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12
这是渔父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学习目标
关于《渔父》教案
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3.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二、学习重点:目标2
三、学习难点:目标3
四、教学要点
分析人物形象(屈原和渔父);探讨渔父在文中的作用;拓展思考司马迁和屈原各自的人生选择(文言知识点的梳理与内容的分析相结合,穿插进行)
一、导入
首先送给同学们一句话: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高度。那么在中国历代文人当中,有两位非常杰出的,也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人物,当得此说,谁呢?(明确:屈原、司马迁)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也曾经说,中国文人精神品德上的高峰是屈原和司马迁。
那么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渔夫》,全面地揭示了屈原的内心世界。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不朽的人生,瞻仰他精神的高峰。
二、学习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3.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三、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对字音,读准句读
(2)感受屈原和渔父内心想法的不同
四、正音
憔qiá 槁gǎ 父fǔ 闾lǘ 浊zhuó 滞zhì 淈gǔ 餔bū 歠chuò 汶én 皓hà 莞5
一、教材分析
《渔父》是苏教版语文第五册中“直面人生”单元、“生存选择”模块的一篇课文。《渔父》采用寓言对话体的形式,假托渔父与屈原一次相遇。通过两人的对话,展开思想交锋,把屈原内心的矛盾斗争外化出来,真实地反映了屈原的思想,表现了他崇高的人生追求。所以,通过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的分析,使学生能够认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宁愿“伏清白以死直”的伟大人格。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2.能力目标:
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对屈原和渔父对话的分析,认识屈原不愿同流合污,宁愿“伏清白以死直”的伟大人格。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熟读背诵默写
(2).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理解宾语前置句
难点:了解屈原内心想法,训练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
四、学情分析
学生为高二学生,已具备简单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他们在语文第三册时已经学过屈原的《离骚》,所以,他们对屈原已是有所了解,这对于今天《渔父》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
五、教学方法
1.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2.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结合课本注释,疏通文意,找出重点文言实词、虚词。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世界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名作《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被生活的困境逼到了死角时的发问。如何解答好这个问题,真让世人难为。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为了完成传世之作《史记》忍辱负重,选择了生存。孟子却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其实,生与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死与生的价值,“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才是价值之根本。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渔父》一文,走进屈原的内心世界,去探求他的人生价值,去瞻仰一位伟人的“身之察察”、“皓皓之白”……
设计意图:以名著、名句入手,激发学生兴趣,明确学习目标。
(三)知识介绍
见学案
(四)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自读课文,读对字音,读准句读 。
正音:憔qiáo 槁gǎo 父fǔ 闾lǘ 浊zhu ó 滞zhì 淈gǔ 餔bū 歠chu 汶mén 皓hào 莞wǎn 枻yì 濯zhuó
学习目标
①认识8个生字。能正确读规矩、胆瓶、笑逐颜开、金币、自言自语、披头散发、堡垒、铁叉、违背、解救、无恶不作、荣华富贵、倒霉、恩将仇报、起誓、简
短、口吻、下流无耻等词。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③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复述课文内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又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A案
●导入课文,激发阅读兴趣
我小的时候,就读过《渔夫的故事》,好长好长的一个故事。多少年过去了,我还难忘故事中的渔夫和魔鬼。你们想读这个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根据这个故事,开展一分钟故事比赛,比一比谁能把长故事变成短故事,讲得绘声绘色。
●自己读书,了解课文内容,练习简要讲
●讲故事比赛
①小组初讲,评出最佳故事选手,参加班级比赛。
a.商定比赛评价规则。
师生一起讨论商定,大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评价:抓住故事主要内容,讲得流畅完整,时间控制在一分钟内。
b.小组比赛。
②全班比赛,评出优秀小组。
●拓展阅读,鼓励课外阅读
①读资料袋,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②故事导读:我国民间也流传着一个故事,与《渔夫的故事》有些相似之处。《渔夫的故事》是讲智慧的渔夫战胜可怕的魔鬼,而我要推荐大家读的故事,则是讲智慧的农夫收服了狡猾凶狠的狼。想读一读吗?
③读《东郭先生和狼》,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与《渔夫的故事》的相似之处。
附故事:
东郭先生和狼
晋国大夫赵简子率领众随从到中山去打猎,途中遇见一只像人一样直立的狼狂叫着挡住了去路。赵简子立即拉弓搭话,只听得弦响狼嚎,飞箭射穿了狼的前腿。那狼中箭不死、落荒而逃,使赵简子非常恼怒。他驾起猎车穷追不舍,车马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时候,东郭先生正站在驮着一大袋书简的毛驴旁边向四处张望。原来,他前往中山国求官,走到这里迷了路。正当他面对岔路犹豫不决的.时候,突然蹿出了一只狼。那狼哀怜地对他说:现在我遇难了,请赶快把我藏进你的那条口袋吧!如果我能够活命,今后一定会报答您。
东郭先生看着赵简子的人马卷起的尘烟越来越近,惶恐地说:我隐藏世卿追杀的狼,岂不是要触怒权贵?然而墨家兼爱的宗旨不容我见死不救,那么你就往口袋里躲吧!说着他便拿出书简,腾空口袋,往袋中装狼。他既怕狼的脚爪踩着狼颔下的垂肉,又怕狼的身子压住了狼的尾巴,装来装去三次都没有成功。危急之下,狼蜷曲起身躯,把头低弯到尾巴上,恳求东郭先生先绑好四只脚再装。这一次很顺利。东郭先生把装狼的袋子扛到驴背上以后就退缩到路旁去了。不一会儿,赵简子来到东郭先生跟前,但是没有从他那里打听到狼的去向,因此愤怒地斩断了车辕,并威胁说:谁敢知情不报,下场就跟这车辕一样!东郭先生匍匐在地上说:虽说我是个蠢人,但还认得狼。人常说岔道多了连驯服的羊也会走失。而这中山的岔道把我都搞迷了路,更何况一只不驯的狼呢?赵简子听了这话,调转车头就走了。
当人唤马嘶的声音远去之后,狼在口袋里说:多谢先生救了我。请放我出来,受我一拜吧!可是狼一出袋子却改口说:刚才亏你救我,使我大难不死。现在我饿得要死,你为什么不把身躯送给我吃,将我救到底呢?说着它就张牙舞爪地向东郭先生扑去。东郭先生慌忙躲闪,围着毛驴兜圈子与狼周旋起来。
太阳快下山的时候,东郭先生怕天黑遇到狼群,于是对狼说:我们还是按民间的规矩办吧!如果有三位老人说你应该吃我,我就让你吃。狼高兴地答应了。但前面没有行人,于是狼逼他去问杏树。老杏树说:种树人只费一颗杏核种我,20年来他一家人吃我的果实、卖我的果实,享够了财利。尽管我贡献很大,到老了,却要被他卖到木匠铺换钱。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正要扑向东郭先生,这时正好又看见了一头母牛,于是又逼东郭先生去问牛。那牛说:当初我被老农用一把刀换回。他用我拉车帮套、犁田耕地,养活了全家人。现在我老了,他却想杀我,从我的皮肉筋骨中获利。你对狼恩德不重,它为什么不能吃你呢?狼听了又嚣张起来。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拄着藜杖的老人。东郭先生急忙请老人主持公道。老人听了事情的经过,叹息地用藜杖敲着狼说:你不是知道虎狼也讲父子之情吗?为什么还背叛对你有恩德的人呢?狼狡辩地说:他用绳子捆绑我的手脚,用诗书压住我的身躯,分明是想把我闷死在不透气的口袋里,我为什么不吃掉这种人呢?老人说:你们各说各有理,我难以裁决。俗话说‘眼见为实’。如果你能让东郭先生再把你往口袋里装一次,我就可以依据他谋害你的事实为你作证,这样你岂不有了吃他的充分理由?狼高兴地听从了老人的劝说,然而却没有想到在束手就缚、落入袋中之后,等待它的是老人和东郭先生的利剑。
一、教材分析渔父教学设计范本
《渔父》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的第一板块“生存选择”中,本板块还选了《报任安书》。这两篇文本在内容上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它们是“生存与毁灭”的选择问题,有较强的互补性。
1、专题教学目标
本专题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阅读作品,学生能对重大人生问题有思考和追求;学生能对问题展开探讨,学会辨证地思考,周密地说理,有所发现和创新;掌握质疑辩论、比较辨析、假设推理等批判性阅读的基本方法。学生能通过经典文本学习,思考“直面人生”的丰富内容和表达上多样的方法;积累经典文本中的.名句,归纳整理文言文的基础知识。
2、文本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确立
结合本专题教学目标和文本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②分析屈原和渔父的形象,探讨他们不同的人生态度和渔父这一特定形象的文化内涵
③思考人生重大抉择,养成对人生负责的态度。
第一点侧重知识和能力目标,第二、三点侧重德育目标。关于文言文的教学,文言知识的积累应该是首先要解决的,此外,认识与渔夫的对话而表现出来的屈原的人格是探讨本板块核心内涵“生存与毁灭”的矛盾的前提和基础,因而将教学目标①②定为教学重点;屈原和渔父的对话体现的是抽象的人生哲学,文本是如何体现的,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而将教学目标②定为教学难点。
二、教法分析
这篇文言文在文字上较浅显,翻译理解的难度不是很大,因此主要采用问题探讨法。
三、学法分析
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我更注重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相学习。根据系统论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原理,以四人为一小组,明确发言人,小组内成员讨论,其他小组成员在别人的发言基础上可以补充阐释,从而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 此外,强化学生的文本意识。如对屈原与渔父不同的人生选择如何评价这一问题,在回答的过程中,学生必须紧扣文本本身,不能凭着自己的主观想法任作评价,不能架空文本。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司马迁的“隐忍苟活”成就了人生的大事业垂名不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生,可以践志。死,也可以明志。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位把人格、理想看得比生命更重要,以死来体现生命尊严的诗人——屈原。
(二)整体感知
1、播放朗读,教师正音;
渔父( fǔ ) 淈( gǔ ) 餔( bū ) 歠( chu? )
醨 ( lí ) 汶( mén) 枻( yì ) 濯( zhu? )
2、齐读全文,读准字音。
(三)结合注释,学生自由读,找出文中的古今异义词和活用字,并指出下列句式的特点。
(1)通假字
渔父:“父”通“甫”,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2)古今异义
a、颜色憔悴(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凝滞:拘泥,执著。今指①停止流动,不灵活;②凝聚)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3)、一词多义
而:
渔父莞尔而笑(连词,表修饰)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转折)
何不(沽)其泥而扬其波(连词,表承接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连词,表转折)
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连词,表转折)
于:
圣人不凝滞于物 (介词,表被动关系,被)
何故至于斯(介词,引进动作对象,到)
葬于江鱼之腹中 (介词,在)
以:
是以见放(介词,因为)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