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7
这是积的变化规律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4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例3。
【教学目标】:
理解和掌握积的变化规律,能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口算。
15×8= 25×4= 170×5=
26×100= 30×50= 32×300=
36×20= 9×800= 42×400=
8×600= 20×300= 240×5=
教师用卡片出示口算题,学生开火车练习。
2.引入。
买一个文具盒需12元,买2个文具盒需多少元?(24元)买4个文具盒呢?(48元)买6个文具盒呢?(72元)买文具盒的个数越多,所需的钱就越多。那么在乘法算式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呢?迨榭翁猓夯的`变化规律)
二、自主探究
1.投影出示例3。
(1)6×2=12 (2)20×4=180
6×20=120 10×4=40
6×200=1200 5×4=20
2.仔细观察两组题目,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充分讨论,互相说出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交流看法,在学生汇报中点拨。
(1)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二道算式比较,哪个因数没有变,哪个因数变了?是怎样变的?积又有什么变化?
(2)左边第一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比较,又有哪些地方变与没变呢?
(3)请将左边第二道算式与第三道算式也作类似的比较,发现规律。
(4)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出你的发现吗?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乘10、100,积也分别乘10、100。
(5)用以上的方法比较右边三道算式,概括出你的发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分别除以2、4,积也分别除以2、4。
(6)你还能举例说说你的发现吗?
3.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几或除以几。
4.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1题。
(1)你能看出每组算式有什么规律吗?小组交流,独立填写得数。
(2)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然后集体订正。
三、实践应用
1.教材第51页“做一做”第2题。
(1)要求学生先弄清题意,想一想怎样解答这个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点名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
方法一:200÷8=25(米)25×24=600(平方米)
方法二:200×(24÷8)=600(平方米)
追问方法二的同学,说说自己的做法。(长不变,宽乘3,面积也乘3)
师:你的方法真巧妙,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材“练习九”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你能说说今天在学习过程中所发现的规律吗?
教学目标:
1. 知识技能: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概括表达能力;
2. 过程方法:“让学生在感知问题——研究问题——归纳规律——验证规律——运用规律”的过程中感知数学学习方法,积极参与交流学习;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敢于交流表达的学习精神,体会与人交流和学习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
教学重难点:
1.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改变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2. 有序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过程:
一、 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几倍,积就扩大几倍”
1. 初步感受问题
2010年8月,舟曲、汶川等地发生了严重的泥石流灾害,当地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为了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4.1班的同学积极奉献自己的爱心,踊跃捐款,平均每人捐款约3元,照这样计算:
2名同学捐款多少元?(3╳2=6)
20名同学捐款多少元?(3╳20=60)
200名同学捐款多少元?(3╳200=600)
(1) 学生说出算式、口算;
(2) 教师板书算式;
(3) 进行德育。
2. 研究问题
观察算式,独立思考:以上算式有什么联系和规律?
3. 归纳规律
(1) 小组交流:在小组内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商讨:怎样用清楚简洁的语言记录表达所发现的规律。
(2) 引导全班交流,归纳总结积的变化规律。
4. 验证规律
(1) 另外写一组算式,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2) 根据发现的规律,在上面的算式下面再写两个算式。
二、 探究“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缩小几倍,积就缩小几倍”
1. 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观察刚才的算式组,感知问题;
2. 研究问题:思考,有什么规律;
3. 归纳规律:
(1) 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发现的规律;
(2) 全班交流。
4. 验证规律:
(1) 小组内举例验证;
(2) 按发现的规律把下面的算式再写两个:
80╳4=320
40╳4=160
20╳4=80
三、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1. 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说出思考过程
2. 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说明,补充
3. 练习九第2题:齐读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讲解
4. 练习九第3题: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讲解
四、 补充练习
练习九第5题。供
五、 课堂总结
六、 作业:练习九第4题
七、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探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认识扩大、缩小
出示书中练习
37×10=400÷10=
37×100=400÷100=
师:观察37×10=370。我们还可以说“把37扩大10倍后是370。”那37×100我们还可以怎么说?(把37扩大100倍后是3700。)
师:说得不错,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35×10=350,把35扩大10倍是350。38×100=3800,把38扩大100倍后是3800。)
师:你能不能举出不同的例子?(25×2=50,把25扩大2倍是50。25×4=100,把25扩大4倍是100。)
师:再看400÷10=40,试着说一下。(400÷10=40,把400缩小10倍是40。)
师:那400÷100呢?(400÷100=4,把400缩小100倍后是4。)
师: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500÷10=50,把500缩小10倍是50,500÷100=5,把500缩小100倍后是5。)
师:能举出不同的例子吗?(120÷2=60,把120缩小2倍是60。120÷3=40,把120缩小3倍是40。)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情景图:
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说图意,从中获得了那些信息?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可能提出:筛沙车2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筛沙车15分钟能清洁多少平方米沙滩?……
2.师:老师也想提一个问题好吗?
问题是:筛沙车的工作量是怎样变化的呢?
3.我们一起看一下筛沙车工作情况统计表。(出示下标)
师:请同学们将统计表补充完整。(生每人一张表)
工作效率
(平方米/分)
80
80
80
80
工作时间(分)
15
30
60
90
工作总量(平方米)
1
2400
4800
9600
(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4.师:全班交流:(色泽学生的回答,时填上结果,2400、4800、9600)
师:在刚才填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可能会发现:(1)我发现清洁沙滩的面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我发现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越长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越大。
(3)、我还发现,第二组与第一组相比,80不变,30是15的2倍,2400也就是1的2倍。
师:它的发现非常独特。表中其它各组的数据与第一组相比是否也存
在这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全班交流:(也可能有的组能用简单的语言出规律:每分钟清洁沙滩的面积不变,工作时间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清洁沙滩的总面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师:如果用因数、因数、积分别表示这三个量,你能用一句话概括这个规律吗?先说给同位听听。
师:谁想来试试?
也许学生能说出: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
三、巩固拓展:
1.第60页第1题先让学生自主计算,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算法。
2.第3题让学生联系“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多少倍”的积的变化规律进行解答。
朱昕老师讲的是《积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是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朱老师从一只青蛙四条腿,二只青蛙( )条腿;三只青蛙( )条腿;……导入新课,从而让学生明白在数学中也存在着这样的变化规律,这种游戏导入,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在探究新知过程中,朱老师非常重视孩子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说积的变化规律的过程,师范说,同坐互相说。例如: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2乘10,积也跟着乘10;因数6不变,另一个因数2乘100,积也跟着乘100;朱老师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紧接着朱老师又让学生举例子来验证规律的普遍性和科学性。总之一节课,朱老师的教学设计环节环环相扣,知识点的呈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整节课都是围绕着发现规律、验证规律 、 运用规律解决问题。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热情非常高,95%的孩子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我认为这节课确实是一节扎实有效高效课堂,短短40分钟的时间,孩子收获多多,听课老师更是受益匪浅。
再完美的课堂也有瑕疵,本节课我认为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以下几点:新授时间需要再压缩点,教师语言再简练一点儿,为精练习题节约一些宝贵时间;教师激励语、评价语虽然很多,但评价针对性不强,不具体。今后教学中多学习一些丰富的评价语,让自己的评价语更丰满、更有指导性。
通过听课学习,我也发现了自己日常教学中的不足,例如:板书设计非常随意,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对有些知识的重、难点、易混点突破不到位,找不出更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对有些抽象的、难以表达清楚的新知的理解,还不善于运用多媒体课件给以合适巧妙的处理;课堂中,有时为了赶教学任务,不能给孩子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
在今后工作中,一定严格要求自己,改掉以上缺点,让自己变成每个孩子都喜欢的数学老师!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