶嗯,这一次节奏把握的非常准确,请坐!
师∶那解决了朗读的问题,哪位同学知道南宋诗人林升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
师∶看大家疑惑的小表情,别急,下面老师给大家播放一段视频,请同学们认真观看!
师∶好,视频播放完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当时的背景呀 ?师 ∶最后排那个戴眼镜的男生。
师∶你说,视频里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皇帝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当政者只求苟且偏安,大肆歌舞享乐。你看完后很气愤,难受!师∶没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的诗人也用诗歌表达了他的感受。你看的非常仔细,看法也很独特,请坐。
三、析读
师∶现在,老师就给大家10分钟的时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这样一个问题∶结合背景,说说你从整首诗中感受到了诗人什么情感?
师∶好,带着这个问题开始你们的讨论吧!
师∶第一组的同学自信满满的样子,那就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分享吧。师∶哦,你们感受到诗人很痛心!师∶那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 ?
师∶没错,就是这一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师∶那哪个词语让你们体会最深刻?
师∶嗯,"几时休"。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语的?
师∶"几时"是何时,"休"是停止的意思,连起来就是何时停止。
师∶理解的非常到位,请坐。
师∶那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句诗给我们描绘了什么场景吗 ?师∶你说青山之外还有青山,高楼之外还有高楼。
师∶还有吗 ? 别着急,慢慢说,你一定可以的。
师∶对啦,湖中的游客皆达官贵人,他们通宵达旦与歌舞女一起寻欢作乐,纸醉金迷,这种情况不知何时才能罢休 ?
师∶通过你们的互相补充,老师仿佛已经看到了当时的场景,请坐!
师∶那么再结合刚才看的背景来说一说,为什么诗人希望歌舞停下来?
师∶嗯,当时国家四分五裂,权贵们整日寻欢作乐,诗人看了非常痛心,希望统治者可以振奋精神,收复失地!
师∶的确,诗人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看到当时的情景,怎能不痛心,怎能不失望!
师∶ 那你们小组能把这种失望痛心的感觉读出来吗 ?师∶ 果然理解的到位,把诗人的心情都读出来了!
师∶老师看到第二小组的同学也跃跃欲试了,第二小组的代表快站起来吧!
师∶哦,你们从"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感受到了诗人的悲愤!
师∶那老师要来考考你们了,"暖风"是指温暖的风吗 ?师∶ 你的头摇的像个拨浪鼓一样,快来说说你的理由吧 !
师∶ 哦,你说表面是温暖的风,实际上是当时的奢华之风。
是的,这里"暖风"有一语双关的作用。那这里的游人呢 ?和我们平时说的"游人"一样吗 ?
师∶对,这里专指那些整天只知道吃喝玩乐的人。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请坐。
师∶这里还有一个字"醉",透过这个字,你们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阿?
师∶哦,仿佛看到了那些权贵们喝着美酒,吃着山珍海味。
师∶还有同学说仿佛看到了歌女们为他们演奏,舞女们为他们跳舞!
师∶大家都说了各自的想法,老师忍不住给你们鼓掌 !
师∶是的,一个"醉"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跃然纸上,非常精妙!
师∶那诗人面对这样的现象,心中作何感想 ?
师∶嗯,就是愤怒、悲痛,以及对权贵的讽刺!同学们说出了诗人的心声!
四、品读
师∶那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痛心悲愤的情感,跟随配乐再来朗读这首诗,同时想象整个画面。师∶嗯,果然理解的到位,读的都不一样了。
五、小结作业
师∶好了,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理解了诗意,了解了诗歌的背景,同时体会了诗人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其实,诗歌的魅力远不止如此,课下就请同学们继续朗读这首诗,并尝试进行背诵。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三个目标的确立,注重了学习的梯度。第一目标的确立是理解诗的意思,是对古诗的初步解读;目标二是体会古诗之意味,是精细解读;目标三是挖掘古诗之意蕴,尝试习作,为深度解读。)
教学流程:
一、看图想象,引出课题。
1、多媒体出示“醉”的篆书体。
2、仔细观察,放飞思想,你想到了什么?
3、是呀,我为什么写“醉”呢?我们一块看大屏幕。(出示《题安林邸》范读)
(此环节是抓住古诗的要旨,通过对“醉”字观察、思考提出问题,为初步解读古诗提出要求。)
二、通读全诗,初步了解。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了解诗意,可以进行交流。
A学生自由读诗,理解,交流。
B进行简单汇报,及时评价。(指导熏、邸的书写)
过渡:通过读、交流就基本掌握了古诗的大概意思。但你们了解这首诗所描述的朝代背景吗?(请同学回答,教师补充。)
2、了解宋朝历史。
3、指导朗读。(通过醉指导朗读)
(在初识古诗时,融入古诗写作背景,便于更好的理解。)
过渡:你们读得相当不错,使我想起了陆游在临终前所作的一首诗——《示儿》。
三、对比解读,了解诗境。
1、回顾《示儿》,深入理解。
A学生集体背诵,再指名朗诵,回顾意思。
过渡:北方百姓受尽折磨,盼望朝廷的军队早日收复失地,然而这些朝廷的达官贵人却做什么,林升是怎么回答的'?——引导读诗。
2、讨论交流:朝廷、达官贵人到底在干什么,你从哪看出来的?
①“暖风熏得游人醉”,这是一副怎样的醉态呀?读着这个“醉”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看来暖风不仅指杭州的气候好,更重要是指达官贵人的吃喝玩乐之风。
②在醉生梦死的达官贵人眼里,杭州还是杭州吗?怎么看出来的,说明达官贵人什么问题?(课件播放《清明上河图》教师解说)
③诗的第二句是什么句,谁问谁?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焦急?我们和诗人一起问问他们——指名朗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A想到这些,我们怎能不担忧?我们和诗人一起再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B想到这些,我们又怎能不愤慨?我们和诗人一起,指着鼻子问问他们——读“西湖歌舞几时休?”
C想到这里,我们义愤填膺,帮着诗人大喝一声:西湖歌舞马上休!(板书:休。)
(通过细致地分析,抓住醉、杭州与汴州、几时休等进行分析,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悟,从而激发学生读的欲望,达到情感的共鸣。)
四、整体对照,感悟诗韵。
1、北方的壮丽河山沦陷了,西湖边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纸醉金迷——透过“醉”你感觉那些达官贵人怎样的心态呢?
2、杭州的权贵们在歌与酒的沉醉中昏昏度日,中原的百姓们却在金兵的铁蹄下苦苦期盼、度日如年——在“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质问声中,在“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痛恨声中,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
3、是啊,作者是怎样将揭露权贵糜烂生活和饱含愤恨、不瞒的诗歌展现的呀?
4、现在你们明白我为什么一开始就书写“醉”了吗?(整合板书)
(通过“醉”“休”体会感情,形成一个感情的冲撞,使两种心态落差加大,突出矛盾,解决矛盾。)
五、感情升华,吐露真情。
1、面对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面对水深火热的北宋遗民,面对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你想说些什么?可以是现代文,也可以是对《题临安邸》的改写?(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教师感言:劝诫诗
山外青山楼外楼,江河破碎驻杭州。
卧薪尝胆兴国运,运筹帷幄复汴州。
(给孩子们一个表白自己的机会,是一种感情的宣泄,教师的感言透露出平等的课堂,也是一个延伸。)
教学目标:
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境,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受到心灵的熏陶。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点:诵、悟诗文,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流程:
一、比照:生成情感。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习过陆游的《示儿》这首诗。谁还记得?请你背给大家听听。(指名背诵)
2、这首诗是陆游在什么时候写的?他最盼望的是什么?
3、是啊,在临终之际,陆游苦苦期盼着“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天他盼到了吗?(没有)没有盼到,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宋朝诗人林升(板书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指板书),做了很好的回答。生齐读课题。理解“邸”。
二、品悟:走进诗文。
(一)由题入手,读懂古诗。
1、课题是什么意思,谁知道?(题写在临安旅店的诗)对。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能说说吗?(看注释)结合注释来理解诗词,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大家再看看注释,临安是什么地方?
诗人林升就是在临安客店的墙壁上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出示《题临安邸》)我们一起读读这首诗,看看是怎么写的。(学生齐读)
2、交流反馈,介绍背景。
①有没有同学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象?
②诗中还出现了哪个地名?汴州又是什么地方?
③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这首诗的?你们知道吗?(简介历史背景)
3、品析诗句
师:是的,在我国历史上,南宋王朝是一个非常黑暗、非常腐败的朝代。人们在战乱中痛苦生活,而当朝权贵们却不闻不问,不理朝政。诗人林升就是在悲愤中写下了这首《题临安邸》,他究竟在临安城看到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我们再仔细地读一读这首诗,对照注释好好想一想。[
①学生自读自悟。
②交流。(先同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几时才能停止?温暖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都陶醉了,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③在学生交流中随机点拨:
你从“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的诗句中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看到了碧绿的青山一座连着一座,西子湖畔歌舞升平,南宋的权贵们整日游山观水、饮酒作乐……)你从诗句“几时休?”中体会到诗人是什么心情?(生充分讨论后交流,师随机引导)
你们还体会到了什么?(愤怒)是的,“西湖歌舞几时休?”这是林升对权贵们愤怒的质问!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么问?
同学们,这些贪图享乐的南宋统治者就在你们面前,请大家和诗人一起,指着他们的鼻子,大声问一问:——“西湖歌舞几时休?”
“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此刻的权贵们又是一幅怎样的神态?(“暖风熏得游人醉”)这里的“暖风”指什么?仅仅指自然界的春风吗?这里的 “游人”是些什么人?诗人为什么不直接写“权贵醉”而称他们为“游人”呢?。
透过这个“醉”字,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时啊,这真是一群烂醉如泥的家伙;他们真是纸醉金迷啊!他们简直是醉生梦死!(板书“醉生梦死”)在这些权贵们的眼中,杭州还是杭州吗?(“直把杭州作汴州”!)
师:是啊,他们简直把杭州当成了已经沦陷的北宋都城——汴州了。
(二)资源整合,深刻领悟。
1、了解汴州。
同学们,昔日的汴州又是什么样子呢? 想知道吗?北宋画家张择端曾经把当时汴州的繁华景象画了出来,这就是有名的《清明上河图》,大家请看:出示《清明上河图》
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昔日的汴州?(生说)就是这样一个繁华的汴州,随着北宋王朝的灭亡而被葬送了,此时,你心情如何?
祖国的锦绣河山被葬送,怎不叫人悲痛呢?让我们带着悲痛,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出示古诗)
2、拓展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同学们,汴州沦陷了,权贵们可以逃离战乱,来到南方的杭州,继续寻欢作乐,可是,汴州的老百姓呢?他们的境况又如何?爱国诗人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中是这样描写的:(课件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①理解“遗民”、“胡尘”,体会百姓生活之苦。
汴州的老百姓生活怎样,你们听出来了吗?是从哪一句听出来的?这里的“遗民”指什么? “胡尘”又是指什么?
这句话让我们体会到,汴州的老百姓在侵略者的铁蹄之下,眼泪都哭干了。请你们再用心听听——(课件出示古代战争画面)
透过这漫天飞扬的“胡尘”,你好像看到了一幅幅怎样的画面? (引导学生想象)
②理解“又一年”,体会等待时间之长。
汴州的老百姓痛苦地挣扎在死亡线上,“南望王师又一年”,你们可知道,这“又一年”是多少年吗?你们知道吗?据资料介绍,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整整65年了,65年啊同学们,整整23739个日日夜夜呀!同学们,破碎的山河在盼,流泪的遗民在盼,陆游在盼,林升在盼,他们盼到了吗?(没有)你的心情怎样?谁来读一读。(生读)他读得怎么样?你们听出了什么?(悲愤,愤怒)你想读吗?(生读)他读得怎么样?让我们带着无比的愤怒的心情,齐读《题临安邸》
三、拓展:升华诗情。
1.读着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作者那一颗怎样的心?(爱国)他的爱国之心体现在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老百姓痛苦生活的担忧。(板书:忧国忧民)
面对终日寻欢作乐、醉生梦死的南宋权贵们,面对沦陷区苦苦挣扎、度日如年的老百姓,面对虎视眈眈的侵略者,你想对谁说些什么?
(畅谈体会,随机点评。)
2.面对国土的沦陷,面对人民的悲泣,一个又一个爱国志士站出来了:林升愤怒的质问着;陆游悲伤的呼喊着;著名的抗金英雄岳飞更是为实现他精忠报国的志向,带领将士们浴血奋战着……他的抗金事迹连同他的千古绝唱《满江红》,如同黑夜中一道犀利的闪电,划破长空、光照千秋。(课件)来,让我们一起高声诵读《满江红》!(师生齐声诵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