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4-19
这是送东阳马生序导入设计,是优秀的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自学环节
1、知识链接:
作者作品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代表作品《宋学士文集》。
背景简介: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入朝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了这篇序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篇选的是序文的前半部分。
题目解说:所谓序,一种是写来评介住做的,叫书序;一种是赠送别人的,叫赠序。本文属后者。
2、知识检索:(A级)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血逾约加冠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
僵劲媵人衾容臭烨然蕴袍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
一读:学生听录音范读,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
三读:各组派代表有感情的读。
思考:①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4、通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A.解释加点的字。
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⑵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⑶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⑷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⑸俟其欣悦,则又清焉
B.翻译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俯身倾耳以请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翻译下列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锦绣。
D.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录毕,走送之。
媵人持汤沃灌
日再食
二、展示环节
1.作者简介2.生字词3.通译课文
三、检测环节
四、总结评价:学法指导:
阅读相关信息,了解作者作品,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
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字典掌握加点字读音,
读通课文,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检查签字
结束。
一、自学环节
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设计
1、知识链接:
作者作品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代表作品《宋学士文集》。
背景简介:洪武十一年(1378),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他应召入朝觐见明太祖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军则前来拜访。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了这篇序文,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珍惜太学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篇选的是序文的前半部分。
题目解说:所谓序,一种是写来评介住做的,叫书序;一种是赠送别人的,叫赠序。本文属后者。
2、知识检索:(A级)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血逾约加冠叱咄俟负箧曳屣皲裂
僵劲媵人衾容臭烨然蕴袍
3、朗读课文,整体感知:(B级)
一读:学生听录音范读,听准字音;
二读: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
三读:各组派代表有感情的读。
思考:①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②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4、通译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试着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准备质疑。)
A.解释加点的字。
⑴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⑵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⑶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⑷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⑸俟其欣悦,则又清焉
B.翻译句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俯身倾耳以请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C.翻译下列通假字。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同舍生皆被锦绣。
D.指出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
录毕,走送之。
媵人持汤沃灌
日再食
二、展示环节
1.作者简介2.生字词3.通译课文
三、检测环节
四、总结评价:学法指导:
阅读相关信息,了解作者作品,从而更好的理解文章。
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字典掌握加点字读音,
读通课文,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
每一小组派一名代表质疑,全班答疑,教师参与。
积累重点文言实词和虚词。
检查签字
结束。
教学建议
一、课文主旨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于晚年的一篇劝学之作。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今天大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大学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应勤奋,专心致志地学习。
二、结构内容
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一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第二层既加冠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讲成年后从师求教之难,这里有叩问之难,跋涉之难,食宿之难;虽难而心中快乐。
第三层,最后一句话,总结说自己大体上就是这般艰难。
第二段写当前的住在太学里的学生们的优越的学习条件。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今诸生学于太学假诸人而后见也这部分先讲学生的住、食、穿的条件都十分优越,再讲学习环境好,这里有读书环境好,老师好,书应有尽有。
第二层其业有不精者岂他人之过哉?这段是发议论。对于那些在如此优越的学习环境里而不能学有所成者提出批评。
第三段,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三、难句解析
1.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3.生以乡人子谒余。
生,年青人。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以,凭借。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4.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故,特意。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四、对比论证的运用
课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第1、2两段内容层层相比,通过对比突出了作者的见解。例如吃的方面,廪稍之共与日再食(每天只吃两顿),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穿的方面,葛裘之遗与缊袍敝衣对比;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为求学)行深山巨谷对比;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而且未有问而不告的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这些对比之后,结论使自然得出了:在如此优越条件下如不能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低下的问题,而是用心不专的问题了。
五、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
本文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描写、议论自然结合。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的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例如,写到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障辞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悦,把对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很有声色;写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写出人物的神态。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绵绣、沃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敝农、粗粝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这里的足乐者就是进德修业。这简要的议论表现了人物的志趣。文章讲述了分之大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苦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揭示出的道理。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