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06
这是一年级比多少一等奖教案,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6~8页。
教学目标:
1、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和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
2、经历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多少的过程,并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初步体会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方法。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并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难点:
能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事物的多少。
教具:
课件、小猪图片、小兔图片、木头图片、砖块图片、苹果图片、梨图片、圆片、三角形等。
学具:
学生的学具盒、小棒、铅笔、橡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爱听故事吗?下面就请同学们看着大屏幕听老师讲《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故事。
2、老师讲故事。
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比多少......
同学们,图上画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学生爱听故事,喜欢看动画片的特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易于学生更好、更快地了解情境中的人物及情节,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并及时抓住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团结互相,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1、学习“同样多”。
(1)说一说,摆一摆,比一比。
师:图上有几只小兔?小兔是怎么搬砖的?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兔图片和砖块图片,并把小兔和砖的图片分两排摆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圆片表示小兔,用小长方形表示砖。对学生摆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选有代表性方法的学生到黑板上用放大的教具摆一摆。
师:同学们,你认为哪种摆法好?好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数到摆的过程。
师:1只小兔搬1块砖,有没有多余的小兔?有没有多余的砖块?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师:请同学们看看你摆的是不是一个小圆片对着一个小长方形。
老师巡视,纠正指导没有一一对应摆放的同学。
(2)老师说明:
1只小兔搬1块砖,没有多余的小兔,也没有多余的砖块,正好一一对上,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
老师同时板书:“同样多”。
请学生模仿老师说一遍。
然后,请学生伸出双手,让左手和右手的手指一个对一个,左手和右手的手指同样多,进一步说明这就是一一对应。
(3)师:图上还有哪些物体是同样多的呢?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够不够?为什么?
(小猪的只数和苹果的个数同样多,小兔的只数和胡萝卜的个数同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摆、说,看老师连线,让学生明确一一对应的比较方法,为学习“比多”“比少”做好铺垫。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1题。
同桌合作,学生独立完成。请两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
2、学习“多”“少”
师:我们学会了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比较小兔和砖的数量。那么我们同样可以用这个方法来比较别的物体。
(1)师:图上有几只小猪?一共有几根木头?
学生一边回答,老师一边在黑板上贴出小猪图片和木头图片,并把小猪和木头的图片分两排擺放好。
同时,让学生尝试摆,拿出手中的学具盒,用小正方形表示小猪,用小棒表示木头。
师:你能用一个对一个的方法摆一摆,比一比吗?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有没有多余的小猪?有没有多余的木头?是小猪多还是木头多?谁多谁少?
老师一边问,一边把小兔和砖块一一对应用线连起来。
(2)同学交流,指名回答,老师板书:多、少。
师:1只小猪对应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也可以说“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请学生模仿老师再说一遍。
(3)认真看图,你还能说出谁多谁少,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吗?
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说一说。
(4)动手操作: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请一个同学到实物投影仪上摆,其他同学在课桌上摆。老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边摆边说。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多与少的含义,理解多、少是对比着说的。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1、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3、第4题。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交流,老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讲解。
【设计意图:注意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在练习中多方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及比多少方法的掌握情况。】
2、同桌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1)一个同学摆,另一个同学摆的和他同样多。
(2)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四、回顾总结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
一年级的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我用看动画,听故事的形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以此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视、听觉感官,全身心的投入的课堂学习中。并通过数一数,摆一摆,比一比,说一说的形式,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多少,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和一样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多少和一样多的数量关系。
3、培养幼儿对计算活动的兴趣。
4、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一条围裙,小兔、小狗、青菜、肉骨头图片;
2、矿泉水瓶、茶杯、书、盘子、小桌子;胡萝卜、鸡蛋。
3、音乐
活动过程:
(1)看看,我变成谁啦?(师穿围裙)妈妈穿上围裙要做事情啦!
(2)(出示小兔)咱们家养了小兔子,妈妈要给小兔喂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一只兔子一棵青菜,咱们家有几只小兔子?(两只)
妈妈喂了几棵青菜?(两棵)
让我数一数,看宝宝数的对不对。
(3)听听,谁在叫(播放小狗叫的音乐)
是谁呀?(出示小狗)
小狗也饿了,它们也想吃东西了,宝宝们,小狗爱吃什么呀?(肉骨头)
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呀?请一个宝宝来说一说为什么?为什么要准备三根?那妈妈要准备几根肉骨头才能让每只小狗都有一根肉骨头呢?(三根)
你们都叫我准备三根(出示肉骨头),那好,那请你们帮我数一数啊!正好这里有三根肉骨头,那我们来看一看是不是每只小狗都能得到,一只小狗一根肉骨头。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景让学生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估计,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等多种能力,培养数感。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卡片、金鱼图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0页。
一、旧知回顾,揭示课题
1、数的组成(个别回答)。
a、3个十和6个一是( )。
b、7个十是( )。
c、8个一和7个十组成( )。
2、比较数的大小。
说出比较的方法。今天继续来学习“比多少”书课题)。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下面我们做个“猜猜看”的游戏,好吗?在老师手中有一些小棒,猜一猜大约有几根?(出示小棒。)
生1:我猜大约有70根。
生2:我猜大约有36根。
生3:我猜大约有100根。
生4:我猜大约有40根。
生5:我猜大约有21根。
……
师:大家的答案有这么多,有的猜的答案又相差很多,到底谁猜的较准确呢?下面就这样,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先数出10根),让学生了解到l0有这么多,再观察其余的小棒,做第二次估计。
师:10根是这么多,请小朋友再猜一猜老师手中有多少根小棒。
生:有50根;有40根;有45根;有30根……
师:这次小朋友猜的`比较集中,大约在30~50根之间,到底这一把有多少根小棒呢?我们一起数一数。(小棒有48根。)
师:为什么第一次猜时,有的人猜得数量与48相差那么多,第二次猜时,就比较接近40根呢?(学生互相讨论讨论,发表意见。)
生:第一次我们是乱猜的,第二次我们先看到了10根的多少,然后再猜的。
师:对,我们在第一次猜时,没有什么作参考,凭感觉胡乱猜的;而在第二次猜数时,我们以10根的多少作参考。结果猜得数与准确答案比较接近。
小结:所以今后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估~估,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师:你还有别的方法来帮我们进行估计吗?(学生有合理的方法,给予肯定。如,以5根为例;以20根为例……)
三、多种情景,深化新知
1、出示3捆小棒:第一捆是10根,第二捆是48根,第三捆是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小棒,是15根。随意抽出2捆小棒作比较,让学生说都发现了什么?
师:10根与48根比较。怎样呢?
生:10根比48根少。
师:对,说的很好。那l0根与15根呢?
生:10根比15根也少。
师:对,10根比48根少,10根比15根也少。这少的程度一样吗?谁能说的再清楚些。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得少。
师:这位小朋友用的“少得多”这一词非常好,“少得少”习惯上我们说“少一些”,谁再说一说。
生:10根比48根少得多,10根比15根少一些。
师:谁能反过来讲一讲,该怎么说呢?
生:48根比10根多得多,15根比10根多一些。
师:同位互相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是用符号来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的,即10<48,lo<15,48>10,15>10,今天我们用语言来描述,同样也能表示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接下来我们去水族馆参观一下好吗?
出示金鱼图,让学生先估一估每种金鱼的条数(黑金鱼10条,花金鱼15条,红金鱼60条),用一句话描述出它们之问的大小关系。
生:红金鱼比黑金鱼多得多;黑金鱼比花金鱼少一些……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接下来我们去花店走一走(出示第40页“做一做”),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分小组,每个说一句话完成第(1)题,(2)、(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交流订正。
2、师:今天小朋友都能用一句话来表示出两个数量间的大小关系。想一想,在我们身边你能用语言描述出某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
生:我们班的小朋友有48人比老师的2人多得多。
生:我们班的男生人数比女生多一些。
生:我的红铅笔有2枝比黄铅笔5枝少一些。
小结
今天小朋友又学到了新本领,在今后比多少时,我们不仅可以用“>”“<”或“一”这些符号来表示,还可以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来描述两个数之问的大小。教学反思:新课伊始,采用“猜猜看”的游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
教学反思
本课首先采用“猜猜看”的游戏活动切题,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轻松自然的进入课堂,便于教学的展开。
第二、多种情景,活用知识。
课中的“猜小棒”“参观水族馆”“到花店走一走”等丰富的情景,都为学生灵活的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提供了良好空间,使学生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的潜能,采用不同的手段(如可以用关系符号或语言来描述两个数的大小关系,以至于拓展到两种事物间的大小关系也可以用语言来描述)处理生活中数学问题。
第三、学科交融,关注情感。
本节课目的是让学生会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老师应较委婉的给以纠正,关注学生情感的渲染,在学科交融间,淡化数学课的枯燥性、抽象性,给数学课增添文学色彩,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第四、尊重学生,提高能力。
课堂始终处在学生的立场上,在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此外,还给学生提供充分交流、充分合作的空间,在共同学习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多种能力都得到培养与提高。
不足之处: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在对比、分析方面做得不好,学生用语言来描述两个数间的大小关系,由于是一年级的学生,文学功底并不丰厚,有用词不当之处,学生对回答问题不够主动,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设计背景
布置一个池塘,一块萝卜地。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采用角色游戏,让幼儿掌握:小猫多还是鱼多,小兔和小猫一样多。
活动准备
小猫,小兔头饰12个、狮子头饰1个,萝卜、小鱼若干,布置一个池塘,一块萝卜地,2只小篮子。
活动过程
1、听琴声幼儿入教室,教师扮演狮子大王,幼儿扮小猫,小兔。
2、用角色的口吻启发幼儿比较小动物的数目一样多:狮子只有1只,比小兔(小猫)少,小兔(小猫)比狮子多。
3、狮子大王带小动物做游戏:
(1)抓鱼:小猫轻轻地到池塘里抓鱼(鱼比猫多若干),要求猫先抓一条鱼,而后有2只猫再各去再挂1条鱼,比一比:小猫多还是鱼多。(鱼比猫多,猫比鱼少)
(2)拔萝卜:小兔到萝卜地里去拔萝卜(萝卜比小兔少),要求每只小兔拔一个萝卜,最后有2只小兔子没拔到萝卜,要比一比:小兔多还是萝卜多。
(3)比一比:小猫抓的鱼和小兔拔的萝卜谁多、谁少。(鱼比萝卜多,萝卜比鱼少)
(4)找朋友:音乐起,小猫和小兔互相找朋友,找到后比一比:小兔和小猫一样多。
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让幼儿学习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及一样多
2、培养幼儿的活泼开朗的形格。
3、活动中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有待完善
4、幼儿由于年龄小还不能掌握这节课要达到的目标。
5、听取专家、老师们的见意后,完善到教学活动中,使这节课更完美。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