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21
这是赤壁古诗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掌握《赤壁》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和文言词语的含义。
2.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作文吧https://wWw.ZUoWen8.CoM/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品读、比较、鉴赏的能力。
4.背诵《赤壁》。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了解诗歌意境,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品读、比较、鉴赏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赤壁,是个地名。赤壁这个地方为人们所熟知是因为三国时期在这里曾发生过一场恶战,即赤壁之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作者杜牧对于发生于几百年前的赤壁之战的评论,所以这首诗的题材是咏史诗。
二、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
1.作者的文学常识2.背景
四、理解感知
1.朗读练习
范读、练读、男女生读、齐读。
2.结合注释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折戟:折,折断。戟,古代一种兵器。
将:把,拿。
3.指名学生分别汇报诗意。
⑴1、2句诗,配乐介绍赤壁之战。
⑵3、4句诗,教师配乐介绍小乔大乔的故事。
4.前两句诗在全诗之中作用是什么?
5.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6.谈谈你对机遇与成功的理解。
7.小组讨论本诗主题。
8总结写法特点。
五、拓展比较杜牧其他的咏史诗。
六、背诵《赤壁》。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把握感情。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感知大意
1.作者简介
2.读准节奏,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提示:折断的铁戟沉在江底积沙中还没有锈蚀,拿来磨光洗净还能认出他属于过去的朝代。倘若东风不给周瑜火攻曹军的方便,那么大乔和小乔这两个绝代美人,就会被曹操抓走锁进铜雀台。
目标导学二:合作探究,深入赏析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明确: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引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历史眼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杜牧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反映了他敏锐的历史眼光和独到的见识:不以成败论英雄,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两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这句诗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豪气与自信。
教师点评:诗的前两句借折戟这一历史遗物引发对前朝人物的和事件的慨叹,这是交代兴感之由。后两句议论,提出假使不是“东风”帮了周瑜的忙,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式将完全改观。诗人在感叹历史上英雄成名机遇的同时,也在慨叹自己生不逢时,政治抱负不能施展。
目标导学三:诗作主题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东风的帮助,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其观点不同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吐露心中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
教学目标
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同学们:看过。老师:《三国演义》中有一场著名的战役《赤壁之战》。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战役的视频。(老师打开白板。用电子笔写“赤壁”二字,利用划词搜索,搜出有关《赤壁》的视频播放。)老师:下面我们看杜牧是怎样写《赤壁》的。
2、作家作品简介。
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名相杜佑孙。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趋于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以济世之才自负,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有《樊川文集》
3.学生预习
(1)利用小黑板检查生字注音戟销
(2)利用多媒体朗读课文。
(3)学生齐读课文。简要分析诗的含义。
二、利用幻灯片分析诗句。
1、分析词语的意思。
销:销蚀。
将:拿起。
前朝:三国时期。
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
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
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乃周瑜之妻。
2、分析整句诗的含义。(略)
3、欣赏诗歌。
(1)简析: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观。诗的构思极为精巧,点染用功。
(2)分析:1,2: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
3,4: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
三、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思。
四、课堂练习(利用幕布)
1、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答: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的意思是: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五、利用聚焦强调名句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六、学生齐背《赤壁》。
七、作业
背诵并默写本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梳理诗歌内容
3.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梳理诗歌内容
2、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活动:情境导入
1、出示火烧赤壁的图片
2、介绍“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讲授:简介作家作品
1、介绍作者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生平留心当世之务,论政谈兵,卓有见地,但却无从施展。
2、介绍作品写作背景
•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三十四岁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
•此诗是杜牧途径与战场同名的另一地点所写的,借相同的地名抒发自己的感慨。
活动:梳理文章内容
理解下列词语含义:
•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取
•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的遗物。
•周郎
即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孙策、孙权
手下的重要将领,他曾利用东风之势,
大败曹军。
•铜雀即铜雀台,曹操建于邺城,因楼顶铸有大铜雀而得名。
二乔
即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东吴美女
被称为大乔、二乔。大乔嫁孙策,小乔嫁周瑜。
学生根据注释,自行梳理文章内容,教师归纳总结。
活动:归纳整理文章内容
何人:杜牧,自负高才,无可作为
何地:与赤壁古战场同名之地
何时:同处存亡关头之乱世,却无机遇,漫步同名之地,无限感慨
何事:折戟铁未销,却是三国遗物;若无东风助,便铜雀深锁二乔(机遇不在,历史便会改写)
何情:不以成败论英雄
时势造英雄
生不逢时,有才难展
若有机会,必有一番作为
练习:当堂反馈
•诗中借物兴感,评论赤壁之战取胜原因的诗句是:
•诗中起铺垫作用,将历史遗迹带到现实之中的句子是: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