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8-23
这是暮江吟教学点评,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中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2、通过反复朗读,整体把握诗歌情感,感大自然景观美和语言美。
3、从关键词语“铺、瑟瑟、可怜”入手,理解诗句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通过对诗句的理解,展开丰富的想象,复现诗中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释题引入
师:大家齐读诗题。(生读)注意“吟”这个生字不是后鼻音,再读。(生再读)咱们来看一一下这个“暮”字,上面是一个一-( 草字头)草字头下面有一个一(日)这“日”表示的就是一(太阳),那你从这个字的造字意义上看,能看出“暮”字是什么意思吗?
师:太阳落山了也就是傍晚的时候,从诗题中我们知道了时间。你们还能知道什么?
师:也就是知道了地点。还有吗?
师:也就是说你知道“吟”在这里就是“吟诗”的意思。那么,是傍晚的时候在江边吟诗呢?
【在析解诗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如对“暮”字,用了字理教学法引导学生理解,“江”心”的意思浅显易懂,就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说解,这一过程凸现了学生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二、理解诗意,讨论合作解疑
师:究竟是怎样的景色如此地吸引了大诗人白居易呢?现在请同些们找一找自己要好的伙伴一起学习讨论。先借助文中的注释去理解诗的内容,然后看看诗里什么地方描写得最美呢?
(学生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学习讨论后各小组代表发言。)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中,教师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自由寻找伙伴进行合作性的探究学习,毫不吝啬地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三有感有心品诗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后,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师:诗中一个词尽现白居易当时的心情思(可怜),“可怜”就是可爱。看到九月初三夜晚这美丽的景色。白居易发出内心的感叹。谁能够把刚才咱们体会到使白居易的心旷神怕的心情读出来,让大家感受感受?
师有没有那种感觉? (生:没有)别的同学可以给你帮助。谁再来读读?
师:这位同学认为这样读更好。还有哪种读法?(情感和体态语言较丰富。)
师:老师从你的动作和表情上就已经感受到了这种好景、好诗、好心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当作白居易,怀着这种美好的心情把整首诗连起来吟诵。
(教师请同学们评议)
师:你能学学他,或者比他吟得更好吗?
((教师请生读)
师:看到同学们吟得这么高兴,老师也想吟一吟。(师有感情地吟诗)
师:来,咱们一块站起来,此时此刻我们就站在江边,夕阳的余晖铺撒在了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铺撒在了整个宽阔的江面上,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江水-半红得像玛瑙,一半绿得像碧玉,我们看着,看着,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
(师生吟诗同时展示情景课件。)
【在这一教学片段中教师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灵深处,把自己当作“白居易”,设身处地地感悟诗歌的意境。这样的教法很容易使学生与作奢产生情感的共鸣,唤起他们内心独有的声音,定会一个比一个读得有感情,而且这种感情又是很具个性化的,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强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新理念。此外,学生多人次的读,多形式的读,这又将充分地体现阅读教学以读代讲、以读为本、以读悟情的教学要求。在浓浓的品读氛围中,教师也受到了感染情不自禁地参与吟诵,这又很好地凸现了教师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参与者的角色定位。】
四、引导学生进一步赏析诗句
师:网上也有一些朋友对这首诗作了一些评价,可能还会和我们的同学有相似的看法。我们一块儿去看看吧。
(教师打开课件,进人网络。)
师:有一个同学学过《暮江吟》这首诗,她觉得诗中“铺”字用得非常的好,描绘了残阳余晖斜照江面那青红交汇的壮丽景色,和我们刚才有个同学看法一致。他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运用了新颖巧妙的比喻,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表现出内心深处对大自然的喜爱。还有位朋友,他说觉得诗中最美的地方莫过于“半江瑟瑟半江红”,最形象的莫过于“露似真珠月似弓”。同学们看了这些网评之后,如果有兴趣的话也可以把你们刚才谈的一些想法发布到网上,和他们一 起去交流。好吗?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充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网络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教师利用这一课程资源,让同学们在网络中了解有关《幕江吟》的诗评情况,这样的举措会拓宽学习语文的渠道,能有效地培养生利用网络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积累拓展
学生试着背诵《暮江吟》。
师:同学确实很能干很快就学会了这首诗。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他另一首写景的佳作《忆江南》。
(出示课件, 学生念读词句。)
师:这首《忆江南》和《春江吟)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大家再认真品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学生自学诵读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学生学会学习,使之能举一反三,这正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目标。这一环节给了学生“初试牛刀”的机会,让学生运用学习《暮江吟)时体会诗意、体验诗情、诵读诗句的方法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风格相似的诗《忆江南》,又特别地进行了裤似和裤异的训练,成功地帮助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六、课外拓展延伸:(任选一题)
1.学完这首诗,你觉得诗中哪种景色最美丽?
2.你还能背背写这种景的古诗来吗?
[教学目标]
1.了解《暮江吟》诗句大意,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会有感情地吟诵《暮江吟》,会用多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吟诗心情,进一步提高吟诗的兴趣。
3.能将古诗书写规范、端正、整洁,进一步感受汉字的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由一学生组织全班集体齐诵已学古诗)
一、感知导入。
1.“从刚才同学们的吟诵看的出,我们四(1)的同学在校本课程中古诗文的积累做的很好!今天这节校本课,唐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段风景录象!(播放课件)
2.怎么样?看了录象后有什么感受?
3.我国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看到这美丽的江边景色时,他陶醉了。随即吟诗一首——暮江吟(板书)(播放配乐朗诵)
二、学习古诗。
1.吟得多好的诗啊!请同学们拿出古诗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2.谁来读一读?你们觉得他的音读准了吗?那你来试试看?
3.同学们的音都读准了。请你们对照注释再读读诗句,并试着在四人学习小组内说说你读懂了哪些诗句,还有哪些不懂的?。
4.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谁能将这意思表达的更流畅些吗?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随机问:铺在水中的到底是什么?从“铺”字你可以感受到什么?(照的面广,平射过来,非常柔美)有感情地吟诵一、二行。
5.说到夕阳,说到日落,让我想起白居易的一句描写日出的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是啊!日出时(? ),而日落时呢?(?? )。
6.多么迷人的夕阳啊!可有句诗说得好: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出自谁的哪首诗?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夕阳的诗句?
当白居易看着这醉人的夕阳美景时,不知不觉,黄昏已经来到,这夕阳也带着它的美丽悄悄隐去,这时白居易低头一看,只见江边小花小草上挂满了——(露珠),抬头一看,看见了(弯弯的月牙)。不由得感叹到:这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的(可爱)啊!请同学们带着自己对诗句的理解,并试者配上合适的动作,和着这优美的音乐来吟吟这首诗吧。全体起立!(音乐起)
三、写一写,出示书写注意事项。
1.作品展评。
2.配乐齐诵古诗。
四、拓展练习。(10分钟)
诗人是触景生情,吟咏此诗。那我们又怎样来表达我们自己的读诗心情呢?我这准备了一些拓展练习,每个四人学习小组可以合作任意选做其中一题。
(1)为自己书写的《暮江吟》配画。
(2)将《暮江吟》改写成一段优美的散文。
(3)向你的好伙伴推荐一首描写美好景物的古诗。
(4)将自己心中的夕阳,用创编诗的形式表达出来。
五、课堂总结。
1.“诗学就是情学,诗是心灵的燃烧。”
古人称作诗曰“吟咏情性”(《诗·周南·关雎序》),读诗或低声吟哦,或漫声长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毛诗序》)。所以诗歌教学与鉴赏,不能只满足于释词译句。读诗也好,讲诗也好,最重要的是自己进入角色,把自己的感情全部投入进去。教师情真,才能以情动情,教师心热,才能点燃智慧的火花,教师意远,才能在学生面前开拓其思路,如果冷冰冰地以旁观者的身份来朗读、分析、讲解,就会索然寡味。老师的一颦一笑,语言声调,无不牵动学生的心弦,师生感情同频共振,才能收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2.如果说语文教材是美的矿藏,那么古诗就是这矿藏中的瑰宝。
古代诗人们在诗中使用的字词十分讲究,力求完美,我们应紧紧抓住文本引导学生从品析中领略古诗流光溢彩的自然美。如“一道残阳铺水中”一句中的“铺”,为什么不用“照”“射”等词?看似平凡,其实正是诗人的绝妙之处,诗人不但能发现美,懂得欣赏美,还能用准确的文字表现美。因此,引导学生从品析词句入手,抓住诗中的关键词“铺”、“可怜”等全方位地挖掘美、感受美,使学生在感受古诗语言美、意境美、内容美的同时,心灵也受到了震撼,又体会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的美。
3.通过多种方式,多条渠道创设情境,引学生入“境”。
在这节课的“吟诵入诗境”环节中,以幽静空灵的《春江花月夜》一曲作背景音乐,轻诉古诗的情境,使学生把画面上看得到和看不到的融为一体,体味到黄昏夕阳残照的空旷、瑰丽和晚上新月初升的静谧、安宁,从这情境中感受到美,认识到美,从而理解了美,达到 “言有尽而意不尽,意有尽而情不尽”的更高境界。
4.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投入的、有感情的朗读、吟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还可更好地使学生领会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在读中悟“情”,在吟中入“境”,或共鸣,或陶醉,随其悲而悲,随其喜与喜,从而发现美、认识美,欣赏美、理解美,塑造美的心灵。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正确读写生字词“瑟”,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比喻的修辞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情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谈话导入
请学生分享描写太阳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进而引入课题《暮江吟》。
四、初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读,纠正字音瑟,明确朗读节奏
五、析读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说说你最喜欢的诗句,并说明你的理由。
(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1.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吗?(画面感)
2.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绘下这是怎样的场景吗?(傍晚太阳快要落山了的时候,柔和的阳光铺在江面上,一半是碧绿的,一半是鲜红的)
3.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喜爱、赞叹)
4.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为我们读一读吗?
(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比喻的修辞手法)
2.你能想象此时的画面吗?(在九月初三的夜晚,露珠尤为可爱就像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而那天空的月亮是一弯新月就像一张弯弯的弓。)
3.你们见过月初的新月是什么样子的吗?(视频)
4.让我们边想象画面,边进行朗读。
六、品读
让我们将自己想象成白居易,配着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
七、小结作业
作业:用画笔将这首诗画出来。
八、板书设计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