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9年

日期:2022-04-24

这是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9年,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9年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9年第 1 篇

 知识目标:

  1、识记重点字词;

  2、熟读课文,准确地翻译课文。

  能力目标:

  通过朗读正确的翻译本文内容,体会本文的创作特点,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育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能力目标

  策略与方法:

  讨论式、启发式、分析:

  教学媒体:

  投影仪、录音机:

  教学设计:

  课前二分钟演讲。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现在提问大家一个问题:中国第一大潮是什么潮?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古代描绘钱塘大潮的文章《观潮》。

  二、整体感知:

  简介作者:周密,字公谨,宋代人。听录音,疏通文意。对照注释,解释下列重点字词熟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

  回答问题:

  1、本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本段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2、本段的描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揣摩体味

  熟读全文的第二了三文四自然段提出疑背问,回答揣摩与体味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问。熟读全文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提出疑难问题,并回答问题:

  1、这两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每段主要从侧重于哪些方面描绘钱塘江大潮?

  2、阅读文后的《酒泉子》,它描绘的内容本文哪个自然段中有详细的描绘?

  3、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属于什么描写?人们看钱塘江大潮的原因有哪些?

  四、拓展延伸: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客观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与进步,你对此有何看法?如果你是当地的负责人,在今天,你又将如何利用好这一旅游资源?如何更好的实现它的可持续性发展。

  五、布置作业:

  熟读全文,并且将《酒泉子》这篇文章改写成一篇记叙文。梳理本文的知识要点。组织学生进行识记导入新课讲授知识要点,指导学生回答问题组织学生学习知识要点组织学生朗读全文,指导、点评学生回答问题朗读课文,然后在全班范围内进行交流组织学生识记重点知识。

  课后记:本文应该从修辞上入手,帮助学生理清全文的思路,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准确翻译全文,力求让学生通过文字的解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9年第 2 篇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文中生词、把握结构安排及各种修辞手法。

  2学习写景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布置预习,辅导。

  问答法、讨论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2、从民俗风情感受传统文化美的一面。

  教学重点

  1、生词及文言常用词汇。

  2、结构安排、语言组织、白描手法等方面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对钱塘潮形成直观整体的印象。

  2、感受自然之美和传统文化美。

  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传看相关资料,要求学生讲诉自己心目中的钱塘潮。

  讨论,描述。

  2要求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当时的风俗,导入课文。

  二、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翻译。

  1指导学生朗读。

  (1)放录音带,示读。

  (2)自由朗读。

  (3)抽取一名学生范读,并加以指正。

  (4)学生齐读。

  2指导翻译。

  (1)学生参照注释以及工具书自行翻译。

  (2)由学生举出难以理解的语句,讨论,教师小结。

  (3)抽取部分学生翻译重点语句。

  (4)抽取部分学生翻译段落,一学生翻译全文。

  (5)齐读课文。

  三、梳理文章结构。

  1学生思考文章的行文思路及结构安排。

  2讨论并抽取几名学生回答。

  3教师小结。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9年第 3 篇

 [教学目的]

  1.读懂读通文章,积累一些文言词句。

  2.整体把握文章,学习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3.品读赏析文章,感受其自然美、人情美。

  [教学重点]

  目标

  [教学难点]

  作者映衬手法天衣无缝的运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诗仙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

  钱塘江观潮,历史悠久。有文献记载的就有两千多年,为宋朝时最盛。现在观潮在浙江海宁,但在宋代,观潮胜地却在临安,就是今天的杭州市。南宋定都西安,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都要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表演,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2.认读。

  (1)读准字音。

  艨()艟()倏()泅()舸()雉()

  溯()僦()绮()溢()

  (2)读懂词义。

  ①同义词释义联读。

  略:略不相睹()略不沾湿()

  虽:虽席地不容闲也()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皆:皆披发纹身()皆出酒食()

  既而:既而渐进()既而儿醒()

  ②生词释义点读。

  珠翠罗绮溢目________________倏尔黄烟四起_____________

  方其远出海门________________

  ③通读句子,指出其修辞方法。

  a.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b、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3.研读。

  (1)本文作者采用分镜头摄影的笔法,分别写了涨潮、水战、弄潮、观潮的盛况。按“自然美”和“人情美”的板块,将文章分为两部分,第一段自然美,第2——4段人情美。从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角度,可将文章分为两层,第1——3段正面描写,第4段侧面烘托。

观潮教学设计一等奖9年第 4 篇

  一、导入

  农历八月中旬是钱塘江潮最壮观的时候,古往今来吸引了不少的文人墨客前来观赏。有一天迎来了宋朝的文学家周密,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周密眼中的钱塘江潮是怎样的景观。

  二、引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1、请大家自由朗读课,熟悉课文内容,注意以下问题:

  ⑴找出文中的的生字新词,通过查工具书的方法掌握这些字的读音和意义。

  ⑵用笔画出你在查阅了工具书后还不能理解的字、词和不懂的语句。

  2、结合课文中的解释,帮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内容。

  ⑴解决学生自学中的难字、生词和较难的语句。

  ⑵强调以下文字的理解:

  方:刚刚,开始。

  既而:一会儿。

  出:来到。

  倏尔:一会儿。

  皆:都。

  略无:毫无;略,大概,大致。

  夸能:夸耀才能。

  3、请大家齐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研读课文,掌握课文脉络

  1、请学生示范朗读文章,其他学生思考:

  ⑴写钱塘江潮的语句有哪些?(集中在第一段)

  ⑵出具体写潮水的语句,读一读。

  ⑶说说自己读后对钱塘江潮的认识。

  2、默读课文其他段落,引导学生拓宽对潮的界定:

  ⑴课文其他段落是写什么的?

  明确:

  ①水军在潮里演习;

  ②吴中健儿溯迎弄潮;

  ③江边喧闹的看客。

  ⑵也可用带潮的词概括形容这三段文字的内容:人潮。

  四、课外延伸

  请赏析文中杨诚斋(杨万里)的诗句: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五、结束语

  我们国家的文学宝库里,还有许许多多描绘祖国美丽可爱、宏伟壮观的山水风景佳篇,让我们开启起阅读的航船,向着那一座座宝库进发。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