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24
这是短诗三首教学设计一等奖教习网,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3.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4.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韵味。
教学难点
展开想象,体悟情感,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2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会写“繁、漫”等8个 生字,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初读课文,读出节奏。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 )分钟 一、导入课题,释义诗题
1.【出示课件2】
《 纸船 》——寄母亲
我从不肯妄弃了一张纸,总是留着——留着,叠成一只一只很小的船儿,从舟上抛下在海里。
有的被天风吹卷到舟中的窗里,有的被海浪打湿,沾在船头上。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它到的地方去。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它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这是冰心先生的一首小诗。让我们一起朗读欣赏。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冰心先生的三首短诗。
2.(板书课题:繁星)学生齐读课题“繁星”。解释“繁星”,指导书写“繁”字,上下结构,注意下面的“绞丝底”写的宽一些,上面的部分写得扁一些。【出示课件3】
3.诗集介绍:【出示课件4】
《繁星》:是冰心的第一部诗集,诗集收入诗人1919年冬至1921年秋所写小诗164首,最初发于北京的《晨报》。《繁星》是冰心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说来,它们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二是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将母爱、童真、自然融为一体。三是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4.今天,我们就和作家冰心先生一起,体会母爱、童真、自然的美好。
5.简介作者以及写作背景【出示课件5】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谈话导入,解释题目,介绍作品和作者背景,有助于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词
1.自学课文生字词,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1)读准字音
【出示课件6:词语】
漫灭 波涛 繁星 藤萝 膝上 躲到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指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漫、繁 ”,后鼻音“藤”,读准易错音“膝”。
(2)指导书写【出示课件7】
重点指导“藤 膝”。
“藤”上窄下宽,上面的草字头的一横要写长一些。下面的部分是“滕”,不是“腾”。
“膝”左窄右宽,右边的部分,需要注意,上面是个“木”,撇捺要注意避让穿插,下面不是“水”。
(3)理解词语【出示课件8】
漫灭:磨灭,模糊不清。
回忆:想过去的事或指回想;反省。
藤萝:又名紫藤萝,是优良的观花藤木植物,缠绕茎,羽状复叶,小叶长椭圆形。总状花序,春季开花,花淡紫色,具有优美的姿态和迷人的风采。
思潮:某一时期内在社会上流行的思想倾向;脑海里涌现的念头。
清响:清脆的响声。
三、有板有眼,读出节奏
环节一:朗读《繁星》(一五九) 【出示课件9】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环节二:朗读《繁星》(七一) 【出示课件10】
1.发现特点:发现无韵诗,句式相同,节奏相仿的特点。
2.读出节奏:指导朗读“母亲的膝-上--”读出节奏,引发思考。
环节三:朗读《繁星》(一三一) 【出示课件11】
1.比较思考:现代诗与古诗之间的异同,发现诗“韵”。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n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你还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呢?预设:发现现代诗押韵的特点。
预设:我发现现代诗字数不要求相同的特点。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词语,从字的音、形、意入手,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由学生相对熟悉的古诗入手,与现代诗形式与内容异同的比较,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通过探究学习,初步发现现代诗一般不拘格式和韵律相对自由的特点。在读中理解词语的意思,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味和节奏。
课堂小结或拓展延伸 四、课堂小结【出示课件12】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字词,读通了诗歌。初步了解了诗歌的一些特点。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三首诗歌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课堂作业新设计【出示课件13、14】
1.下列红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q)上。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to)的清响。
C.母亲呵!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cháo)里。
2.下边句子中的“/”表示朗读的节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B.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
C.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漫灭( ) 清响( ) 回忆( ) 思潮( )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韵味,熟读成诵。
2.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3.根据需要收集资料,初步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检查,指名学生有节奏地朗诵三首短诗。
2.谈话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领略了《繁星》蕴含的爱与真,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跟随冰心先生走进诗歌的意境,去感受一下自然的美好,母爱的伟大。【出示课件16】 复习检查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做好衔接,又是让学生重温诗歌的美好意境,激发情感,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新课教学
二、有声有色,读出想象
环节一:想象《繁星》(七一)【出示课件17】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延长顿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展开想象。
2.补白想象:指导破折号和“中”“下”“上”停顿并增加音长,仿照朗读。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作者在做什么。
预设:作者漫步在月明的园中,走到了藤萝的叶下,趴在母亲的膝上,听母亲讲美妙的故事。
3.“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
(一种闲适、温馨、充满母爱的感受。)
4. 理解词语:通过补白想象理解“永不漫灭”的含义。
预设:“永不漫灭”是对美好童年的回忆永不漫灭,对母亲的依恋,对母爱的回忆永不漫灭。
(板书: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5.情景朗诵:教师引导学生,想象情景积累背诵。
环节二:想象《繁星》(一五九)
【出示课件18】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诗中两个“风雨”有什么不一样?
(1)“天上的风雨”是指什么?
预设:狂风暴雨、倾盆大雨、暴雨如注……
引导学生朗读重音,分角色朗读,想象“风雨”景象。
(2)“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呢?
(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板书:风雨:狂风暴雨 困难 挫折 痛苦 )
作者冰心此时“心中的风雨”又是指的什么?
预设:学生课前搜集资料如下:【出示课件19】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
2.过渡:现代诗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想象,你又发现了现代诗的什么特点?
三、有情有思,读出情感
环节一:悟情《繁星》(一五九)
1.品读“风雨”:在补白想象的基础上,感受母亲怀抱中浓浓的母爱。
2.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复沓朗读体会情感。【出示课件20】
(1)1900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2)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革命对于11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她会说,母亲啊……
(3)1921年,经历人生风雨的冰心出版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这首诗中, 母亲啊……
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板书:心情、对母亲的依恋)
环节二:悟情《繁星》(一三一)
1.情景朗读:播放海浪声音,情景朗读体会作者对大海的挚爱之情。
2.体会情感: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出示课件21】
(1)“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
(2) “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是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板书:对大海的眷恋、感激)
3.共同诵读:伴着海浪声,引导学生诵读诗歌,内化背诵。
环节三:悟情《繁星》(七一)
【出示课件22】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1.品悟月明:月是中国人心中的共同的情怀,举头望明月……月明时分又寄托着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体会情感:母亲给予我们生命,养育我们长大,谁言寸草心……母亲的膝上感受到什么呢?
预设:是一种依恋的感觉。
预设:趴在母亲膝上是一种安全、温馨的感觉。
四、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1.仿写诗句,唤起自我感受。
出示“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出示课件23】
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这些事--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 )的( ),
藤萝的叶下, ( )的( ),
母亲的膝上。 ( )的( )。
2.教师巡视,相机评价。
3.朗读仿写,分享自创“繁星”。
4.朗读成诵,齐背三首《繁星》。
诗是无形的画,画是有形的诗。通过探究和读出节奏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理解“永不漫灭”“风雨”等词语的含义,领悟诗歌的内容。为升华情感做“支点”。
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通过读出想象为“支点”进一步探究发现现代诗的情感。初步感知现代诗的意境,触景生情,情动辞发,反复朗读,层层递进体会诗歌的情感,同时将积累背诵巧妙地融于情境之中。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 )分钟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出示课件24】
1.学习冰心先生的诗,被她浓浓的对母爱的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顶礼膜拜所打动。
2.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课堂总结使学生又一遍回顾了课文,明确了中心,升华了感情。
《短诗三首》设计思路
图片
环节一
初读,体会音乐美。
环节二
品读,想象画面美。
环节三
诵读,感受情感美。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个专门的综合性学习单元,编排了一组不同风格、不同作家的中外现代诗歌作品,旨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四篇选文均以学生熟悉的“自然”为中心意象,第9课《短诗三首》里的小诗都选自冰心的第一部诗集《繁星》。根据诗歌教学特点,我以“读”为主线设计三个环节,层层推进。
一、初读,体会音乐美
图片
图片
1.课前诵读,简介作品。
(1)出示《飞鸟集》诗歌,诵读:
鸟儿愿为一朵云,云儿愿为一只鸟。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2)诗歌,让我们用眼睛看世界。读完你有什么感受?(语言优美、很有哲理、特别简短等)
(3)这些诗选自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它20世纪20年代传入我国,对中国文学作品影响很大。冰心读后深受启发,写下一本诗集《繁星》,里面共有164首小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三首。
(4)读题,明白括号里序号的含义。
2.初读课文,感受节奏。
(1)自读课文,扫清字词。
(“啊”的变调)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句中停顿)
(3)范读课文,强调重音。
(抑扬顿挫)
(4)齐读课文,读好韵脚。
(朗朗上口)
小结:现代诗以行排列,字数不一,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和谐动听,充满音乐的美感。
图片
二、品读,想象画面美
1.品析诗歌,想象画面。
(1)自读:说说你看到的画面。
(2)交流:“这些事”指哪些事?
(联系生活想象,丰富意象)
(3)情景:创设情境,熟读成诵。
(温馨画满,语速低沉)
(4)导背:以填空形式出现。
2.迁移学法,自学第三首。
(1)自学:课文中还有一首诗也是写母亲的(第三首),请大家利用学习第一首诗歌的方法自学。
(2)交流:两处“风雨”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3)想象:你在生活中经历过哪些“风雨”,母亲是怎样呵护你的?
图片
三、诵读,感受情感美
1.拉近镜头,感受对母亲的依恋。
(1)诵读,画面定格“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2)这三个画面就是一组电影镜头,你发现了什么?(远--近)
(3)诗人记忆阀门打开,脚步轻移,近些,再近些,目光最终聚焦在“母亲的膝上”,那“膝上”承载的不仅仅是作者美好的回忆,而是---母亲对作者的爱,作者对母亲的依恋。
(4)诗歌,让我们用美丽的眼睛看世界,再次诵读第一、二首。
2.借助资料,体会对大海的情感。
(1)冰心的诗中,不仅有浓浓母爱,还有对大海的热爱。为什么她对大海的爱就如星星散发光芒、花朵散发清香一样自然而然,始终如一呢?
(2)资料助读:冰心的父亲是一位海军军官,她三四岁便随父母迁居烟台,住在海边的房子里。早晨阳光像金子般洒在海面上,夜晚波涛轻轻为她唱着歌谣。她向大海倾诉心事烦恼,与大海分享快乐忧愁。她曾说:“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都是蓝色德尔。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3)再次诵读。
3.关注表达,进行创作。
这三首诗和之前学习的课文和古诗对比,有什么独特之处?(分行排列,格式自由,节奏感强,不拘泥韵律)
3.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阅读《繁星》,走进冰心的世界,感受她对童年生活及成长回望。
2.课外阅读并摘抄喜欢的现代诗。
图片
四、课后反思,总结得失
《短诗三首》是一组现代诗。诗歌教学不同于散文教学,不需要逐句讲解和分析。我在设计教学活时,首先比较重视朗读,整节课通过各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引导学生去感受诗歌的韵味和其独特的表达;其次,注重引导学生想象。不以教师个人认知局限学生,让学生借助阅读经验和生活感受去进行丰富的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读得入情,悟得入境。
教学目标:
1.认识“漫、涛”两个生字,读准“啊、膝”等音变和易误读字音,指导“繁”字书写,理解“漫灭、思潮”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读出节奏,体会诗歌的韵味;结合所看、所闻、所想,熟读成诵,品读韵味。
3. 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体会诗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出示单元导语,引出课题。
2.简介作者,解释“繁星”,指导书写。
二、读出诗歌的节奏
1.自由读诗,明确诗序。
2.指名朗读,提示“啊”的音变。
3.指导朗读《繁星》(一三一)
(1)朗读思考:现代诗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试着发现这其中的秘密。
(2)读出节奏:感知“光”“香”“响”ɑnɡ 的韵脚,了解同音成韵,关注问号的语气,读出节奏。(板书:韵)
(3)情境朗读:师生合作,接读“哪一……?”排比句式,理解“思潮”。
过渡:同音成韵,读着读着,你不仅发现了现代诗的节奏,还发现了哪些特点?
借助想象,读出诗歌的情感
朗读《繁星》(一五九)
1.发现韵脚:发现“了”“里”,了解同字成韵。
2.读出节奏:指导分句朗读,读出分句间的强弱对比,感受现代诗高低起伏的节奏。
3.想象“风雨”:
出示狂风暴雨的图片:
由“天上的风雨”你想到怎样的景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理解“心中的风雨”
(1)“心中的风雨”是什么。(预设:困难、挫折、痛苦……)
(2)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你平时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怎样困难或委屈?妈妈又是怎么关心你的?
5.体会情感:结合作者经历,补充资料,理解“心中风雨”的内涵,通过朗读体会情感。
◎1900 年出生的冰心,从小便体弱多病,每次生病就会想起,母亲啊——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对11 岁的冰心来讲是可怕的,是枪林弹雨,是无家可归……想到这些,冰心有些害怕,冰心会说,母亲啊———
◎1921 年,冰心创作了她人生的第一本诗集《繁星》,她把对母亲的爱写在 这首诗中,母亲啊———
过渡:风雨是景象,是心情,更是对母亲怀抱的依恋。
总结学法,自主学习
1.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怎么学习前两首诗歌的?总结一下。(朗读诗歌,
读出节奏;品读语言,想象画面;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2.学生按以上方法自学诗歌,出示提示:
(1)自由朗读繁星(七一),读出诗歌的节奏。
(2)想象诗中的情景,你仿佛看到、听到、闻到了什么?用上一段话描述一下。
3.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读出停顿;增加音长。
4.出示明月、小园、藤萝的图片,学生借助图描述画面
5.情景朗读:
读着读着,你仿佛就置身在这样美的月明的园中,月光洒在院子里……你就坐在藤萝下,让我们手托着腮,抬头仰望夜空的明月……一起来读。
听你们读,老师的思绪也随着你们的声音飘向了远方……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自己……读着读着你回想起自己的童年……
诗中的情景,让你想起童年的哪些无法忘记的回忆?用“ 的 ”
说一说
五、情动辞发,仿写《繁星》
过渡:让我们拿起笔,也来写一首赠给自己童年的繁星。
1.出示提示,扩写《繁星》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 )的( ),
( )的( ),
( )的( )。
2.分享朗读
3.小结:这三首短诗因你们的读,悦耳动听,让诗中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并在其中体会到了浓浓的情感,这就是诗的味道。(板书:味)
4.和老师一起再次诵读,和作者重温这段星光之旅……
5.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朗读现代诗集《繁星·春水》,摘录喜爱的现代诗,写清作者和出处,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分享,开展班级诗歌朗诵会。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繁星》是诗集,由164首组成,作者是冰心。冰心一生信奉“爱的哲学”,她认为“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在《繁星》里,她不断唱出了爱的赞歌。《繁星》(七一)写母亲的爱是伟大而慈祥的,让作者留下了永不漫灭的记忆。《繁星》(一三一)通过描写面朝大海时心中的感受和慨叹,赞美了大海的广阔与博大。《繁星》(一五九)赞扬了最崇高、最无私的母爱,表达了对母亲由衷的感激之情。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领会作者的情感。充分利用学习诗歌“读”这个手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朗读,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感悟,吸引学生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走进诗歌所描绘的世界和作者的心灵,真正领会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刻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2.搜集作者相关资料。
学生准备:1.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2.阅读《繁星》《春水》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今天,上班途中见到这样的景致:
朝阳含笑
微风轻盈
花儿自在争芳
蜜蜂快乐耕耘
其实,他们在倾诉
学生初次接触诗歌,可引导学生说说“与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
老师以小诗的形式表达,你觉得写得如何?
2.学生点评。
3.好的诗歌中应闪烁着启迪灵性的光芒。冰心的小诗如繁星一样晶莹璀璨,总会给凝望者带来很多思考。今天,我们撷取其中的三颗,共同欣赏。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老师的观察习作中试着通过景物体会氛围,联想画面,为深入赏析《繁星》三首做准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了解作者。
将课前对“冰心”的资料收集做汇报。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主要作品有《繁星》《春水》《小桔灯》等。
2.介绍冰心创作背景。
冰心写作《繁星》和《春水》的时候,正值“五四”新文学活动的高潮期至高潮刚刚过去之后。《繁星》共164首,《春水》共182首,小诗均无单独标题,1923年两组诗歌先后结集。
冰心在后来回忆了自己当初写诗时的情景。在她求知欲最旺盛的时候,课上课下贪婪地读着各种书报,遇到自己喜欢的句子,就三言两语歪歪斜斜地抄在笔记本的眉批上,这样做惯了,有时也把自己随时随地的杂感和回忆写上去,日子多了,数量也就相当可观。虽然大致不过三五行,但这三五行背后,总有些与亲身经历有关的事,看到这些字,便想起很亲切很真实的情景,舍不得丢掉。
这时她偶然看到郑振铎译的泰戈尔的《飞鸟集》连载,都是充满诗意和哲理的。她心里一动,觉得自己记在笔记本眉批上的那些三言两语,也可以整理一下,抄录出来。在抄的时候,她选择那些更有诗意的,更含蓄一些的,放在一起,因为是零碎的思想,就选了其中的一段,以“繁星”两个字起头的,放在第一部,命名为《繁星》。
3.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遇到不会读的字借助拼音,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生字用笔圈一圈。
(2)与小组同伴合作,轮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
2.学习字词。
课件出示小星星图片,瞧,小星星为我们带来了本课的会认字和会写字,快来念一念!
第一组:漫、涛(指名读并正音、齐读、开火车读)。
第二组:繁、漫、灭、藤、萝、膝、涛、躲。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重点识记。
“藤”“萝”:借助图片,利用形声字特点识记。
繁:拆分“敏-幺-小”,上下结构,下部不是“系”。
漫:与“慢”区分记忆。
灭:字理图帮助记忆。
膝:“月”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关,右部与“漆”的右部相同。
躲:形声字“身”为形,“朵”为声。本义为隐藏。
把这些会写字放到词语中,你还能流利地读一读吗?
出示词语:
藤萝 繁星 漫灭 膝盖 躲藏
(1)学生自由认读词语,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词语,相互纠正字音,针对学生的共性错误,反复领读。
(3)开小火车读好词语。
3.过渡:能把生字和词语都读准确了,你们真了不起,相信读句子也难不倒大家。
出示句子:
(1)永不漫灭的回忆
(2)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设计意图:字词是学习的基础,鼓励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并且在识记生字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识字,内化记忆。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良好语感。
三、品读诗句,领悟情感
1.小组合作,学习第一首,读一读,你感受到了什么?
2.作者心中永不漫灭的回忆指的是什么?
3.想象:“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会是怎样的情景?会有谁?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4.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想象情景,进行汇报。
5.儿时的你与母亲相处时,有哪些温馨的场面,与大家分享。 结合学生的表达内容对学生进行尊母爱母的教育。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在读中理解、感悟。读书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否则阅读就是无效的。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结合诗歌中的意境展开想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课后写字表,当小老师交流写字方法。
2.教师利用课件演示“繁”“藤”“膝”的书写过程,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3.学生再次观察课后写字表,先描红,再练写两个。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设计意图:及时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把自己的课堂学习分享给家长,体验学习的乐趣。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诗歌,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第一首诗歌,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冰心对母爱的赞扬从未停止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冰心的诗歌,走进冰心的情感世界。
设计意图:回顾上节的诗歌内容,唤起诗歌的记忆,情感的记忆。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一)学习第二首诗歌
1.指名读诗歌,你有什么发现?
2.三个反问句组成了一个排比句。
引导学生了解:反问的修辞方法,是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意思,答案含在问句之中。
3.这三个反问句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选择反问句的形式呢?
4.怎样读?
5.播放海浪的声音,想象:由大海想到了什么?
6.补充资料:体会大海对作者写作带来的灵感与思考。“我”的童年是在海边度过的。“我特别喜欢大海,所以,在我的早期作品中经常有关海的描写。”——《冰心自传》“每次拿起笔来,头一件事忆起的就是海。”——《往事》
小结:大海是作者写作灵感的源泉,写心灵寄托的地方,作者对海眷恋、感激……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二)学习第三首诗歌
1.学生自由读诗歌,说说你有什么体会?
2.指名读诗歌,说说自己的体会。
3.这首诗歌是赞扬谁的?指导读“母亲啊……”
4.“天上的风雨”会是什么样的?描述一下。
5.此时的鸟儿做了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举动?
6.“心中的风雨”指什么?举例说说。
7.当困难来临的时候,“我”第一个想到的便是母亲,哪个字体现出来的?(只)
8.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能说说当时的心情吗?
9.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如何读得更恰当。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从诗歌中的意象入手,展开联想,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体会诗歌的内容,感悟作者的情感表达。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加深对情感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
三、总结想象,升华情感
1.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她把一切都给了子女,她的爱在一声声叮嘱里,她的爱在一次次抚摸中,她的爱在一顿顿早餐里……回忆一下,生活中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浓浓的母爱,与大家交流。
2.诗歌短小精悍,语言自然朴实,我们也像作者那样,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下来吧。
引导学生模仿课文语言,把自己的情感体验写下来。
3.把创作的小诗与大家分享。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由学诗到写诗,仿照诗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进一步感悟诗歌语言的独特,激发对诗歌的进一步学习。
板书设计
短诗三首
母亲
大海
母亲
永不漫灭的回忆 眷恋、感激 赞扬无私、伟大
教学反思
这三首诗歌融情入景,情景交融,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和领会作者的情感很有必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朗读,指导断句停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很容易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情境,也能很快地走近作者,聆听作者的心声。诗歌中独特的语言,留给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如“心中的风雨来了”,学生联想到自己经历的或听过的,自己不能解决的难题、境遇,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带着自己的体验再读诗歌,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会更深入。情景交融,入情入景,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仅学习了诗歌,也经历了一次情感的洗礼。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