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自相矛盾教案一等奖第二课时

日期:2022-05-09

这是自相矛盾教案一等奖第二课时,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自相矛盾教案一等奖第二课时

自相矛盾教案一等奖第二课时第 1 篇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初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注意节奏。

学习新课时,先听教师示范朗读,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一下子把学生带入到文言文的情境之中,激发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然后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试着把需要停顿的地方读好,随后让学生把课文读熟练,同时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二、结合注释,小组合作学习,理解重点句。

学生读熟课文后,对照课文注释读懂句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些简单方法。如:一边读一边看插图;对照注释,揣摩句意;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经过这一步的学习,文章内容已在学生头脑中有了较深的了解。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再去读懂。读“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两句时,指导学生自然地将对古文的理解和阅读紧密地结合起来,读出楚人炫耀的语气,从而体会到楚人说话做事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三、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精读体会。

  教学“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一句时,创设了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不同人物会做出什么样的表情说出什么样的话呢?注重语气。抓住朗读。

自相矛盾教案一等奖第二课时第 2 篇

这星期我们学习了《自相矛盾》这篇课文,这是一篇寓言故事,文言文体对我们五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不是很好理解,还好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

  在本堂课中,我打算做一下摸索与尝试。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钻研教材之后,才觉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话,但是课堂的教学容量并不可小瞧。既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地方法,又要让学生明白故事背后的道理,实在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如果枯燥的讲解接句子的意思与字词的意思,可想而知学生兴趣不浓,整个课堂也会死气沉沉。

  几经思索与修改,决定把教学重点放在“读"上:读通课文,读懂课文。优化读的过程,激发学生读的兴趣。在读中理解字词,在读中领悟寓意。真正做到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例如:楚国人说的两句话是构建“自相矛盾”意义的两个轮子,互相支撑,缺一不可。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句义的强化上面,使学生对这两个句子有深刻的印象——楚国人到底说了两句什么话,他说的.话主要意思是什么?为达到这个目的,先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句子,读出来,再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接着让学生根据句子的意思反推说出句子中字词的意思。又让学生“变”句子,让学生采用表演的方式夸夸矛与盾,通过引导看图,表演出“夸耀”的神情。步步紧扣,回到原文,引导学生用书中的句子再现课文,通过变换句式,一方面进行语言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反复呈现句子,使句子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反复读与说的过程中,再次强化认识。整个过程环环相扣,一步紧接一步,每一步都是自然而然地发生。

  又例如:文中的中心句,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在引导读时,采用的方法是“如不就是围观的人,当时你心里会怎么想?又会怎么问呢?”学生进入了文本,身临其境说:“我会觉得很好笑。”紧接着引导:“那你用好笑的语气来读一读。我认为,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理解的视角不同,读书的语气也就不同,课堂上应该允许这种差异的存在。鼓励学生在读书中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最后设置的诵读环节,采取了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指名读等形式,目的也是让学生在读中深一步的理解寓意的同时,领略文言文的韵律美,激发他们对文言文的喜爱之情。

  回顾整个课堂,自己感觉到了:教着教得快乐,学生学得快乐。相信孩子们以后不会对文言文产生厌学的情绪。想到这,我觉得我本堂课的目的达到了。

自相矛盾教案一等奖第二课时第 3 篇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默读和朗读,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及作品的情感态度,防止逐字逐句地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本案主要通过学生自由读,教师范读、领读、配乐朗诵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指导学生读通、读顺文言文,读出适当的停顿和节奏,在读的过程中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在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故事内容,明白道理;知道“自相矛盾”这一成语来自寓言故事,体现学习的延展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收集矛和盾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图导入,走近古文

1.激趣:老师知道同学们读了很多的寓言故事,现在,我来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2.课件出示寓言故事对应的图片。(依次出现《掩耳盗铃》《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亡羊补牢》的故事中的图片)

3.引导学生回顾这几则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

4.出示图片《自相矛盾》。

(1)你们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

(2)这个人手里分别拿的是什么?

(3)观看矛和盾的图片及视频资料,介绍矛和盾。

 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认识矛和盾,为学文做好铺垫。

5.导入:这节课我们就走进文言文《自相矛盾》,感受古文语言的韵味。(相机板书:自相矛盾)

设计意图:由学生喜欢的寓言故事导入,复习故事的同时明白寓言故事都会告诉我们一个小道理,为学习课文埋下伏笔。

二、初读古文,识字读文

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学习方法。

课件出示: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相机强调“吾”读二声,不读“wǔ”;“誉”不要误读成“yì”。

吾盾之坚 其人弗能应也 自相矛盾 誉之曰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2)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吾 弗 矛 盾 誉

(3)小组赛读生字。

吾 弗 矛 盾 誉

(4)学习多音字“夫”。

(5)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重点区别形近字识记:曰——日。

4.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5.教读难读的句子。师配乐范读,生注意倾听。教师领读两遍。

6.指导读文,学会停顿,读出节奏。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借助停顿,使学生在练读中学会读好文言文。

(1)自由练习。

(2)多种形式赛读。

(3)齐读。

设计意图:因为文言文的结构与现代文不同,所以由教师进行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而赛读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能在潜移默化中收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三、巩固字词,练习写字

1.指生开火车朗读生字和词语。

2.课件出示“写字小助手”,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3.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圈画的生字,重点指导:

“矛”字在书写时最后一笔是“丿”。(学生书空“矛”字,重点强调点的写法)

“盾”里面是“目”,不要写成“日”。(学生书空)

4.课件利用动画演示这两个字的笔顺和书写要点,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注重写字指导,在交流评议中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注意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培养。

四、布置作业,巩固成果

1.自由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故事内容。

2.把《自相矛盾》读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课内、课外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夯实基础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指生朗读课文。

3.导入:《自相矛盾》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自相矛盾》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夯实所学,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再读课文,理解文意

1.再读课文,借助注释或根据语境联想,在小组里逐句说说故事的意思,可以适当地加上一些词语使句子更通顺。 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2.学生借助注释,默读思考后小组交流。

3.在刚才学习的过程中,你读懂了什么?觉得有哪个词或哪句话不理解呢?

4.课件出示: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1)谁来说说看,这两句话你读懂了哪个字,哪个词语,哪句话?

(2)学生读句子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誉”的意思。

(3)融情练读:楚国的集市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瞧,这个楚人在干什么?指名让学生接龙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

引导学生感知融情想象也是一种理解文言文的方法。

(4)分别当楚人,夸夸坚固无比的盾和锋利无比的矛。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5.教师引导质疑。

(1)楚人的吆喝吸引了不少的围观者,听了楚人的吆喝,有没有人买呢?你是从文中哪个句子知道的?

(2)出示句子: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①学生读句子汇报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猜测“弗”的意思。

②教师相机导学:这里的“或”你是怎么理解的?

(3)想一想,填一填。

假如你是一个孩子,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一个中年人,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你是一位老人,你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那个人的反应是怎样的?大家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此时的楚人吗?

6.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寓言的含义。

(1)你知道那个人为什么不能应吗?

(2)出示句子引读:不能被刺破的盾和什么都能刺破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相机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立”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3)指导学生朗读句子: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7.同桌轮流逐句讲译文和古文。

8.指名互讲。

9.小结: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理解文言文并不难,可以借助注释,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融情展开联想。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通过先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拓展延伸,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思考后组内汇报。

(1)“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2)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3)生活中有类似的事情吗?

2.出示填空,引导背诵。

3.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剩余的生字:誉、吾。

(2)读生字并组词。

(3)重点指导这两个字的书写。

(4)课件利用动画演示会写字的书写笔顺,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地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加深学生的阅读感悟。同时选择重点字进行写法指导,同时加强学生间的评议,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教学反思

1.本课是一篇文言文,所以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轻声读、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读等,使学生逐步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对课文的理解教师要逐步推进。先借助注释在组内自学讨论,再由学生质疑,解决难点,紧接着理解其他句子的意思,同桌间轮流逐句讲译文和原文,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说这个故事。这样层层推进,以点带面,保证每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了课文,复述了课文。

3.学生带着“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的问题充分地读书,深入地思考,积极地表达,既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又发展了辩证思维能力,提高了对作品的理解、欣赏能力。

自相矛盾教案一等奖第二课时第 4 篇

 这节课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着实动了一番脑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们在课上收获颇丰,课堂上,许多教学环节都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现将此课教学进行反思如下

  一、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上有所尝试。

  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是每个老师都在研究探讨的问题。在本节课教学设计中的以下几个环节体现得很充分:

  在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现在课题中。什么是“寓言”,我没有生硬的灌输给学生,而是借助电脑的帮助,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寓”里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语讲述的故事。

  在朗读指导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感悟,鼓励孩子进行个性化朗读。不管他突出强调哪一个词语来体现夸口,老师都给予肯定。同时,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评价,在评价中加深对句子内容的理解,在评价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为了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我设计了表演这一环节。表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选角色。而老师呢,与学生是平等的,也参与到学生的表演当中顺势而导,导在点子上,导在关键处,使表演不是对课文内容的机械重复,而是有延伸、有升华。

  二、充分开发、利用教材,注重语文三维目标的训练。

  语文课就要上出语文课的味道来。训练的味道要浓,育人的意识要强,学习的过程与方法也要体现。

  例如:在导入环节,老师不光是告诉学生什么是寓言,还交待了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

  在生字学习中,尽可能的扩大学生学习的信息量。“盾”字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汉字造字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词语连起来说一说,连词成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这些设计既体现了语文基本能力训练,又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将这个人夸口叫卖的两句话以结构图的方式出现,引导孩子抓住这两句话中的质问点进行文本对话。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表达的难度,有效的帮助学生将零散的思维进行梳理,为寓意的理解搭设了桥梁。

  寓言百宝箱,更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的同时,培养学生勤学好问的品质,让学生感受祖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为教与学服务。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多种功能都得到了体现。猜谜导入、课文动画、“盾”字的演变过程,都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文本对话和寓言百宝箱两个环节,媒体的交互功能又为学生的学习搭设了平台。

  总之,上述教学设计体现了教育新理念,较好的达到了教学目标,使课堂真正成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天地。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