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范文

日期:2021-10-24

这是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范文,是优秀的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范文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范文第1篇

 《蝙蝠和雷达》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这是全文要说明的主要问题。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第二部分: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部分: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安全飞行。这项研究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听了于老师执教的《蝙蝠与雷达》这节课,我感受最深的是于老师对于学生学习方法指导非常到位。比如,于老师导入新课之后引导学生,打开书看和其它文章有什么不一样?学生畅所欲言:课文边上有问题,课文后边有问题,你会想问题吗?于老师巧妙地把学生带到了问题的思考环境,为学生创造了思考的氛围。

  在交流完字词之后,于老师有引导学生自己读课文写出问题。学生从不同的方面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如,蝙蝠是怎么用嘴和耳朵探路的?为什么只有蝙蝠听到,而人听不到?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老师又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有内容方面,写法方面,生活经验方面等等。并充分利用了学习单,对学生进行了提问题的训练,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总之,本节课于老师结合新教材的训练点,将学生训练到位,课堂扎实有效,我在听课中受益匪浅。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范文第2篇

 心动不如行动,外出学习回来的第一天,我首先决定从班级的座位开始改变。星期三上午第三节语文课,我来到教室和白老师表达完我的想法后,我们俩就开始行动起来,我按照“学习共同体”的分组要求,把班级的座位调整成“U”型,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在调整座位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和学生说明我这样做的理由,孩子们一边照做一边带着质疑的表情,有的还轻轻发出疑问的声音“老师这是要干嘛呀?”我只是轻轻的说:“现在大家需要做到的只有一个字‘静’”。大家或许被我的安静所感染,教室里也没有以往那么大的嘈杂声了。“学习共同体”第一步——座位调整完成。

  大家坐好后,我才向他们表达缘由,我把外出学习的所见所闻所感先向他们做了简短的汇报,并向他们说明,我们的课堂也要慢慢的、静静地发生改变,这样的课堂叫做“学习共同体”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互求、互助、互学、互动、互赏、互暖”的课堂,我和孩子们一起解读了这几个词语的意思,有心的'孩子悄悄的记下了这几个词。也许他们做起来还不会太好,但是我相信我们一起努力,就会有改变的。

  今天的语文课讲《蝙蝠和雷达》一课,学生围绕课后问题进行学习:科学家是怎样受到蝙蝠启示,发明雷达的?由于学生已经做过充分预习,所以我让他们用1号声音进行小组交流,孩子们基本已经能做到小脑袋凑到一起,放低声音四个人一起交流,并且交流的还很投入,这时我突然想起,我忘记了约年组老师来我的课堂做观察员,观察孩子们的交流,看看他们的学习是否发生了,这一点下次要弥补。在交流汇报的环节,一个小组逐一进行汇报,汇报结束后有其他小组产生了疑问,认为前一小组丢掉了一个自然段,同时7、8自然段又不该作为问题的答案,这时候我就站出来进行了讲解,讲完之后我第一时间意识到:我错了,我没有遵循“学习共同体”的“忍住、再忍住”原则,我该让孩子们再次回归文本,再去读书,再去交流哪一段内容是对的,7、8自然段该不该算做正确答案,我该让学生不断的与文本对话、与同伴对话的。这是今天这节语文课我最大的反思。

  在反思中学,在反思中改,我的教改还在路上。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范文第3篇

《蝙蝠与雷达》,是一篇精读课文,篇幅不长,教参安排讲课时间是两个课时。课前小孙一直担心两课时是不是用不完,时间有剩余怎么办?我说,篇幅虽短,涵盖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课堂交流起来你就不觉得时间多了。小孙放心地去备课了。这是一篇老课文,我小学时就学过。课前,我也仔细的研究了一下课文,对于这节课,需要对蝙蝠和雷达的信息了解一下,文章涉及仿生学的一些知识。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时,也让学生们自己去查询一些关于仿生学的知识。这样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对于课文内容详细了解一下,利于课堂教学的进行。

  讲课时,小孙以蝙蝠和雷达的照片开头,导入课题,同学们对于蝙蝠和雷达的兴趣还是很高的。初读课文,小孙采取了齐读的方式。这种朗读方式,不适合思考,也不适合表达感情,大段课文不宜齐读,适合齐读的多是对话或语气情感强烈的。这也是前几位实习生出现的问题。课后我及时点给了他们。

  由于开始的气氛没有烘托起来,接下来的学习不是很顺利。讲到学生感兴趣的仿生学他们就随意的发表意见,到思考问题时有没了积极性。看得出来,小孙的情绪也很失落。课后,我仍然鼓励他说,这很正常,每个老师都会遇到,别说你初次讲课了。

  教师怎样才能自如地调控课堂呢?首先,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取决于教师教学时的态度与积极性高低。有些时候虽然教师心里想着要高兴的讲课,但是外在表现与具体的语言表达,则体现出一种截然相反的状态。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态度与教学用语主导着课堂氛围。

  教师在讲课中,首先要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兴奋或者说是精力很集中的状态,教师在讲课时不能态度消极;其次,教师用语一定要积极、有力、正向。如一些激励性语言、鼓励性语言,这是带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导火索。语言是一种艺术,教师语言更加偏向于技术性。通过一些听课,我发现我们很多实习的同学,在实习中都犯有类似的错误:教师用语不准确、不恰当。不正确的教学语言,作用往往是消极的。

蝙蝠和雷达教学案例范文第4篇

一、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理解课文,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自学的兴趣。课堂上,教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产生了共鸣。我参与学生的讨论,检查他们的正误,与学生共同思考,参与他们的活动,创造了一个师生共同学习的课堂气氛。课堂上有笑声,有掌声,有争论声,书声朗朗议论纷纷。课堂上学生自己解决第一节课自己提出的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自读、自想、讨论交流、填写教师设计的表格,自己找重点词句,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等,这一系列的活动,教师只做问题的引领者,只起穿针引线,搭桥铺路的作用。

  二、进行了扎实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

  学习第三段时学生读懂了蝙蝠夜间飞行的本领很高这个内容后,启发学生找出表现蝙蝠飞行本领高的词语“夜里”“还能捕捉”“无论怎么……都”“即使……也”。学习第五自然段试验准备的句子中,从重点词语“横七竖八”“许多绳子”“许多铃铛”,体会出科学家工作的细腻。在第六自然段中理解“配合”体会嘴和耳朵的缺一不可。在第七自然段中理解“反复”“终于”,体会科学家工作的艰辛,体会科学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学生理解后通过有感情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体会到作者语言的准确性,为习作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另外我通过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也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是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语言训练的表现。

  三、利用多媒体手段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这是一个很抽象的问题,因为超声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利用学生表演和画示意图及多媒体演示的方法恰到好处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内课外相结合

  学生理解课文后,让学生交流汇报课前搜集的仿生学资料,既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在交流完仿生学资料后,我让学生说说你有没有从周围的动、植物身上得到什么启示?想一想,把你的想法写下来。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为本单元的习作埋下伏笔。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