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反思

日期:2021-10-09

这是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反思,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反思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2.能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感受数位产生的必要性,体会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3.通过数一数、拨一拨和估一估等活动,充分感悟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目标解析:

  本课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之上的,同时也是学生进一步认识更大的数的基础,因此,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多样活动,数形结合,内化迁移,让学生掌握数数方法的同时,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

  教学重点:能正确数出1000以内的数,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

  教学难点:数“拐弯数”,即接近整百、整千拐弯处的数如何数。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纸张和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一)课件演示:体育馆情境图

  1.猜一猜:体育馆大约能坐多少人。

  2.数一数:

  (1)一排位置:学生说说可以怎么数?(一个一个的数)

  (2)一百个位置:学生说说怎么数方便?(十个十个的数)

  (二)揭示课题:比一百更大的数怎么数呢?今天,大家一起来探究1000以内数的认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借助主题图,为学生提供现实素材,初步感知大数的产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的数感埋下伏笔。】

  二、经历数数,感悟方法

  (一)在演示中感知:

  1.课件演示:1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一个一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一,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一是一十。

  2.课件演示:100个小正方体。

  (1)数一数:学生跟着十个十个地数。

  (2)说一说:数出了几个十,也就是多少?板书:10个十是一百。

  3.想一想:找到了一百个小正方体,接下来你想怎么数呢?

  (1)数一数:学生独立一百一百地数。

  (2)说一说:数到九百后是几个百?(10个百)10个百是多少呢?板书:10个百是一千。

  (3)整体感知1000个小正方体。(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通过数形结合,体会计数单位“千”的产生和意义;通过知识迁移,发现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制关系。】

  (二)在操作中感受:

  1.分组合作数小棒。(4人一组,每人准备53根小棒,10根一捆)

  (1)一根一根地数:从一百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一百二十二;从一百九十八起,一根一根地数到二百零三。

  (2)十个十根地数:从一百起,十个十根地数到二百一十。

  (3)师生合作数小棒。

  一百一百地数:从二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从一百二十起,一百一百地数到六百二十。

  2.同桌合作拨珠子。

  按下列要求在计数器上边拨珠子边数数。

  (1)从一百起,一百一百地数到一千。

  (2)从九百六十起,一十一十地数到一千。

  (3)从九百八十二起,一个一个地数到一千。

  3.合作归纳说方法。在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遇到拐弯数时怎么办。

  【设计意图: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借助小棒、计数器,边操作边数数,感悟多样的数数方式,充分感受十进制关系,主动建构了1000的意义。而且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培养与人合作的.学习习惯。】

  (三)在比较中感悟:

  估一估,比一比,感悟生活中的1000。

  1.1000张纸。教师先出示100张纸,让学生猜一猜,再用手比划1000张纸有多厚,最后教师出示1000张纸让学生实际体验。

  2.1000个人。一个班的学生大约50人,多少个这样的班级才有1000人呢?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生活中的1000,作为学生比较的对象,从而加深对1000的认识,领会大数的意义,进一步培养数感。】

  三、深化练习,提升数感

  (一)填一填。

  1.10个一是( ), 10个十是( ), 10个一百是( )。

  2.九百七十七后面的第五个数是( )。

  3.六百八十九的相邻数是( )和( )。

  (二)数一数。

  1.练习十六的第1题。让学生脱离计数器抽象地数数。

  2.练习十六的第2题。让学生用不同的计数单位数数,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

  (三)想一想。

  找规律填数:

  1.336、337、338、339、( )、( )

  2.580、590、( )、( )、620

  3.( )、900、800、700、600、( )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练习设计,旨在巩固新知,感受数数方法的同时,深化对计数单位的理解。】

  四、全课总结,归纳延伸

  (一)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二)归纳延伸:通过个、十、百、千的认识,你还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既能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把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又为后续学习做好延伸,留给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反思第2篇

一)通过图文结合等方式,认识“昔、笋、茅、炕、媚、镢头”等字词

(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结合资料,明确追寻延安的内容。

(三)借助资料袋,查阅资料,领会“南泥湾开荒、杨家岭讲话”等事件背后蕴含的延安精神,懂得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四)利用略读提示,了解诗歌学习的方法。

介绍延安。出示一组延安图片:谁来结合预学单上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延安?学生交流反馈。板书:延安

当时延安的生活很艰苦,各地进步青年却纷纷奔向延安,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追寻延安。板书:我把你追寻

学生齐读课题,谈疑惑。

预设:为什么追寻延安?追寻延安的什么?怎么追寻?

那就让我们带着“为什么要追寻延安,追寻的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板块二:朗读诗歌,再识“延安”

1.阅读“略读导语”,明确阅读要求。

梳理要求后课件呈现:

(1)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明确追寻的是什么。

(3)结合资料理解诗句。

相信在今天的课堂中我们能从这三方面入手,习得诗歌学习的方法。

2.指引方法——有感情朗读诗歌。

我们知道,要想把诗歌读得有感情,要做好哪几步?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1)读准字词

出示字词,指名朗读,相机正音。

出示图片,图文结合识词:镢头、土炕、窑洞;通过找近义词方法识记:昔日、奥秘;发挥想象理解:雨后春素、满目琳琅。

(2)读好停顿

师读,学生划节奏。

生练读,读出节奏和韵律。

(3)把握大意

理清结构:借助预学单反馈。

明确语文要素:借助主要事件了解文章内容。

我们本单元的阅读策略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要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4)体会情感

要想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确作者的情感很关键,只有体会了,才能真正做到有感情朗读。

板块三:追忆历史,细识“延安”

1.阅读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读好停顿。

(2)你们发现了什么?

(3)学生交流反馈:诗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延安,比作燕子和小树,追寻春光和雨露太阳。

(4)为什么要用比喻来描写这种追寻呢?

(5)体会情感,交流:这是蓬勃向上、充满活力的象征,有种愉悦的心情,为下文做铺垫。

(6)带着体会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2.梳理事件——明确追寻的是什么。

(1)作者在追寻延安的什么?默读诗歌,圈出关键词句。板书:追寻

(2)学生反馈,相机板书:延河、枣园、南泥湾、杨家岭。

(3)发现修辞:排比。指名朗读,提示加强语气。

(4追寻的是延安精神。

作者追寻延安精神其实就是借助上述事件来体现的,下面我们自主合作学习。

(5)小组合作——结合资料理解诗句。

合作活动(一)

1.默读第二小节,圈出有关延安的典型事件。

2.结合预习单搜集的资料,分享四处意象背后的革命故事。

3.体会每件事背后蕴含的延安精神。

(6)交流反馈。

延安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一心……

(7)出示图片、影像资料,加深体验。

(8)借助背景资料,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第二小节。

板块四:正视现实,辨识“延安”

1.对比阅读。读诗歌,划句子:现在的和过去的延安。

(1)学生反馈。

(2)聚焦意象: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破旧的茅屋,老牛破车。窑洞,土炕。

(3)融情体验。引入旧延安资料:

在抗日张志和解放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延安曾经是党中央的所在地,物质生活十分艰苦,住的是土窑洞,吃的是小米饭,穿的是粗布衣,点的是小油灯。

那改变延安的是什么?这种精神改变了延安,还改变了什么?(神舟大地,整个中国)

(4)有感情朗读第三、四小节。

2.对比思考。

(1)在科技迅猛发达的今天,还需不需要延安精神呢?

(2)借助导学单,开展活动,辩证思考。

合作活动(二)

1.默读3-5小节,辩证思考现代社会我们还需不需要延安精神?

2.抓住关键词来论述。

3.借助导学单,理解语句内涵。

(3)交流:

对比:告别了——忘不了;毫不犹豫——不能丢。

结论:延安精神不仅要追寻,还要继承。

(4)发现修辞,体会心情。

反问: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5)完成导学单,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呢?

(6)感受坚定,齐读第五小节。

板块五:延伸拓展,丰识“延安”

1.课外延伸:

(1)延安精神不仅要继承,更要发扬。作者发出了怎样的呼唤?

(2)交流反馈,比较追寻的不同:后一处追寻是对前一处的进一步说明。

(3)练笔:模仿排比句式,再写一两句。

3.结合实际,发表看法:

新时代少年应该怎样弘扬延安精神。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延安我把你追寻的教案

  1通过学习这首诗,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的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1了解诗中所说的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谁能有感情的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呢?你们为什么喜欢古诗?你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

  生:

  师:诗歌语言凝练,表达诗人强烈的感情,具有感染力,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现代诗(板书课题: 延安,我把你追寻)

  二.检查预习

  师:看到课题,你想到了哪些问题?通过预习,你解决了哪些问题呢?

  生:

  师:还有什么问题没有解决?

  三.自学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看看你有什么体会?又有什么收获?

  生:自由读诗,回答交流。

  师:还有什么问题?提出。

  生:提问题。

  师:小组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生:交流。

  四.朗诵感悟

  师:请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这首诗的朗诵,想想你们为什么那么设计,练习后,上台表演。

  生:讨论朗诵设计。

  朗诵,评价。

  五.总结

  师:学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收获?

  希望我们都继承延安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附课文:

  延安,我把你追寻

  象翩翩归来的燕子,

  在追寻昔日的春光;

  象茁壮成长的.小树,

  再追寻雨露和太阳。

  追寻你,延河叮咚的流水,

  追寻你,枣园梨花的清香,

  追寻你,南泥湾开荒的镢头,

  追寻你,杨家岭讲话的会场。

  一排排高楼大厦象雨后春笋,

  一件件家用电器满目琳琅;

  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

  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妙,

  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

  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老牛破车,

  但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

  延安,你的精神灿烂辉煌!

  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

  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

  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啊!延安,我把你追寻,

  追寻信念,追寻金色的理想,

  追寻温暖,追寻明媚的春光,

  追寻光明,追寻火红的太阳!

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反思第4篇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延安精神,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二)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诗的结构。

  (三)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诗所抒发的思想感情,并把思想感情读出来。

  三、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口述目标。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追寻:跟踪寻找。

  昔日:从前,课文中指革命时期。

  茁壮:健壮。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竹笋长得很多很快,文中是指高楼大厦大量出现。

  满目琳琅:一般.写作琳琅满目,比喻优美珍贵的东西很多。文中用来形容各种家用电器的摆设。

  奥秘:奥妙神秘。

  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效率很低,速度很慢。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却不能丢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

  2.接着,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两句诗。

  学生结合前两句“航天飞机探索宇宙的奥秘,电子计算机奏出美妙的交响”。可以说出“老牛破车”代表过去落后的生产条件,这种落后的生产条件没有什么可留恋的,应该“毫不犹豫地丢掉”。“宝塔山顶天立地的脊梁”,从字面上看是说延安的宝塔山高耸入云,恰如脊梁一般。从深一层看,宝塔山代表延安,也代表延安精神,它是我们民族的支柱、精神脊梁,是我们绝对“不能丢”的。

  3.理解了这两句话,教师可进一步提问这一部分中还有哪些诗句也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学生可以很快找出另外一句话:“我们永远告别了破旧的茅屋,却忘不了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

  4.教师可进一步引导:“破旧的茅屋”指什么?“延安窑洞温热的土炕”又指什么?

  学生可以理解出“破旧的茅屋”是过去贫穷的生活条件,今天,生活富裕了,经济发展了,这种贫穷的生活也一去不复返了。当年在“温热的土炕”上,共产党人、革命战士同老百姓同吃同住,聊家常,那种在革命战争中亲密的军民关系,火热的斗争生活,是我们忘不了,也是我们不应该忘记的。

  5.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这两句话的同时,还应该通过自己的范读和导读来指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六)学习第三部分。

  1.让学生自由朗读第三部分,边读边想:“延安”指什么?学生可以说出延安指的是延安精神。教师可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会怎样?请学生画出有关句子。

  2.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句。

  学生通过刚才的朗读,可以找到这句话:“如果一旦失去了你啊,那就仿佛没有了灵魂,怎能向美好的未来展翅飞翔?”

  教师可将这句话用投影打示出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灵魂指什么?“展翅飞翔”指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学生可以说出,如果失去了延安精神,就如同一个人没有了思想,于是便不能去创造光明美好的未来,以此来领会延安精神的重要。

  (七).总结全文。

  教师可让学生自由朗读全文,思考:延安精神指的是什么精神?

  学生可以说出延安精神指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八)朗读建议。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