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5-13
这是敕勒歌说课稿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粗犷古朴的意境,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感受草原的美丽。
3、感受中华经典诗词的魅力,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与传承文化的责任感、使命感。
教学难点:
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意境,感受草原的美丽。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丰富认知
1、师: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道去领略大草原的美丽风光,请看大屏幕——
2、出示PPT1:看!草原的天空,蓝得如此纯净;地上的牧草,长得如此丰茂!
PPT2:这:看这些在草原上纵马飞奔的牧民们,他们的生活是多么快乐而美好!
3、(出示PPT5)看了这些草原风光图,请你说说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好吗?指名说。
4、一碧千里的草原啊,看一眼,就会让人心醉神迷!
PPT3:看这些小丘(用教鞭指示),它们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PPT4著名作家老舍先生曾经去过草原,并且对草原的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舍先生是怎么说的——(出示PPT6,师配乐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
5、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美吗?为了表现草原的美。老舍先生这段话共用了200多个汉字。然而,早在15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仅仅用了27个汉字、短短的一首诗歌,就把草原的美表现出来了。你们知道是哪首诗歌吗?
6、指名说、背。
师:对!正是我们早已熟悉的那首(指板书)——《敕勒歌》(课前用黑纸覆盖)
二、练习朗读,读出韵味
1、(出示PPT7)听师范读《敕勒歌》(配乐)
2、学生跟师练习朗读《敕勒歌》,要求注意速度、重音和停顿,读出诗歌的味道。
3、四人小组内合作读古诗。
合作要求:
①按组号顺序依次读古诗,别人读时要认真听。
②读完后选出读得好的同学作为本组代表参加朗读展示。
4、请各组代表上台诵读古诗,强调只请前五名,要求各组代表争取机会,踊跃上台。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1、师:大家的诗歌读得真好,可我想问一句:读懂了吗?“敕勒”是什么意思?“敕勒”是我国古代一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它后来与另一个少数民族鲜卑族融合到了一起。这首敕勒歌,最早是以鲜卑语在牧民中间传唱,后来才被翻译成汉语并广为流传。这样一首只有27个汉字的诗歌为什么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如此强盛的生命力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去弄清其中的原因。让我们先来看看诗歌的第1句——
2、出示PPT8,请一名男生读——
3、师:(出示PPT9)在词典上,“川”字有三种解释,请你判断一下,“敕勒川”的“川”应当选择第几种解释?(请用手势回答)
4、是的,“川”在此处指辽阔无边的草原,那么“阴山”指什么,你想起了哪句诗歌?诗句“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阴山”与此处的“阴山”指的是同一座山。这座山在今天内蒙古的中部,自西向东绵延数百里。读着这句诗,你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名说。
5、一句“敕勒川,阴山下”,不仅交代了敕勒族人生活的地点,而且描绘出了一望无际的草原,连绵起伏的群山,给人以无限辽阔(板书:连阔)、无比雄伟(板书:“雄伟)的印象。请你读,读出这种辽阔雄伟的气势来——(指名读)
6、很好,让我们来看看诗歌的第2句,请一名女生来读——
7、要读懂这句诗,先要了解“穹庐”是什么,看(出示PPT10),“穹庐”就是这些白色的、供敕勒族人生活的毡帐,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蒙古包。请你想想看,“天似穹庐”,是说天空像什么?到底像不像呢?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想象一下。
师描述:现在,你来到了辽阔无边的草原中央,抬头往上看,湛蓝的天空是那么高,那么远;再往前看,一直努力向前看得更远些,远处的草原与天空仿佛连在了一起;然后,你向左看、向右看,转过身向后看,天空和草原的界线全都看不清了。这时,你感觉天空真像——(一顶巨大的蒙古包)把整个草原给——(罩住了、盖住了)。
8、请睁开眼睛——“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的景象你看见了吗?可你知道为什么在敕勒族人的眼里,他们觉得天空像自己生活的蒙古包,也就是像他们的家呢,这说明天空、草原在他们的眼里就是他们的——(家)
9、家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是我们最感温馨和亲切的地方,所以,“天似穹庐”这个比喻,既写出了草原的空旷与辽阔,也表达出敕勒族人对于草原的喜爱之情。请大家跟我一起,读出这种喜爱来。跟师读——(男生读、女生读)
10、让我们怀着这种喜爱之情,看看诗歌的最后一句,看草原上更加令人喜爱的是什么。
11、(出示PPT11)齐读,——风吹草低,现出了什么?(牛羊),现出的仅仅是牛羊吗?只是牛羊吗?
“天苍苍”,”苍”是什么颜色?(湛蓝的颜色);“野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茫茫”是说,草原和天空的界线看不清楚。我们看,天空,一片湛蓝;草原,一碧千里,但仅仅蓝、绿两色,是不是有些单调呢?(板书:单调)然而,风吹过,草低伏下去,现出了成群的牛羊。黄的牛,白的羊,这儿一群,那儿一群,有牛羊的地方,就会有什么人?是啊,还有穿着各色服装的牧民。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丰富的色彩(板书:→丰富)。请你再想想,除了现出草原丰富的色彩,还现出了什么?
12、草原里,只看到茫茫一片绿色时,画面是静止(板书:静止)的,而这风一吹,草一低,(手势演示)现出了悠闲地吃着草的牛羊,骑着马缓缓移动的牧民,草原,顿时充满生机与活力。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灵动(板书:→灵动)。色彩的丰富,画面的灵动,使敕勒川变得更加美丽(板书:美丽)。
13、为什么只有当风吹过,草低伏,才能现出成群的牛羊呢?这说明草长得怎样?牧草长得如此茂盛,牛羊一定长得十分的——(肥壮),牛羊长得如此肥壮,就现出了牧民生活的——(富足)。所以,风吹草低,这一现啊,不仅现出了牛羊,还现出了草原的富饶。(板书:富饶)
14、小结:学到这里,相信草原的辽阔雄伟、富饶美丽,已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敕勒族人民为什么把他们生活的草原写得这么美?他们赞美草原是要表达怎样的感情呢?(板书:热爱家乡)
过渡:(指板书)正因为这首诗歌不仅写出了草原的辽阔雄伟、美丽富饶,而且表达了敕勒族人民热爱家乡的感情。整首诗中画面有静有动,色彩富于变化,仅用27个字,传达了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正是这首诗流传了1500多年仍然具有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直到今天,还没有哪一首描写草原的诗歌,能够超过它。无论哪个人,也包括我们,只要有机会来到草原,心中涌起的一定是这首诗,口中念出的也一定是这首诗。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这首诗吧!(出示PPT12,生齐读——敕勒川……)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听着你们清脆、明亮、甜美的读书声,我终于明白:这么美的文字,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是因为有一代代的少年儿童,一直都在学习它。我们可以想象,这首诗歌诞生后——
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李白,和唐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清脆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又是300多年过去了,少年时代的司马光,和宋朝的孩子们一起,用明亮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过去了600多年,少年时代的纳兰性德,与清朝的孩子们一起,用甜美的声音读着——(生齐读——敕勒川……)
2、像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作品,就叫作——经典(板书:经典),像《敕勒歌》、《乌衣巷》、《望天门山》、《长相思》这样一篇篇经典诗词,像《论语》、《大学》、《中庸》、《红楼梦》、《西游记》这样一部部经典著作,就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板书:文化)。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少年儿童,作为新生的一代,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所以——
今天,我们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将来,我们的子子孙孙仍要读——(生齐读——敕勒川……)
3、我相信,只要这种清脆的读书声永不停息,中华民族文化的薪火就会代代相传,中华民族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孩子们,传承文化,我们任重而道远!
下课!
板书设计:
敕勒歌
经典辽阔雄伟单调→丰富
热爱家乡
文化富饶美丽静止→灵动
教学目标:
1. 会认“庐”、“笼”、“盖”3个生字,会写“茫”、“苍”2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富有韵味地朗读、背诵古诗。
3. 通过看注释、查字典、想画面等方式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感受诗中草原的壮丽与辽阔。
教学重难点:
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想象到的画面。
教学准备:PPT
一、 听歌激趣,揭示课题
1. 师: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东魏和西魏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东魏的战士死伤了几万人。士兵们垂头丧气,可把主帅急得呀……于是,设酒宴请大家。就在这时,大将深情地唱起了一首本民族的歌,多么深情,多么动听,把所有人都带回了日思夜想的家乡,泪水湿透了衣裳。第二天,面临的又是一场恶战——同学们,你们猜猜战果如何?
生:打败。
生:可能胜利了,想早点回家。
揭示课题:
师:是呀,士兵们个个奋不顾身,勇往直前,最后取得了胜利。好奇怪呀,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发生了这样神奇的变化?
生:是这首民歌使他们发生了变化。
师:这首具有魔力的民歌就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板书课题
2. 读课题。个别读、齐读。(翘舌音)
提出疑问,预设:敕勒歌是什么?民歌是什么意思?北朝是什么意思?……
3. 读了诗题,你有什么疑问么?
生:老师带来了一张资料卡。
4. 出示资料卡,了解敕勒。
师:解决疑问敕勒歌,敕勒是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敕勒族。北朝是古代一个朝代。民歌是流传在人们中的歌曲。
二、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 出示诗歌,自由朗读。
了解了题目的意思,但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呢?我们快来读读这首诗吧。先来看一看读书的要求。
出示初读要求:
1) 读一读:借助拼音大声读两遍以上古诗,读准字音,能干的孩子试试,读出节奏。
2) 想一想:这首古诗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色?
2. 指名读课文
1) 容易读错的字“见”。 3生读,齐读。控奏
出示注释,注释就是对字的意思的解释。在这里“见”同“现”,是出现的意思。
2) 出示停顿的小魔棒,这样读古诗,更有韵律美,自己先试试看。齐
3. 齐读古诗
4. 那么谁来说说这首古诗到底写了什么呢?
(写了大草原的景色)
生:自由交流。
生发言
师:真会读诗,将头脑中的文字换成美丽的画面,读诗要的就是这种感觉。
三、 品读诗文,想象画面
学习第一句古诗
1) 可是,这片大草原在哪里呢?
生:学生找描写大草原的位置的一行古诗。
2) 课件出示:刺勒川,阴山下。
① 我们看这个“川”字,老师查了字典,它有这几种意思(出示图片),谁来说一说在这行诗里,它是哪种意思呢?(平原)
生:了解“川”是平原的意思。
② 是的,“川”指的是平原,这片平原的名字就叫做------刺勒川,它在高耸入云的阴山(出示图片)脚下。这就是刺勒人生活的家乡!
3) 刺勒人在这里劳动生活,当他们抬头又会看到一片怎样的天空呢?(直接出示天似苍穹,笼盖四野)
① 谁来读读这行诗?生读
生读,出示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② 咦?穹庐是什么东西呀?有哪个小老师来说说。
a) 生猜意思
生:预设 a.生猜穹庐的意思,
b) 藏了个“庐”字,广阔的天底下有一户人家,所以庐就是房屋的意思。
c) 小朋友们认识这些白色的东西吗?(帐篷)见过帐篷吗?
b.通过图片知道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
但是,敕勒族人的帐篷可不是像我们一样临时休息的地方,那是他们的家哦!我们给了它们一个特别的名字,叫——蒙古包。所以,穹庐就是蒙古包的意思。
③ 师:为什么他们的家和我们的家不一样呢?怎么造这样的家呢?我们的房子是怎么样的呀?
生:他们房子不能带走。
师:是啊,游牧民族 为了____方便移动。他们移动是为了?
生:放羊、放牛。
师:天似穹庐?好不恰当的比喻呀,怎么就说天似穹庐呢?
生:天空蓝蓝的……(颜色)。圆圆的房顶(形状)
师:天空好像穹庐所以,我们说“天似穹庐”。这个“似”就是好像的意思。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男、女,齐读。
师:“笼盖四野”,笼盖是什么意思?瞧!
④ 你看,天空就像圆圆的屋顶笼罩在原野上。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天空?(辽阔、广大、一望无际)多么雄壮辽阔,能带着这种感觉读一读这行诗么? 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生做笼盖的手势、男女赛读)
生: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天空?(辽阔、一望无际)多么雄壮辽阔,能带着这样的感觉读读这行诗么? 读天似穹庐,笼盖四野。(生做笼盖的手势、男女赛读)
4)碧绿的草原、高高的青山、白色的蒙古包,多美的画面,让我们一起再有感情地来读读第一句诗。
有感情地来读读第一句诗。
2.学习第二句诗
师:小朋友们~抬头,天怎么样的,什么颜色的呀?
师:哦~青蓝色的。
课件出示: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齐读)
生: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齐读)
1) 理解“天苍苍”、“野茫茫”。
师:天空除了一望无际还是怎么样的呢?你能看着图片来说一说么?
① 生:自由发表看法
② 积累“苍苍”的词语
老师总总结:(出示图片)其实,天空蓝蓝的、一望无际的样子就是——“天苍苍”
③ 看图片交流这是一片怎样的原野。
天蓝蓝的,敕勒人说“天苍苍”,“苍苍”也可以用来形容其他事物呢!(出示松柏图)松柏翠绿翠绿的我们可以说——松柏苍苍(出示白发图)
像这样头发白白的可以说——白发苍苍。希望同学们可以多多积累这样的词语。
④ 积累“茫茫”的词语
⑤ 师:小朋友们~低头看~原野是怎么样的?
是啊,站在这样的大草原里。难怪敕勒族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野茫茫,那么,还有什么也是茫茫的?(出示黄山云海图片)云雾缭绕的景色可以说成——云雾茫茫。(出示望不到边际的大海的图片)我们可以这样形容大海——大海茫茫。
2) 理解“风吹草低见牛羊”。
再低头看!一阵风吹过……“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这茫茫原野里还藏着什么呢?
生:牛羊
来扮演牛羊,把课桌当作草。
师:风没来时,桌子就是草原的草;风吹来了,风吹草低……见牛羊。
师:这个“见”字把整个草原写活了。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着在你脑海里浮现了什么画面呢?(引导牧草茂盛、牛羊肥壮、人们生活好)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你想象到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 。
我仿佛听到了 。
我仿佛闻到了 。
3) 读全诗。
4) 师:带着自己的想象,来,拿起书本,深情朗诵全诗。
我们读好第二句诗。
5) 熟读成诵。
师:读诗就是要这样,把文字读成漂亮的画。瞧,让我们走进这美丽的风景,深情吟诵《敕勒歌》!
四、 教学生字,指导书写。
1. 师:出示“苍”、“茫”,引导学生观察结构、关键笔画。
生:观察结构、关键笔画
2. 师:范写生字。
生:书空
3. 评改生字。
学生练写,互评,修改。
五、 总结。
师:1500多年过去了,《敕勒歌》吟唱了一代又一代,它在每个人的心中草原就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1. 布置任务:把你脑海中美丽的大草原大草原画下来~
2. 让我们伴随着民族歌手——腾格尔《敕勒歌》结束我们的这一课。
教学反思:
《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之一。敕勒,当时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民歌歌咏了大草原苍茫辽阔、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开头交代了敕勒川位于阴山脚下,将草原的背景衬托得十分雄伟。接着用“穹庐”作比喻,说天空如毡帐,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依次来形容极目远望,天野相接,无比壮阔的景象。最后描绘了一幅水草旺盛、牛羊肥壮的草原全景图,有静有动,有形象,有色彩。诗风格明朗豪爽,语言明白如话,具有浓郁的草原气息。
《语文新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目标指出: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低年级古诗教学既要落实识字、写字教学任务,又要引导学生感悟古诗意境。在遵循儿童认知特点的前提下,以度为本,采用随文识字,引导学生用多种识字方法识记生字。
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 ,而且通过《经典诵读》的背诵对《敕勒歌》已十分熟悉,因此将重点放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丰富想象画面上。在理解诗歌内容时,采用诵读想象、借助多媒体手段的方法,引导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感悟诗句的优美。借助图片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在理解难词难句时,借用课文插图或课件图片来帮助直观感受。例如在理解“敕勒川”“阴山”“天苍苍”“野茫茫”等词语时,通过图片介绍会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课前,播放了大草原风光图,结合草原音乐,让学生初步领略草原风光。课堂伊始,用东魏与西魏之战导入结课时,看到学生脸上那一缕好奇的神情,我知道,激趣成功。同时也为了了解诗题“民歌”的意思做铺垫,再用一张资料卡让学生了解《敕勒歌》,清楚、明白。
首先,出示读书要求,让学生带着任务读古诗。通过“见”字的学习方式习得学习古诗的好办法之一就是看注释。通过出示停顿符号,习得读古诗应读出韵律美。通过字典中“川”字的认识,习得借助工具书来认识生字。通过自由交流,表达草原上的景物,将文字转换成美丽的画面。以此让学生理解它们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说话练习,并以此为基点展开合理想象,让学生们感受大草原的人们幸福美满的生活。
其次,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不宜太过深入,但也要有一定沉淀。于是对于“苍苍”、“茫茫”进行了一个简单的练习,进行扩充词语训练。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诗意,图片的展示、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情境,为学生体会诗境起到了好的促进作用。
从“抬头看”“低头看”“低头细看”的过程,一步步引领学生发掘草原景物之美。通过扮演“牛羊”,亲身感受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把草原写活了。从起初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诗文,到伴随着音乐朗诵诗文,最后伴随音乐脱离书本熟读成诵。层层深入,更好体会草原风光。
书写指导方面,让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特点,跟随老师书空,并在互评、指导中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让学生体会书写的快乐。
课堂结尾,让学生将脑海中的想象用画画的形式巩固,将古诗从文字转换、呈现为美丽的画面感。将民族歌手腾格尔《敕勒歌》带给孩子,更容易接受民歌的不同。
【教学目标】《敕勒歌》名师优秀教案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豁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谈话引入:我们祖国的幅员辽阔,有数不清的美丽景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参观雄伟壮观的北国风光。
2.利用多媒体或教学挂图,展示北国风光。(教师板书诗题:敕勒歌)
(二)通读全诗,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读准诗中“见”的音。)
3.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的大概意思。
4.全班齐读古诗。
(三)分步解读,品悟诗意
1.解题意。
读诗题,看注释了解题意。敕勒是一个游牧的民族,生活在现在的山西、内蒙一带。这首诗就是敕勒人当日所唱的牧歌。
2.读通诗句,理解诗意。
①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
“敕勒川,阴山下。”这一句写了敕勒川的位置。敕勒川,在阴山的脚下。
引导学生读注释,了解“穹庐”指的是敕勒人生活的毡帐,就是现在的蒙古包。“见”(同“现”),露出的意思。
学生质疑,讨论诗意。
②“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表现了大草原的`什么特点?包含了草原牧民的什么情感?
表现了天高地阔,草原辽阔无边,地之四边与天之四垂相接,天空像巨大的蒙古包。用自己日日相伴的最为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饱含了草原牧民热爱自己的家园的情感。
③诗中为什么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上下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风吹草低见牛羊”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诗中不写人,而是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要突出表现大草原的这种天地旷远、浩瀚自然的特点。虽然诗中没有写人,但诗中并非无人,风吹草低见牛羊,有牛羊的地方就有人,或者说有一双发现这些牛羊的牧民的眼睛出现在诗里。在这样“天苍苍,野茫茫”的背景下,就可能给我们如下的感觉:(1)油然涌起的生机感、喜悦感;(2)尤感这些生机、活力、生命信息的宝贵;(3)在这样草原辽阔、水草丰美之处的牛羊、牧民的怡然自得,自由自在。
教师有感情地描述诗境:
“在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上,满眼青绿,无边无际地延伸开去,只有那同样辽阔的天宇,如同蒙古包一般从四面低垂下来,罩住浩瀚的草原。在苍苍茫茫的天地之间,风吹拂着丰茂的草原。时而在这里,时而在那里,露出遍地散布的牛群和羊群。”
3.交流: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体悟诗情,感受草原风光的辽阔壮美,激发学生的向往和热爱之情。)
4.感情诵读古诗。
这首古诗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呢!据说,在公元646年,统治中国北部的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之间爆发一场大战,东魏丧师数万。军心涣散,主帅高欢为安定军心,在宴会上命大将斛律金唱《敕勒歌》,群情因之一振。
想想,我们应该怎样朗诵这首诗。学生先自己反复练习朗读,再指名朗读,集体评议是否读出诗中宏大的气势。
5.当堂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敕勒歌》。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这首诗,感受诗中所描绘的景色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用动静结合来体现草原美的写法,理解草原人对家乡的深厚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由歌曲《美丽的草原是我家》引入新课。(一首优美的歌曲仿佛把我们带入北方美丽的大草原,仿佛让我们看到蓝蓝的天,青青的草,洁白的云,成群的牛羊。在古代同样有一首歌,它写尽了北方草原的富饶壮丽,写尽了草原人对家乡的热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敕勒歌》)
2、板书
二、朗读课文
导语:诗歌重在朗读和品味,有的同学已迫不及待,下面同淡们的自由朗读,扫清诗中的文字障碍。
1、学生自由读
2、字词检测
敕勒川
(
)
天似
(
)穹庐(
)
笼盖
(
)
见牛羊(
)
3、学生再读
4、找两名学生读
每名学生读完之后,由学生点评,说出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并由点评的学生再读。
5、指导朗读
朗读时应注意什么?要注意节奏(划出节奏)、重读的字(找出重读的字)以及音调的高低起伏(最后一句的读法)
6、师范读
7、生再读
8、男女生PK
9、师生齐读
(过渡语:读这么多遍,你感受如何?很美,就像歌曲一样,在古代它就是一首歌)
三、背景介绍
《敕勒歌》是我国在南北朝时流传在敕勒族的民歌
,主要反映北方人的尚武精神、人民疾苦、风光景色等,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乐府,是汉代设立的一个音乐机构,它的任务是制礼作乐、搜集歌辞和训练乐员。所搜集的配乐的诗歌,就叫乐府诗,有的出于文人之手,有的是民歌。
四、整体感知
读了这么多遍,相信同学们各有所获,下面根据诗歌的内容思考
1、《敕勒歌》都写了
等景物,
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的图画,抒发了敕勒人
的感情。
2、想象《敕勒歌》所描绘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把这幅画面描绘下来。
五、语言赏析
过渡语:诗歌虽短,描绘的画面却如此丰富,情感如此真挚,可见这首诗歌的艺术魅力,下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具体喜欢的句子,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赏析方法:从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句子包含的意境、句式等方面分析。
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赏析:此句运用比喻,写出了草原的天高地阔、一望无际、浩瀚无边的特点,表达了敕勒人对家乡的热爱。
2、天苍苍,野茫茫
此句运用叠字,“苍苍”“茫茫”把草原的辽阔无边、人烟稀少的特点形象的表现出来。给人一种旷远迷茫的感觉。
3、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句写出了草原的牧草丰茂、牛羊成群的特点,看到这样的景色,人们不免生出一种喜悦感、生机感、悠闲自得感。
过渡:我还有一个问题,“诗中为何选择穹庐?诗中见到人了吗?为什么不写人?”
介绍敕勒族
敕勒族是北方一个少数民族,以游牧为主。南北朝时期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南部)一带。这个民族在北方辽阔的草原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穹庐”(今俗称“蒙古包”)。
答案:用此比喻,更能表现出草原人对家园的热爱;其次,草原特点的反映,草原辽阔极目远眺,天地混一,目之所及的天地相接处,天空好像垂下来,抬头所见的顶部天空又变得隆起,天空显得高又亲近,充满着对草原的赞美。
诗中不写人而强调渲染天地苍茫一片,正是为了突出大草原辽阔无边、浩瀚自然的特点。
六、写作特色
1、句子短小,语言简练
2、运用比喻的修辞,亲切自然
3、动静结合,由远及近.
4、寓情寓景,借景抒情
5、画面开阔,色彩鲜明
七、课堂练习
1、这首诗歌选自,是
时期的一首民歌。
2、文章描写景物的特点非常鲜明,请根据课文内容在每种景物前面加一个恰当的形容词。
天空
草原
牛羊
家乡
八、拓展提升
导语:谁不热爱自己的家园,用你的眼睛发现家乡的美,激起你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欣赏家乡的优美风景
九、布置作业
选取家乡的一两处景点,写一篇赞美家乡的文章。
十、板书设计
敕勒歌
苍苍
茫茫
静(辽阔无边)
草低
见牛羊
动
(茂盛肥壮)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