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语文教案 >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端午粽教案第二课时

日期:2021-04-29

这是端午粽教案第二课时,是优秀的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端午粽教案第二课时

端午粽教案第二课时第1篇

  教材分析:

  1、课文以儿童的口吻,以家庭过端午节吃端午粽的事由,向学生介绍了端午粽的由来、样式、色香味等,实际是一篇说明文。课文贴近生活,能很好唤起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这个中华传统习俗。

  2、课文长句子较多,学生正确朗读有一定困难,且读好长句子是重点教学目标之一,应安排教学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落实。

  学情分析:

  读好长句子虽然有一定困难,但是通过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还是有一定基础的',因此,要通过学生实践尝试,然后发现问题进行指导,不但要培养学生不读破句的能力,还要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切不可采用范读简单的模仿来达到目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知道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设计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粽教案第二课时第2篇

《端午粽》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老师:秀屿区笏石大丘小学 林秀晖

教学设计说明:

一、让文本与生活对对碰

《端午粽》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活动之一.上课伊始,带学生走入情境,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切身体验,学会表达

教学中,在学习课文对端午粽的做法、味道的描述之后,感受语言表达的精妙之后,引导孩子通过尝端午粽,介绍端午粽,让学生对端午粽的外形、味道、种类及端午粽的由来有了进一步的认知.

三、读中悟,悟中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四、让课堂缭绕乡土馨香

在教学文本时,紧紧围绕本课题研究的主旨——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引导小朋友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每年是怎么过端午节,再借助丰富多彩的图片或亲身体验走进文本,最后引入有关端午节的儿歌及方言童谣.

教材分析:

《端午粽》选自作家屠再华写的童年散文集《嘟嘟糖和小雪灯》.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情分析:

课文语言比较形象,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孩子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因此在感悟文本时尽量放手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自主理解.

教学目标:

1.注意读好长句子,能正确朗读课文.

2.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故事.

4.能正确读写“真、分”两个生字,注意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的位置,努力按照书写要求和正确的执笔姿势和写字姿势做.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教学难点:

图文结合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句子意思,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端午节家庭吃粽子的快乐,知道这个中华传统习俗的故事.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实物等

教学过程:

(课前预热:演示孩子们包粽子,编蛋网的场景,引导说说看到了什么?出示五彩的蛋网并告诉孩子们这些将是本节课的奖品,看看“花”落谁家?)

一、激趣复习巩固词语

师(出示粽子):同学们,这是什么?

师:粽子好吃吗?想不想吃?我们来场抢粽子比赛,看谁先抢到?

(师演示课件生抢读词语)

二、品读课文,走“近”生活

1.品读课文第2自然段.

(1)教师再次出示粽子:这样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味道怎么样呢?

请大家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写粽子是怎么做的句子,用“~~”画出写粽子味道的句子.

(2)学生带着任务轻声朗读课文.

(3)自荐读句子,师相机指导朗读.(指名读,师范读生闭眼想象,男女生赛读,齐读)

(4)词语训练.

①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②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5)看一看,尝一尝,说一说.

各自介绍课前准备的粽子的包法、馅儿、味道等.

2.图文结合学习第3自然段

师:刚才同学们尝的是什么粽子?课文还给我们介绍了哪些粽子?你们平时还吃过什么粽子?

相机理解“美滋滋”并说出类似的词语并用“美滋滋”说一句话.

3.学习第4自然段,指导朗读长句,简介屈原.

三、课外拓展,引入有关端午节的本地儿歌和童谣

四、指导书写生字“真、分”,要求组词并用组的词语说一句话

五、总结课堂

 

板书设计:

十分好吃 花样也多

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附链接阅读:

(一) 端午儿歌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挂香囊;

五彩线,手腕绑;吃粽子,沾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二) 端午童谣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插艾草,

初五吃一天.

端午粽教案第二课时第3篇

:年级一科目语文第4单元第3课主备人备课人方振娣肖姚单位单位孙村小学孙村小学集体2,2课时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教学设计过程语,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年 级 一 科 目 语文 第4单元 第3课 主备人 备课人 方振娣 肖姚 单 位 单 位 孙村小学 孙村小学 集体 2017.3.1备课日期 9 课题 个性化修改 2017.3.27 日期 《端午粽》 设计内容 个性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课时 《端午粽》 1、学习生字词.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1、学习生字词.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材,课件. 2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教 学 设 计 过 程 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设计意图:汉字的学习是反复而又长期的过程,用游戏的方式增加汉字与学生见面的机会,在复习中巩固、加深学生对新学字的印象.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识字的效率,又延续了上节课的教学情境,便于本节课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 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预设:粽子 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5)词语填空读课文. ①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 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预设: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 ②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③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④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⑤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预设:①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②指名学生汇报诗人屈原的历史事迹. ③教师总结屈原的人物事迹,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 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是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回顾,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总结,使学生对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端午节这个民族节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强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板书 设计 反思 随笔

包含总结汇报、it计算机、文档下载、考试资料、外语学习、教学研究、旅游景点、人文社科、资格考试、行业论文、党团工作、word文档、办公文档以及《端午粽》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等内容.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