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夸父逐日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日期:2022-05-31

这是夸父逐日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夸父逐日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夸父逐日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神话和山海经的知识。

  2、积累文言词语和文言知识,能按不同要求朗读课文,能正确翻译理解课文。(重点)

  3、感受夸父的英雄气概,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抓住课文主要信息对故事进行改写扩写。(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神话导入新课。

  二.神话及《山海经》简介。

  三.精细地读。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文中的节奏。

  2.解说课文中的语法现象。

  北:向(到)北,道:在路上,名词作状语。

  省略句:( 其)渴,(其)欲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 其)北饮( 于)大泽。未 至,(夸父)道渴而死。( 夸父)弃其杖,(其杖)化为邓林。

  3.说成语。

  逐 走 渴 饮 河 泽 至 道 弃 化

  逐鹿中原,不胫而走,求贤若渴,饮水思源,河清海晏,竭泽而渔,

  宾至如归,道听途说,背信弃义,化干戈为玉帛。

  四.精致地译说。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故事的波澜。

  2.集体训练,每个同学都要根据课文原文进行准确.流畅译说。

  3.示范译文。

  五.精美地改写。

  1.课文朗读,要求读出故事的“雄壮”与“悲壮”。

  2.集体训练:精美地改写.扩写。

  3.提示:故事内容可以分为四层。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4.要求:

  a.关注故事的背景,

  b.设想故事的情景,

  c.添加生动的细节,

  d.带着情感去描写。

  5.四人小组动笔实践。

  6.逐层展示学生习作,师生共同点评,教师出示范文。

  六.本课小结。

  七.作业:背诵课文及注释。

  八、板书:略

夸父逐日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 2 篇

  一、 导语:

  教师: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神话故事是《女娲造人》。现在我们复习一下有关神话知识。

  投影:神话是在科学水平不发达的远古时代产生的,那时的人们无法对许多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准确的解释。但是,人类又想要探求这方面的知识,所以,只好借助于想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而这种大胆而奇特的想像恰恰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这种想像体现了远古时代人们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今天的社会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但仍有广阔的未知领域等待我们去探寻,去研究,所以,这种想像力、创造意识,都是我们今天仍迫切需要的。

  二、、作品简介

  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教师可根据需要选取要点讲解)

  二、诵读贯通

  1、教师范读课文2—3遍。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节奏

  2、学生齐读2遍。(齐声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文句,划出疑难字词,师生交流。

  4、学生口头翻译课文。(同桌交流)加深理解。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三、教师点拨: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四、作业与练习:

  1、背诵《夸父逐日》,说说你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的认识。

  本题意在使学生通过背诵《夸父逐日》,熟悉课文,积累语言材料,并且从神话这一角度,了解课文内容,对夸父这一神话人物有所认识。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据清代学者毕沅考证,“邓”“桃”音近,“邓林”即“桃林”。“邓林”既是地名,也是“桃林”,“邓林”这一地名是因“邓林”的“桃林”之义而得名的。此外,“杖”与“桃林”同为木,形象上有相通之处;夸父的口渴如焚,与提供甘甜多汁果实和成片绿阴的“桃林”,在内容上也是相合的。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满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夸父逐日》教案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大意,背诵课文。

  2、体会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多角度理解文章。

  学习资料:

  《山海经》,书名,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亦无定论,近代学者多认为不出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时作品,《海内经》四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其中的矿物记录,为世界最早的有关文献。晋郭璞作注,并为《图赞》,今图佚而赞存;其后考证注释者有清代毕沅《山海经新校正》和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今人袁珂《山海经校注》等。教学过程:

  一、导课:

  找同学说一下,你听说过哪些神话故事?(生说引出。)这节课我们学习《夸父逐日》。这则神话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反映古代人民同自然界的斗争。 《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逐日”是追赶太阳的意思。

  二、出示目标。

  三、学生读课文,正音。

  教师范读,学生自读,指名读。

  四、同桌对照底下的注释,共同翻译课文,找出自己不会的地方。

  找学生翻译。

  质疑。

  注意这几个字的意思。

  逐走()饮于河渭()弃其杖()......

  五、课文内容把握。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六、探究品味文章内容。

  1、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①表现夸父的宏大志向,巨大的力量、气魄(从神话故事的特点的角度理解其积极意义);

  ②自不量力(消极方面)。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是古代人们想象中的一个英雄,他神奇、力大无比,喝干黄河、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不仅表现他本领大,更丰富了这个英雄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3、你如何理解这则神话的主题?

  反映古代人民敢于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七、拓展迁移。

  阅读《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思考:这也是选自《山海经》的一则中国古代神话,试分析两则神话的相同点。

  答:表现古代人民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

  八、讲故事

  这个故事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所以在语文学习上也应有时代的风采,下面我们做一个有意思的练习,把这个古代的神话故事改编成现代的故事,要求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一个富有新时代特色的新故事,并把它生动的叙述出来。

  学生自己改编小故事。

  找同学起来讲述。并对优秀者做大力表扬。

  九、小结

  本节课我们领略了古代人们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的毅力,夸父这种勇敢、锲而不舍的气魄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我们应努力去追赶自己人生中的太阳,像夸父那样至死不渝,我们的人生无悔矣!

夸父逐日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 3 篇

教学目标:

  1、 熟练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神话的特点。

  2、 体会夸父不畏困难、意志坚决的品质。

  3、 学会10个生字,认识12个生字。

  重点:

  熟练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难点:

  认字、识字

  关键:

  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并识记生字

  课时:

  2课时

  教具:

  图片、相关课件等

  学具:

  教材等

  相关知识点:

  神话知识的了解

  教学突破点:

  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和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激发兴趣:

  1、 出示太阳图片和课后的一首诗:

  说一说(1)太阳有什么特点?

  (2)如果没有太阳会怎样?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话故事《夸父追日》

  二、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注意读音。

  2、 自由读课文,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3、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夸父是什么样的人?

  (2) 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4、 学习第二自然段(学生读)

  (1) 夸父是怎么追赶太阳的?

  (2) 指导朗读。

  5、 夸父最后追到太阳了吗?

  三、 练习: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夸父追日

  黑暗——光明 寒冷——温暖

  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神话故事《夸父追日》,谁能给大家讲一讲故事的内容。

  二、 学习生字:

  1、 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字音。

  2、 借助生字表,同桌互相读,纠正字音。

  3、 把自己好的识记方法讲给同学们听。

  4、 出示生字:

  夸、追、巨、暗、充、胃、且、尚

  (1) 指名读一读

  (2) 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几个字的?

  (3) 组词

  5、 指导书写:

  夸、巨、胃

  三、 练习:

  1、 完成课后练习

  (1) 比一比,说一说

  (2) 读一读,会写的写下来。

  2、 从文中找出反义词:

  光明——黑暗 寒冷——温暖

  四、 小结:

  板书设计:

  夸父逐日

  夸、追、巨、暗、充、胃、且、尚 趟

夸父逐日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第 4 篇

 教学目标

  1.诵读《夸父逐日》,初步感知文言文,培养孩子的文言语感。

  2.通过文白对照,感知文言文与白话文不同的语言特点。

  3.学习夸父敢于挑战自然、追寻光明的。

  教学过程

  一、诵读文言故事,导入新课学习。

  1.教师诵读文言文《夸父逐日》,引起孩子的诵读兴趣,初步培养他们的文言语感。

  2.学生模仿诵读。

  3.借助注释,理解文言大意,感知故事内容。

  二、阅读白话故事,进行文白对照,感知文白语言特点,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1.自读白话文《夸父追日》,感知故事内容,扫除生字。

  2.接龙朗读课文,师指导重点句段的朗读语气。

  3.在白话文旁标注文言文,进行文白对照,正确理解文言文内容,培养孩子阅读文言文的兴趣。

  4.同桌交流对照内容(一人文言,一人白话)。

  5.根据屏幕上出示的句段,找出对应的文言部分或白话部分。

  三、再读文章,感受故事背后蕴涵的。

  1.思考: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

  2.你认为“光明”指的是什么?

  3.你从夸父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4.你有没有自己的“光明”,该怎样去实现他?

  四、延展阅读任溶溶先生主编的《神话故事》之《夸父追日》,体会不同的语言风格与魅力,学习不同的语言表达技巧。

  五、布置作业:

  写一《夸父追日》读后感。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