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绝品教案一等奖

日期:2022-05-09

这是绝品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绝品教案一等奖

绝品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1.小说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

《绝品》教案二

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马氏

2.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谁?你认为谁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引导学生理解,小说是围绕"绝品"而展开情节:"收--藏--送",而这其中的主体即是刘三爷。

3.简单分析归纳常先生和王商人的形象。

(1)常先生:

手艺绝("此画装裱实为绝技,天下一流。")

眼力绝("皆货真价实"、"先生目力老到,辨得真伪优劣。")

人品绝("举止不凡"、"十分豪气"、"常先生在京城被砍了头,罪名是革命党。临刑前常先生哈哈大笑,面色如常。"--舍生取义)

(2)王商人:

重情重义("王商人听得呆了,愣愣地点点头,就把字画退给了三爷。")

诚信待人(实话告知:"那幅画为宝中之宝。")

热爱收藏,保护国宝("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王商人送到客栈门前,忍不住叮嘱一句:"刘先生,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啊。")

4.文中马氏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衬托作用:以马氏的多疑与对藏品的处置衬托刘三爷的重信守义。

5.学生讨论,重点分析刘三爷的形象。

(1)根据文中的情节分析刘三爷的性格特点。

刘三爷考过秀才,现在做商人,于是儒雅与豪气便可以在他身上同时存在了。他为人豪爽对友情十分重视,他信任常先生,常先生推荐的字画"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那幅唐代珍品被行家鉴定为赝品不值几文,他也没有怨恨朋友,并且在常先生突然归来时,仍能够热情相待,可见他做人的大度。

(2)马氏在家境败落的`情况下,迫不得已卖了字画,刘三爷为什么要赎回这些画?既然已经赎了回来,为什么又送给了王商人?

在刘三爷家境最窘迫的时候,因为对友情的珍视,自己冒雪去把画赎了回来。在他知道了常先生的一片苦心是为了保护这些国宝之时,毅然把这些画送给了可以收藏这些画的王商人。他对朋友、对国宝的这种情感着实令人肃然起敬。

6.讨论:

常先生、刘三爷和王商人,他们身上共同之处是什么?

三人虽身份、处境各不相同,但他们都共同地表现出对祖国艺术珍品的热爱。在那样动荡的年代,能够不顾个人利益,倾力保护国宝,由此表现出他们对祖国的热爱,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敬佩和学习的。

(四)小结

"绝品"泛指最宝贵,最珍贵的物品或艺术品,小说的"绝",可以理解为独一无二、无人能及。文中的画,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文中的人,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而他们体现的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五、布置作业

绝品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教学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描写角度——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3.理顺小说情节和把握小说中人物特点。

  4.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深入挖掘主题。

  5.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信义的根本价值所在。继承他们身上所具备的民族大义。

  教学重点:

  1.学习小说的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描写;描写角度——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2.理顺小说情节和把握小说中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绝品”的多重含义,深入挖掘主题。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张大千名画《江山万里图》拍出8300万元价格

  陆俨少《杜甫诗意百开册页》6930万元

  徐扬《南巡纪道图》1980万元

  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篇和书画有关的文章,看看围绕这幅甚称绝品的画,都发生了哪些事。

  二、作者介绍

  谈歌,原名谭同占,1954年生于河北保定。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当过工人、宣传干部、报社记者,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现在河北保定冶金部地球物理勘查院工作,系河北文学院专业作家。

  主要作品有:

  长篇小说《城市守望》《家园笔记》《黑风白日》《认识你真好》;中篇小说集《大厂》《城市热风》《我曾让你傻半天》等。

  著有小说集《我曾让你傻半天》等。《天下荒年》是其作品中较好的一部。尽管小说的某些议论引起了一些批评家的质疑,但是作品的确受到相当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基层读者的欢迎。

  在谈歌的创作中有一类作品,如《绝怪》《绝地》《绝意》《绝剑》《绝方》等,形成了他的笔记本“绝”字头小说系列。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

  这个系列的小说记录的都是发生在作者老家乡古城保定的故事。开卷品读,会看到发生在这块土地上的一个个惊天动地泣鬼神的故事;掩卷遐思,充盈脑海的是那些鲜活形象背后承袭慷慨悲歌之风的精神内蕴。这些作品虽然题材不同、写法各异,但其弘扬传统美德,展示人间正气,从道德层面上开掘生活真善美的审美追求,在情感上和理念上都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和冲击。

  写作风格: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作品的倾向性。在处理人物命运的时候又往往对“好人”作悲剧性处理,这是因为“悲剧是人的苦难和死亡”,“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能产生一种特殊的审美效果即崇高感,使人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

  三、整体阅读

  1.自由朗读,借助工具书,扫清读音障碍。

  2.分角色朗读

  3.复述故事情节。

  要求: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复述小说故事情节。

  明确:

  故事的开端:相识知己,慷慨买画

  故事的发展:推荐古画,离奇失踪(牺牲)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赎画知画,无偿转赠

  参考:

  故事的开端: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

  故事的发展: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四、作业

  积累并抄写生字词。

绝品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朗读小说,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小说题目“绝品”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学习小说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理解和学会诚信做人的原则。

  教学重点:

  1. 把握故事情节,培养概括、归纳的能力;

  2. 人物的精彩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绝品”的含义,学会做人的原则。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找寻那幅字画到底是珍品还是赝品的真相

  教学方法:阅读赏析法、讨论归纳法

  课前准备的教具: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及文字材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题材小说《1938年的较量》(09年《读者》第5期)

  (二)作者介绍:

  二、新授内容

  (一)复述小说情节:通过默读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述小说。

  目的是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明确:保定富户刘三爷与裱画铺的常先生相识,互相佩服。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字画全都买下,从不斩价。一天,常先生推荐了一幅古画,说是无价之宝,要价三千大洋,之后常先生就消失了。后来三爷得知常先生是革命党,在京城被杀。尽管有人怀疑此画的真赝,但是三爷始终珍藏此画,哪怕家境败落也不变卖。最后三爷遇到画商王商人,知道了那幅古画的真正价值,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承诺让三爷倍感欣慰,将全部收藏无偿赠送,为国宝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去处。

  板书:小标题形式: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五、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二)品读领悟

  1、读第一部分,思考:

  一、文章第一部分说,“三爷爽快,凡是常先生推荐,一概买下,且从不斩价”,这表现了两人之间的什么情感?

  答:真诚相待,坦荡相处,互相信任。

  二、写马氏瞒着三爷,拿字画找行家鉴定有何作用?

  答:衬托三爷与常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验证二人间的真诚、坦荡。

  2、读第二部分,思考:

  一、三爷对常先生推荐的古画“看不出名堂”,为什么还重金买下?

  答:因为三爷信赖常先生,断定此画为唐代珍品,价值连城。

  二、讨论:写常先生店铺被抄,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暗示常先生身份不凡,为下文他因参加革命党而被杀害作铺垫。

  3、请三位同学表演常先生再访三爷、竟成诀别这一情节,

  体会常先生、三爷、马氏的性格特征并思考:

  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

  答:三爷始终信赖常先生,认定常先生坦荡爽直,充分显示了二人君子之交的感人之处。

  4、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答:他不拘小节、豪迈。作为革命党人,他义无返顾。

  如:他半夜敲三爷家的门;对于马氏的讥笑,只是大笑;大杯痛饮;大步出门,并不回头;临刑前哈哈大笑,面色如常。

  5、请三位同学表演第五部分内容,请同学们欣赏,并思考:

  一、三爷为什么会把包括绝品在内的字画无偿赠予王商人收藏?

  答:因为王商人的一句“这些字画大多是国宝,还望您悉心收好才是”的叮嘱,表现了他对国宝发自肺腑的牵挂,而非贪婪;王商人识破绝品倒装置,有一双火眼金睛;王商人一句“祖上有训,饿死不卖收藏”,说明他是一条血性汉子。这些打动了三爷,并且意识到这是一个可以信赖的人,于是毅然把国宝送给王商人。

  二、当你从王商人的口中得知绝品“倒装置”的秘密后,有何感想?

  常先生为何不将真相告诉三爷呢?

  答:因为常先生明白,三爷与自己相遇相知,互相信赖,三爷一定理解自己,用不着多说。如果挑明真相,有可能泄露秘密,给三爷一家和国宝带来危险,故而隐瞒真相,这恰恰表明常先生用心良苦,深谋远虑。

  请大家阅读文章最后四行,品味环境描写的表达作用,这样结尾有何好处?

  答:雪洁白晶莹,四野旷远,衬托三爷高洁宽广的情怀。四野无声,表达对三爷等人的无限敬意和深深感动之情。

  结尾干净利落,戛然而止,发人深思,余味无穷。

  (三)解题:

  1、课文的标题“绝品”有什么含义?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围绕“绝”字展开小说的.分析:画和人)

  答:一指绝品之画,

  画本为唐代珍品,价值连城,可谓画中绝品;

  本文中的装裱技艺,能将画揭为三层,后倒装裱,可谓技艺中的绝品;

  二指三位绝品之人,

  三爷、常先生、王商人因信赖、真诚、道义而共同演绎了一个传承国宝的动人传奇,他们是绝品男儿,而他们体现的民族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传承;

  尤其刘三爷、常先生的为人,可谓人中的绝品;

  两人之间的友情也可谓是友情中的绝品。

  2、分角色朗读语言描写,在课文空白处做人物点评批注。 学习谈歌创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谈歌认为“倾向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把它指点出来”。因而在其作品中,叙事主体很少直接发议论,而是借人物命运和人物语言来表明的。)复习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之二——通过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常先生—舍生取义刘三爷—重信守义王商人—深明大义 民族人士—民族精神三、小结请同学们对下联或自编对联:

  一幅古画亦真亦假成就天下绝品

  三位男儿重情重义书写人间传奇

  课外作业:

  1、本课的拓展练习

  2、关于“绝品”的含义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绝品

  一、茶楼相识,收藏字画 画中绝品

  二、推荐绝品,重金收藏 绝品之画

  三、行家鉴定,绝品有“诈” 技艺中的绝品

  四、再见先生,竟成诀别 绝品之人 人中的绝品

  五、卖画度日,义赠绝品 友情中的绝品

  《绝品》教学反思

  绝品》表面看来讲述的是收藏书画之事,其真正内涵则在藏画之外,那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即坦诚、守信。谈歌让我们从“画之绝品”感受“人之绝品”,铸造我们重信义、守诺言的高尚人品。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在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去把握常先生、刘三爷、王商人的为人,掌握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进而领悟“绝品”所包含的真正含义,把握小说的中心主题。

绝品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一、口诵心惟,入境品人物

  小说《绝品》通过曲折变化的情节和人物的语言来表明作者的创作倾向,因此,课堂教学针对主要情节和主要人物展开学习。

  课堂上通过问题的设置与多种形式的朗读引领学生交流碰撞,形成对文章的纵深理解,力争使学生“口诵心惟”。在初读作品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气氛,进入语境。对于分角色朗读,要求学生用心揣摩语调,读出人物的个性,读出人物的神情意志。

  《绝品》一文中舍生取义、献身革命的常先生,重情重义、一诺千金的刘三爷,舍利取义、不忘祖训的王商人,斤斤计较又可以被人理解的马氏都是个性鲜明的人物,作者对这些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刻画更多地呈现在人物语言的微妙细节上。人的情感能够最细致地表现在声音上,因此,我在课堂上创造机会让学生沉浸在声音的'世界里,直接感受人物或作家的情感。教学中摘引了刘三爷与常先生、王商人及马氏的几组典型对话,引导学生声情并茂地诵读,从而还原了人物的心声,使学生找到了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捷径,进而反复诵读使学生沉入语境之中感悟语言,品味人物的性格。

  二、细读涵泳,潜心会文本

  在分析作品的过程中,立足于对文本的细读。引导学生通过细致和充分的阅读,对文本内在的深厚意蕴作出丰沛的阐释。只有牢牢抓住语言进行品味、感悟和体验,才能使文本这株大树根深叶茂,才能使学生获得对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

  学生对文本的细读不是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和引导下、学生潜入文本的细读。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细读,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刘三爷和常先生的“笑”,常先生送画时的“郑重”与刘三爷接画时的“庄重”,马氏的“讥笑”和“冷笑”,王商人“饿死不卖收藏”的祖训等几处重点,细细品读,带领学生踏踏实实地回归文本,聚焦于语言文字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享受到了潜伏在语言深处的语文“真味”。这样的细读,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接受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和体验的过程。

  细读文本的过程中,学生们做到了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有效的文本细读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双重收获,既收获了文本解读的意义、意味和意蕴,又收获了细读文本的经验、感受和引发的思考。

  三、深思精悟,明旨赏绝品

  《绝品》中提到的书画装裱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弘扬的大信与大义是中华传统美德,文章精短含蓄、内涵丰富的语言也尽显传统风格,这些都向读者展示着谈歌小说创作民族化的精神内核和民族化的表达方式,他歌咏民族精神,歌咏人间正道。

  在分析文本的过程中,学生逐步理解了“绝品”的多重含义——画乃绝品;技艺乃绝品;人乃绝品;友情乃绝品。常先生对民族的大义凛然,刘三爷对朋友的义薄云天,王商人的舍利取义,以及常先生和刘三爷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都是义。这正是中华民族重义传统的充分体现,“绝品”的流传实际上就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流传。王商人传承了画,在他的身后还有我们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在传承着、沿袭着民族精神,这正所谓“绝品不绝”!“绝品”,既是独一无二,又是永不断绝,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谈歌所讲述的中国故事带给我们的精神震撼和思想哺育!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表现民族意识和精神。作为语文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和承载者,更是民族精神的建设者和弘扬者,我们要借助文学作品引领学生亲近语言,涵泳品味,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点燃中华文明的圣火!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