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诫子书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日期:2022-05-18

这是诫子书公开课教案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诫子书公开课教案一等奖

诫子书公开课教案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古典文学素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注意词语的积累和文句的精确翻译与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勤学励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方法:阅读法,学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杜甫的《蜀相》中的诗句导入。“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几句诗写的是哪一位历史人物?(学生回答引出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智慧的化身,其实他不但是一位智者,更是一位慈父,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家信——《诫子书》,去体会慈父的殷殷情怀,智者的谆谆教诲。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顺。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停顿。

  2、找学生朗读课文,师点拨存在的问题。师生共同明确加点字的`注音和课文朗读停顿。

  夫:澹泊::淫慢:险躁:穷庐: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全班齐读课文。

  三、精读课文,准确翻译。

  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

  温馨提示:

  A、联系实虚词的日常积累(如“以”的常见用法),迁移联想,猜读翻译,合作交流,取长补短,后总结成型。

  B、翻译课文时不能直译的便意译,无论哪种译都要保留原句的句式特征(如双重否定)和原文的风格特点(如本文的简洁精警)

  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翻译过程遇到的难题。

  3、师生共同解疑。教师给予点拨,对学生进行古文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品读课文,领会深意。

  本环节教师以一系列的问题带动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立志学习、修身养性、淡泊名利、珍惜时间。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文本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齐读原句,体会作者情感,力求熟读至诵)

  明确:A、淡泊: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C、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4、从文中找出你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

  明确: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六、课堂小结:

  真正的智慧,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弥新,愿这些经典的语句伴随我们大家行走一生。让我们一起背诵全文。

  七、课后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

  八、板书设计:

诫子书公开课教案一等奖第 2 篇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文章内容。

3.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

4.赏析精彩妙语,积累名言警句。

5.聆听先哲教导,汲取精神养料。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后人的谆谆教诲。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夫君子之行(fú) 淫慢则不能励精(yín)

遂成枯落(suì)

2.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文短意长,言简意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寄予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提示:(1)读时要字正腔圆。“字正”就是字音准确,“腔圆”就是发音饱满。(2)处理好停顿,控制节奏。(3)把握重读和轻读。(4)注意语速语调,做到声韵和谐,抑扬顿挫。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教师强化解读文意的方法,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文言字词。

【交流点拨】由“单”变“双”(即将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语)。如:静——宁静,俭——勤俭,学——学习。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其他章节的意思,将不懂之处圈出来。

(二)疏通文意

1.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1)夫君子之行(品德高尚的人)

(2)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热衷名利)(使志向坚定、明确)

(3)非宁静无以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怠忽)(振奋精神)

(5)险躁则不能治性(性情轻薄浮躁)(修养性情) (6)年与时驰(逝去)

(7)意与日去(日子,岁月) (8)遂成枯落(于是,就)(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9)多不接世(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10)悲守穷庐(穷困潦倒之人所住的陋室)

2.词类活用

非学无以广才(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3.古今异义

(1)静以修身(古义:修养身心;今义:衣服显示出穿着人的线条)

(2)夫君子之行(古义:操守,品行;今义:行走)

(3)意与日去(古义:日子,岁月;今义:太阳)

4.重点句子的翻译。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交流点拨】有道德修养的人,摒除杂念干扰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交流点拨】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交流点拨】放纵怠忽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三)深层探究

1.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

【交流点拨】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2.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材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交流点拨】淡泊: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立志: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四)诵读积累

学生再次放声朗读课文,圈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体验送给大家一句你最喜欢的话。

【交流点拨】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心闲天地本来宽(陆游);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志当存高远(诸葛亮);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傅玄);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时间有三种步伐,未来的时间踟蹰接近,现在的时间似矢飞去,过去的时间永远静止(席勒)。

四、板书设计

治学

诫子书 修身

惜时

诫子书公开课教案一等奖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积累文言知识。熟读全文,梳理文章结构思路。

  2.通过品析文中词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静”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对儿子的深切教诲,以及文章中蕴含的哲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

  难点:结合作者生平,体会文章主旨,思考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丞相名垂汗简青,书台犹在谁复登”“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汉贼明大义,赤心贯苍穹”……千古良相诸葛亮不但是陆游、文天祥笔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板书标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名家范读,注意节奏停顿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词,结合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诸葛亮写《诫子书》用意是什么?

  明确:告诫儿子要修身养德,培养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间透露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板书:谆谆告诫、修身自学】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前一句的关系是?

  明确:阐述静的价值和作用。【板书:静】

  3.后文诸葛亮又从哪些方面教育儿子?

  明确:正反两个方面。正面论说:学、才、志的关系。学习必须宁静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学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学的前提和动力,学是成才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学又要以静为前提。反面论说:从“淫慢”“险躁”两个反面来论述“静”与“俭”的重要性。【板书:学、才、志】

  4.最后一句在议论之中加入抒情,表达了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确:教导儿子要珍惜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儿子教诲的殷切之心。【板书:惜时】

  5.回顾整篇文章,《诫子书》是从哪些方面展开论述的?这些方面中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为什么?

  明确:修身、治学、惜时,静、学、才、志。静放在首位,学、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条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养德,只有道德品质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学成才,否则即便有很高的才学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体展示关于诸葛亮的背景资料和影视片段。请同学们课下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小结作业

  请学生思考并总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一句的现实意义以及自己有何影响和借鉴。作业:搜集有关诸葛亮的民间故事、成语俗语等。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谈论修身治学道理的家书,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较强的论说性,所以本课着重向学生讲解了“静”的重要性,以及“学”“才”“志”三者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道理,并在学习生活中以此来要求自己。

诫子书公开课教案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3、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教学难点: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猜猜这些故事都与谁有关?

  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

  2、你认识我吗?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三国时期蜀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死后被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尊称其“武侯”“诸葛武侯”。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二、题解

  《诫子书》诫:告诫,劝勉。子:儿子。书:书信。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三、你读我读,读熟课文

  (一)听录音,找出错误的字音。

  夫君子之行(fú) 淡泊(dànbó) 淫慢(yín) 遂成枯落(suì)

  (二)全班配乐朗读

  四、再读再品,疏通文意

  要求:自主学习: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自主译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一)你会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吗?

  (1)非淡泊无以明志(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确志向)

  (2)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3)非学无以广才(增长才干)

  (4)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振奋精神)

  (5)险躁则不能治性(轻薄浮躁)

  (6)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二)你会翻译这些句子吗?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译: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努力培养自己的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不内心恬淡就不能使自己明确志向,不安定清静就不能达到远大目标。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真知必须在宁静中得到,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不立志就难以学有所成。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五、你思我想,理解精髓

  1.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那一句话?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你认为这个观点中哪一个字是最重要的?

  “静”字(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

  3、诸葛亮认为成才成学的条件是什么?

  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道德,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

  六、你谈我谈,畅所欲言如果你是诸葛亮的儿子,你听懂了父亲的哪些叮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你谈我谈,分享家书

  提示:可以说说亲朋好友对你的劝诫,书信、短信、微信均可。

  八、你读我读,积累名句

  积累与诸葛亮有关的名句

  1、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杜甫

  2、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其一》陆游

  小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一生无意于功名利禄却名垂千古,希望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能坚守自己内心的宁静,不忘初心,笃志前行。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