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部编版端午粽教案

日期:2021-04-28

这是部编版端午粽教案,是优秀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部编版端午粽教案

部编版端午粽教案第1篇

1.引导学生认识“端、粽”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等7个字。通过图文结合、 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积累词语。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3.引导学生了解一些有关粽子的知识,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4.引导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1.引导学生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引导学生知道端午节的由来以及相关习俗,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2课时

第1课时

1.问题导入:小朋友,你们知道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吗?你们知道这个节日有哪些习俗吗?(生自由说端午节的习俗。)

2.出示粽子的图片及端午节录像。

3.揭示课文题目并板书: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端午粽》这篇课文,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的味道。

4.请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1.引导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同桌互读,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3.检查朗读情况。

(1)指名读生字。

(2)指名读词语。(齐读,开火车读。)

(3)指名读课文,并及时正音。

4.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请学生跟读课文。

5.教师范读,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

1.出示本课生字,引导学生认读、组词并进行说话练习。

2.引导学生在课文中圈出本课生字。

3.引导学生争当小老师领读生字,同桌互读,检查。

4.引导学生给生字组词;运用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1)加一加。(2)减一减。(3)比一比。

5.引导学生思考:在书写生字的过程中,你觉得应该注意什么?

6.重点指导书写“节、真、分”。

7.指导学生描红,练写。

8.教师展示学生练写作品,并评价。

1.把本课生字各写3遍,并给每个生字组两个词。

2.请家长给你讲讲有关端午节的其他知识。

3.将课文读给家长听。

第2课时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一文的生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猴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小动物后面都隐藏着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齐读课文。

1.齐读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赏析“盼着”。

(2)引导学生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 回家的心情。

2.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读第2自然段。

(2)粽子是怎样做的?

(3)外婆包的粽子好吃吗?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及里的顺序描述粽子的特点。

(5)出示课件:根据课文第2自然段的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 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糯米,中间有一颗 枣。(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6)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其不同点。

A.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B.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教师点拨:A句中使用 AAB式的词语更能体现出粽子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的特点。

(7)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

3.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

(2)想想除了红枣粽,还有什么粽子?

(3)指名读“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一句,说说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

(4)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4.齐读第4自然段,思考: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5.补充资料,了解端午节的来历。

1.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习俗。在我国,还有很多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

2.(出示:饺子、元宵、月饼)谁知道这些食品分别是在什么节日里吃的?

3.请挑选你最喜欢的一种食品,可以从它的形状、 颜色、味道等方面用两三句话介绍一下。

4.写话。

(1)请把你说的内容写下来,然后与你的好朋友交流。

(2)全班交流。

1.给家长讲讲本课的主要内容,说说你从本课中学到的知识、识字方法等。

2.请家长给自己讲讲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为学生搭建了合作学习的平台。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认识生词,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并适时加入了说话、写话练习,以此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部编版端午粽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午、节、叶、米、真、分、豆”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13个生字,学会“午、节、叶、米、真、分、豆”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三、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

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

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

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

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

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生:屈原是个忧国忧民的人,爱国的诗人,和祖国共存亡的人。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每年五月初五端午节吃粽子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四、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五、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节 爱国之情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课后反思:

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连,所以在课前我就布置学生收集有关端午节和屈原的材料,在课堂上交流、反馈,加深本文了解,也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爱国热情。

同时,在教学时我始终以读为主,让学生从带着问题读到读通、读顺,让学生充分朗读,静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和人们对屈原的思念和尊敬。

部编版端午粽教案第3篇

  《端午粽》

  一到端午节,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外婆一掀开锅盖,煮熟的粽子就飘出一股清香来。剥开粽叶,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

  外婆包的粽子十分好吃,花样也多。除了红枣粽,还有红豆粽和鲜肉粽。我们在外婆家美滋滋地吃了之后,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长大了我才知道,人们端午节吃粽子,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粽》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3.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

  4.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重点

  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文中含义,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游戏复习词语(摘苹果)。

  2.同桌互读课文,检查。

  二.美文赏析

  1.学习第一自然段,选学生读。

  2.赏析“盼着”。

  3.用“盼着”说一句话,体会“外婆盼着我们回家的心情”。

  4.学习第2,3自然段,选学生读。

  5.粽子是怎么做成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6.用“一......就......”说一句话。

  7.外婆做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为什么吃了之后还要带回家去,分给邻居?(体会分享的快乐)

  8.再读2,3自然段,体会文中流露出的快乐与怀念之情。

  9.学习第4自然段,激发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指导朗读。

  长句子的断句。学习儿歌:遇到长句不要慌。逗号换口气,句号停一停。

  四.课文小结。

  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你喜欢过那个节日,为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端午粽

  青青的箬叶 白白的糯米

  粽子

  各式各样 花样多

  热爱 思念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