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9-13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是优秀的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活动准备:
常见的文具如:(剪刀、小刀、铅笔等)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教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
(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
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
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③讨论其他内容。
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5、活动延伸: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除了用自己亲切的形象,饱满的情绪感染孩子,还通过各种学习形式将幼儿已有的安全知识经验扩展丰富,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了幼儿应对安全事件的能力。通过真实的案例,我向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的讲述,幼儿精力集中,记忆深刻,发言积极踊跃。课件、图片的运用,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对幼儿进行了深刻的教育。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教学反思
儿童天性善良、热情,一般都乐于做好事,但对那些是好事、怎样做好事却不太清楚。他们往往觉得干惊天动的大事或像英雄人物那样去救人、献身才是好事,而容易忽视身边的小事、平常事。因此,教师指导的重点是帮助儿童认识那些生活中平凡的、不起眼的好事,懂得只要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就是好事,懂得在我们生活的小区、街道、公共场所,处处都有好事做。只要富有爱心,就有好事可以做。鼓励和教育儿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以善小而不为”,从小有一颗爱心去关心他人。
现在的儿童在家多是特保儿,家里所有事都由父母做,不需要他们做什么,所以他们不知道劳动的辛苦,很少主动关心自己的.。父母及祖辈,也缺乏做事的能力。因此,要与家长取得联系,教育儿童做好事首先要从家里的小事做起。儿童的能力有限,因此不要因为他们做不好而不让做,能力只有通过实际地才能发展起来。也通过好事成长记录表,同时对大人和小孩考查。
要帮助儿童认识到自己能力有限不要做那些所不能及的事情,防止不必要的伤害。因为孩子很纯真。容易冲动,像见到火灾、偷盗现象、溺水现象等,特别男同学,容易在英雄主义的驱动下,奋不顾身。而我们正要教育孩子珍爱生命,量力而为。理智而实际地做好事。
教学目标:
1.能在小组中简单讲述身边的不文明或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
2.能汇总小组意见,能尽量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1.如实、清楚、有条理地讲述事实、表达看法,有正确的价值观。
2.认真倾听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汇总时尽量全面、准确、清晰,反映每个人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1.多媒体课件。2.公共场合正、负面行为的照片。
学生:提前观察生活,留意其中一些让自己心有感触的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一、谈话交流,激发兴趣
导语:同学们,就在今天早上,老师在来学校的路上,看到了这样一件事情:一位老奶奶送孙子去上学,孙子吃完了手里的早餐,随手就把包装袋扔到了地上。老奶奶一边生气地批评孙子,一边把包装袋捡回来,扔到了十几米远的垃圾桶里。你们对这件事怎么看?
1.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预设:(1)随便扔垃圾是不对的,要做个文明人。(2)老奶奶教育孙子的行为让我也受到了触动,我以后会注意自身的行为的。(3)我觉得老奶奶可以让孙子自己去把垃圾捡起来。
2.出示话题,提出学习任务。
小结:同学们,我们的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每件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身边这些“小事”,说说我们对身边“小事”的看法,看我们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二、描述情境,试说看法
1.出示课本上的四幅插图。
image
2.指名学生观察情境图,描述内容。
提示: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教师梳理情境图内容,拓宽学生思路。
(1)第1幅图:开门的时候,走在前面的叔叔把门推开,等着后面的阿姨和小孩进来。
(2)第2幅图:小区里,小狗拉了便便,跟在后面的叔叔赶紧用铲子和袋子把狗便便清理干净。
(3)第3幅图:很多人排队搭乘公交车时,有个人插队了。
(4)第4幅图:几个人在景区游玩,有一个人在墙上乱涂乱画,还有一个人爬到树上让别人给他拍照。
小结:情境图中有关于公共礼仪、公共环境卫生的,也有关于公共秩序、旅游文明的。这些“小事”有的给人带来温暖,有的令人厌恶甚至带来危险。你们对这几幅情境图有什么看法呢?说说看。
4.指名学生自由表达对情境图中行为的看法。
5.教师反馈,提出“说清楚”的要求。
过渡:刚才的发言,有的同学说得清晰简洁,也有同学说得比较模糊。大家想想看,怎么说才能让人明白你的看法?
明确:(1)不能光说“好”还是“不好”,还要说出一定的理由。
(2)说理由时,可以讲一讲这种行为带来的结果,还可以补充有关的事例。
三、联系生活,交流看法
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小事”呢?请同学们自由组成小组,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发现的“小事”,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1.出示交流要求。
(1)说清楚自己发现的“小事”,表明自己的看法,听一听同学的评价。
(2)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明白他(她)说的是什么事情,看法是什么。听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向同学追问。
2.汇报展示。引导学生围绕身边让人感到温暖的小事,表达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过渡:首先我们来谈谈身边的一些让人感到温暖的小事。哪些同学观察到了这样的小事,可以主动站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举手发言)如果刚刚听到组内同学交流的是这种打动人心的小事,也可以站起来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再次鼓励学生举手发言)
3.指导评价:你们觉得他们说得好吗?好在哪里?
评价重点:(1)是否说清楚了事情的大概经过和结果。(2)是否表达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4.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的发言,归纳板书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
令人感到温暖的行为:①随手捡拾垃圾;②帮助有困难的人;③随手关掉水龙头;④主动让座;⑤救护流浪的小动物;⑥主动帮助家人做事情;⑦倒垃圾的时候顺手把邻居的提下去;⑧帮助身边的同学;⑨遵守约定;⑩不忘记教过自己的老师;修理学校的标语牌;扶起倒地的自行车;给帮助自己的人真诚地道谢……
5.教师指导评价并小结。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既说出了自己观察到的“小事”,又能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得十分清楚。不论在学校、家里,或是在其他地方,我们能做的好事有很多很多。有时候只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就可能给别人巨大的帮助呢!关键是我们不能光顾着自己方便,还要主动去帮助别人。而得到别人的帮助后,更要用真诚的心、感恩的心对待帮助自己的人。那么接下来,我们再来说说那些不文明的行为。哪些同学再来分享分享?
引导学生围绕身边不文明的行为,交流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适时补充,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7.教师及时鼓励评价学生的发言,归纳板书不文明的行为。
身边不文明的行为:①乱扔垃圾;②高空抛物;③随地吐痰;④乱闯红灯;⑤说脏话;⑥不爱惜物品;⑦不讲卫生;⑧毁坏公共设施;⑨浪费水、电、粮食等;⑩践踏草坪;偷公园里的花;见到老师不打招呼;背后说别人的坏话;随地乱刻乱画;吃着饭对人说话;在菜碗里翻来翻去;不尊重爷爷奶奶;自己的事不能自己做……
8.教师小结,升华感情。
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更有一颗善良、充满正义感的心灵!这些不文明的“小事”,有的是从新闻、网络上得知的,有的是亲眼看见的,而其中有一些就发生在我们身边,甚至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做事有做事的规矩,我们每个人都要适当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只图自己方便、高兴,要懂得替别人着想,替大家着想,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认可和尊重。
四、学会倾听,练习汇总
1.根据刚才的交流情况整理、完善自己的发言。
2.出示交流要点,小组内再次轮流进行交流。
(1)在纸上简要记录组内同学的发言要点,以免忘记。
(2)全部组员说完后,每个组员试着汇总小组成员的看法。
3.展示交流,梳理汇总看法的要点。
(1)指名学生代表自己的小组,在全班汇报小组成员的看法。
(2)教师根据发言进行小结,梳理汇总的要点。
把小组成员的看法串起来,连贯地说一说。
(谁)分享的是(一件什么事),他认为(说清楚同学的看法)。
(3)没有在全班发言的同学,向别的小组讲述自己小组同学的看法。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1.出示名言警句。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
2.教师适当总结,引导学生深化认识。
小结: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交流了身边的“小事”,每位同学都大胆地谈出了自己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收获。平时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多关注社会现象,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这样才能不断成长、成熟。最后,老师想要送给大家一句话,请看屏幕——“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意思是说,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这句话告诉我们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应该自觉遵守规章制度,力所能及地去帮助别人。一个人的力量很微小,但这种力量汇聚到一起,就一定能够让我们的社会、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好。
3.出示课外实践作业。(选做其中一项)
(1)回家对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2)汇总印象深刻的几位同学的发言,说给家人听。
口语交际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进行口语交际指导,选题要精心思考,其中的道理应尽量深入浅出,课堂上的范例也要精心准备。在课堂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多与别人交流,对生活中的事情要多观察多积累,丰富口语交际的内容。另外,在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点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学生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点,教师应充分发挥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组织、协调作用,对教学目标、方法和过程实施有效控制,避免学生在小组学习中放任自流,从而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image
1.通过活动懂得只要是对社会有利,对他人有帮助的事就是好事,学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逐步养成做小事的好习惯。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3.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学会做力所能及的小事。
学生:提前收集身边的小事和自己做的小事。
1课时
1.激趣导入。
上节课,老师跟大家讲了“观察身边的小事”的原因。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我们身边的小事”还有哪些不文明的现象。
2.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别人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3.其次,学生讲述自己做过的小事有哪些?(3—5名学生)
4.讨论并小结:刚才,同学们都讲了自己做的小事和别人做的小事。那么,老师想问一问:到现在有没有人还不会做好事呢?
5.学生再次讨论:生活中有哪些小事我们可以做?
6.看书进一步学习:除了你们说的这些事情我们可以做,生活中还有哪些小事可以做呢?我们一起看看书上为我们讲了哪些事情。
7.讲一讲身边的小事,并谈一谈感想。
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身边的小事,每件小事都有不同的含义,让学生知道了解其中的道理。每件小事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节课我上得相对成功,因为我以学生为本,让他们去思考问题,互相探讨问题。他们在这中间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