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灰雀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韩宇哲

日期:2022-05-10

这是灰雀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韩宇哲,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灰雀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韩宇哲

灰雀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韩宇哲第 1 篇

 教学要求: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个诚实的孩子。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读懂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联系上下文读懂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

  1、看图说话:

  2、书空课题,注意笔顺:“灰雀”;

  3、交流灰雀: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只灰雀的?(画出相应句子)

  4、背诵:这幅生动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再加加油,把它印在脑子里,怎么样?同学们都很棒,其实背诵也是一种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

  5、看到这么可爱的小精灵,你有什么想法吗?

  二、导读激情

  列宁喜欢灰雀:

  1、看得出大家非常喜欢灰雀,你知道还有谁也喜欢他吗?从哪看出来的?

  准备内容:

  第一自然段:借助比较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

  第二自然段:指导朗读“找遍了”体会列宁急切的心情。

  第3-10自然段:

  从对话中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关心、惋惜,达到体会助读的目的。

  2、引导概括。

  师: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关心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喜爱!

  师: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儿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男孩捉回家去了!)

  孩子为什么捉走灰雀?(他喜欢灰雀。)

  师: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请大家讨论讨论!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师板书:

  男孩喜欢灰雀

  1、导读激情,深入体会。

  师:列宁爱鸟的真情对孩子起了什么作用让我们一起来边读边体会。

  (多媒体字幕:3-10自然段内容。)

  (师导读,生接读。)

  师:鸟儿不见了,列宁着急地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师:注意体会列宁着急的心情。再来一次。

  师: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我没看见。”

  师:可怜的小生命究竟怎样了,列宁担忧地说——“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师:列宁爱鸟的情触动了孩子的心——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师:面对孩子的沉默,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

  师:列宁爱鸟的情打动了孩子的心,他看看列宁,再也忍不住了。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师:真像孩子说的那样吗列宁又关心地问——“会飞回来”

  师:列宁爱鸟的情深深打动了孩子的心,他坚定地说——“一定会飞回来!”

  师:是谁让孩子懂得了真爱?(列宁)

  师: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孩子决定怎么做?(放鸟归园)

  2、分角色朗读。

  (1)全班分成两个大组。一组读列宁说的话,一组读男孩说的话,师读叙述语。

  (2)去掉叙述语,直接朗读“对话”。

  (3)师:这一老一小的话多有意思,你们也和孩子一样懂得了真正的爱鸟吗?谁体会得好,想读好这段对话?学生起来邀请伙伴同读。

  (4)同桌对读,再分大组对读。

  列宁爱孩子

  (多媒体动画:列宁和男孩在看三只灰雀欢蹦乱跳地唱歌。)

  师:听,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不过,树下它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注意看列宁的表情,列宁为什么微笑?为什么说孩子是诚实的?

  列宁为什么问孩子,而问灰雀?

  师:你多了解列宁的心啊!是啊,列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他可不愿伤害这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心,这就是对孩子的——爱!

  列宁爱孩子,幽默的话里含着多么深的爱,读——

  师: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放鸟归园而高兴吧!拿起书来,高高兴兴地读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

  三、总结

  学完课文,你想对这幅板书图说句什么话吗?学生自由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右图)

  教学后记:

  设计完这一堂课,自认为结合了众家之精华,自我感觉非常良好。而从课堂上下来才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本节课有三个不足:

  1、课堂常规不到位。

  开学初,对课前准备、课堂坐姿、端书写字姿势都有明确规定,在前一周也有很大程度的改进。但有时上课也因为顾及课堂内容的完整而忽略了这些环节的整顿。

  本节课,当面向其他教师呈现时,有同学临时找笔、搞小动作等,便有一种家丑外扬的感觉。所以,这是目前最迫切需要整顿的,也是本节课部分环节中,学生与老师思维脱节的原因所在。

  2、多媒体运用结合程度轻。

  在设计备课时,对多媒体要求不高。先是通过一幅与课文内容相符的图片在指导学生说话的同时,引入本课教学;然后,利用课件中三只灰雀少了一只的变化,让学生自主质疑;最后,让学生观察列宁与男孩对话的图片,分析人物的表情,体会人物的心理。

  课堂上,同学们确实对图片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图片的呈现对本课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在通过重点词语理解句子设计中,老师采用口述方式让学生通过对比找出不同,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试想如果利用投影,分别将两句话呈现出来,对比感一定会更加强烈,也利于学生通过读来进一步体会;另外,在分角色朗读中,让去掉旁白的分角色练习,也可以在大屏幕上呈现,效果会比学生看自己的书体会更好。

  3、情感共鸣不尽人意。

  总觉得课上有时候老师很激动,而学生却无动于衷;老师的任务下达后,学生没有感觉。想必与课堂常规有直接关系。也与老师在布置任务的表达有关系,今后的教学中力求说明白而不罗嗦。

灰雀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韩宇哲第 2 篇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对男孩的喜爱之情。

  3、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做错事情应该改正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推心,得体的交流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

  2.通过人物的神态和语言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重点】

  1、认识列宁对男孩的关爱和教育,渗透保护鸟类的教育。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题,激发兴趣

  1、讲述蜜蜂引路故事。学生简单叙述。

  蜜蜂引路中,列宁是个什么样的人?(善于观察,积极思考)

  2、出示列宁照片,请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简单地介绍一下列宁的事。

  学生交流后,教师简介列宁。

  3、出示灰雀图片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怎样的灰雀吗?

  听,三只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的唱歌,多么惹人喜爱。列宁每天都来这儿散步,和他们打打招呼,可是有一天,列宁发现风有一只灰雀不见了,那只灰雀去哪儿了呢?

  板书:灰雀

  二、初读感悟

  1、让学生充分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指名分自然段读,先小组交流,再个别交流。理清课文脉络。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2、列宁和小男孩因为灰雀,而有了这段故事。我们先来看看漂亮的灰雀吧。

  灰雀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根据自己的审美回答。(美丽、漂亮、可爱)

  3、课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灰雀,找一找,用横线把它画出来,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

  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4、你喜欢灰雀吗?读读课文,从哪儿感受到他招人喜欢。

  带着喜爱的心情读一读:“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

  5、列宁喜欢这三只灰雀吗?从哪儿看出来。

  (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

  抓重点词语“每次……都…… 仰望、经常”体会。

  四、学习2-10自然段

  自己读读课文3—10自然段,找出描写列宁喜欢灰雀的句子。

  列宁每天来到这儿,都和它们打打招呼,问候问候他们。可是有一天,列宁来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找遍了周围的树林,都没有找到。

  (一)、学习要求。

  师:这时,列宁看见了一个小男孩,他和小男孩说了什么?(要求:默读课文3-10自然段,把列宁说的话划出来,再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怎样?)

  生读,师巡视。

  (二)、列宁爱灰雀。

  1、出示句子“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

  列宁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又会到哪儿去找呢?体验“找遍了……也找不到灰雀”的心情。指导读。

  2、四处找遍了也不见鸟儿踪影的列宁,这时说的每一句话都包含着怎样的心情呢?自己再读读列宁说的话,体会体会列宁这时的心情。(引导出示列宁的三句问话)

  ①“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关心灰雀)

  ②“那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担心灰雀)

  ③“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伤心)

  细细地读一读这些话,你体会到了什么?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读出列宁的着急、担心、惋惜和关心,因为它们都集中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一种情感。用一个词来概括,是什么?

  “爱”

  那你再好好地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一下列宁当时的心情。

  生自由读三个句子。

  (三)灰雀哪儿去了。

  1、可是,列宁喜爱的灰雀究竟哪去了?聪明的孩子们你们能告诉列宁吗?(被小男孩捉去了)课文中没有明确地告诉我们灰雀是被小男孩捉去的,你们会不会冤枉了小男孩呀?(没有)

  那就请你再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把能看出灰雀的消失和小男孩有关的句子一句一句都找出来,并说明理由让我心服口服,行不行?可以在有关句子前面打上钩。(板书:灰雀小男孩)

  生自由读,师巡视。

  (1)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我没看见”。

  理解“吞吞吐吐”的意思,说说他当时心理是怎么想的?那你能读好它吗?

  (2)“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为什么他不敢讲?他在害怕些什么?

  相机板书:占为己有

  谁能读好他此刻的矛盾心情。

  (3)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一定会飞回来的!”

  ①从这儿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

  ②教师运用手势,指导学生加强语气读出“一定会飞回来的!”

  板书:知错就改

  (4)读到这儿我们已经知道灰雀是小男孩抓了。那么,男孩为什么要抓那只灰雀呢?(因为小男孩很喜欢那只灰雀。)你们觉得是这样吗?

  (5)列宁爱灰雀,孩子也爱灰雀,他们的爱有什么不同?你更赞同谁的爱?为什么?

  小结:老师明白大家的意思了。列宁爱鸟,给它自由;孩子爱鸟,把它捉回去,让它失去了自由。列宁是真正的爱鸟。

  五、学习课文11-13自然段

  (一)、同学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课文11-13自然段中哪个词说明了这一点?(果然)

  (二)列宁爱小男孩。

  1、男孩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真的把鸟送回了公园。三只灰雀又在枝头欢蹦乱跳地歌唱。树下他们又多了一位真正的好朋友。

  2、听到这儿,你有什么问题?

  列宁为什么不问会说话的男孩,却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呢?

  因为小男孩已经改正了错误,列宁就不再去追究了,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对改正错误的小男孩的爱。

  3、学到这儿我们可以看出,列宁不仅爱灰雀,更爱孩子。他以一颗宽容之心使孩子改正了错误,又保护了孩子,也使我们能重新看到这样和谐的画面。

  4、你们一定也和列宁一样,为鸟儿重归大自然,为孩子改正错误而高兴吧!拿起书来,让我们带着这份浓浓的爱意再来读读课文吧!

  六、体验、升华

  1、(课件演示)在列宁真爱的感染下,小男孩把灰雀放回了树林。看,它们又在枝头欢唱了。如果现在你就是树枝上那只唱歌的灰雀,你会对(列宁或男孩)说些什么呢?请在我们课文的空白处写下你的“三言两语”。

  2、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灰 雀

  (惹人喜爱)

  喜爱 捉

  担心 放

  爱

  列宁 男孩

  (爱鸟爱孩子) (知错就改)

灰雀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韩宇哲第 3 篇

 1、《灰雀》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

  单元要求:多读多想,把课文读懂,弄懂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纵览课文内容,采用了明线和暗线相结合的写法,写列宁喜爱灰雀,寻找灰雀,再见到灰雀,这是一条明线,文章还有一条暗线,那就是发现灰雀不见了,怀疑可能是男孩抓走了,诱导他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第二条暗线才是文章用意和中心所在,小学生理解能力有限,若不细细品味,就很难理解其中韵味,因此好文章要多读、多品,方能明其意知其味。

  我们可以设想这样一种?

  学生自己动手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根据自身喜好选取,对于美的认识,每个人角度不同,学生也应有个性化的选择。这一决定的作出当然也离不开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抑扬顿挫读练诵。

  阅读教学,读占鳌头。读是理应得到重视的一个方面。这是一篇人文性很强的课文,贴近生活。读着这些清新的文字,于学生的思想是一种陶冶。

  增强读的同时,有意识地削弱讲解的份量。有时侯我们生怕学生听不懂,总是想方设法地讲解得细些,还要反反复复地搞上几遍,其实大可不必。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弄懂这些浅显的内容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方法是否对头。众多繁琐隐晦的讲解只会抹杀了孩子们对于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为什么有的学生学了几十年来的汉语还读不好文章写不好字,这确实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的人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如果只灌输,不管学生是否乐意,别指望有好的效果。

  读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只要学生喜欢,他就会心甘情愿地去努力,并且力争精益求精。首先让他们参与进来,再提高质量。朗读训练,中年段的学生不强调运用多少技能,最主要的是投入自己的感情,通过自己的倾情演绎,凸现作品的基本轮廓,如果能熟读成诵,则效果更佳。

  培养兴趣的另一个大胆尝试是让学生读、听相结合,让听的学生来给读的同学提意见,学生畅所欲言,意见中肯,气氛热烈。你来我去之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

  3、转换角度导入语,不拘一格写板书。

  A、导入对于“自由”的阐述,以“鸟眼看人心”,运用别出心裁的视觉转换,以传统的第三着眼光,转变为参与者之一的第二只眼看世界。之所以称为第三者眼光,是因为传统的观察是除列宁、小男孩和灰雀之外的一个虚无观测点,相对而言只是旁观者,若能设身处地将自己置之与参与者的境地,应有更深刻的内涵。概而言之,选取角度不同,感受也肯定不一样。

  B、传统板书过分注重逻辑性和其归纳作用,容易陷入一种大而全的误区。往往不知所云。无法将其与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小学语文的板书设计,理所当然的要走形象直观之路,形象鲜明的板书能够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以我个人的观点,小学语文板书应尽量淡化文字,增强形象感,并且要有冲击力,看着舒服,过目不忘。

  4、重视情感互动,重视语言的积累。

  正确解读文本,需要深入领悟,反复揣摩,方能明其意,知其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取向,需要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得以体现。

  语言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说不写,光说不练,流于口头表达,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将积累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通过读写来熟悉这些优美的词句,由情感认识到消化吸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财富,这样才真正达到了学习语文的目标,小学生认知能力、遣词造句能力有限,必须把语言积累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灰雀优质课一等奖教案韩宇哲第 4 篇

 教学目标

  1、认识“桦、胸”等5个生字。会写“郊、散”等1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胸脯”等14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读懂文中的语句。

  3、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体会列宁爱鸟更爱孩子的情感,懂得知错就改是诚实的表现。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列宁用爱鸟之情感染、启发孩子放鸟归园的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透过人物的言语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2、教学挂图。3、多媒体课件。4、搜集关于列宁的生平、故事等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读通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流程

  一、看图导入,交流资料

  1.出示列宁照片,说说他是谁?利用课前预习搜集的资料,谈谈你对列宁的了解。

  2.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简介列宁。

  3.板书课题,书空“雀”字笔顺,提示“雀”字是从描摹鸟的体形而造出的象形字。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好自然段序号。

  2.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检查自读情况。

  重点指导读准“散(sàn)步”、“胸(xiōng)脯(pú)”、“白桦(huà)树”。注意“诚”“病”“蹦”要读后鼻音。

  3.赛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读书竞赛,互相提提意见、帮助别人读得更好。

  4.思考:课文哪几自然段是具体写列宁寻找灰雀、灰雀回到林中的事的?第1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说说了解到了什么。

  2.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三只灰雀的?找出来读一读。

  说说哪几个词语用得好,借助多媒体动画,相机理解“婉转”、“来回跳动”、“惹人喜爱”。

  3.教师引读列宁喜爱灰雀的句子,体会列宁心中的感受,指导朗读第1自然段。

  4.巧妙小结:第二天,那只深红胸脯的灰雀竟然不见了。那只灰雀到哪里去了?列宁和小男孩围绕着这只灰雀发生了一段怎样的故事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自主观察本课生字有什么特点。

  2.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字形的?

  3.提醒:本课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独体字“步”、“者”书写时笔画要舒展。

  4.学生练写。

  五、作业设计

  把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抄下来。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