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1-05
这是王戎不取道旁李李璐教学设计,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3. 学会根据句子意思,有节奏地朗读文言文。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教学难点
学会根据句子意思,有节奏地朗读文言文。
四、教学准备
教科书,PPT课件
五、课时
第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魏晋时期非常有名的人,他的名字叫王戎。我们一起来看看《世说新语.雅量》中是如何记载王戎的吧(出示《王戎观虎》)。老师读文言文,请同学们自己小声读一读释义(给现代文解释)。
2.同学们,这篇文章讲的是王戎的故事,你认为王戎是个怎样的孩子呢?(生:勇敢、冷静等)
3.这篇文言文出自《世说新语》,简单介绍《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有36门,“雅量”是其中一门。雅量,是指宽宏的气量。魏晋时代讲究名士风度,这就要求名士应该注意举止临危不惧,处变不惊,遇事不改常态,这才不失名士风流。
3.《世說新语》中记载王戎的小故事还有很多,今天我们要学习《世说新语.雅量》中另一篇描写王戎的小故事,《王戎不取道旁李》,看一看王戎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请大家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田字格写“戎”)。
“戎”是本课的生字,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 ”指的是兵器,“ナ”指的是上战场所穿的铠甲,合起来表示武器。看来王戎的父母希望把他培养成一位勇敢的男子汉。
请大家一起朗读题目。
4.同学们,读了题目,你猜猜这篇文言文要写一个什么故事?其实啊,《世说新语》原文中并没有题目,不过,忘了方便我们识记古文,后人就为这个故事概括了这个题目,通过读题目,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不是一目了然呢?
(二)课文内容讲、读
1.同学们请打开书,先自己小声读一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试着可以换几种方式把课文读通顺。
男生读(评价:你把“折”这个字的读音读准确了)女生读(评价:你读准了“诸”字的读音。)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2.同学们,你刚才第一遍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课文的时候有什么困难吗?(预设:1.不懂意思2.不知道在哪里停顿,不知道怎么读)
3.(总结)其实,学习文言文我们可以先根据书下注释了解句意,再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朗读。接下来,就让我们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这篇文言文。
4.(出示第一句话)结合书后注释,我们知道“尝”的意思是“曾经”。“诸”的意思是什么呢?老师给大家一个词语,“诸位”,请诸位同学说一说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生:各位,大家)在这里,“诸”的意思就是“许多”。结合我们已有的生活实际,大家理解了“诸”字的意思。其实,这也是理解古文字义的一个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写一写“诸”字。(田字格写“诸”字,学生说写美观需要注意那些地方)
5.那么这一句话的意思,谁能说一说?(评:句子意思理解得非常到位)
6.请同学们试着根据句子的意思读一读,注意停顿。指名读(评:我听出来王戎七岁了。是和小朋友们一起来游玩……)
7.同学们请看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 (预设:李子很多)
你能用现代词语形容一下吗?(果实累累)
李子多到什么程度?(生:把树枝都压弯了)
同学们快看一看书,文中哪个词能够形容你看到的这一景象?(生:多子折枝)
大家一起读这个词。
8.(出示第二句话前半部分),这句话谁能读?(评:1.果实不够多,谁再来?2.听出了果实很多,把树枝都压弯了。谁能学着他的朗读再来试?李子真是太多了!)
谁能通过朗读强调出这棵多子折枝的李树在哪吗?(评:这棵李树原来就在道边啊!)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这句话。(这句话一二三四组,男女,全班读)
9.看到道路旁边满树红通通的大李子,孩子们又有怎样不同的表现呢?你能用文中的话告诉老师吗?(生: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评:他找的和你一样吗?同学们找得很准确)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句话。要想把这句话读好,需要我们了解它的意思。文言文中“走”的意思和我们现在讲的“走”的意思不太一样。我们在三年级下学期时学过一篇文言文,叫做《守株待兔》,出示原文。这里也涉及了“走”的含义,在“兔走触株”中“走”当“跑”讲,在这里的“走”又是什么意思呢? 也是“跑”。“竞走”表示什么呢?“竞”也是本课的生字(田字格一起书写)。“唯”的意思是什么?同学们,把这句话的意思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吧。
10.这个句子怎么能读好呢?自己先试一试吧。谁来读读这个句子?(评:根据句子意思做停顿让我们听得更明白了。)(评:读出了许多小孩争着跑过去摘李子的样子。)(评:没有读出王戎的冷静,能通过朗读强调出只有王戎没有动吗?)同学们,一起再读这句话。
11.(出示第二句全句)同学们,试着把第二句一整句读一读吧。第1、2组先读,第3、4组读,我们一起来配合读句子,老师先读第一个分句,男生读第二个分句,女生读第三个分句。同学们齐读句子。
12.总结、板书:在面对道旁李树【多子折枝】的情况下,王戎的表现和诸儿的表现截然不同。诸儿的表现是【竞走取之】,王戎的表现是【不动】。
13.人们很奇怪,问王戎,王戎是怎么回答的呢?请在书中画出王戎的回答。他的回答是?(生: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同学们你们画的是这句话吗?你们都找到了王戎的回答。
……
18.你能把这个小故事按照起因、经过、结果分成三个小部分吗?(投影学生书)和你划分的一样吗? 谁能用自己的话先说说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指名说。
(三)总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文章,学会了如何把这篇文章朗读好并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今天的作业是同学们拿出《世说新语》,读一读书中那些有趣的小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通过学习课文,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先让学生借助译文与原文对照阅读,粗知原文大意。教师再抓住文言文中几个关键的知识点予以引导点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缜密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用现代文翻译全文、背诵全文。
难点
懂得遇事要仔细观察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视频《聪明的王戎》。
学生:了解《世说新语》。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看一看:老师知道大家非常喜欢看动画片,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古代少年的故事,好吗?(观看视频《聪明的王戎》)
2.讲一讲:刚才同学们看得真认真呀!谁来讲一讲你刚才看到的故事?(指名复述故事)
3.过渡:你的故事讲得真好!这个故事讲的就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世说新语》中的《王戎不取道旁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确,读出节奏
1.自由读,看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试试能否读正确。
2.检查几个字词的朗读:
王戎 诸小儿 多子折枝 取之,信然
3.读小古文不仅要读好,更重要的是能读出节奏。一句话中该如何停顿呢?自由读,试一试。
4.指名读,其余生认真听,说说停顿准确的地方。
5.教师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课文,学生练读。
6.齐读。
三、精读课文,读明白,读出韵味
1.简要说说王戎做了什么智慧之举。
2.逐句朗读,理解。
(1)师出示第一句,指名读。
A.理解:尝(曾经) 诸(众多)
B.感悟古文的简洁。(“诸位同学”,可以是“诸生”就解决了,那么“诸位老师”怎么说?)
C.出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________。(学生尝试填空)
D.练读,体会王戎和孩子们自由自在玩耍的快乐。
(2)出示第二句。
A.自由读,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
B.这是一棵怎样的李树?学生尝试描述李树的样子,在描述中领会“多子折枝”的意思。
C.理解“竞走”,诸小儿竞走取之时心理是怎么想的?怎样读好这句话?(学生说,练读)
D.王戎也跑过去了吗?理解“唯戎不动”。
E.王戎静静地站在那里看,小朋友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交流看法)
(3)出示第三句。
A.指名读。你若在场,会怎么问王戎呢?(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
B.指名读王戎的回答,读出他判断的那份笃定:此必苦李!
C.思考:王戎是随便猜的吗?请你说说他是如何推断的。
D.评价一下你心目中的少年王戎。
(4)出示第四句。
A.小伙伴们开始信不信王戎的话?后来为什么又信了呢?
B.你若在场,会怎样称赞王戎?(先用现代文说,而后尝试用小古文的方式来表达)鼓励多种表达。
四、通读,检测
1.有滋有味地朗读这则小古文,比赛读。
2.小检测。
古文语言很简洁,在不影响意思的前提下,文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请你看看下列句中都省略了什么。
(1)(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2)(
)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3)(
)取之,信然。
五、背一背
1.自己试背短文。
2.指名背短文。
3.齐背短文。
六、剧本表演
下面我们一起来演一演这个故事。
四人一组, 一人演王戎, 其他人演小伙伴。
七、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
2.同学们还想了解更多的小故事吗?请同学们和家长们在网上搜集更多的《世说新语》的故事或视频,感受经典文学的魅力。
板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
唯戎不动
↓
善于观察、缜密思考
教学反思:
刚开始上这一课时,我也知道要想让学生顺利地接受小古文,读准读通读懂,就是个门槛,孩子们跨过这个门槛就能进入古文的境界,跨不过就进入不了。可是我在处理读这一环节时,方法太单一,形式太枯燥乏味,不管我怎么强调读得重要性,学生也不太买账。在同学的启发下,我懂得读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要有层次,还要把读得方式处理得轻松而且巧妙一些。比如,让学生自读后再由同学间互相纠正,或者由读得好的同学带大家读,老师引读,同学间比赛读,老师和同学比赛读,打着拍子读,模仿古人摇头晃脑地读等各种各样的方式。除了方式要多样,还要注意朗读方法的教授、停顿,比如重音等,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有成功的信心,才能越读越有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做到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正式上课前,张老师先和大家来一个热身小活动,我说上句,你们答下句。
2.人心齐,泰山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这两句话和现代我们说的话一样吗?有何区别?语言简练。像这样的语言叫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 文言文
3.今天,我们也将要学习一则文言文小故事,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写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
4.指名读题。你关注到了什么信息?事儿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5.让我们带着对题目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书。
1.为何王戎不取道旁李?先听老师读课文。
2.这则文言文一共几句话啊?(四句)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好它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章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停顿。
3.你们将字音读准了吗?检查字词句,开火车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讲诸的意思,竞正音,竞是什么意思?争着)
4.把这些句子送进文章里,你还会读吗?试着读全文。谁来挑战?
三、释书。
1.这篇文言文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请各位同学结合书中的注释,四人小组,一人一句说说文言文的意思,可以互相补充。
2.谁做勇敢的第一人上台来和大家说一说你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过会他说完,你可以进行评价或补充。一句一句地说。
3.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你们现在能读好他们了吗?指名读,齐读。
4.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全文的意思。指名说
5.这则文言文其实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吗?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加上恰当的内容,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
6.你讲的真好!就请你将课文再次读给大家听一听,注意读准节奏,读书故事的韵味。
7.这短短的49 个字,你会背了吗?自己背,指名背,齐背
四、 寻书
1.同学们,为什么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呢?
2.从中你可以看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聪明,善于思考。
3.王戎除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还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有关于王戎的文言文。
出示《王戎观虎》
4.请同学自己读一读,根据老师所给的注释,能不能看出王戎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5.看你们读的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读,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勇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同学们,文言文难吗?看,你们读了一遍就能读懂了!可真厉害!让我们为自己鼓一次掌!
7.这两篇关于王戎的文言文出示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多则文言文,里全是这类有趣的小故事。推荐大家进行课外阅读。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生词,理解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3.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
1.学会生字,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1. 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 学习王戎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介绍神童,导入新课
1.出示曹冲、骆宾王和司马光图片,引出王戎。
2.读课题,理解课题意思。
3.介绍王戎。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
2.抽生读,请学生评价,相机正音。
3.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1.请学生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借助注释、查字典、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等)
2.恰当使用以上方法,尝试说说每句话的意思。
3.重点理解文中三个“之”的意思。
(1)师:“之”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往往用于指代某一样事物。
(2)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再联系上下文思考三个“之”分别代表了什么。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3)师生交流,并出示明确:第一个和第三个“之”指代的是李子,第二个“之”指代的是王戎不摘李子这件事。
4.尝试完整地说说课文意思。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子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弯了。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只有王戎没有动。大家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四、再读课文,读准停顿,读出韵味。
1.根据已理解的意思,试着用单斜线标出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
2.师出示标好停顿的课文,再按老师出示的停顿读一读,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抽生读,争取读出文言文的独特韵味。
4.听老师讲述,生用文中的语句对答。
五、默读课文,深入学习
1.默读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重点解决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因为在路边,过往的人很多,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
2.思考: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课文中画出感受深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
(1)如果画的是“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就从王戎聪明、有主见,不盲从,不跟风方面来理解。读了这句话,我们的脑海里出现的是一静一动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诸儿的行为和王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能突出王戎的聪明、冷静。我们也要学习王戎这种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精神。
(2)如果画的是“树在道边而多李,此必苦李”就从善于观察、思考、推理方面来理解。体会到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看到事物内在的联系,从而进行正确、合理的推理判断的孩子,真是一个神童!一个“必”字,让我们看到王戎对自己的推理是自信满满,再读这句话,读出自王戎的自信来。
3. 带着敬佩之情再读课文。
因为王戎有这样的优点,长大后才学过人的他做了尚书令、司徒,相当于后来的宰相这样大的官,还成为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清史留名,让我们带着对王戎的敬佩之情再读读这篇课文吧。
4.学习成语小知识:“道旁苦李。”
王戎的故事流传千百年,也留下了一个成语道旁苦李,也叫道边苦李。指路边的苦要,走过的人不摘。比喻被人所弃,无用的事物或人。
六、复述课文,背诵课文。
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的大意,又深入学习感受了王戎不凡的智慧。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故事分享给其他人。在复述课文前,老师给你们一点小建议。出示:
1.复述小建议:复述前:多读文,悉内容;复述时:按顺序,讲完整。
2.复述要求: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生动、形象。
方法提示:合理想象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等。
3. 老师这里有几幅图画,可以帮你把故事讲得更完整。师出示图片,用文中语句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借助图片把故事讲完整,讲生动。
4.这篇课文还要求我们背诵,那同学们可要练习多多朗读,熟读成诵。来,我们借助提示,尝试背诵课文。
七、拓展阅读,激发学生阅读小古文的兴趣。
1.学以致用:读故事,认识王戎的另一面。
出示王戎卖李钻核的故事,让学生用所学方法读懂故事大意,感受王戎自私吝啬可笑的一面。
2.推荐阅读《世说新语》。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