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9-06-0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大班语言活动盲人摸象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流程,教师反思等内容,能观察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中道理,理解故事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语言活动课,快来看看盲人摸象教案吧。
活动目标:
1、能观察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中道理。
2、理解故事寓意,知道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能看局部。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1、大象的图片(已分割成几个部分)
2、成语《盲人摸象》视频
3、“神奇的箱子”,内装各种物品、玩具若干。
活动流程:
一、引出盲人
1、他们是谁?(盲人)
2、你怎么看出来的?
3、盲人是怎么看东西的呢?
小结:盲人的眼睛看不见,所以看东西都用摸。
二、欣赏故事,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一)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1、盲人们在路旁休息,被国王邀请去王宫欣赏国王的动物宝贝。第一个盲人用手一摸,说:“这个宝贝像条绳子。”
提问:这个动物宝贝到底是什么呢?盲人摸到的可能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
2、(第二个盲人摸到了,“不对、不对,这个宝贝大的像一堵墙。”)
提问:盲人觉得是一堵墙,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呢?
3、(第三个盲人摸了摸,得意地说“你们都说错了,这个动物宝贝像一个大柱子,高高粗粗的。”第四个盲人也过来摸摸它说:“其实最像一个大扇子,呼扇呼扇的,很有趣。”
重点提问:第三个、第四个摸到了什么部位?觉得是动物宝贝究竟是什么呢?
4、最后一个盲人大声的说,“你说的也不对,它呀,就是一个大萝卜。”
重点提问:这个盲人摸到了什么?它是动物宝贝的什么部位呢?
5、这到底是只什么动物宝贝呢?为什么这五个盲人说的都不一样?(将五张图片放在一起,引导幼儿一起去看推测是什么。)
小结:每一个盲人都只摸到了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猜不出是什么,要想猜出大象,必须要每一个部位都去摸摸看,这样这样才能猜出最后的结果。
6、这个故事有趣吗?你来用四个字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吧?
(二)完整欣赏故事,了解故事寓意
重点提问:
1、通过盲人摸象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小结:一定要把事物看全面再下结论,否则只看一部分就自以为是,就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三、参与游戏,提升感知事物要全面
1、第一次游戏
(1)出示纸盒,讲解游戏方法:小朋友装成盲人,只可以用手摸,然后根据感觉说出物品的名称。
(2)你现在摸的是几号箱子几号洞口?摸到的是什么呢?你单凭这一点能肯定是什么东西吗?(提示幼儿不要犯盲人摸象的错误,要全面地感受物体特征。)
2、第二次游戏
(1)再进行一次游戏。摸一摸同一个箱子的不同洞口,可以尝试多摸几个动。
(2)根据两次的经验猜想物品。
3、开箱验宝
小结:需要通过各个方面,才能完全了解一样物体或者是一件事情。
四、经验迁移
1、出示图片1,问:小男孩为什么哭了?
2、出示图片2,周围的孩子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3、图3,原来小男孩是生病了。
小结:我们看事情可不能看一部分,自以为是地下结论,一定要把事情了解清楚,看全面了,才能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才不会犯盲人摸象的错误。
教师反思:
本次活动在第一次课堂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对环节的先后进行了调节。将“盲人”的理解放在了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在活动初始就能够站在盲人的立场上,更快的投入到故事情节中,并能整个活动围绕活动主旨。
在活动的第二环节,听故事、猜动物时。难点是让孩子理解不能只看局部就随意判断事物的整体。我将事物的呈现顺序进行调整,增加猜测难度,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也让孩子更体会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在第三环节参与游戏时,为了让孩子进一步的了解这个道理,我对孩子在游戏时的要求进行更改,进行两次游戏,第一次初探——摸一个洞口,记住箱号及洞号。第二次核实——摸同一箱子,所有的洞口。通过反复游戏提升孩子经验。
最后一个环节经验迁移则将图片改为视频,用无声和有声。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更生动更形象。
整个活动环节清晰,流畅。孩子能够达到预想的目标,只是宝箱中的材料还需提供的特征更明显,更方便孩子操作。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