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石榴教案一等奖

日期:2022-05-26

这是石榴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石榴教案一等奖

石榴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教材分析:

  《石榴》是小学语文国标本苏教版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石榴》一文语言清晰,颇有美感。课文按季节变化的顺序,描写了石榴的生产过程。第一节用简练的语言引出了文章的主人公——闻名中外的石榴园。第二节写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的过程。第三节写石榴结果,渐渐成熟。第四节写石榴内部的状况,以及子儿的滋味。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文中优美的词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拟人等描写方法。

  3.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写水果特点的方法。

  4.了解石榴的生长过程以及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导入

  (一)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6课,读课题——学生读课题《石榴》

  (二)请大家打开课文,让我们踏着季节的脚步,跟随作者,去山东枣庄,

  一起走进驰名中外的石榴园。

  二、精读训练

  (一)师:快速阅读课文2——4自然段,说说你喜欢哪一个季节的石榴圆。喜欢它的什么?(为什么喜欢)

  学生读后交流,老师提炼板书——春叶绿;夏花美;秋果趣(如果学生一下子概括不出来,就打个?说:待会儿,我们学习这一段课文的时候再来想这个词)

  师评价:我们班同学读书的本领真大,读了一遍就能抓住每一段的主要内容了!

  (二)师: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夏天的石榴花好不好?(课件图片欣赏)

  1.怎么样?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太美了)

  2.是呀,一个字——美!这么美的石榴花作者是怎样来向我们介绍的呢?谁愿意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中写石榴花的这几句?

  3.读得正确、流利,声音响亮,谁还想读?

  4.读了这几句,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石榴花?(让学生多说一些)

  (1)我看到了火红的石榴花。

  (2)我看到了密密麻麻的石榴花。

  (3)我看到了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

  5.师:你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最美?

  生:火红的石榴。

  出示句子:

  6.师:看一看,这两句话什么地方不同?读一读,你觉得哪句话写得更美?为什么?

  生:火红是像火一样红,红得都快燃烧起来了。如果只是红的,就没那么红,那么美了。

  师: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火红”这个词用得真好。请你把书上的这一句读一读。谁能够读得再红一点?(再指名读这句话。)

  师引读:这些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师: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生自由想象说。)

  师:请大家再到书上去看一看,你还觉得什么样的石榴花很美?

  生: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很美。

  出示句子,请你读一读。

  师:你们喜欢这些小喇叭吗?现在你们就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让我们一起来吹一吹吧!你吹的是什么曲子?(全班吹喇叭)

  师:哇,多可爱的石榴花呀,好热闹的石榴园呀,我们再来读一读。捧起书,让我们一起把夏天的石榴花连起来读一读!

  (三)师:热闹了好一阵的石榴花渐渐地谢了。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走进

  秋天的石榴园,请大家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石榴园什么最吸引你?(生自由轻声朗读。)

  生:小石榴。

  师:为什么呢?

  生:很有趣。(板书:趣)

  师:什么地方写得最有趣啊?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共3页,当前第1页123

  生:“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是吗?有趣在哪儿呢?请大家看——(图片),听——[播放笑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生想象说话。

  [课件出示]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熟透了的石榴裂开了,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师:请大家读一读这两句话,哪句写得更有趣?为什么?

  生自由比较说。指名读。读好。

  师:为什么读了这一句我们会觉得这么有趣?小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自由说。

  师:原来作者是把石榴当成人来写的,才写得这么生动,这么有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齐读)。

  师:还有哪一句也是把石榴当作人来写的?

  [课件出示]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指名读。)有趣吗?

  师:你们看,这是两大片绿黄色的——(叶子)?(师两手舞起,像两片叶子)哪个小石榴来扒开叶子?

  生过来表演。

  师:小石榴,你在里面感觉怎样啊?你想看什么?哎呀,你为什么这么着急?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你想向人们报告什么喜讯?……(扒开后)哇,你看到了什么?快向人们报告你的喜讯呀!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谁能读得再急切一点?调皮一点?喜悦一点?

  师:多有趣多快乐的石榴娃娃呀,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石榴成熟了是这么的可爱,这么的有趣。它是怎样长成的?

  [课件出示]石榴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绿色,逐渐变得青中带黄,黄中带红,最后变成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师:请把这句话中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找出来。

  [课件出示]先是逐渐最后

  师:如果老师把“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红、一半黄这几个颜色词语换一换位置行吗?为什么?

  师:原来作者是根据石榴成熟的顺序来写的,不能随意调换。谁能把这种成长的变化读出来呢?指名读,齐读。

  师:石榴的果实真是太可爱,太有趣了,我们一起把这小节读一读吧。

  (四)欣赏了石榴花,看了石榴果,想不想尝一尝?作者是怎样品尝石榴的呢?请大家默读第四自然段。(生默读。)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说清楚顺序。可以用上表示顺序的关联词“先……然后……最后……”

  生:先剥开外皮,然后看看子儿,最后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尝尝味道。

  师:小作者剥开石榴的外皮,就开始仔细地观察,(板书:看)

  我们看!

  [课件出示石榴子图]

  师:你看到的石榴子儿是怎样的?

  生:一颗一颗靠在一起,很亲密。——紧偎。颜色——红白相间。看上去很透明——晶莹

  师:说得真好!下面就要尝尝它的味道了!(板书:尝)

  请生品尝。

  师:什么味道?

  师:这就是酸溜溜,甜津津。

  师:感觉怎样?

  生:很爽口,很清爽。

  师:作者也写出了自己品尝后的感受。(板书:感)现在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品尝一下美味的石榴。[出示图文]请大家大声地自由朗读这一段。

  生自由读。

  师:谁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把这段话有滋有味地读出来?个别读,齐读。

  师:作者就是这样品尝石榴的,(指板书)先仔细地看,再细细地品尝,最后还写出自己的感受,这都是抓住了石榴的特点来写的。(板书:特点)我们平时也吃过很多水果,它们都各有各的特点,今天回到家同学们也先观察一样你最喜欢的水果,再尝尝它的味道,然后写下来,好吗?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三、小节全文。

  师: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石榴在你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最后,让

  我们再一次地欣赏全文!捧起书,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石榴,齐——

  (欣赏课文。)这节课就上到这,下课。

  教学反思:

  《石榴》是苏教版第五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作者以季节变化为线索,描写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的情景。最后一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石榴子儿的样子、颜色与滋味,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教学时,我努力运用直观效应,引导学生用眼、用口等形式去理解词语,感悟课文内容,从而更好地进行朗读与说写训练。

  一、朗读中感知:

  朗读训练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和重要手段,我在教学《石榴》这课时,没有用繁琐的串问让学生被动地去回答,而是通过精当的提问,多媒体的演示等方法引导学生多读书,在有层次、有形式、一遍一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章所描述的事物的特征。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2至4自然段,设计了一个简短、精当的提问,帮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想想每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接着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边听同学读,边看画面,视听结合,使学生对石榴花的样子有形象、直观的感受,对石榴果的有趣能身同感受;第三次是通过情境的演示,教师引谈,师生互动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石榴娃娃的心情,并意会到其中的乐趣。

  二、表达中领悟:

  在学生通过多读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表达,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如课文中写花时有这么一段话“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枝头。走近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在教学这部分时,我不急着告诉学生这是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而是让学生读中领悟,“你看到了什么?”一双双小手如林般树起,有的同学说:“像小喇叭一样的石榴花”。有的同学说:“正鼓着劲儿在吹呢。”这时,我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表演,同学用手做出了喇叭的形状,涨红了脸,摇摆着头,多么像一朵朵活泼可爱的石榴花,学生对这样形式的表达、领悟非常感兴趣,同时也让老师感受到孩子们在课堂上有一颗灵动的心。

  三、观察中学法:

  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一些词语用得生动形象,如“玛瑙般”、“一颗颗紧偎”、“红白相间”、“晶莹透亮”等。这些词单靠想象是不能真正理解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石榴子儿的样子,给学生直观形象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石榴子儿,观后交流感受。有学生说:“石榴子一头红,一头白,这就叫‘红白相间’”。有学生说:“它们一粒一粒靠在一起,一颗紧挨着一颗,这就是‘紧偎’”。还有学生说:“我看到了石榴子儿很亮,看上去就像是宝玉一样,好看极了,这就是‘晶莹透亮’”……接着,我联系学生们的生活体验,问他们吃过石榴的说说味道怎么样?学生们纷纷举手,有说酸酸的,有说酸中带点甜,吃完还觉得清爽无比。通过观察和体验,学生不仅理解了描写石榴样子、颜色和滋味的词语,而且加深了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加深朗读。另外,本自然段为学生写水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子。于是,我拿出一个桔子,请学生仿照作者写第四自然段的方法:先看再尝最后写下感受,介绍桔子果肉的样子、颜色和味道,学生说得很精彩,并当堂写了一段话,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

石榴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状物类记叙文,因此,学习的地位和意义很重要。无论从阅读还是写作的角度看,都不可小觑。

  二、学生学情分析:

  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状物类记叙文,在此这之前,学生对记叙文已有一定了解-——以描写和叙述为基本表达方式;而且,小学也学过一些简易的状物散文;同时,学生对借物抒情的诗歌也有一定的学习和了解,因此,本类文章的学习可在此基础上进行。

  当时的写作年代、社会背景离现在的中学生已远,而这又是理解本文主题的一个关键,因此,要重视这一点的设计。

  三、确定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

  了解石榴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熟读课文品味本文生动而又精美的语言从而把握石榴形象,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欣赏石榴之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作者所言之志,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四.教学重点及突破:

  如何描写石榴特征及其所运用的描写方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对刻画石榴形象的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读文本的过程中体味石榴特点及语言的运用。总之,通过抓关键词,多读来把握石榴特征;通过议论与点播相结合来领悟情感与主旨。把学习领悟的主动权和动力交给学生。

  五.教学难点及突破:

  情感的把握及作者在石榴身上赋予的象征意义;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联系背景帮助理解,通过练习运用巩固。

  六.课时安排及目标内容:两课时

  第一课时:通过学习领悟理解。

  第二课时:拓展探究。

  本设计为第一课时:从作家和文本中学习所状之物特点、情感及写法。

  七、课前准备:

  查阅有关石榴的资料;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可上网查询,也可到图书馆查询。

  网址推荐:

  书目推荐:诗集《女神》《星空》等,特别是诗歌《天上的街市》;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有《郭沫若全集》。

  八、选择教学策略:

  1、整体设计思想:这是学生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学习状物类记叙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状物记叙文的特点。这也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阅读郭沫若的作品,因而了解作者和背景,有利于激发兴趣,降低难度。

  2、教学方法的确定:读悟与讲议相结合,以读和议带动悟与讲。

  3、本设计的特色或亮点:以读带动理解;以讨论带动学习。

  九、教学步骤: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你们吃过石榴吗?谁来描述一下,石榴是什么样的?你留心过石榴的花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郭沫若的散文去全面感受石榴的美。

  (二)交流课前准备情况:

  老师准备了一首郭沫若的诗歌,请大家欣赏看看(出示演示文稿2——《天上的街市》)。

  你了解了作者的哪些情况?本文写于什么时候?当时有没有坚持抗战、不怕威压的人?

  (三)是呀,环境再残酷,也不能吓倒所有人;同样,残酷的环境也不能吓倒所有的花。下面,请同学们通过反复读课文并结合演示文稿,了解石榴的特征。

  1、听朗读(出示演示文稿4——朗读录音),思考:在作者笔下,石榴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听完后,学生自由发言:听出了石榴的什么特点?(说到哪一方面也行)

  在如火的五月,那么多花都抵抗不住太阳的威力,石榴却开得如此美丽,多么可爱的花呀。

  2、请大家齐读课文第一段,讨论(出示演示文稿5、6——石榴整体图):

  ①“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用了什么修辞?写出了夏天的什么特点?

  ②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自己小声朗读第2至6段,思考:石榴的枝干和叶片与梅柳作比较得出什么特点(出示演示文稿7至9——枝干与叶片图)?突出了作者对石榴的什么情感?

  4、讨论:石榴的花最可爱是针对什么来说的?石榴的枝叶可爱吗?花呢?(最可爱)

  那么,作者要描写的重点放在哪一部分上?

  5、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花的呢(出示演示文稿10-12:花的图片)?

  点播:

  ①第三段中作者把石榴的花比作夏季的心脏,像吗?从外形和色彩来看看。请同学们看看图片上的石榴花,像吗?

  ②为什么说小茄形的骨朵是一种奇迹呢(出示演示文稿13-20:花骨朵的变化)?在作者眼里裂开后的骨朵像什么?你觉得呢?为什么花瓶还是红玛瑙的?

  ③你能描述单瓣的花的那段妙幻的演艺吗?由安普剌变为金罍,你能画出来吗?

  学生画后再出示相应的图片(出示演示文稿21-28:由花到果的过程),加深理解。

  ④到了秋天,石榴的果实有什么变化(出示演示文稿29:裂开的果实)?拟人的修辞在这里起什么作用?

  ⑤石榴的子粒像什么(出示演示文稿30、31:子粒)?这样的皓齿有什么特点?作者喜欢它吗?从哪里看出来?

  6、抽读课文第七段,讨论:

  ①作者再次把石榴比作夏天的心脏,有什么更丰富的意韵?从内在的精神与品格来看看。

  ②这与作者喜欢夏天有什么关系呢?

  请注意“更”字突出的意味。

  (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根据点播寻找本文的情感线索(出示演示文稿32:赞——画——再赞):

  1、文中哪些语句直接表达了作者对石榴的情感?找出关键词。(最可爱、更喜欢)

  2、作者在刻画石榴的过程中,哪些地方又流露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呢?请找出关键句子。

  枝干与叶片:这风度实兼备了……之长,而舍去了……之短。

  花:最可爱的……,……毫不辟易……。……已够……,……更为…………更有……妙幻的演艺

  果实与子粒:……忍俊不禁…………透明光嫩……还看见过吗?

  3、请同学们将这些好词好句齐声朗读一次(出示演示文稿33)。课后请将这些好词好句摘录在卡片上,好吗?

  (五)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本文语言的美,让我们再完整的感受一次全文的美。请有感情地再读全文。

  读了本文之后,你发现了石榴哪些方面的美?你最看中的是哪一方面?

  ①枝干、叶片、花、果实、子粒的美——花的美

  ②外在形态的的美与内在精神的美——内在美

  (六)这就是可爱的石榴,你是否也喜欢上了这五月火红的石榴了呢?作者是怎样把石榴刻画得如此惹人喜爱的呢?课文恰当地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你觉得作者想通过对石榴的刻画与赞美表达一种什么样的目的?请结合背景谈谈。

  作者自己的追求与理想为什么要通过石榴来表达呢?

  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这种写法同学们在其他的哪种体裁、哪些篇目中还见过,请举出两例来。

  调动学生的积累,如:《我爱家乡的杨梅》、《咏梅》

  (七)现在我们已领略到了美丽的石榴的风度,让我们以一首五言古风结束全文吧!齐读诗歌(出示演示文稿34)。

  古风五月石榴

  杨槐撑华盖,桃李结青子;

  残红倦歇艳,石榴吐芳菲。

  奇崛梅枝干,清新柳叶眉;

  单瓣足陆离,双瓣更华炜。

  热情染腮晕,柔媚点娇蕊;

  醉入玛瑙瓶,红酒溢金罍。

  风骨凝夏心,神韵妆秋魂;

  朱唇启皓齿,灵秀瑶台妃。

  (八)总结:

  郭沫若的散文不同凡响。他留下的华章,有一种特殊的气势、韵味与魅力,使人无法不着迷。

  郭沫若散文的特殊气势、韵味与魅力,仔细阅读方能更好地体会。如果能经常重温,定将“身心获益匪浅,文笔增华有望”。

  (九)拓展练习(出示演示文稿35):

  是呀,万物皆有灵性,草木也有情感。请用我们明亮的双眼去发现他们,请用我们灵动的笔去描画他们。象郭老一样用火红的石榴去打动每一个人。

石榴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课文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学习本文作者的观察方法,按时间顺序写一种果实的成熟过程。

  3.体会文中优美语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吃过石榴吗?对石榴有哪些了解,谁来说一说?

  二、自学指导:

  要求:

  1.听老师范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学生轻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三、自学检查。

  1.重音要读准:

  枣庄郁郁葱葱喇叭子儿玛瑙

  2.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说说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春天叶

  夏天花

  秋天果

  四、指导精读: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齐读第一自然段:

  ⑵教师教师枣庄

  ⑶“驰名中外”是什么意思?令家乡声名远扬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⑷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声名远扬,这是作者爱家乡的原因。

  2.学习第2自然段。

  ⑴指名读第2自然段,思考下面问题:

  ①这一段写了那两个季节?石榴有说什么特点?

  ②作者用哪些词来写叶子,花的?

  体会"郁郁葱葱"的意思。

  "彷佛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说明了什么?这样打比方合适吗?

  ⑵朗读第2自然段,体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的词语。

  2.仿写句子。

  例:石榴花彷佛是一个个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吹。

  第二课时

  一、听写生字:

  二、继续精读课文

  1.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回答下面练习:

  这一自然段主要写(春、夏、秋)季石榴(叶子、花、果实)的生长情况。

  2.默读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石榴的果实的?有什么变化?画出表现石榴果实特点的词语。

  3.讨论:作者按什么顺序写石榴的果实的?哪些词语表现了这些变化?

  4.指导朗读: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来读这一段。

  5.学习第4自然段。

  ⑴过渡:长得这么可爱的石榴,味道怎么样?我们一起来看。

  ⑵轻声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课文从那些方面写石榴子儿的?

  讨论有: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体会“晶莹”的意思。

  6.齐读这一自然段。

  7.教师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写石榴果实的生长变化,还特别注意认真观察了石榴果实的颜色变化与外形特点。我们在今后的.写作中要学习这种方法。

  三、作业:

  1.背诵课文3、4自然段。

  2.品尝一种水果,并模仿第4自然段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石榴

  颜色:红白相间晶莹透亮

  样子:有的……有的……

  味道:酸溜溜甜津津

石榴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3、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2、欣赏石榴的美,体会作者对石榴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品味精美的语言,培养敏锐丰富的语感。

  教学方法:

  学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编写日期:

  执教日期:

  总序第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语。

  2、简单介绍作者及散文的艺术特色。

  3、了解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具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石榴图片或实物)

  可让学生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石榴,教师做必要的补充。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四川乐山人。主要作品有:《女神》、《曲原》、《蔡文姬》等。《石榴》写于1942年10月31日,当时正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关头。一些文化人士变节投降,苟且偷生。作者以物抒情的方式,借石榴寄托情怀,歌颂真善美,赞扬不怕威压、坚贞刚勇、奋发向上的品格和精神,也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执著坚定的信念和热烈的追求。

  三、教师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

  1、听准字音。

  争妍(yán)斗艳奇崛(jué)枯瘠(jí)犀(xī)利

  琢(zhuó)安普剌(lá)金罍(léi)盎(àng)然

  皓(hào)齿丰腴(yú)

  2、思考:作者是怎样构思全篇的?

  四、整体感知,初步分析课文。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优美散文,作者按“爱石榴——画石榴——赞石榴”的思路结构全篇

  1、学生默读课文,可在文中圈出标志性语言,理清课文的情感脉络。如:“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最可爱的是它的花”,“我本来就喜欢夏天”等等。

  2、研读课文第一部分(第一段)

  (1)石榴开花是在五月过后,面对炎炎烈日,石榴树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风采,它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呢?齐读第一段。

  (2)对比修辞手法的作用。

  将少数树木与一般树木对比,引出石榴。石榴树是少数开花树木中“最可爱”的,由此得知它有非同寻常的品格,它不畏炎热的个性,赢得了作者的青睐,也初步流露出作者“爱石榴”的情感。仅仅几句话是难以言尽石榴的“最可爱”的,那么石榴究竟美在哪里?

  3、欣赏石榴的美,研读课文第二部分(第2——6段)。

  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石榴的美?

  按照由枝叶到花朵到果实的顺序来描写夏华秋实的变化,表现石榴的美。

  (1)枝叶美(第2段)

  用比较的方法写枝叶的特征。

  相同点:如梅树的枝,如柳的叶。

  不同点: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

  可通过展示石榴树的图片,和梅柳图片相对照。也可结合学生学过的诗词,了解梅柳的特征,品读富有文采的语言,从而更进一步体会石榴的枝叶美,体会作者在“风度”、“兼备”、“舍去”等词语中流露出的对石榴枝叶的赞美之情。

  (2)花朵美(第3——5段)

  “深红的”颜色鲜艳动人,单瓣的“陆离”缤纷可人,双瓣的“华贵”珍贵悦人,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石榴自然被誉为“夏季的心脏”。——花的外形和精神。

  石榴花的红是明艳张扬的,这样的色泽呈现的是生命的律动、奔放的热情,也最能体现夏季的蓬勃。作者从色泽和外形的角度把石榴花比作“夏季的心脏”,高度赞扬了花朵的形态美。花更是傲骨铮铮,它不向骄阳低头,不屈服于烈日的淫威,这种质朴俊逸的风度足以使那些伸张伞盖、“不想再争妍斗艳”的众树汗颜!

  小茄形的骨朵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匀称四裂,状如红玛瑙琢成的花瓶儿,还被多情人插上了花。——花骨朵成长演变的过程

  作者称这种变化过程为“奇迹”。的确,小小的骨朵柔弱而娇小,在艳阳的照耀下,它竟坚强地成长着,一味把自己的生命宣扬到极至,去迎合生命形态的变异,去完成幼稚到成熟的蜕变。当它骄傲地将自己的花瓶儿呈现给爱它的人们时,谁会不惊叹自然的造化?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给我们描摹了石榴生命形态的变化,无论是色泽还是精神都包孕着生命的热力。与其说是作者在写石榴,不如说是作者借石榴来表明自己的心迹——不甘沉默、积极进取。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我们不难发现作者的性格已鲜明地烙刻在石榴这个物象上,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它可以含蓄地表现作者的情怀。

  4、自由朗读第2——4段,仔细体会作者借石榴来写自己的追求与理想的写法。

  5、男生朗读第2段,要求读出石榴枝叶的神致气韵及作者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女生朗读第3——4段,要求读出石榴花热烈向上的个性品质及作者喜爱且敬佩的情感。

  五、结束语

  石榴的美表现在它的枝叶、花朵、果实,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石榴奇崛清新的外形,也逐渐感知到石榴花浓烈的热情,更让我们领悟到日渐翻红的骨朵也是生命的奇迹,也许你已经不自禁地随作者一起深爱了这夏季的宠儿吧,也许你还在期待石榴更摄人心魄的美丽吧,大家且把这份愉悦与希冀存在心中,下一课再来分享果实的甜蜜。

  六、布置作业

  1、复习生字新词,领会它们在文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反复体会作者所寄寓的情感。

  3、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或动物,想想它有哪些你喜欢的特性。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