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3
这是诗词三首说课稿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学习目标《诗词三首》优秀教案
①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②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③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④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激趣导入
①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根据学生课堂反应,教师提示:一个称诗仙,一个称诗圣)
②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生在可能会背要学习的这首,应该表扬,且可顺势揭题)
●释题,简介背景
①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②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①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②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①自由吟读。
②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示教学挂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么描写的。(板书诗题)
●自由吟读
①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解,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②教师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引导集体理解。
●指名朗读,同桌间逐句说说意思
①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②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用镜子比喻水面的明净光亮,似乎并没有奇特之处,同学的作文中也常常这样描写,这里让人感到新颖的是用未磨的镜子来比喻月光下的湖面。湖面上略带水雾,在月光映照下,呈现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所以诗人不说它像明镜,而说它像未磨的镜,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是屹立在洞庭湖中最有名的一座山,如此壮阔的山水,只因是遥看,所以才像白银盘里一青螺。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单从一只白银盘里安放一颗青螺来看,就是一件设色淡雅、造型精致的艺术品了,再用它来比喻洞庭湖中屹立着一座君山,真是把天造地设的大自然景象缩小成陈设在几案之上的珍奇盆景了。)
●引导赏析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手法。
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
●交流课外积累
①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②布置课外作业,继续去搜集。
③下节课(或者语文活动课)上进行交流。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忆江南
●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读课文,理解内容
①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
②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③指名看图说出意思。诵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④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河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舒缓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春来句声调柔和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浪淘沙》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的大意是:九曲黄河夹带着绵延万里的黄沙,从遥远的天边蜿蜒奔腾而来,如今我要直向它的源头——银河冲去,和传说中的古人一起去到天上的牵牛织女家。前两句歌咏黄河,起笔极具气魄,既写出了黄河九曲的姿态,又写出了其裹挟黄沙、奔腾而来的气势。后两句中,诗人由景色联想起黄河与天河相同。
刘禹锡的《浪淘沙》这首诗我采用学习诗歌五部径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1、知诗人解诗题,读懂题目,了解诗人。
2、读诗文,正诗音,读准诗歌中的每个字。
3、释诗句,明诗意,对照注释读懂每句诗。
4、想诗画,诵诗情——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5、拓诗篇,感诗魂——举一反三,列举同类诗歌,进一步感受诗人情感、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出黄河的气势雄伟。特别是结尾处,采用唱读的方法,让学生唱出黄河的气势雄伟,是本节课的亮点。但是有很多同学没有见过黄河的那种气势雄伟的真实场面,所以他们很难感悟,所以我让同学联想画面,观看课件,让他们亲身感受黄河的气势雄伟,在逐步读的过程当中,学生们渐渐的把黄河的气势雄伟给读出来了。在教学本首诗的过程当中,我还穿插了诗人的写作背景,《牵牛织女》这个神话故事,还有一个典故,有黄河联想到银河,这样都能够让孩子更好地领悟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在今后的古诗教学中,我还要采取多种的方法去进行古诗教学,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一颗光华璀璨的明珠。语言含蓄而不失凝练,意境深邃而又唯美,千百年来广为流传,脍炙人口,被人传颂成为经典。古诗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我们要让学生,在课外也多读古诗,多积累古诗,传承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古诗三首》选编了《浪淘沙》《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三首诗歌。从内容上看,都是描写自然景色的;从形式上看,都是七言绝句。
我是这样安排教学的,第一节课教学刘禹锡的《浪淘沙》,基本教学步骤是导入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释题、了解作者,熟读古诗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重点词语,说说诗句的大意。接下来,学生合作学习,按照提示逐步完成练习,教师检查指导。最后的环节是质疑探究,抓住重点句子,深入理解,从中读懂诗句蕴含的感情,进而深刻理解全诗。
第二课时,按照同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第二首和第三首诗。学生在掌握了学习方法后再来学习新课,没遇到什么障碍,可谓水到渠成,顺理成章。
我认为这一课的教学还有很多的不足,首先是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热情没有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和教师之间缺乏沟通。在个别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阻碍的一个原因。第二是对教材的解读能力不够。在第一句中的“绿映红”中的“映”字,学生体会得很好,学习完第二句后,我想让学生通过对比体会前两行的江南的明朗绚丽之美,但在这一环节中,我的引导还不够巧妙,让学生体会得不够细,其实这两种美也是相互映衬的,可惜我没有点到。
认真备好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只要多学习、多钻研,我想我们会上出更多高效的课。总而言之,一节有效、精彩纷呈的课,离不开教师“精心”的预设,也不能没有学生精彩的生成。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中处处闪现的生成点,学习处理好生成点中的智慧火花。
我执教的是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古诗三首》。本课安排了三首七言古诗,我教学的是第一首《浪淘沙》(其一)。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描写黄河的一首诗,这首诗借助夸张和想象描写了黄河雄伟的气势,以豪迈的笔触展现了黄河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课后,我进行了深刻地反思。
一、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有机地整合
为较好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将现代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进行有机的整合,辅以音乐、图片、文字等,强烈地刺激了学生的视听器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触发了学生在整节课中都积极动脑探求新知的好奇心,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教学的每一环节,入情入境地融入到古诗的意境中去,实现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的情感对话。
二、巧妙地整合课内外知识
我想,诗人写诗,往往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教学古诗,不能限于对古诗字面意思的理解和诗句意思的疏通,更应引导学生在历史文化的背景下对古诗的思想感情加以理解感悟。因此,我力求将其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引导学生加以解读,帮助学生较为全面地理解诗歌的内在感情。课前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关于黄河的资料、诗人刘禹锡的资料、古诗的创作背景、黄河与天河相通的典故等,然后适当地穿插在教学环节中,延伸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容量,极大的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环境。每个学生既是学习的学习者,又是课堂学习资源的创造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读悟结合
诵读是提高古诗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以悟促读”的教学方法。首先我先让学生初读古诗,让学生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接着引导读好停顿与节奏。然后从“九曲黄河万里沙”中“九曲、万里”入手,让学生充分感受黄河的曲折蜿蜒、绵延万里的壮观画面,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再通过理解“浪淘”、“风簸”这两个动词的连用,让学生感受黄河上的险恶风波、河水的汹涌澎湃,从而读出黄河的这种奔腾咆哮的气势,读出黄河的这种气势美、力量美。后两句的教学抓住“上”一词,体会作者的勇往直前、逆流而上、奋发有为的精神,再通过引入关于黄河源头的典故,体会作者诗句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则暗指自己一心想要施展才华、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以此抓住情感的共鸣点,从而指导学生读懂、读好古诗。
在诵读中品悟,在品悟中诵读又上了一个新高度。我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充满激情的渲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意境,水到渠成。
四、注重课外拓展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加入《浪淘沙》其他两首诗歌的赏析,更利于学生理解诗人刘禹锡的创作风格,增加了课堂容量,拓展了教材的宽度,从而作者刘禹锡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更加丰满,更加有了立体感。
五、以生为本
教学中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呵护童心,充分尊重每个同学的情感体验,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发展,树立教学为学生。无论是自学品悟、合作学习还是全班交流时,我都能认真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并进行积极恰当的引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