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班一日常规教案20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主题活动玩具火车轰隆轰隆活动反思
设计意图: 《玩具火车轰隆隆》是一个富有创意和想象的故事,运用了丰富多彩的颜色和童话般的场景,将小读者带进了一个充满变化的神奇世界。小班年龄段的幼儿喜欢游戏,喜欢把自己融入一个仿真的情景中去活动、学习。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通过猜猜、看看、说说来理解绘本内容,感知物体与颜色间的关系。同时让孩子在游戏中交流、表达,体验故事的诙谐有趣。
活动目标: 1.阅读绘本,理解故事内容,感知物体与颜色间的关系,体验故事的诙谐有趣。
2.乐意在儿歌对答中,大胆表达,体验游戏的快乐。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教具:PPT课件、色卡纸 座位:3排
活动过程: 1.听听猜猜,引出故事主人公。(开始部分)
(1)(ppt1)引出小火车
过渡: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想知道这是关于谁的故事吗,仔细听一听,你马上就能猜出来。
提问:讲的是关于谁的事情?
小结:猜对了,今天的故事就是讲的关于一辆玩具火车的事情,
(2)(ppt2)引出小士兵
过渡:看看!这个玩具火车司机是个小士兵,小士兵也来了,他今天有话对大家说,仔细听一听。
提问:小士兵跟大家说了什么?(小士兵他有什么本领?)
小结:小士兵会变魔术,它能让火车冒出各种颜色的烟。
2.看看讲讲,感知物体与颜色间的关系。(重点部分)
(ppt3)
过渡:这好像是个蛮有意思的魔术。想不想知道小士兵到底是怎么变的?听听故事吧!
(故事:小士兵他有辆玩具火车,小士兵他会变魔术。每次他开着火车出发的时候就一边开一边让玩具火车冒出各种各样不同颜色的烟。大家看到了都觉得很奇怪,都想知道小士兵是怎么把这个烟变出来的。可是,过了很久很久,人们还是没有找到小士兵变魔术的方法。这一天,小士兵把他的车厢装的满满的又出发了,可是开着开着火车停下了,
提问:①(ppt4)火车怎么停下了,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了?
② (ppt5、6、7)小士兵给火车加的是什么燃料?(苹果核樱桃)
③(ppt8)小士兵究竟是怎么变出各种颜色的烟的?
小结:原来加进去的东西是什么颜色,冒出的烟和它的颜色一模一样。
3..游戏体验,乐意在儿歌对答中大胆表达。(难点部分)
(ppt9)
过渡:你们真厉害,这个魔术变的方法很多人想了很久都没有想出来,你们一会功夫就想出来了。既然你们知道那我问问你,如果加进去的是青菜 (柠檬、茄子)变成什么颜色?看样子你们都能像小士兵一样做魔术师了。这样吧!就让你们来做一回魔术师好不好?
要求:老师做火车头,火车头要这样问:“玩具火车轰隆隆,加点燃料冒点烟。加什么?冒红烟?”
(1) 看图匹配说。
(2) 大胆想象说。
(3)幼儿人手一张色卡纸(红、橙、黄、绿、紫、蓝)如:当老师说,加茄子,拿紫色卡纸的孩子跑过来排成一队。
4.想想说说,体验故事的诙谐有趣。(结束部分)
(1)(ppt10)故事讲述。
过渡:小士兵看到你们那么厉害他着急了,你们都那么会变,小士兵他要变一个你们都变不出来的东西,于是小火车又开了!这回小士兵他要拿什么来变?
提问:小士兵把手张的大大的,看看,这是什么?
结束语:小士兵把花种子当燃料加进去,变出的会是什么呢?这个魔术的答案就藏在这本书里,我们下次一起来看。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前后一共上过5次,在庄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让我对绘本教学又有了一次新的认识。
1.教学形式要多样,不要让孩子枯燥。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喜欢多样的教学形式,而不是一味地在那里听故事,喜欢在听听、玩玩、做做中有所启发。在小班的情景阅读教学中,我们更重要的应该要突显让孩子在故事中有快乐的体验,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是他们比较喜欢角色的一种扮演,喜欢简单有节奏的的语句,爱模仿。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渗透游戏,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
2.教学互动要多样,不要让孩子等待。
在教学活动的互动形式上,我们可以采用师幼互动,它包括一对一的互动和一对多的互动,还有一种是生生互动,对于小班的孩子老说,更多的应该是采用一对集体的互动,这样孩子才不会出现等待的情况。在本次活动中,一对一的互动比较多,因此大多数的孩子是在等待。如果在游戏中我采用“每个孩子人手一张色卡纸,当老师说,加番茄的时候,手拿红色卡纸的孩子开一列火车。”这样的互动更体现了《指南》理念。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3.绘本价值要抓准,不要让孩子空想。
一个绘本的价值很多,哪个价值是需要在这节课中体现的,这还需要老师们更多的琢磨和推敲。在这个课中,“小士兵给火车加种子燃料。让孩子猜测会冒什么烟?”这个环节可以作为结束部分,激发孩子看书的兴趣。如:“加了种子会冒什么烟,我们到书中去找答案吧。”这样孩子看书的兴趣就激发了。其实我们上绘本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喜欢看书。
第2篇、小班主题活动会响的小路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玩玩、听听、说说的过程中,感知理解故事内容。
2、大胆想象并尝试表达小动物和风儿经过小路时的情景。
3、主动参与倾听、讲述、表演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创设情境:树叶小路。
2、课件《会响的小路》。
活动过程: (一)游戏:踩树叶。
带幼儿来到用树叶铺成的小路上,幼儿一边踩树叶,一边聆听树叶发出的声音。
(二)欣赏故事《会响的小路》。
1、完整倾听故事一遍。
提问:①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②故事里有谁?
2、结合课件,分段欣赏故事。
①小刺猬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学学小刺猬的动作。
②小白兔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学学小白兔的动作。
③小蚱蜢走过小路,发出了什么声音?学学小蚱蜢的动作。
④小刺猬对风儿说了什么?
⑤风儿是怎么跑过小路的?学学风儿的动作。
3、完整欣赏故事。
(三)音乐表演活动《秋天》。
(四)创编活动:引导大胆想象树叶小路还有谁会来?会发出什么声音?
活动延伸: 1、把创编的故事情节说给好朋友和爸爸妈妈听。
2、美术活动:印章画《落叶》。
活动反思: 幼儿园《纲要》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故事欣赏能给幼儿以美的享受、思想感情的陶冶。这个文学的“摇篮”一定会使孩子们感到温馨亲切,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文学的熏陶、美的感染。
第3篇、小班主题活动我会系鞋带了教案反思
活动产生: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一、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2、结合挂图,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1)开始,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有蝴蝶结的鞋?
(2)佳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
(3)到了佳佳的生日,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有蝴蝶结的鞋,佳佳是怎样穿好这双这双鞋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借此复习前面的短句。
3、学扎蝴蝶结 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4、娱乐活动 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二、学系鞋
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
2、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
3、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 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活动反思: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漂亮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始,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
2、以语言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保教并重。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活动二则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整个活动,教育是为保教服务,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多次练习、巩固。
第4篇、小班主题活动故事表演—美妙的早晨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观看指偶表演,萌生“早晨多美好”的愉快心情。
2、感受手指游戏的乐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教师绘制五个角色的指偶(用油性笔直接画在五指上)。
2、把一个小纸箱简单装饰成小舞台。
活动过程: 一、观看表演。
1、教师握紧拳头,说:“你们知道我手里藏着什么吗?这里头藏着我们一家。不信,你们瞧!”
2、教师操作指偶在小舞台表演故事。“丁零零,丁零零,早上七点钟,该起床了。啊!早晨多美啊!谁起床了?哦,是好妈妈。(伸出食指)妈妈起床要干什么呢?要准备面包,煮牛奶。看!谁起来了?是哥哥。(伸出中指)哥哥要去踢球!接着谁起来了?是姐姐。(伸出无名指)姐姐起来要梳头,戴帽子,打扮打扮!看,又有谁起来了?小弟弟。(伸出小指)小弟弟起来干什么?小弟弟要去他最喜欢的幼儿园!还有谁没起来?原来是爸爸。七点半了,我们一起叫爸爸起来吧。‘爸爸,起床了!’爸爸没反应。哥哥、姐姐一起拉爸爸起来吧。(中指、无名指拉住大拇指)‘一、二、三,拉起来了!’(伸出大拇指)我们去看看邻居们起来了没有?哇,都起来了!我们一起向邻居问个好吧。(五指并拢一起做鞠躬状)现在我们去看看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起来了没有?(从‘小舞台’后走出来)哇!都早早地来上幼儿园了。“早上好!早上好!”(手指弯曲做问好状)
二、讨论故事。
1、这一家都有哪些人?他们起床后准备干什么?
2、你们家里谁起得最早?谁起得最晚?如果你不起来,爸爸妈妈怎么办?如果爸爸不起床,你有什么办法?
3、这一家人真有礼貌,你能学一学他们是怎样问早的吗?
三、表演故事。
1、请幼儿边听故事边伸出手指跟随教师表演,体验参与的快乐。
2、晚上,一家人该休息了。我们一起来演一演他们睡觉的故事,好吗?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由于表达方式比较贫乏,更需要教师的暗示和启发,以鼓励、引导幼儿大胆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表现。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升幼儿的艺术表现力。
第5篇、小班主题活动老鼠和钟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故事情境,练习慢走,快跑,侧身滚。
2、体验和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若干同幼儿的人数、录有滴答、当当的声音
活动过程: 一、教师讲述故事《老鼠和钟》,感受故事中所展现的老鼠紧张、害怕的情境。
师:今天徐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那是什么故事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是谁?(老鼠)那这个呢?(钟),那么今天的故事就是《老鼠和钟》,咦,老鼠和钟会发生一件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仔细听!
二、老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知道游戏规则。
(1)小老鼠肚子饿极了,它想出洞口,但是害怕遇到谁?
(2)小老鼠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它是怎么样跨出洞去的?
(3)忽然小老鼠听到什么声音?它越想越怕,连忙怎么样?
(4)小老鼠实在饿极了,第二次又走出洞口。这一次,它听到了什么声音?小老鼠吓得怎么样跑回洞里去?
三、教师述说故事情境,幼儿练习慢走,快跑,侧身跑。
师:这个故事可真有趣,那我们也来表演表演吧!
四、游戏《老鼠和钟》
师:真是个有趣的故事,老师还把它编成了一个游戏呢?想玩吗?变、变、变,我变成了一只小老鼠!
1、教师带领幼儿做老鼠悄悄地走出“洞”(离开座位)在活动室四周东找找、西望望。如听到“滴答”声快跑回来,再次慢慢地走出洞口,听到“当当”声侧身滚回“洞”(座位)。
2、教师根据幼儿的活动量控制游戏的次数及节奏。
师:咦,这滴答,当当当……到底是什么声音呀?是小猫吗?那是什么?(钟)哦,是钟啊,那我们还怕什么,哎哟,肚子饿得实在受不了了,小老鼠们赶快出动找吃的吧!
活动反思: 在幼儿熟悉游戏规则后,教师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时间与机会,逐渐减少语言提示,引导幼儿专注地倾听音乐,并通过表情和肢体动作给予暗示,直到完全退出。孩子在自然、轻松的游戏氛围中各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
第6篇、小班主题活动美丽蝴蝶飞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不挑食,多吃东西才会快快长大。
2、能理解故事内容,学说完整的短句及量词:个、支、包、块、串。
3、感受故事的趣味性,练习手膝着地爬行,体验情景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绿色丝袜一只,《虫虫爬》《蝴蝶飞》音乐磁带。
2、红萝卜、黄香蕉、紫葡萄、巧克力、西瓜教具各一个。
3、各种颜色的水果、蔬菜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一、律动“毛毛虫热身操”(课前知道毛毛虫是怎么爬的)
1、虫宝宝们,跟着妈妈爬到草地上玩吧。
2、我们一起来跳个舞吧。(音乐结束时,呼唤虫宝宝围到妈妈身边来)
二、故事“想变蝴蝶的毛毛虫”。
1、教师在手臂上套上绿色的丝袜扮毛毛虫边表演,边讲述故事的开头部分:春天来了,一条绿色的毛毛从卵里慢慢的爬出来了,这只毛毛虫很不开心,毛毛虫怎么了?它为什么不开心呢?
2、请幼儿自由猜想后,教师小结:原来这只毛毛虫很久没有吃东西了,它觉得很饿!而且不吃东西的话就长不大,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了。所以它决定去找点吃的东西。
3、教师继续讲完故事后提问“毛毛都吃了哪些好吃的东西呢?”引导幼儿学说完整的短句和量词。
4、提问“毛毛虫吃了这么多的东西,后来怎么样了?”教师小结:毛毛虫从不挑食,什么东西都爱吃,就长得很快!最后就变成了美丽的蝴蝶了。你们也要向毛毛虫学习,什么东西都要吃,不能专门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一样东西吃得太多了,也会生病的,记住了吗?
三、游戏“毛毛虫吃东西”。
1、我们也来学毛毛虫做个游戏,吃各种各样的水果和蔬菜好吗?
2、交代游戏规则:老师来当毛毛虫妈妈,你们来当毛毛虫宝宝。我们一起去找吃的东西,宝宝们要听妈妈的话哦,妈妈说吃什么,你们就找什么,找对了才能吃哦,能做到吗?
3、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检查幼儿是否按指令找对物品,找对了之后将物品挂在脖子表示吃掉了。
4、宝宝们,我们都吃饱了,要准备睡觉喽,快来围在妈妈的身边。(趴下来做睡觉状)
5、音乐起,毛毛虫醒来了,变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了,一起来舞蹈吧。
四、学蝴蝶飞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语言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界的环境刺激,“我们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所以我充分运用直观性的课件,引领孩子观察、讨论,同时将教学活动生活化,童话故事和孩子的生活经验相结合,静态的内容变成了动态的情境,孩子们喜欢看,喜欢说,愿意说,为理解故事内容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从而为突破活动的重点目标——“乐意观察图片,在幼儿观察图片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情节。”提供了有效的解决策略。同时也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培养了初步的阅读能力。
第7篇、小班主题活动特别的礼物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二期课改在对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提出“教师要重视孩子学习的过程。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直接体验来学习,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学习、探索及与人合作、交流的乐趣”。同时还要求在“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上,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在活动设计过程中我认真思考了这些方面的要求,活动的设计应该把握一些大的基本基调:首先,活动应该是综合性的,打破分科教育的模式,在本次活动中语言活动、认知活动、动手操作等有机结合,体现从多方面的综合;其次,活动是生活性的,是孩子们生活中经常遇到,也是他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兔西西在妈妈住院前后的改变。
2、在感知故事人物的基础上,逐步萌发爱妈妈、爱劳动的情感。
3、能仔细倾听故事,理解主要的故事情节。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红色爱心卡和礼物图片每人一份、指偶小兔西西
活动过程: 1、谜语引出活动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个小客人,我用谜语请你们猜猜它是谁?
“红眼睛、白皮袄,长耳朵、真灵巧,爱吃萝卜爱吃草。走起路来蹦蹦跳。”猜猜是什么小动物。
出示指偶小兔西西。
小兔西西是只不爱劳动小兔子。兔妈妈每天都有好多的事情要做,烧饭、洗衣、,还要照料西西。吃饭时,兔妈妈一口一口喂西西,衣服也要兔妈妈帮我穿,兔妈妈累极了,生病了。”
“你们喜欢这样的西西吗?”
2、讲述理解故事
听说兔妈妈生病了许多小动物都来看望兔妈妈。
以局部特征引出小猫,以叫声引出小鸭,以带来的礼物引出小猴,以谁最爱吃小虫子引出小鸡。
小动物们的礼物:“小动物送什么礼物给兔妈妈?”、 “他们会对兔妈妈说什么?”
小兔西西的礼物没有礼物
“小兔西西为什么哭了?” 、“它为什么没有礼物?”
幼儿自由讲述。
故事表演第二段:小猴子把小兔西西带到野外说:“礼物就在这地底下,你自己挖把!”小兔西西用力挖呀挖呀,挖了一个大萝卜。小兔西西把大萝卜送给妈妈,妈妈说:“这是最好的礼物!”
“西西送了什么礼物给妈妈?”
“为什么兔妈妈说大萝卜是最好的礼物?”
教师小结:原来大萝卜是小兔自己劳动得来的,所以这是最好的礼物。
3、结合幼儿实际生活谈谈
生活中你是怎么做的?
4、幼儿动手操作
今天我们也来送一件自己制作的礼物送给给妈妈。
制作爱心卡送给自己的妈妈。
附故事:特别的礼物
小兔西西不爱劳动,吃饭都要妈妈喂。一天,妈妈病了,住进了医院。小伙伴们带了好吃的东西去看兔妈妈。小猫咪带来了小鱼给兔妈妈,小猫说:“这鱼是我自己钓到的,送给你,祝你早日康复!”小猴带来了自己摘得桃子送给兔妈妈,小鸭带来了鸭蛋送给兔妈妈,,小鸡带来了小虫给兔妈妈。它们都对兔妈妈说:“兔妈妈,这是我们自己劳动得来的。”小兔西西哭了:“我什么也不会给妈妈送什么呀?”小猴子把西西带到野外,说:“礼物就在这地底下,你自己挖吧!”小兔西西用力挖呀,挖呀,挖出一个大萝卜。小兔西西把大萝卜送给妈妈,妈妈说:“这是最好的礼物。”
活动反思: 根据我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但不善于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的相应可行的学法,一是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理解故事,交流互动;二是融合谜语、生活实际等形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感受,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能让不善于表达的孩子用黏贴操作的方式表达对故事中爱劳动、爱妈妈的理解,让不善于用语言表达的幼儿用自己的自己的作品来进行表现,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活动中幼儿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很高。
第8篇、幼儿园小班主题藏在哪里了说课稿教案反思
一、设计思路
捉迷藏是孩子们最熟悉和喜爱的游戏之一,故事《藏在哪里了》就是以这样一个游戏为线索,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紧扣着他们的心弦。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动物的外形特征,在帮助小狐狸寻找朋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着相关的知识经验,体验着阅读的乐趣。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语言领域第四点总目标指出:喜欢听故事,听懂普通话。及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根据这一总目标,我制定了下面三点目标:
1、情感目标:喜欢听故事,乐意与同伴玩捉迷藏游戏。
利用PPT猜测法,引导幼儿猜测故事的情节,有利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倾听故事。让幼儿亲身体验玩捉迷藏游戏的乐趣。
2、能力目标:根据已有的线索找到相应的动物,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故事中躲藏的小动物们都露出了自己的某个部位,很快被找到了,由此可让幼儿提高分析、观察能力。可是小鹿却找到一个很隐蔽的藏身之所,为什么狐狸找了半天也没发现小鹿呢?问题的讨论引导孩子对"动物的自我保护能力有了最初浅的感知,从而积累了新的经验。
3、知识目标:尝试运用"……躲在……" 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初步迁移到生活中去。
利用PPT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用简单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并以游戏捉迷藏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快乐,同时表达注自己躲在了什么地方。
三、说活动重、难点
1、重点:喜欢听故事,乐意与同伴玩捉迷藏的游戏。
利用PPT猜测法,引导幼儿猜测故事的情节,有利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认真倾听故事。让幼儿亲身体验玩捉迷藏游戏的乐趣。
2、难点:尝试运用"……躲在……" 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初步迁移到生活中去。
利用PPT讲述故事,引导幼儿用简单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并以游戏捉迷藏让幼儿感受其中的快乐,同时表达注自己躲在了什么地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小班幼儿的能力特点,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利用了,观察、分析法,猜测法、游戏法等引导幼儿掌握故事内容。利用观察、分析法PPT图片,能够了解动物的身体组成部分。通过对PPT图片的观察后,猜测法故事的情节,有助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更好的抓住幼儿的注意力。运用游戏法是让幼儿亲身体验,捉迷藏幼儿的快乐,从而表达出自己藏在哪里了,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学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语言领域指出要喜欢听故事,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为了能达到这一目标,用了游戏法,并把亲身体验大胆的讲述出来。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共分三段,一是熟悉故事,应用简单的句式说出故事内容;二是完整的听故事一遍,巩固对故事内容的掌握;三是利用捉迷藏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幼儿带来的快乐,并表达出自己躲藏的地方,也是巩固了句式的掌握。
七、说活动反思
在教案的设计上,我反复思考定在小班上还是中班上,又对我的目标制定反复改进,最后我把知识目标做了改动,把(尝试学会运用"……躲在……" 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并迁移到生活中去。)改为(尝试运用"……躲在……" 或"我看到……躲在……"的句式讲述故事内容,初步迁移到生活中去)。希望通过第一阶段的熟悉故事内容,再到第三阶段的幼儿亲身体验,能完成教学的重难点。
第9篇、小班主题活动战胜大灰狼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积极参与战胜大灰狼的绘画活动,充分享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2.初步学习用粉水彩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3.懂得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听故事《战胜大灰狼》,理解“篱笆”的含义。
2.小鸡头饰若干(数目和幼儿人数相等),鸡妈妈头饰一只,请一名老师配合扮演“大灰狼”。
3.录音机一台,录有欢快、沉闷的音乐磁带一盒。
4.幼儿作画纸、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讲述故事。
2、提问:故事中有谁?大灰狼来干什么?
鸡妈妈和小鸡是用什么办法战胜大灰狼的?
3、丰富词:篱笆、密密的、长长的
二、结合情景,开展绘画活动。
1.老师扮鸡妈妈,幼儿扮作小鸡,一起随音乐做起床、做操、吃米等模仿动作。
2.插“篱笆”,学习用水彩笔画密密、长长的直线条。
(1)“大灰狼”第一次袭击,激起幼儿插"篱笆"的兴趣。
“大灰狼”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走到小鸡的家,嘴里不停地说:“我的肚子饿极了,小鸡的肉好香啊!”老师嘱咐幼儿别害怕,并不时地对“大灰狼”作出反击。“大灰狼”突然摔了一跤,狼狈地逃回了家。
(2)插“篱笆”,初步学习用水彩笔在纸上画直线。
师:“大灰狼”就住在附近,实在太危险了,我们怎么办呢?
师:孩子们真勇敢,想了这么多办法,妈妈喜欢你们!这样吧,我们把家造得牢一些,在家的周围都插上篱笆,大灰狼就进不来了!好吗?"
(3)老师先让幼儿观察插“篱笆”的过程,老师边插边讲:“我们在家的周围插上篱笆,要从上到下直直地插下来,插得长一些,多一些,不让“大灰狼”钻进来。”然后幼儿练习插“篱笆”。
(4)“大灰狼”第二次袭击,补插“篱笆”,部分幼儿继续用水彩笔在地上画直线。“大灰狼”第二次恶狠狠地出现了,边走边说:“哇,插上了这么多篱笆,看看有没有地方可以钻进去。”幼儿跟随着老师观察“大灰狼”的行迹,当“大灰狼”发现篱笆稀疏或插歪的地方想钻进来的时候,老师鼓励幼儿勇敢些,马上补插上篱笆。过了一会儿,“大灰狼”看了看,说:“今天实在太累了,下次来一定吃个饱!”然后灰溜溜地走了。
(5)继续插“篱笆”,用水彩笔在纸上画密密、长长的直线。
师:看来大灰狼还会来,我们的家还不够牢固,我们怎么办呢?
师:孩子们的办法真好,我们一起再插上些篱笆,插得直一点、插得多一点、插得长一点,好吗?幼儿自由选择地方,补插“篱笆”。最后老师和幼儿一起检查。
3.随着沉闷、缓慢的音乐声响起,“大灰狼”第三次出现,围着小鸡的家走来走去,不时地用肩膀挤挤“篱笆”,还气呼呼地说:“这里的篱笆太多了,怎么进不去!……”然后灰溜溜地走掉了。老师和幼儿一起随着欢快的音乐庆祝胜利。
活动反思: 活动富有情景性、游戏化。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好动、好玩、好模仿,游戏是他们生活的重要成分。根据幼儿这一年龄特点,我在整个活动中以故事情节贯穿始终,使孩子自然的投入角色,融入游戏之中,使幼儿学得轻松,玩得开心。幼儿从活动的开始就步入故事情节,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活动,并且以情节的自然递进为转换环节的契机,使幼儿怀着一种积极的态度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跃跃欲试,激情高涨,有效促进幼儿的主动学习。
第10篇、幼儿园小班主题三只小猪盖房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记清主要情节,初步学习人物的简单对话。
2、乐于探究房子结实的原因,知道做事不图省力。
活动准备:
1、实物稻草、木头、砖。
2、操作图一张,小黑猪、小白猪、小花猪、大灰狼、草房、木房、砖房图片各一张。
3、师用大图书《小猪盖房子》
活动过程:
1、 师出示实物与幼儿谈话。
(1)让幼儿说出实物名称:“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
(2)猜一猜:“这三种材料如果拿来盖房子,哪种材料盖的房子最结实?”
(3)我们一起来听听下面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2、 教师结合大图书讲述故事,通过提问,帮助儿理解故事主要情节,重点突出大灰狼三次撞房的不同结果。
(1)三只小猪各选用哪种材料来盖房子?(在操作图上插入小猪与相应房子图片)
(2)一撞草房:大灰狼最先要吃掉哪只小猪?小黑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在操作图上画出一个箭号)结果怎样?
(3)二撞木房:小黑猪逃出草房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全体幼儿跟读)小黑猪跑哪去了呀?(小白猪的木房里)小白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两次,并在操作图上标出两个箭号)结果怎样?
(4)三撞砖房:小黑猪、小白猪逃出了木房时边跑边喊:大灰狼来了,大灰狼来了(让幼儿说),两只小猪跑哪去了?(小花猪的砖房)小花猪不肯开门,大灰狼怎样做?(重点突出撞了三次,并在操作图上画出三个箭号来表示)结果怎样?(头上撞出了三个疙瘩。)
活动反思:
这节活动我通过故事的进展,围绕三种材料来探讨那种材质建房子更结实。大灰狼一撞草房子,二撞木房子,三撞砖房子,一次比一次费得力气大,并让幼儿触摸三种不同材质来感受他们的不同这才是导致大灰狼的三次撞房子的结果,这三次不同的结果告诉幼儿做事不图省事。也进一步理解了故事的内容,学习了人物间的对话,这是这节活动的成功之处。对于活动环节的安排设计做了以下修改反思:
1、出示实物稻草、木头、砖引入课题,然后通过一吹草房,二吹木房,三吹砖房进行提问来理解故事内容,再到分析房子所用材料,帮助幼儿寻找砖房结实的原因,这样幼儿就会对故事理解的更深刻。
2、准备幼儿人手一份的材料,让幼儿触摸三种不同材质来感受它们的不同,这才是导致大灰狼的三次吹房子的结果,而这三次不同的结果就直接可以告诉幼儿做事不图省事。经典故事可以引起幼儿的共鸣,从而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寓意、学习人物间的对话,为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由浅至深的教学思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设计合理的提问及做出有效应答等,借助实物让幼儿能更好地理解、感受故事,期间的种种疑问在自我操作实践中迎刃而解,这是至关重要的。
第11篇、小班主题火车火车嘟嘟开说课稿教案反思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接下去由我代表我们二幼教研团队向大家介绍一下今天活动的一些设计思路。
教材分析:
《火车火车嘟嘟开》讲述了一辆可爱的小火车去旅行的故事,它经过了农场、森林、海边、城市,每到一个地方它就会邀请那里的小动物坐上车,和它一起去旅行。
小火车的形象可爱快乐,充满生机,它是孩子们熟悉和喜欢的。
故事看似很长,但其中的语言简洁生动、很有节奏,而且重复句式较多,这样的故事内容符合小班孩子语言学习的特点。
另外通过欣赏轻松快乐的故事还可以带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以这个故事为载体进行了一系列的主题活动。
目标:
今天我们展示的是《火车火车嘟嘟开》主题中的第一次活动。我们把目标定为:
1、喜欢故事,说说故事中好听的句子。
2、丰富故事中的角色,并愉快地扮演和游戏。
环节:
有了目标,在环节的设计上,我们紧紧围绕小班孩子喜欢角色游戏这一特点,以三次不同内容和要求的开火车游戏贯穿始终。
火车开来了--第一次开火车游戏将孩子们和老师带入了活动室,这时候的孩子随着角色的赋予,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活动中来。
火车火车嘟嘟开--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也是故事展开环节所在。如何帮助小班的孩子更好的倾听故事、理解内容、达到共鸣?我们设计了三步走的方式:
第一步:故事分段呈现。我们知道,小班孩子学习记忆时间比较短暂,通过一小段一小段欣赏这样的形式可以帮助他们清晰地理解故事里面的情节,再借助教具的对应呈现,直观地向孩子们展示了故事的脉络,使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变得轻松明了。与此同时,教师运用提问的方式"火车开到了哪里停下来""它邀请谁和它去旅行""小火车是怎么邀请的",在帮助孩子理解故事的同时也引出了对句式学习。
第二步:通过前面的分段欣赏,孩子对故事中各个细节都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在此教师运用用另一种形式--动感的PPT画面完整地讲述了故事,给孩子全面感受的同时再一次地将孩子引入小火车的美妙故事中。
第三步:前面孩子一直处于一种静态的学习状态,我们希望通过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表演氛围--请孩子们自己来选择一个故事的角色,和着故事的讲述,身临其境表演故事。通过这样一种动态的学习平台,给予孩子充分的表达表现的机会,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这是孩子们第二次的"开火车"游戏。
热闹的火车出发了--这是我们的第三个环节,因为是小班下学期的孩子,我们觉得孩子的知识经验完全可以支持他们对故事角色进行拓展。教师还是运用提问的方式"你知道还有谁住在农场里?""谁也想和小火车去旅行?"帮助唤醒孩子的已有经验。活动的最后孩子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进行扮演,这时故事形象变丰富了、火车变热闹了,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更高了。活动也在欢快的第三次"开火车"的游戏中结束。’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的设计,我们希望孩子们沉浸于小火车快乐的旅行故事中。通过层层递进的游戏,在以语言为核心,渗透健康、社会、科学等领域的活动,使孩子们获得语言的习得和积极情感的体验,另外通过对故事角色的创编,给予孩子一定的挑战,为后面的主题活动做铺垫。这是我们二幼教研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希望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导和评价,谢谢!
第12篇、小班主题有趣的动物——亲亲长颈鹿说课稿教案反思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亲亲长颈鹿》这个故事选自小班下学期,《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中。该故事选用了小朋友生活中比较熟悉并喜欢的小兔子和长颈鹿为角色,讲述了一个长颈鹿阿姨助人为乐的故事,特别是小兔子们亲亲长颈鹿阿姨这个情节既让人觉得有趣又很符合小班小朋友的年龄特点,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看到自己班的小朋友亲亲老师的小手或者脸蛋来表示他对老师的喜爱之情。又考虑到现在的小朋友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特别是小班幼儿年龄小,个个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友爱互助的品质,所以我觉得这个故事既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故事,并将它与语言和社会两个领域相结合。
(二)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根据这一目标和要求,结合小班下学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言发展水平: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以自我为中心。我从认知、能力和情感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 认知上: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加深对长颈鹿的认识。
2、 能力上:积极参与故事清洁的讨论,愿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 情感上:体验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 目标中提到: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友爱互助带来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我把这点作为教学重点。 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整,有时只说了半句话就无法再说了,或表达不出心中的想法,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情况,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难点是:用比较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
a) 教学具的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完成活动内容,
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i. 物质上的准备 我给小朋友们准备了小兔头饰,这是为了让幼儿更能进入到小兔这一游戏角色中; 根据故事,我布置了小河、森林等情境以及道具长颈鹿,这是为幼儿在情境中游戏,并能加深故事的理解而准备的; 音乐,是为了进一步营造游戏的气氛而准备的。
ii. 知识上的准备 我让幼儿先认识长颈鹿,了解了长颈鹿的基本特征。 幼儿练习过爬及滑这两个基本动作。
(四)说学情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五)说教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哥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本次活动我运用了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体温法等。 i. 情境教学法:我尝试打破以往仅用图片进行故事教学的传统模式,而是根据故事内容,为幼儿创设情境,幼儿就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许多不能理解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幼儿有了时间的经验,联想也就丰富了。如小兔子马上要去参加演出了 ,又过不了河,这让幼儿觉得多么着急啊,他们会主动地想出各种方法过河。当他们真正过了河,参加了表演,这种心情和我们以往用图片江湖上,让幼儿通过图片理解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ii. 角色游戏法: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特别是善良、可爱的兔子形象,深受小班幼儿的喜欢,让他们自己来扮演这一角色,不仅能增强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还能充分让他们表现自我、大胆说话。 iii. 提问法:这是语言活动中都能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我尝试改变以往语言教学总是先讲完故事再进行提问的模式,将单一性、回忆式、封闭式的提问方法改成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如小兔子应该怎样过河呢?我们该怎么感谢长颈鹿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又能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自己的想法。
(六)说学法
整个活动我以幼儿为主体,变过去的"要我学"为现在的"我要学",让幼儿在看看、听听、想想、说说、玩玩的轻松氛围中掌握活动的重点、难点,幼儿运用了讨论谈话法、游戏联系法等学习方法。 i. 讨论谈话法:幼儿在讨论、谈话中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与看法,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 ii. 游戏练习法:幼儿在游戏中,边游戏边联系故事中的有些句子,正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 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七)活动程序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及活动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1、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2、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3、完整讲述故事。4、表演歌曲《春天》。
a) 交代角色,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 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的关键。开始部分我就将小朋友的角色交代清楚,并直接告诉他们要去参加"动物联欢会"了,小朋友们最喜欢去参加表演了,所以,他们的兴趣很快就被调动起来了。
b) 在游戏情境中讨论出故事情节。 这个环节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幼儿讨论:1、我们应该怎么过河?2、长颈鹿阿姨怎么帮助我们过河呢?(和长颈鹿阿姨一起讨论后,小朋友们按照讨论出的办法过河)3、我们怎么感谢长颈鹿阿姨?(大家一起亲亲长颈鹿)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中体会友爱互助给大家带来的快乐。 这一环节通过提问、游戏,让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胆地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所想到的,你一言我一语,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它是解决重点,突破活动难点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考虑到故事中小兔子涂上口红去亲亲长颈鹿这个教具存在着不卫生的因素,所以在设计活动时,我将故事的后半部分进行了一些修改。这样既避免了卫生问题又激发了幼儿的扩散性思维,让他们知道原来不只是嘴巴才可以亲的。
c) 完整讲述故事。
这个环节其实重在揭示思想内涵,进行情感教育,我将它贯穿到整个故事的情节中,让幼儿通过回忆的方式完整讲述故事,同时我还运用了提问法,引导幼儿去发现本质:长颈鹿阿姨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你帮助过别人吗?帮助别人后你的心里是怎么样的?通过谈话让幼儿懂得友爱互助是能给大家带来快乐的。
d) 表演歌曲《春天》
这个环节是根据故事内容而设计的 ,它既可以让故事的情节发展得比较完整,又可以满足幼儿的表演欲望,并能让幼儿在表演中充分地抒发他们的快乐情感,最终达到实现活动目标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今天我所展示的这个活动肯定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能给予批评指正,让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历年的熏陶下,和孩子一起探索,一起成长!谢谢! 。
活动反思:
活动中,我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综合运用情境教学法、角色游戏法、提问法等教法进行教学。
首先是情境教学法:给幼儿讲故事时,单纯的教师讲、幼儿听的传统做法会有很多的弊端,如;幼儿注意力不易保持,所以,我尝试改变这一传统教学模式,根据故事情节,为幼儿创设了具体的教学情境,幼儿身如其境时,兴趣自然就被激发起来了;
其次是角色游戏法:小班幼儿喜欢参加角色游戏,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小兔子和长颈鹿,能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小兔子过不了河时着急的心情以及长颈鹿阿姨帮助小兔子后快乐的感受;最后是提问法:整个活动中,我会注意多用多样性、启发式、开放式的提问,例如:小兔子怎样才过的了河呢?长颈鹿阿姨可以用什么方法帮助小兔子过河呢?等等。这些问题既能启发幼儿的思维,更重要的是给幼儿提供了大胆说出自己想法的机会,从而训练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在各个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我还将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穿插运用赏识激励法、启发联系法等教学方法,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幼儿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本次活动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采用多种方法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活动中幼儿将会用到的学法主要有谈话讨论法和游戏练习法。谈话讨论法对训练幼儿的语言能力非常有效,幼儿在讨论、谈话中大多能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想法,这是幼儿练习说话的好机会;游戏练习法也很重要,《纲要》提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在游戏时练习故事中的句子,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练习效果。
第13篇、小班主题哪里最凉爽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了解夏天避暑降温的一些方法,知道自我保护。
2、 理解故事《哪里最凉爽》。
3、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 训练幼儿的绘画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哪里最凉爽》。
活动过程:
一、谈话1、教师:今天大家有没有觉得热啊?那站在树荫下的小朋友热还是在阳光下的小朋友热?
2、教师总结:夏天很热,如果一直在阳光下会中暑。在树荫下可以让我们觉得凉爽,如果夏天的时候觉得很热,一定要采取一些办法让自己变的凉爽。
3、教师打开课件,让小朋友帮助课件中的小朋友,选择可以让她变得凉爽的事物。
二、欣赏理解故事1、 分段欣赏故事: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第一段:小狗趴在门口怎么了?
第二段:小狗妈妈爸爸怎么让小狗变得不热了?
第三段:小狗又去了哪儿?给妈妈爸爸拿了什么?
2、 再次播放课件请幼儿讨论,故事中的小狗和爸爸妈妈都用了什么方法来让自己凉快。
三、讨论教师:除了故事中的办法,生活中还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变的凉爽。
教学反思:
活动形式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心理特征。给幼儿提供丰富的物质环境,刺激幼儿去感受美和表现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是好动,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求知欲望强烈。及时表扬幼儿的点滴进步,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举止,树立自信心,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第14篇、小班主题我会系鞋带了教案反思
活动产生:
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但在生活上一手包办,忽视孩子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们进行了“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的研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生活活动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生活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活动目标:
1、掌握系鞋带的正确方法。
2、理解故事,记住短句“先绕一个圈,两头交叉绕一绕,拉拉紧”。
3、提高动手能力、生活自理能力。
活动准备:《一双有蝴蝶结的鞋》故事图片,短绸带人手一根,幼儿鞋带的鞋上幼儿园。
活动过程:
活动一:故事《一双有蝴蝶结的鞋》
1、教师有表情的完整讲述一遍故事。
2、结合挂图,教师边讲述边提问。
(1)开始,妈妈为什么不给佳佳买这双有蝴蝶结的鞋?
(2)佳佳是怎样学习扎蝴蝶结的?
(3)到了佳佳的生日,妈妈真的给她买了这双有蝴蝶结的鞋,佳佳是怎样穿好这双这双鞋的?心里又是怎样想的?借此复习前面的短句。
3、学扎蝴蝶结发给幼儿人手一根短绸带,练习扎蝴蝶结。提醒幼儿根据短句,运用正确的方法。先绕的两个圈要小一些,交叉的也要小,不要拉紧容易拉过头。形不成蝴蝶结。
4、娱乐活动幼儿互相帮助把蝴蝶结扎在食指上,颤动食指模仿蝴蝶飞动。
活动二:学系鞋
1、讨论:早上,爸爸妈妈是怎样给你系鞋带的?
2、请会系鞋带的幼儿表演一次,激发幼儿学习鞋带的愿望。
3、引导幼儿根据扎蝴蝶结的经验,学系鞋带。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提醒幼儿一定要系紧鞋带,不然鞋带容易散开。
4、比一比,谁的鞋带系得又快又好。
活动延伸:在区角中增设自理区,投放扎蝴蝶结的短绸或可穿鞋子的娃娃,可让幼儿继续学习系鞋带。
活动反思:本活动设计体现出以下特点:
1、循序渐进,巧妙过渡。系鞋带是一项幼儿较难掌握的技能,练习时幼儿往往会因为枯燥难学而失去兴趣,扎漂亮的蝴蝶结却是幼儿乐于学习的。该活动从让幼儿听故事开始,先学主人公扎蝴蝶结,再迁移至学系鞋带,如此循序渐进,巧妙过渡,幼儿愿意学,有兴趣学。
2、以语言指导行动,且贯穿整个学习活动。故事中的短句实际上把系鞋带的方法具体详细地表达出来,而且念起来象儿歌般朗朗上口,很有韵味,幼儿乐于接受。在整个活动进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了这一指导语的作用,受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教育、保教并重。活动一是一次正规的教育活动。活动二则是保教方面的学习内容。整个活动,教育是为保教服务,保育中又有教育的成分。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值得一提的是,最后的活动延伸非常必要,因为幼儿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的提高,绝非一两次学习活动所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时多次练习、巩固。
第15篇、小班泥工活动毛毛虫说课稿教案
一、说设计意图
《毛毛虫》是个有趣的故事,它语言朴实、短小有趣,蕴含着神奇的科学知识。故事以清新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排比句描述了毛毛虫的蜕变过程,唤起了幼儿喜爱昆虫的情感。这有趣的昆虫源于幼儿生活,能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故事《毛毛虫》符合小班语言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让幼儿初步理解简短的文学作品内容,初步感受其语言美,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因此适合小班教学。
二、说目标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因此确立了以下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通过有趣的游戏情境,理解故事内容。
2.以情景的方式学说短句:我找到了一片绿树叶、我找到了两个红苹果、我找到了三颗紫葡萄。
3.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三、说活动准备
根据新《纲要》提出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创设适应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引导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心理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去体验,实践,创造,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因此,在整个活动中应以幼儿的自主参与为主,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和孩子共同活动感受作品形象的情感和快乐。为此,我做了以下准备。
幼儿经验准备:了解毛毛虫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故事情境(音乐和场景)及相关的课件。
四、说过程
第一部分:谈话直切主题,让孩子有积极参与活动的欲望。
第二部分:表演游戏,欣赏作品。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等特点,通过逼真的情境表演,初步对活动的重点--完整句:我找到了一片绿树叶、我找到了两个红苹果、我找到了三颗紫葡萄进行了集体和个别练习,并对第一部分的作品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
第三部分:结合游戏经验,运用课件欣赏、教师讲述、故事表演等多种欣赏手段和方法感受故事情节,使幼儿在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活动。
在这一环节中,亮点是在"毛毛虫"睡觉的时候,老师帮她们添上美丽的翅膀,在音乐声中感受变成美丽蝴蝶的兴奋感,既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又能使幼儿经验得到有效提升,使幼儿感受到了活动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感和满足感。
五、说活动设计特色
1.创设丰富、多元的语言环境氛围。幼儿的智力是多元的,语言也是如此。那么,为幼儿创设语言环境也应当提供各种得以表现的机会和条件。而幼儿的语言发展更处于萌芽期,因此,本次语言活动中融入了很多音乐元素,符合故事教学本身的需要。
2.环节设计始终体现了"趣味性"。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和语言领域的目标。本次活动的设计思想始终围绕着一个"趣"字。因为那是孩子的天性,教育应该无时无刻为孩子服务,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逼真的场景,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孩子们的眼球,通过情境表演、画面欣赏让幼儿获得进一步的提高。
3.活动形式凸显游戏性。新《纲要》的精神"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它指出了我们在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时,应该以游戏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幼儿年龄越小,游戏对他们成长的作用就越大。在小班语言教学活动中,将适宜的游戏与相应的语言活动相结合,使幼儿能轻松愉快地获取语言经验,感受语言活动的快乐,培养对文学活动的兴趣。因此,为完成活动目标,我将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本次活动中,"毛毛虫找东西吃"以及"蝴蝶跳舞"等表演游戏的运用,既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更加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及对作品情感的感受和把握。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同时,也为活动获得好的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16篇、小班综合活动贪吃的变色龙教案反思
综合活动:贪吃的变色龙
要求:1、学会与同伴分享故事的乐趣。
2、学习运用多种颜色来绘画,进一步感受颜色的美。
准备:变色龙模型,玩具车、 恐龙涂案 、蜡笔等
建议:
1、 以神秘口吻引入,激发幼儿倾听故事兴趣。
2、 借助教具,生动地讲述故事《贪吃的变色龙》,让幼儿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3、 提问:故事名称?故事中有什么?
4、 引导幼儿说说变色龙吃了那些东西?身体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5、 玩“恐龙变色”的游戏:
让幼儿自由选择两种以上的颜色给恐龙图案进行重叠涂染活动。
6、 提要求:(1)、任选两种颜色进行重叠涂染。
(2)、做到“三轻”,保持桌面整洁、干净。
7、 幼儿自由涂染活动,师重点指导幼儿要在恐龙图案上重叠涂染。
8、 幼儿互相交流、欣赏作品。
活动目标
1、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2、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反思:
小班孩子在在日常生活人际交往中,由于语言经验缺乏,对语言认识程度不深,不能随时调节语言的清淅度和形容程度,表达的时候受到语言调控,对颜色的认识也比较少。根据这阶段年龄特点,选择了绘本《贪吃的变色龙》。这节活动刚好也是整合书上的内容,我仔细分析了书上教案,发现内容可能不适合我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于是我自己设计了本次活动的内容,将其变为一节小班综合活动,把语言和艺术相结合。
绘本《贪吃的变色龙》富有变化,故事新颖,而且描写生动形象,适合小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符合形象直观思维方式,能结合图画,经过观察理解单页单幅大图书,使幼儿能直观的认识红色、黄色、绿色,并且通过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加深孩子对这三种颜色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在隐形中提升了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这十分符合小班幼儿的视觉和认知发展特点。
我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定为:在认识红、黄、绿的基础上知道生活中与其的相关事物。为了让孩子能循序渐进的接受红、黄、绿这三种颜色,我在让他们认识红色和黄色的时候穿插了一个有趣的小活动“找错误,变魔术”。没想到有这神奇的“魔术袋”一下子就吸引了我们班级孩子的注意力。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也很好的认识了生活中红色和黄色的事物。接着,又通过问题:变色龙的脚怎么会变成绿色?来让孩子思考生活中的绿色事物。从而加大了本次活动的难度,让孩子学会思考。最后我又准备了许多没有颜色的插片,让孩子去尝试找到这些插片事物的颜色,然后放在相应的变色龙身上。这个游戏不仅吸引孩子的兴趣,还再次加深了孩子对红、黄、绿的事物的认识。
可能最后时间有点长了,我想今后我会在课前多请教,多修改,多练习,更好的组织好每一次活动。
第17篇、小班主题综合快乐的分享活动教案反思
快乐的分享活动(小班)
说一说
小朋友,你有了好东西会怎么做?这时你的心里会怎样?
你喜欢把快乐的事告诉别人,让别人也快乐吗?
听一听:
童话故事《小兔真快乐》
小兔拔了两个萝卜回家去。路上,看见羊妈妈正在地里干活,小兔连忙走上去,送给羊妈妈一个萝卜。羊妈妈笑咪咪地说:“谢谢你,小兔。你把萝卜送给我,我真快乐!”
走着走着,小兔又看见小猪正在放风筝。小猪玩累了,口渴得很。小兔连忙跑过去,把另一个萝卜送给了小猪。小猪说:“谢谢你,小兔。你把萝卜送给我,我真快乐!”小兔说:“你快乐,我也很快乐。”
小兔回到家里,说:“妈妈妈妈,我把自己的萝卜分给了羊妈妈和小猪,我真快乐!”妈妈说:“你把这件快乐的事告诉了我,我也很快乐!”
演一演
师生一起表演小兔送萝卜后快乐的样子。
做一做
1、分享快乐情感:
师生共同分享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快乐的事,理解把快乐的事告诉别人,别人也会快乐。
2、分享食物:
幼儿按小组分享食物,体验分享的快乐。
3、表达分享情绪:
教师:“小朋友,你觉得这样快乐吗?请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听;或者到操作区去在娃娃头上摆出你的表情。”
《快乐的分享活动》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1、在欣赏、表演的过程中理解分享是快乐的。
2、有积极的分享行为,感受分享的快乐。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理论分析:
“分享”这一概念和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要帮
88
助孩子初步懂得分享是快乐的,并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情绪往往不够稳定,不断转换,因此,要让不善于用言语表达的幼儿通过动作、图象等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获得表达的机会。
活动准备:
1、通知幼儿带一些食物或玩具来园。(如一包饼干,一只橘子等)
2、把故事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
3、在操作区投放一些心形叶子,供幼儿制作情绪树用。
活动过程:
一、 快乐的欣赏
[1] [2] [3] 下一页
>活动:
1、设置悬念,引起兴趣:
教师:“小兔拔了两个萝卜全送给了别人,猜猜它的心里会怎样想?”“可是它却很快乐呀,这是为什么呢?请大家一起欣赏动画故事《小兔真快乐》。”
2、放映多媒体课件,分段欣赏和表演,理解分享是快乐的。
重点:理解两种不同的分享型快乐。
(1) 理解:有了好东西和别人一起吃,会更快乐!
欣赏第1、2两节故事。
教师:“小兔把萝卜送给羊妈妈和小猪时,羊妈妈和小猪说了什么?小猪是怎样说的?”“小兔把萝卜都送掉了,可是它为什么却很快乐?”
(2) 理解把快乐的事说给别人听,别人也会感到快乐!
欣赏课件的后半部分。提问:“小兔回家后,对妈妈说了什么话?妈妈又是怎么说的?”
复述小兔和兔妈妈的话,一起表演他们快乐的样子。
提问:“妈妈听了小兔的话,为什么很快乐?”
二、快乐的分享活动:
1、分享快乐情感
教师:“老师有一件快乐的事要告诉你们:南南小朋友以前总爱把积木抢到自己的面前,不许别人碰。可是昨天老师看到他和东东一起看书,玩得可好了。老师看到他进步了,觉得很快乐。你们听了一定也很快乐吧?那你们有没有快乐的事,也说出来给好朋友听听?”(幼儿互相说后,请两位幼儿上来说。)
2、分享食物。
教师:“小兔把好东西分给别人吃,你们也带来了许多好东西,
89
你们准备怎么做?”
(让幼儿相互共享食物,体验分享的快乐。)
3、表达分享情绪。
请幼儿把分享后的感受说给老师和同伴听;或到操作取去给新形叶子涂上颜色,表达自己的心情。
活动建议:
1、课前和幼儿一起谈谈关于分享的话题,对幼儿无意中出现的分享行为进行表扬,使幼儿对分享有一个初步的概念。
2、课后与幼儿一起进行故事表演,强化分享意识;并用幼儿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和图书等建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成“快乐城”,巩固分享行为。
活动反思:
“分享”这一概念和行为,在人际交往中是很重要的一环。要帮助孩子初步懂得分享是快乐的,并学习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情绪往往不够稳定,不断转换,因此,要让不善于用言语表达的幼儿通过动作、图象等非言语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的感受,从而让每个孩子都获得表达的机会。
第18篇、小班主题我不是故意的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感受故事的童真稚趣。
2在活动中,幼儿发展对语言的倾听、理解能力。
3通过教师的引导,幼儿逐步养成愿意承担责任的良好生活习惯。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⒈《小兔波力品格养成绘本:我不是故意的》PPT。
⒉小兔波力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⒈利用小兔波力的图片,导入活动。
教师:宝宝们,今天有一位可爱的好朋友来到我们班,你们想知道是谁吗?
教师(出示小兔波力的图片):看,这是谁?
教师:大家好!我是小兔波力。今天,我做了一些事,惹得哥哥、弟弟妹妹和妈妈都不高兴。我觉得自己不是故意的,他们不应该责怪我。
教师:宝宝们,你们觉得波力干了一些什么事,惹得大家都不高兴呢?
教师: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⒉阅读绘本,利用提问,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故事。
⑴讲述故事至"就用最快的速度跑开了。"教师提问:
①波力干了什么事?它是故意的吗?
②娜娜高兴吗?为什么波力不是故意的,娜娜还是生气得尖叫呢?
③波力见娜娜生气了,它是怎么做的呢?
⑵继续讲述故事至"他赶紧跑到森林里藏起来。"教师提问:
①波力干了什么事?
②马尼高兴吗?从哪看出来它很生气?
③波力道歉了吗?它是怎么做的?
⑶继续讲述故事至"在哥哥抓住他之前逃走了。"教师提问:为什么哥哥要抓住波力呢?
⑷讲述故事至"娜娜气呼呼地说。"教师提问:妈妈会怎样评价波力呢?
⑸讲述故事至"还得跟我去摘蓝莓!"教师提问:
①妈妈和波力亲亲了吗?为什么没有呢?
②大家要求波力怎么做,才会原谅它呢?
③波力会照做吗?
⑹继续讲述故事至最后。
教师提问:
①爸爸回来的时候,波力在干什么?
②最后,妈妈、娜娜、马尼和马克都怎么样呢?为什么它们都笑了呢?
③妈妈和波力亲亲了吗?为什么这次亲亲了呢?
⒊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养成愿意承担责任的良好生活习惯。
⑴小结故事,告诫幼儿成为愿意承担责任的人。
教师提问:
①宝宝们,波力把兄弟姐妹的玩具弄坏了,是不小心的,还是故意的呢?
②它是不小心弄坏的,那为什么大家都很生气呢?
③后来它怎么做,大家才不生气了呢?
教师小结:
虽然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弄坏了,可是坏了就是坏了,别人会很伤心。我们应该向他们赔礼道歉,主动想办法来修好坏的东西,做一个愿意承担责任的好孩子。
⑵结合生活经验,引导幼儿内省,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①教师提问:宝宝们,在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像波力一样,做错事呢?做错了事,你们有没有道歉呢?有没有改正错误,主动承担责任呢?
②幼儿自由讨论。
③教师请若干幼儿上前大胆、详尽地陈述。
活动反思:
活动虽然结束了,可是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地应答和愉快轻松地教学氛围在我心中久久不能挥去。
在整个活动设计过程中,我遵循由易到难的设计原则,先是让孩子通过图片了解花儿离开***难受之情,再通过情景表演让孩子们知道花儿好看不能摘,最后通过录像进行延伸—— 小草和树叶也要好好爱护。 美丽的花朵图片、可爱的花朵形象再加上大哥哥大姐姐们的表演,让孩子的注意力一直都很集中,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小班幼儿观察事物比较直观,情绪易受他人的影响,所以在活动中我设计了一个哭泣的花朵娃娃,当花朵娃娃出现时,孩子们立刻从花朵的表情和悲伤地声音中感受到了花朵被人摘下离开妈妈之后的难受心情。花朵悲伤的心情转移到了孩子们的身上,通过这种情感转移让孩子学会替他人着想,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不过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我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第二个环节中,我让孩子思考用什么方法来奖励姐姐。因为老师平时都是这样奖励小朋友的,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就是用五角星来进行奖励,所以导致我问了很多孩子,他们都说用“大五角星”“小五角星”,活动一时陷入了僵局,最后,我只能将这个环节草草结束。其实,我可以通过语言或者动作来丰富孩子们的已有经验,比如说,我可以这样问: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奖励她啊?要求具体细化了之后,孩子们就容易理解了。
第19篇、小班主题胖熊吹气球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中的几个动物角色。
2、体验有朋友的快乐,并尝试和朋友分享。
3、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今天我们来了一位客人猜猜它是谁?
2、小狗、小猫……
3、出示狗熊的图片
今天我们要来听什么故事呢?
这个故事的名字叫《胖熊吹气球》
二、欣赏故事
1、第一遍欣赏故事(看图片)
小胖熊有几个气球送给谁?它把黄色的气球送给谁?它把绿色的气球送给谁?小猪的紫色气球怎么会破的?气球破了怎么办?
2、第二遍欣赏故事
(1)说说不同气球的颜色象什么?
(2)小胖熊还没有气球,你有没有办法让小胖熊也能玩一玩气球呢?
(3)小胖熊和小猪、小兔、小猫、小狗一起玩气球,他们是最好的朋友,宝宝们你们有没有朋友?你的朋友是谁?
三、看看说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的玩具坏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说说)
出示照片:这个宝宝不小心摔跤了,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会怎么样?(幼儿说说)
孩子们一起来找找朋友吧。
教学反思:
一、活动内容的选材对于小班新生来说难度很大,这一时段的幼儿最多只能认识三种颜色,而此活动中老师预设了五种颜色,所以孩子们根本分不清楚。
二、活动中发现孩子的生活习惯不好,有的孩子喜欢吃手指拉衣服,并且大部分的孩子注意力比较的分散。
第20篇、小班主题秋叶飘教案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比较好动对事物充满好奇,但语言表达能力还在萌发阶段,所以在本节课中鼓励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感受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2学说故事中的短句:“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 ?”
3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美。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难点
1 感受秋天落叶的自然现象
2 乐意用动作语言表达故事情节
活动准备
1课前带幼儿到户外观察秋季景色,进行拾落叶、观察秋虫等活动。
2贴绒图片,大图书一本、树叶头饰一只。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一边抛洒落叶一边说:“秋天到了,秋风吹来了,树叶宝宝从大树上飘落下来,飘呀飘呀会落在哪里呢?小朋友猜猜看?”鼓励幼儿自由发言。那么小树叶到底飘落在哪里呢?老师带来了好听的故事《秋叶飘》,小朋友认真听就知道了。
二、老师结合贴绒教具,讲述故事
提问:小朋友听到了吗?树叶到底落在了哪里呢?幼儿自由发言。
三、分段理解散文,鼓励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现出来。
1、树叶落在了哪里?(草地上)。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文章出自.幼儿园学习网教案网)(小虫)。小虫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屋)。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 ?”师幼扮演角色:幼儿学小虫爬到老师处说:“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 吗 ?”,“好的,好的!”。小虫是怎样把树叶当作小屋的?(躺在树叶下面),做出躺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
2、树叶落在了哪里?(沟里)。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蚂蚁)。蚂蚁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船)。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 ?”请4 个小朋友分别扮演角色学说对话。如果你是小蚂蚁,你会怎样坐在树叶上,我们一起试试。
3、树叶落在了哪里?(河里)。谁过来和树叶说话了?(小鱼)。小鱼想把树叶当作什么?(小伞)。共同学说对话:“树叶,你当我的ⅹⅹ好吗 ?”幼儿一起模仿相应的动作。
四、完整讲述故事
利用大图书和幼儿一起完整讲述故事,重点让幼儿学说故事中的对话。
五、拓展延伸活动:
树叶飘呀飘,除了它落在草地上、沟里、河里还会落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做一片树叶,想飘到哪就飘到哪?结束。
教学反思
在组织形式上,我选择了动静交替的形式开展,开头部分我首先用抛洒树叶的方法一下子把幼儿带进了秋叶飘落的意境,激发了幼儿表达的欲望:树叶落在了小船上、树叶落在了小沟里、树叶落在小河里。。。然后我用一句:老师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故事,故事中的树叶到底落在了哪里?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很自然地引入老师讲述的故事中。接着我采用分段讲述提问,角色表演相结合的方法,每段变换不同的角色扮演,师生共同扮演角色,让幼儿在情景的扮演中学会角色的语言,从而达到老师预设的目标。幼儿从头至尾处于一种愉悦的情绪中学习,较好地为幼儿创设了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的环境。连今天新来的小朋友和平时一直不愿参与的徐志浩小朋友也快乐地参与其中,最后在和小朋友一起看大图书一起完整讲述故事的氛围中结束了本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