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6-08
这是酬乐天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上下文语境解释“弃置”“空吟”“翻似”“歌”“长”等字词的意思。
2.能简单地评析“用典”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能正确选择和确认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产生认同感。
4.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2重点难点
名句辨析: 能说出诗中名句的含义及所包含的哲理。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全过程
一、导入
游戏导入:
师:你们看过《中华好诗词》?这个节目特别有意思。我想通过玩这个问答游戏来进入我们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今天要学一首诗歌。请根据老师的提示,猜猜它的作者?
(ppt呈现)
唐代诗人、与白居易是好朋友、被贬22年、著有《陋室铭》、字梦得、被称为诗豪。
师:是的,他就是刘禹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七言律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课题) ,一起读!
巧悟诗情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解读诗歌的三种方法:明诗意、感诗画、悟诗情。今天再教同学们几招悟诗情的方法:知背景、析典故、品名句、抓诗眼
知背景
先看首联。定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有二十三年的时光被朝廷贬谪离京。
那么,这一联,你抓住哪些关键词来体会诗人的感情呢?
师:凄凉、弃置身。指被贬官离京。二十三年。
公元805年,34岁的刘禹锡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被贬为朗州司马。公元815年被召回朝。
公元815年,因题诗触犯了执政者又再度遭贬12年。
公元826年,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回洛阳。
师:刘禹锡这一贬就是二十三年,这一生中最可能有所作为的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那么,这一联该怎样读呢?抓住这两个关键词,要读得——凄凉、悲痛、悲愤。
析典故
运用典故写回归感慨。什么是运用典故呢?就是借助一些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婉曲地表达含义。
这是古典诗词中一种常见的手法。那么,如何理解典故在古典诗词中的作用呢?这里,老师给大家穿插一个小讲座——(ppt呈现)解析典故 ,理解意蕴
首先,了解典故出处,识记积累。
其次,结合相关背景,知人论世。
最后,咬住大小语境,品味分析。
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追思昔日与旧友的交往,作《思旧赋》。怀念老朋友。
烂柯人:相传晋人王质进山砍树,误入仙境,在那停留了一会,发现斧头柄已经烂掉。回到村里,认识的人都已经死尽了,这才知道已经过了百年。岁月流逝,人事全非。
师:作者运用这两个典故想表达什么呢?结合背景和语境来理解。
师: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对友人的怀念。还有人事全非的感慨。
师:这是两个典故,要抓住哪些关键词读出诗人运用典故所表达的感慨呢?
明确:空:无可奈何,徒然空吟。翻:反而。家乡,本是最熟悉最亲切的,然而,诗人被贬多年,回到家乡,恍如隔世。
这一联,我们要读得——伤感。
3、品名句。
这一联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也是诗人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同学们,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历来广为传颂,值得我们好好品析。
请看——老师想请同学们从这几个角度来品析。
(ppt呈现)
妙在修辞生动、妙在借景抒情、妙在哲理深刻
(1)“妙在修辞生动”:这里是比喻,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表达了他豁达的胸怀。
(2)“妙在借景抒情”:请闭上眼睛,想象这幅画面: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一叶叶被水流倾覆的船只沉默不语,然而,沉船一侧,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起航,千帆竞发。大江两岸,枯死的树木毫无生机,然而,枯木前方,成千上百的树木竞相争春,生机盎然。借景抒情,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妙在哲理深刻”,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师:刘禹锡,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哲学家。他既有哲人的睿智,又有诗人的挚情,所以,他的诗极富感染力。
抓诗眼
尾联写了什么呢?这一联的关键词是——长精神。振奋精神。这一联我们要读得——振奋一点。
师:还要再振奋一点,重读,并且一字一顿地读出来:长——精——神,同学们,让我们齐读尾联,和诗人一起“长精神”。
5、齐读全诗。
同学们,让我们完整地来读这首诗,注意字正腔圆、有板有眼、有情有味。请大家注意诗人情感的变化。
生齐读。
三、读懂作者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抓住了诗的背景、典故、名句、诗眼来理解诗人的情感,读出了诗作的情和味。老师还要提醒同学理解诗歌千万不要忽略诗题。
师:题目中的“酬”是什么意思?
酬答,酬谢。这里指以诗回赠。
师:回赠给谁呢?为什么要回赠?刘禹锡在扬州遇到白居易,在一次筵席上,白居易以诗回赠,刘禹锡就回赠了这首诗。
师:两个才华横溢、经历相似的诗人在扬州相遇,互相以诗相赠,一唱一和。我们来看白居易的赠诗。
(ppt呈现)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请一生读。
师解释诗歌大意。
(ppt呈现)
你为我热情拿过酒杯添满酒同饮共醉,我们一起拿筷子击打盘儿吟唱诗歌。
虽然你诗才一流堪称国手也只是如此,但命中注定你不能出人头地也没有办法。
抬眼看到的人都荣耀体面而你却长守寂寞,满朝官员都有了自己满意的位置而你却虚度光阴。
也知道你应该被才高名显所累,但这二十三年的损失也太多了。
师: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
对刘禹锡贬谪感到不平、同情和惋惜。作为朋友的白居易对刘禹锡表示同情,为他而鸣不平。那么,刘禹锡又是怎样看待自身的遭遇的呢?
师:你是从哪看出来的呢?
刘禹锡豁达乐观、积极进取。(板书)
这是这首诗的主旋律。刘禹锡和白居易并称“刘白”,但仅就这两首诗而言,刘禹锡的思想境界更高,意义更深。刘禹锡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诗句呢?这与他的品性是分不开的。请看——
(ppt呈现)
“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 ——刘禹锡《谒柱山会禅师》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白居易《刘白唱和集解》
师:刘禹锡积极进取,豁达乐观。他是一位勇猛的斗士,有着不屈的灵魂,称之为“诗豪”当之无愧!你能从已经学过的他的诗作中找到相关的诗句来印证他的“豪”吗?
师:还记得《秋词》吗?生齐背《秋词》
师:他的其他诗作中也有类似的名句,(ppt呈现)
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
2.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刘禹锡
师:同学们,咱们今后阅读古诗文的时候,要善于进行联读比较,以诗解诗(板书)。那么,拓展开去,我们阅读一般的文章,就可以以文解文(板书)。以诗解诗、以文解文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阅读方法,往往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古诗心解
师:读诗还要读出自我。(板书:以己证诗)
这里的“古诗心解”就是要从古诗中读出自我,结合自身的感悟给古典诗词注入新的生命力,让古典诗词——(ppt呈现)让古典诗词活在当下!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情感美和意境美。
2、品析诗歌,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品格。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理解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感受诗人百折不挠的乐观精神和伟大人格。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简介诗歌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要学习刘禹锡的一首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借此来认识一下这位不服输不言败执着而又乐观的一代诗豪。
刘禹锡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永贞革新。失败后,一再遭贬。宝历二年(826年)冬,刘禹锡在和州刺史(刺史是唐朝对州最高长官的称呼,相当于太守)任期满,被召回京。返回洛阳途中,经过扬州,与苏州刺史任满罢职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两人才华横溢,经历相似(被贬),他乡相逢,格外兴奋。在相逢后的一次酒席上,两人诗词唱和(席间唱和、相互酬答,是当时文人惯例的雅兴和礼节)。白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赠给刘禹锡,对他长期被贬表示同情。刘禹锡读后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白居易。
二、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领读全诗。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学生自读这首诗,然后指名读。
三、结合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1、请从前四句诗中各找出一个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词语,说说自己对它的理解。
凄凉:诗人参与改革,本是为国为民,谁料却被贬到这荒凉的地方,心中自然感到抑郁悲凉。凄凉的不是“巴山楚水”这个地方,而是诗人的内心。
弃置:诗人这一被贬就是整整的二十三年,人生又有几个这样的二十三年啊?最可能有所作为的一段大好时光就这样虚度了,诗人感觉自己就像被朝廷抛弃了一样,内心中的酸楚与痛苦简直无法言传。
空:诗人“怀旧”应该是怀念当初一同参与改革的旧友,可自己身处“巴山楚水”,又怎能与旧友相见,再三吟诵《思旧赋》又有何用?更何况这些旧友多受到迫害,很多已不在人世。一个“空”,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对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
翻:回到家乡,本应该倍感亲切,家乡的人与物都是自己一生的眷恋啊。可二十三年的别离,家乡变化太大了,已经无人相识。“翻”在这应该是“却”的意思,写出了自己回到家乡恍如隔世的感觉,暗示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这其中同样满含着的是酸楚与痛苦啊。
2、再读前四句诗,读出诗人心中的`感情。(突出“凄凉”“弃置”“空”“翻”)
3、指导学生诵读后四句诗,体会诗人情感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由沉郁到昂扬)通过诵读表现出来。
4、深入体会“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感受诗人豁达乐观的胸怀。
导思:①诗句中“沉舟”“病树”比喻什么?“千帆”“万木”又比喻什么?②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诗的?
提供刘禹锡的另一首酬答白居易的诗,进一步理解他的豁达乐观胸怀。
乐天见示伤微之敦诗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诗以寄
刘禹锡
吟君叹逝双绝句,使我伤怀奏短歌。
世上空惊故人少,集中惟觉祭文多。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万古到今同此恨,闻琴泪尽欲如何。
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
提供今人对刘禹锡这两句诗的解读材料:
人生何不是如此,生命拥有了青春和活力,人生填写了奋斗和收获,必须要“荣归故里,衣锦还乡”。新的必然要替代陈旧,诞生与死亡都是一种痛苦,这种“痛苦”是生命永远延续的催化剂,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
面对老去,应该释放大度、无私、宽容和坦然;
面对青春,应当获取拼搏,谦逊,珍惜和自律。
这才是健康,发展,文明和生机勃勃的人类生命链。
这是我读懂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后人赋予的哲理: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腐朽的事物必然衰败,新的事物总是要胜利的,我们不应只看到衰老的事物,更不应为它们的死亡而感叹,相反,应该把我们的希望寄托在新生的事物上面。
教师讲解:
“寄浮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茫茫宇宙间,你我只不过是一蚍蜉而已,我刘梦得今日虽已是“沉舟病树”,可我之后,依旧千帆竞发,万物争春啊!一个为国家前途而遭受不白之贬长达二十几年的人,还能淡定的说出这般理智的话,可见其内心是多么的强大多么顽强!多么的积极和乐观。后人对这一千古名句推崇备至,一是诗句中包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更重要的是他内心的豁达乐观和不屈不挠不怕打击的倔强意志。
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怎样理解诗句中的“长精神”?
引入刘禹锡的另两首诗,进一步体会刘禹锡的顽强豁达精神。
因参与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的革新活动,诗人被贬郎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10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 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以桃花隐喻暂时得势的奸佞小人。于是诗人再度遭贬,一去就是12年。12年后,诗人再游玄都观,写下了《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依然如故,不改初衷,痛快淋漓地抒发了自己不怕打击、坚持斗争的倔强意志。“前度刘郎今又来”的不懈斗争精神,一直为后人敬佩。“前度刘郎”也成为流传之今的成语。
6、带有感情的再读后四句诗。
7、再读完整的诗。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诗人情感的变化;前四句要读的沉郁艰涩,后四句要读的昂扬乐观。
8、完成下面的填空,对名句说出自己的味道与理解。
千年后你的一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
挑起回音袅袅……我明白
教学目标
1、掌握字词音、形、义,能准确、流畅有节奏地朗读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学习自比手法,明确用典意义,了解诗人感情波折,体悟诗人感情。
3、学习诗人乐观坚定、执着向上的精神,做一个勤奋好学、不怕困难的好学生
重点难点
1、把握诗词重难点字词读音、意义及在诗句中的表现力,体悟诗人形象以及坚定乐观的情感
2、明确典故的用途,品析句子中的语言特点,体悟诗人的情感波折,学习诗人坚强的性格(难点)
教学方法
朗读法、品析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启发法
教学过程
一、导
1、作者及背景介绍
刘禹锡: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其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
代表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背 景: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被贬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二十多年。此诗写作于刘禹锡罢和州刺史返回洛阳,途经扬州,与从苏州返洛阳白居易相遇,二人久别初逢,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诗《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赠与刘禹锡,刘禹锡则写《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答。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注:刘二十八使君,即刘禹锡,其在同宗同辈兄弟姊妹之间排行为第二十八,所以称他为刘二十八。使君,汉代称呼太守为刺史,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2、解题:
体裁:七言律诗(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题材:酬赠诗
酬赠诗
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酬:酬谢,本诗是诗人为感谢白居易的赠诗而作的酬答。古人以诗交友,以诗言志,常把诗歌作为结识朋友,沟通感情的手段,朋友间常互相唱和,此谓“酬唱”;有所感受,有所表达,有所思念,也常赠诗给亲友,此所谓赠诗,二者并称“酬赠诗”。
3、启发:二十三年被贬他乡,如今旧地重逢,诗人的内心有怎样的波澜呢?学习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学
(一)、朗读诗歌,注意字音、节奏、韵律,并初步理解诗歌内容
1、读准下列字音,注意字形、字义
吟:yín,吟唱; 柯:kē,斧柄; 侧畔:pàn,旁边; 长:zhǎnɡ,振作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注意节奏、押韵
七言律诗,节奏:四三节奏或二二三节奏
例: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例: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偶句押韵,韵脚:身、人、春、神,押“en”韵
3、自读诗歌,初步感受诗歌内容
①诗歌主要抒发了被贬后 悲伤抑郁 的感情,但诗人的胸怀比较 宽阔 ,在诗的最后部分,反而 振奋精神 。
②诗中最难理解的诗句有哪些?
教师预测难点:第二联(颔联)、第三联(颈联)最难理解。
(二)、赏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先从学生提出的难点入手
①赏读:“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明确:颔联,“闻笛赋”:引用西晋向秀途经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杀害)故居,引起伤感思念之情,作《思旧赋》怀念嵇康的故事。诗人引用这一典故借以表达对故友,特别是对当年王叔文集团变革失败后被杀害的老友的深切怀念;“烂柯人”:引用王质烂柯的故事,晋人王质上山砍柴,遇两童子下棋,停下观棋,棋局终了,斧柄已烂,百年已过,同代之人都已去世。引用目的是为了感慨岁月流逝,世事变迁,自己被贬谪这么多年,如今归来,却已是物是人非,而曾经熟悉的地方也已经显得相当陌生了。颔联紧接首联伤感愤懑的心情,抒发贬谪抑郁与不平,并表达对老友的怀念以及世事变迁的怅惘之情。
②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明确:颈联,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慨叹韶华已逝,功业未成,有伤怀之情;但“沉舟侧畔”是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是万木逢春,诗人同样也看到了眼前的勃勃生机,并为新人们辈出而感到欣慰。“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白居易在赠诗中为刘禹锡被贬谪而蹉跎岁月抱不平,而刘禹锡却以此诗酬答了白居易,表现出对世事变迁和仕宦升途的豁达,当然,诗人也从“千帆竞发”“万木逢春”的勃发事物中汲取到了力量,尾联中,诗人痛饮杯中酒,既劝勉友人白居易,也劝勉自己要振作起精神,向年轻人一样奋勇向前。这句诗有两个事物,一个“沉舟”“病树”,腐朽、陈旧,属于过去,一个“千帆竞发”“万木逢春”,生机勃勃,是新事物,两个事物新旧对比,让人们看到了自然、社会前进的力量,后人从这句诗中阐述出深刻的哲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2、检验学生对其他诗句句意的理解
①首联:“凄凉地”、“弃置身”是何意,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指诗人被贬谪到巴蜀这样孤荒遥远的偏僻的,身世凄凉,感觉自己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那么可怜悲惨。“凄凉”点明本诗的一个感情基调,“弃置身”表明抛弃般的悲哀,这是诗人对被贬谪二十多年的愤懑与不满。首联:感情基调:愤懑、悲凉
②尾联:“长精神”,体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明确:“长精神”指振奋精神,诗人从“千帆竞发”、“万木逢春”的新生事物中看到了蓬勃的力量,激发其振奋精神。不沉浸于苦难,不执着于愤懑,反而能从新生事物中汲取前进的动力,振奋精神,体现了诗人豁达、乐观、坚强的性格,让人敬佩。
③总结概括:板书作者的感情起伏变化
板书:首联:悲凉、愤懑
颔联:伤感、怅惘
颈联:宽慰、豁达
尾联:振奋、坚强
教学目的要求:
1. 反复诵读,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设计
2. 联系学过的送别诗,进行比较鉴赏。
3. 背诵、默写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教学目的要求1、3
难点:教学目的要求2
教学课时数:
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导入 课文
背诵《赠汪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导入
二、学生自由读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三、说说读这首诗的初步感受。
四、讲解古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从诗的`标题看,这是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回赠之作。两位诗友阔别多年后在扬州初次相逢,白于筵席上赠诗相赠,
刘乃作此酬答。诗中曲折地表达了诗人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贬异地的愤慨不平的心情。
诗的开头一、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三、 四句用两个典故表达回归之后的感受。
五、六句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感到忧伤,却又相当达观。
末两句点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题意。
五、小结
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写长期贬居生活的艰辛和对世事沧桑、亲朋凋零的伤感,含蓄地表达了内心的不平。但诗人并未
因此消沉下去,而是振作精神面向未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联,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
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
六、学生背诵学过的送别诗。
简要说说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异同。
七、当堂背诵、默写这首诗。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