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6
这是四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三首板书设计,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的古诗《舟夜书所见》,是清代诗人查慎行写的。清代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诗人早年从军西南,又遍游大江南北,所以他的许多诗是通过行旅见闻来描写山川风物的。
二、初读课文,看看图上画了什么?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萤”的读音是yíng,是整体认读的音节:“簇”的读音是cù,声母是c,不是ch。
2.利用熟字和偏旁记忆生字:
萤:上中下结构,上边是草字头,中间是秃宝盖,下边是虫,合在一起是“萤”。
簇:上下结构,上边是竹字头,下边是个“族”,合在一起是“簇”。
3.理解词意。
所见:看到的景物。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风簇浪:微风泛起的层层波浪。
散:散开。
作:变作,变成。
四、理解古诗内容。
1.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讲讲“舟”“书”“所见”的意思?(记夜间在船上所看见的景色。舟:船。书:写,记;所见:见到的东西。)
2.读“月黑见渔灯”,说说它的意思?(漆黑的夜晚,一盏渔灯闪现在河面。)
3.读“孤光一点萤”,这句是说什么? (那盏渔灯的光亮,就像萤火虫似的,静静地映在河面上。)
4.读“微微风簇浪”,说说“簇”的意思?这句告诉我们什么?(簇:聚集、簇拥,这里是吹起的意思。是说一阵微风吹来,河面漾起了层层细浪。)
5.读“散作满河星”,这句是说什么?(原来像萤火虫那样的一点光亮散开了,变成了无数颗星星,在河面闪动。)
6.这首诗的前两行和后两行,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说明诗人什么?(前两行写:漆黑的夜晚,没有风的时候,河面上孤灯闪烁的美妙景象。后两行写:微风吹来时河面上由静变动,渔灯倒影“散作满天星”的神奇画面。说明诗人观察得仔细,善于捕捉刹那间的景色变化。)
五、巩固练习。
1.根据诗句想象《舟夜书所见》描绘的美丽景色。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作业设计:
一、写出下面字的部首和笔画。 ·
亭:( )部,共( )画,第七笔是( )。
德:( )部,共( )画,第十三笔是( )。
萤:( )部,共( )画,第七笔是( )。
旷:( )部,共( )画,最后一笔是( )。
二、比一比,组成词语。
秋( ) 族( ) 各( )
愁( ) 簇( ) 客( )
三、读一读,注意带线的词语,说说诗句的意思。
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2.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自主学习字词,会认“昼、耘、供”3个生字,理解字义,正确认读课文中“耘田”“绩麻”词语,掌握“供”这个多音字,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等活动,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田园生活带来的情趣,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发现古诗词的美,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激发其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认“昼,耘”两个生字。掌握“供”这个多音字,理解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语说出诗句的主要意思,发现古诗词的美。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小导游”导入,激发兴趣
1.趣味导入
师:身处童年的我们,身上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有趣的故事,比如偷用妈妈的化妆品等等 这些故事饱含着我们儿时的快乐。那么你们猜猜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
预设: 生1:农作 生2:放风筝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猜想,那么就请我们的小导游——范成大来带领我们去了解一下吧!
2.了解作者
师:在小导游带领我们之前,我们先把小导游的身份揭示一下
作者:范成大 字致能,号: 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 (先请学生回答,后揭示)出生地: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地位:南宋四大诗人之一,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ào) 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师:)
师:好,我们已经知道“小导游”的信息了,我们的小导游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的作者。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通过学习,了解发生在古代儿童身上的趣事。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借助拼音学会
生字,要求:①读准字音。②把诗句读通顺。
2.教师诵读,学生标记不认识生字的字音。
师:听到同学们绘声绘色的朗读,老师也不禁被你们感染了,现在老师朗读这首古诗,同学们就标识自己不会的字音。
注意读准“昼zhòu、耘yún、解jiě、耕gēng、傍bàng”的读音。
指导读准多音字
“供”([gòng]作动词时(四声)——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求、供需、提供、供不应求。[gōng]作名词时(一声)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3.自主探究
师:课文中的生字和多音字我们已经解决了,那么现在我们一起穿越千年去浏览田园风光,同时去看看古代儿童的童年乐趣。
师:同学们,你们可以通过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结合课文注释,和文中的图片。理解诗句中词语的意思,在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大体写了什么?(2分钟)
抽生: 生1:农作 生2:当家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再读古诗,教师讲解
师:同学们都理解得很棒,那么现在我们一起来进入这首诗,看一下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读题解说:
①诗题讲解
教师范读课题,《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师:有同学可以告诉老师,这里的四时是什么意思呢?
抽生
师:有同学答对了,四时——表示的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农民们一年四季都在勤劳的劳动着。
师:那杂兴呢?
抽生回答一下,也可以积极发言
杂兴——在四个季节当中会有不同的兴致。各种兴致
师:同学们看一下这首诗是其中的第几首啊?有人知道一共有多少首诗吗?
师:没错,一共有60首诗,而这首诗其中的第31首。
②逐字讲解
先读第一句诗
师:在第一句帮我找出两个字。这两个字呢是指示时间的关键字。——昼夜
(提醒学生做笔记。)记得把这个两个字圈出来
一一解释(可看注释) 昼:白昼。耘田:在田间除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搓麻绳)
③翻译句子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④出示填空题考学生。
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把麻搓成线)
师:老师这里有一道题,哪位同学要来回答这个问题呢?答对了就有小星星奖励。
⑤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意思。(说的好的,便有星星。)
(四)小小总结家(赢星活动)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这首诗的一部分,那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呢?下面我们进入我们小小总结家环节来说一下自己的收获。
生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注意读准“昼、耘、解、耕、傍”的读音。
生2:“供”([gòng](四声)作动词时——准备着东西给需要的人应用:供应、供求、供需、提供、供不应求。[gōng](一声)做名词时——奉献:供养、供献、供奉、供佛、上供:被审问时在法庭上述说事实:招供、口供、供状、供认、供词。)在诗中读四声。
生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会翻译了第一句的古诗意思。
昼出耘田夜绩麻,(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
村庄儿女各当家。(农家男女都各自挑起家庭的重担。)
生4: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诗人范成大的生活经历是比较艰苦的,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了,所以我要学习他那种刻苦的精神。
生5: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南宋四大诗人分别是,杨万里、陆游、尤袤(mào) 也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师小结:我们的同学们都总结的很棒,下面我把小星星送给我们这四位同学。特别是我们第一次为同学总结的很好,这一点我们其他同学都没有想到范成大他的生活虽然很艰苦,但是他最后还是成功了。
作业
1.将课文中的生字词抄写一遍
2.翻译后句诗
板书设计
昼耘田
农事繁忙
夜绩麻
教学目的: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三首》教案
1.读懂诗句,理解内容,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感受祖
国语言文字的美。
2.通过诗句展开想象,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舟夜书所见》。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人新课。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吟诵对理解和
继承古代优秀文化,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今
天,我们再学习三首古诗。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独坐敬亭山》。
1.读课文。
2.学习生字。
亭:上下结构,把“亮”字下面的“几”换成“丁”,就是“亭”。
3.理解古诗。
(1)“敬亭山”在哪儿?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什么?(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宣城是六朝以来江南名郡,风景优美。独自坐在敬亭山,李白一生曾七游宣城。)
(2)读第一句诗,说说“众鸟”“孤云”“闲”的意思?(成群的鸟儿;仅有的一片云;云彩飘来飘去悠闲的样子。)
(3)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空中成群的鸟儿高飞远去了,无影无踪;长空中仅有一片白云也慢慢地飘去了。)
(4)读第二句诗,说说“两不厌”的意思?(指人和山彼此相看不厌烦,把山人格化了。厌:满足。)
(5)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只有敬亭山没有走开,我和它互相看望不觉得厌烦。)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和山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说说“敬亭山”“闲”“厌”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讲古诗的意思。
3.默写课文。注意标点,不写错别字。
第二课时
一、学第二首古诗。
1.教师范读课文。
2.仔细看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景物?
二、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泊”的读音是bó,“德”的读音是dé,两字的读音要注意区分,尤其声母b、d,不要混淆。
“移”的读音是yí,是整体认读音节。
“愁”的读音是chóu,声母是ch,不是c。
2.记忆字形。
(1)利用熟字和偏旁学习生字。
移:左边禾木旁,右边是“多”,合在一起是“移”。
泊:左边三点水,右边是“白”,合在一起是“泊”。
愁:上边是“秋”,下边是“心”,合在一起是“愁”。
旷:左边日字旁,右边是“广”,合在一起是“旷”。
(2)分析字形。
德:左边双人旁,右边从上往下的顺序是“十四—心”,合在一起是“德”:注意不要丢掉心字上面的一横。
3.理解词意。
建德江:新安江流经建德县(今属浙江省)的一段江水。
泊:停船靠岸。
烟渚:烟雾笼罩的水边沙洲。
野旷:原野空旷辽阔。
江清:清水很清澈。
三、理解古诗内容。
1.读第一句“移舟泊烟渚”,说说“移舟”、“泊”的意思?
(划船靠岸;停船宿夜。)
2.这句是讲什么?起什么作用?(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不仅点题,也为下句写景抒情作了铺垫。)
3.读第二句“日暮客愁新”,说说“日暮”、“客”的意思?(日落;诗人自指。)
4.这句是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夜暮时分,孤船小洲,不禁勾起“我”新的愁绪。大概是身在异乡为异客的原因吧。)
5.读第三句“野旷天低树”,说说这句写了什么? (写日暮时候,天色苍苍茫茫,旷野无垠,放眼望去,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
6.读第四句“江清月近人”,说说这句讲了什么? (夜幕降临,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船中的人是那么近。)
7.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羁旅的惘怅,故乡的思念,以及对人生复杂的感受,交织在一起。)
四、巩固练习。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3.读一读“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教学目标:
1.会认2个字,会写5个字,其中重点认识“屠”字,重点指导书写“屠”、“符”字,并注意“屠”字是半包围结构。并正确读写“屠苏、瞳瞳”词语,尤其是“曈曈”注意是左边是日字。
2.背诵课文
3.培养孩子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这首诗写了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导入,重视积累
让学生诵读《元日》等诗。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春节的诗。
师:你知道“元”有哪些意思吗?知道“元日”是什么意思吗?
师:对,元日就是新年的第一天,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春节。(扩词:元宵、元日。拓展“元”的理解,夯实语言基础)
【设计意图:自主朗读、深思……每一名学生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感受、理解、体会这首诗。只有这样的多样性才会使课堂更精彩,让中年级感受领悟到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初读古诗,解疑释难
1.利用课件检查生字新词,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教师重点指导“屠”字。
师:请大家伸出手来,跟老师一起书空这个字。(一边书写一边说明:半包围结构)
2.师:学习生字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古诗读好。尝试读出诗的节奏。(指名学生读古诗——范读古诗——齐读)
3.师:通过预习和初读,我们知道词语的意思,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指导并总结)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在学生与文本、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中,学习古诗,完成理解、积累语言,并适时地内化到自己的语言图式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交流。】
三、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师:学习古诗不仅要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还要根据诗句的意思展开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每一句话都描绘了一幅画面。请同学们把对字词的理解带到诗句中,练习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
2.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同桌互相交流说说展现在自己眼前的是一幅幅怎样的画面呢。
在学生理解“岁”字时,教师补充“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诗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岁”的含义。)
3.交流、评议、完善。
师:如果说“爆竹……”让我们感到了热闹、兴奋,还有一句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幸福,那就是——
4.练习说话
师:你为什么从“屠苏”感受到快乐呢?
在这万家团圆的时刻,大家迎着和煦的春风,一边喝酒一边说着祝福的话语,身上暖暖的,心中更是暖暖的。
师:谁能把这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能把这份快乐,这份温暖读出来吗?
师:刚才我们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多媒体出示)看,五彩缤纷的礼花在天空中绽放;闻,到处都飘散着爆竹的硝烟味;听,到处都洋溢着欢声笑语。置身在这样的情景中,你的心情会如何?是啊!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多喜庆啊!下面请大家继续用一边读诗句,一边想画面的方法读后两句。
我们和王安石在隆隆的鞭炮声中“来到”大街上,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课件出示)这里的“新桃”和“旧符”都是指“桃符”。你知道桃符指什么吗?(桃符就是春联)简介“桃符”。
【设计意图:走近历史,才能走进诗句,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这一环节适时适量地引导学生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思想情感。】
四、品读古诗,体悟情感
1.师:默读全诗,想一想全诗描写了哪些场景。
2.师:放爆竹、饮屠苏、换桃符几个典型的画面,寥寥数语,就给我们勾画出欢度新年的喜庆景象。时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新之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王安石的这首《元日》。
3.师:孩子们,在诗人眼中换去的只是旧桃符吗?他笔下仅仅是一幅其乐融融的春节图吗?
课件出示:当时的宋朝,百姓过着贫穷的生活。年轻的王安石看到了百姓的疾苦,立志要为人民造福。在49岁时,王安石做了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新政,希望国家繁荣富强。就在这一年春节,他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元日》。
现在,你觉得王安石仅仅是在写春节时热闹欢乐的场面吗?他还期望什么呢?
用一个成语来表示(辞旧迎新、除旧革新)。请你再来读读这首诗,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4.指导朗读。
五、补充诗句,拓展延伸
诵读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梅花》
板书设计:
元日
燃放爆竹
喝屠苏酒
新——旧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