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14
这是小木船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能力。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一.整体感知
观察图画,说一说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你的感受?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你最喜欢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二.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波澜壮阔:指大海波浪翻滚,景象壮观。
翡翠: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拔地而起:从地面上突起。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
危峰兀立:危,高;兀立,直立。高高的山峰耸立着。
怪石嶙峋: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2)通过预习,说一说你最喜欢课文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3)小组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4)学生质疑问难。
2.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导入语:(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它以其高大坚固、气魄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成为外国人到中国不能不去的旅游区。在我们祖国的南方也有一个外国旅游者不能不去的地方,它就是以山水清秀闻名的桂林。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桂林山水》。(板书课题)
(2)出示彩图,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而后让学生感受。
3.出示图、结合课后题进行提问。
(1)先整体观察,再部分观察。分部观察时先看水,后看山,最后把山、水和游人结合起来进行观察。
(2)在分别看水和山时注意它的特点,边看边想象,用欣赏的方法看。
(3)说说观察内容时要说出从哪儿看出来的?(桂林山水清秀玲珑,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清澈;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有象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山水交融在一起;江面上几只小船青山、绿水、红花、小舟汇成一幅锦绣山河的美景。)
(4)学生试说图意。
①请学生说说漓江的水。
(深绿色的漓江水,从眼前伸向远方,平静、清澈。近处渔人的竹筏和小船,两只货船平稳地行驶。对岸几条木船静静地停靠着。远处有一只大船牵引着小木船正缓缓地开来。每座山在水中的倒影都平直清晰,山形、山色、山林都一一再现于水中。)
②请学生说说桂林的山。
(近处的三座山,左边的像骆驼,右边像大象,中间的像老人;远处的山拔地而起,奇峰罗列,形态万千。这些山大小高低不一,颜色各异,色彩明丽,有的危峰兀立,有的怪石嶙峋,有的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③请学生说说山水交融的情景。
4.图文对照,理解课文,讨论分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内容与课文中的插图配合、分别介绍了桂林山水的什么特点?你读懂了什么?
(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介绍了漓江的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3)另外几节主要写什么?
(课文的第1自然段讲作者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课文的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犹如一幅完整而美丽的画卷。)
(4)讨论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桂林的水。
第三段(第3自然段)讲桂林的山。
第四段(第4自然段)讲桂林的山水美。
(5)按分好的段落指名朗读课文。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作者又为什么要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水的美天下第一。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水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观赏”与“欣赏”的异同。
(“观赏”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而“观赏”却非看不可。)
(3)指导朗读,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3.学习第二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的水。轻声读课文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
(大海的水波澜壮阔,是动的。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通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特的美。)
(2)朗读第二段,了解每句话的意思。(分小组讨论)
(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同,强调漓江的美有独特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荡舟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4)学习这个排比句的写法。
(先写出特点,而后通过“得”后边的文字,把这个特点以补充说明。凡是补充说明的都用“得”字相连。注意用“的”字相连每一分句中已有逗号,因此分句之间用分号。)
(5)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6)指导朗读
①“真静啊”一句,轻轻地拉长声音,给人以静的感觉。
②“真清啊”一句,读轻声,但比上旬的声音稍高些,略带惊奇之感,好像让人看到了“江底的沙石”。
③“真绿啊”一句,声音响亮些,饱满些,给人以充满生机的感觉。
(7)学生仿读后齐读。
(8)启发想象漓江水“静、清、绿”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①假如我们荡舟漓江,能听到“哗哗”或者“叮咚”的流水声吗?能看到漓江水在流动吗?
②假如我们往江底看,可以看见什么?
③抬起头,向远处看,漓江的水多绿啊!书上打了个什么比方?这个比方用什么比什么?
4.学习第三段。
课文二、三段的叙述方法相似,第三段可以学生自学为主。
(1)分小组讨论、自学第三段,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决以下问题。
①轻声自由读课文,画出描写山的特点的词句。
②再读课文,想一想这一段与第二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先用名山作比,然后用一排比句写出桂林山的特点。)
③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a“奇”。课文从两个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以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b“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c“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朗读一首描写桂林山的诗,加深学生对桂林山的特点的认识。
(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
有山如五女相逢,有山似耕作的老农。
有山如将军升帐,有山似左右侍从。)
⑤,动手画一画桂林的山都是什么样子?可自由发挥想象,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找几名同学到黑板演示。
⑥画出这一段中的排比句,读一读。
⑦引读排比句,老师读每一分句的前部分,学生读后一部分。
⑧指导朗读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好“真奇啊”“真秀啊”“真险啊”。)
(⑨启发想象桂林山“奇”“秀”“险”是怎样的一种意境?
A.桂林的山“奇”在哪里,当游客看到那些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的景象,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又会发出怎样的赞叹?
B.“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是什么样的?为什么用它来比喻桂林的山?
C.桂林的山“险”表现在哪里?“好像一小心就会栽倒下来”这是人感觉到的,这里指的是山栽倒下来还是人栽倒下来?
5.学习第四段
(1)刚才同学们仿佛游了漓江的水,又观赏了桂林的山,你们对桂林的山水一定还有总的感受。现在,让我们先看看第四段,这一段写作者游览后总的感受,文字虽少,内容却很丰富,写得很美。请大家自己阅读欣赏、说说这一段为什么写得好。
(2)学生自学,教师点拨,认识写得好的原因。
①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样联系?
(水的周围都是山,山的影子都倒映在水中,即山水交融,水困山而增色,山因水而添秀)
②山水交融,已经很美了,不仅如此,在这山水之间还有空中的云雾迷茫,山间的绿树、红花、江水的竹筏小舟的点缀,使这幅画显得更美了。在这美丽的景色中行船,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因为桂林山水的景色太美了,就像一大幅美丽的画卷,因此小船在碧绿的江面上行驶,人就仿佛置身于画卷中游览、观赏。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荡舟漓江的深刻感受。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
(3)学生个别朗读,全体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6.朗读全文。
(三)总结扩展
1.根据板书,要求学生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写出了桂林山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3.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的?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4.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排比句及分号的用法。
(4)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五、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漓江的水的特点是(
)、(
)、(
)。
桂林的山的特点是(
)、(
)、(
)。
2.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这句话用了(
)的修辞方法。
把(
)比作了(
)。
《芦叶船》这篇文章是作者吴珹回忆小时家乡童年的生活,充满了童真童趣。文章脉络清晰,语言朴实自然十分易懂,作者描述小时玩芦叶船的情景也十分吸引学生的兴趣,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教学思路:在第一课时时引导学生由自己身边的一些玩具带给自己的快乐与想象,再由学生充分探讨下去引出本篇课文,初步感知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去体味芦叶船带给“我”的欢乐以及想象。借助文章中水乡的美景去引导学生走进水乡、走进水乡的孩子,在这里主要抓住了第一段中的三个比喻句,通过图片和朗读希望学生融进去仿佛自己就身处水乡中。这么美的景*中“我”和想伙伴们就是通过玩芦叶船来度过的,芦叶船不仅给我带来了快乐还开发了我们动手动脑的能力,从第三段中好几种芦叶船的做法可以看出,还通过“我”和伙伴们放船的动作看出我们的自信、娴熟。儿时的“我”想过芦叶船会飘远远航,但不知道芦叶船究竟能飘多远,表兄带给“我”的一次经历让我有了无尽的遐想。
但是在上课过程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
1.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字词的把握还不够扎实,因此造成了课上有几名同学将生字读错,在以后不仅要注重生字的认读还要训练学生将生字放到陌生的语境中时熟练地把握。
2.在授课过程当中,过分强调与本文中心无关的语句,总想力求全面,句句去分析,限制、阻碍了学生的思路,没有放开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因此教学环节显得拖沓、冗长,不够精炼,也因此在突出文章主题方面不够明确。
3.在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上也不准确,只侧重引导学生去体验芦叶船带给我们的想象、幻想而忽略了芦叶船带来的乐趣,也正因如此在分析文章过程中才显得散乱,没有中心,使得文章前两段游离于授课之外了。应该是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美丽童年环境之后去追问一句“他最忘不了的是故乡的什么?”“为什么会对此念念不忘?”然后由这两个问题展开扣中中心思想,不管是同伙伴们玩芦叶船还是同表兄到*边去放芦叶船都将会让学生感受到“我”对芦叶船的喜爱,以及芦叶船带来的欢乐,再由欢乐去引出“我”的遐想,由小竖河的想象再到芦叶船到长*、东海后的想象,也正因为有了这些想象“我”的童年才充满了欢乐!
【教学目标】
1.了解开头运用倒叙方法的魅力,感知倒叙部分与文章结尾的照应。学会围绕主题按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2.赏析例文,习得方法,运用多种感官交互、细节描写等方法练习把一件事的过程写清楚。这也是教学的重点。
3.解决写流水账的问题,不重要的内容略写,重要内容详细写。这也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单元回顾,梳理方法
(一)复习导入
师:“我手写我心,彩笔绘生活。”今天,咱们继续来学习怎样把事情写清楚。通过之前的学习,你知道把事情写清楚要注意哪些呢?谁来给大家说说?
在高度密集的环境中,校园建筑需要突破常规的“高塔平面”式空间拓充,用一种非常规的空间思维方式和空间操作寻找解决超常高密度问题的手段[11],对于高密度环境下的校园设计,从空间布局、交通空间、整体空间、底层空间方面进行了思考。
(二)交流总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适时地点评,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麻雀》《爬天都峰》以及“交流平台”的收获来说;同时,把他们所讲的内容写在黑板上。(下图)
师:把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明白,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按照一定顺序写下来,就能把一件事写清楚。
【设计意图 导入环节,复习前面学过的课文,巩固把事情经过写清楚的方法,这样使学生一开课就进入学习状态。】
二、走进例文,习得能力
(一)欣赏开头,感受顺序
1.齐读题目及文章第一段。
(出示第一段:“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
师:这个开头给你什么感觉?
预设:很吸引人,围绕小木船回想过去。
师:记叙一件事,经常是按照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来写,这叫作“顺叙”;相反,先交代事情的结果,再讲起因和经过,叫作“倒叙”。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让人很想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是什么。
2.快速地浏览课文,看作者写了什么。
预设:首先写看到小木船就想起陈明,然后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我”和陈明之间发生的一件事,最后写“我”珍藏着小木船。
(板书:顺序适当)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抓住文章独特的开头,让学生了解倒叙的写法,感受这种叙述顺序的表达效果。】
(二)自主学习,品味经过
1.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把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的呢?接下来,四人小组合作学习,找一找,发现作者的写作方法。
出示学习要求:“(1)控制音量,不影响其他小组;(2)大家一起讨论,组长负责记录关键词。”
(学生小组交流讨论,发现习作方法,完成学习单。教师巡堂指导,了解学生完成的情况)
2.交流展示,归纳方法。
(3)审计追踪:对关键设备等配置安全审计系统,记录每个用户的每次活动以及系统出错和配置修改等信息,保证审计日志的保密性和完整性。
预设一:先写了友谊破裂的过程。
生:我们发现了文章在描写“我”看到陈明的船模很精致,翻过来调过去地看,不小心失手将小木船摔坏时,作者抓住了他们的语言展开了细致的描写。文中的“分辩”“非赔不可”等词具体地写出了他们争执的情况和陈明着急与生气的样子。
Ts为采样周期,T为滤波器时间常数,y(k)为本次滤波器输出值,x(k)为本次采集输入值,y(k-1)为上次滤波器输出值。Ts和T根据信号的频谱来选择[17]。
师:除了语言描写,还描写了什么方面呢?同组的同学有补充吗?
生:“推”“退”“踩”这几个动词生动地写出了陈明推“我”,“我”把船踩碎了的过程 ;“拿”“摔”“踩”“抓”“走”等词淋漓尽致写出陈明踩坏“我”的小木船的经过。
师:正是这一连串的细节描写,把看到的、听到的、所做的具体地写出来,这样就把他们友谊破裂的过程写得很清楚。
(板书:细节具体)
预设二:然后写了“我”和陈明和好的过程。
生1:“插”“攥”“追”“掏”“塞”等一连串动词,写清楚陈明是怎样把小木船赔给“我”做纪念的。“望着”“紧紧握住”则写出了“我”的内疚。
生2:这段话还写出了两个人的表情变化。“偷偷看一眼”“惊讶地望着”“满脸通红”“激动地说”,描述了他们的内心变化。
师:你读懂了“我”和陈明内心的情感,真厉害。除此之外,大家还从哪儿感受到了这种情感?
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班级内召开品德交流会,德育学习经验交流会,班级之间举办心理健康知识竞赛、演讲、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切实体验到德育学习的生动活泼与妙趣横生。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体验社会生活的苦辣酸甜,积累更多的生活经验。教师通过开展“我是小小消防员”“城市环保护卫队”“参观工业园”等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角色体验与岗位锻炼,帮助学生树立道德意识,在特定的角色中实现道德体验与完善。这需要教师、学校与家长的多方面努力,在常规教学中融合,创设德育教育环境。
生:“那次是我不好,不该弄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这是陈明向“我”道歉说的话。“我”之所以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是因为想想那天发生的事,本来是“我”的错,“我”却没有主动道歉,不应该和同学斤斤计较。
师:假设你就是陈明,你心里在想什么呢?
(略)
师:你看,通过细节描写、情感的变化,就交代清楚了和好的过程。在写一件事情的时候,就是要把你的真实情感融入字里行间表达出来。
(板书:过程清楚 感情真挚)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OTA企业间竞争加剧,阶段性的价格战降低了用户出行成本。在线支付方式的便利性以及新生代消费群体对于在线消费习惯的养成都对在线自助游的发展起到的助推作用。此外,随着社交媒体对于现代人生活的影响逐渐加深,旅游者对于旅游出行的经历分享,成为满足消费者的社交满足感的方式之一,旅游者对于在线旅游消费积极性变高。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把感情破裂、和好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学生只有掌握这一方法,习作时才能得心应手。】
(三)对比段落,发现详略关系
师:总结出了两种写法,你们还有其他的发现吗?在篇幅上,每个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第二、第五自然段写得比较简单,而第三、第四自然段写得比较详细。
有一天,两人绑了一年轻人来见官,状告年轻人是不孝子,对自己老母既打又骂,只得把他嘴堵上,押来见官。县官一听,怒火中烧,想都没想就下令将年轻人痛打几十大板。
师:为什么这么写?
生:因为第三自然段写友谊破裂的过程,第四自然段写和好的过程,这是最重要的内容,所以应该详细写;介绍“我”和陈明是好朋友,为后文友谊破裂做铺垫,因此略写。
信息技术革命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在计算机技术与无线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字化已经到来,它不仅是一个口号,更是一个颠覆传统企业管理,升级现代企业管理的模板。企业中任何经营环节都离不开企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本文针对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的创新与改革问题展开讨论。
师:第二段可以不写吗?
生:不行,第二段写我们一块儿上学、回家,与第四段我们发生矛盾后“我”走在前面,他走在后面,形成鲜明的对比。
师:“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多久?你从哪里发现的?
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从“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这句话发现的。
师:课文只用这一句话交代。和同桌交流一下,这是把事情写清楚了吗?
生:写清楚了,这句话在文中是过渡句。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用“几个月”这个表示时间的词,揭示“我”和陈明矛盾持续的时间。因为,这个矛盾的过程相对来说不是重点,所以要略写。
师:我听懂了,友谊破裂和和好存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所以作者用时间推移的办法来衔接。这样,不仅把事情写清楚了,而且使文章显得连贯畅通了。
师:写多个方面的内容的时候,就要注意合理安排,有详有略,做到详略得当。不重要的内容略写,只进行简单的提示;重要内容要细致写。(板书:详略得当)
师:作者采用适当的顺序,通过具体的细节,把“我”和好朋友陈明关系破裂又和好的过程写清楚了,感情真挚,详略得当。我们也可以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把一件事发生、经过和结果的过程写清楚。
2.2.3 参数设置。参数设置的画面分为左右两个部分,左边是当前使用的工艺组的选择,右边是对应工艺组的每个工艺参数设置。
【设计意图 详略得当不仅是本篇课文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习作的难点。本环节通过比较、思考、讨论,引导学生发现、体会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为他们的习作奠定基础。】
该架构的超宽带接收机具有宽带、高灵敏度、高截获概率、高相噪设计、很好抗干扰能力等优越电性能,与传统信道化接收机相比,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等特点,与射频数字化接收机相比具有侦收频段宽等特点[5]。因此,该超宽带射频接收机架构能够很好地适应现代宽带频谱监测系统的要求。
在之后与它的谈话中,我得到了一些信息。人类为了发展科技,大肆破坏自然环境,在三千年后科技终于位居宇宙排名的前五名。三千年后的人都很富裕,像医院、酒吧、游乐场都只有机器人员工。这时候的人类不用工作,也能得到每天一万元的宇宙币(一种宇宙的通用货币),但唯一的问题是:地球环境受到了无法修复的破坏,自然界已经没有了氧气,所以人类要戴着氧气面罩才能到户外进行活动。因为环境受到污染,地球人只能向外星球移民,给外星球增添了负担。外星球一再提出要地球人改善地球的环境,但地球人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外星人忍无可忍,决定联手消灭地球人。此时此刻,在地球上的某一处,外星人大军正在与地球士兵作战呢。
三、小结练笔
(一)引导练笔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图书馆员不仅科研水平及服务水平得以提升,而且在指导师生课题的申报及论文的撰写及发表等方面更具有实战经验,打破了过去图书馆员只是借书还书的形象,提升了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例如笔者有幸成为所在高校学术委员会的成员,这是对笔者多年来积极参加学术会议、潜心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肯定。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给我们留下深刻的记忆。试着选择其中一件事,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写一个片段)
(交流、小结)
(二)总结提升
笔者认为热奈特对于戏拟的定义较为准确和全面:“戏拟是对一篇文本改变主题,但保留风格的转换。”(萨莫瓦约,2003:47)戏拟是后现代派作家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他们通过对传统的叙事模式、技巧;历史人物、事件;经典作品中的人物、主题等进行模仿,使其变得荒诞、可笑,以达到对历史、传统、经典进行讽刺和否定的目的。
师:请大家课后灵活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把你所感兴趣的内容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板书设计】
【总评】
本设计紧紧围绕单元习作要求“把一件事写清楚”,组织学生学习了本例文“按一定顺序把两个好朋友的感情破裂然后和好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教学中,既把目标落实到文本的语言学习上,又引导学生总结并掌握写清楚一件事的方法。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习作技能,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奠定扎实的基础。
近几年发生照护人员虐待老人的事件中,虽然都有安装摄像头,对照护人员也有一定的警示作用,但监控总有死角,子女也不可能24小时守在屏幕前,等发现家人被虐待时,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往往已难以弥补,子女也因此非常内疚和痛心。所以子女要经常回家看看,并多和父母沟通,其实老人可能并不需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只需要子女们的陪伴!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三、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
四、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里。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3)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三、朗读训练,加深体验
1、最后一段是作者丰富的联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
2、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段。
四、读背说写,积累语言
1、配乐朗读课文。
2、把喜欢的句段多读几遍,熟读成诵,摘抄生动优美的语言。
3、能画一画你想象中的芦叶船吗?
五、拓展延伸
你喜欢作者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自己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六、作业
1、理解句子。
2、课外阅读《芦苇》和《风筝》。
七、板书:
芦叶船
做芦叶船
玩芦叶船
“我”的遐想和向往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