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4-03
这是和差问题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内容:
人教版课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59—60页 例5、例6。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用正、反比例的方法解决问题。
2、使学生体验由算术解法向比例解法的思维转化过程。
3、形成解题多样化技能。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正反比例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在具体情境中区别用何种比例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学习有关正、反比例的知识。下面,请看复习题。
(出示题目)
1、a×b=c(a、b、c均不等于0)
当a一定时,b和c成什么比例?
当b一定时,a和c成什么比例?
当c一定时,a和b成什么比例?
2、速度×()=路程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 )×数量=总价
总本数÷( )=每包本数
每袋重量×( )=总重量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用解决问题。
二、 新授
1、出示例5
① 学生第一反映怎么解。小结,这是用的我们以前学的归一的办法。
② 教师引导由加油站汽车加油付款比较,找出单价不变,建立关系式。
水费:吨数=单价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正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小明买了4枝圆珠笔用6元。小刚想买3枝同样的圆珠笔,要用多少钱?
(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在空中绕地球运行6周需要10.6小时,运行14周需要用多少小时?
(3)、师徒合作加工600个零件,8天加工了1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剩下的零件还需要多少天才能加工完?
小结:首先找相关联的量,判断成什么比例;接着列方程;最后解方程并检验。
2、出示例6(学生自己解答)
① 抓住不变的东西----总的本数判断成反比例关系
② 建立关系式:每包本数×包数=总数
③ 学生述说,教师板演用反比例解法的书写过程。
④ 出示书上第二问,学生回答列式。
巩固练习:
(1)学校小商店有两种圆珠笔。小明带的钱刚好可以买4枝单价是1.5元的。如果他想都买单价是2元的,可以买多少枝?
(2)车队向灾区运送一批救灾物资,去时每小时行60km,6.5小时到达灾区。回来时每小时行78km,多长时间能够返回出发地点?
(3)生产一批水泥,原计划每天生产150吨,可按时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增产30吨,结果只用25天就完成了任务。原计划完成生产任务需要多少天?
3、深化练习: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计划每小时行60km,9小时到达。但实际上2.5小时只行了125km,照这样的速度,汽车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三、全课小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老师听算,学生计算在课堂练习本上。
3×5+4= 5×7+1= 4×9+8=
6×8+5= 8×3-6= 9×9-9=
指名订正答案,生自己改正。
[设计意图]:通过准备练习,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投影出示教材第8页主题图)
(1)谈话引人:
师:前两节课我们一起解决了游乐园里看木偶戏的人数和孩子们买面包后,面包师傅还剩多少个面包的问题。下面我们一起到跷跷板乐园去看看,好吗?
引导生观察理解图意和提出问题。
教师有选择的板书:
有3组小朋友在玩跷跷板,每一组有4人。又来了7人,一共有多少人?
(2)小组交流讨论
a、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b、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c、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d、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a. 4+4+4+7=19(人)
4×3=12(人) 12+7=19(人)
4×3+7=19(人)
b.2+2+2+2+2+2+7=19(人)
6×2=12(人) 12+7=19(人)
6×2+7=19(人)
c. 4+4+4+4+3=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3)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4)小结:用乘加和加法两个分步算式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合写成一个乘加的综合算式,这样算式更加简洁。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体会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一做。(投影出示教材第9页图)。
师先引导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获得已知信息。
师: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会解答吗?
(先让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树上原来有10只小鸟,飞走了4只,又飞来了3只,树上现在有多少只小鸟?)
10-4+3=9(只) 10+3-4=9(只) ……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投影出示主题图)
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作业设计(视情况,投影出示)
1、小白兔种了7 行胡萝卜,每行8个。准备送给小黑兔10个,小白兔还剩几个胡萝卜?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看了4天,每天看6页,还剩13页没有看。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3、妈妈买来2盒月饼,每盒有9块。送给奶奶6块,还剩多少块月饼?
4、小力买了5 个练习本,每本1元,他又买了一把尺子花了3元钱,小力一共花了多少钱?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问题吗?
指名答后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观察、思考,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板书:
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a. 4+4+4+7=19(人)
4×3=12(人) 12+7=19(人)
4×3+7=19(人)
b. 2+2+2+2+2+2+7=19(人)
6×2=12(人) 12+7=19(人)
6×2+7=19(人)
c. 4+4+4+4+3=19(人)
4×4=16 (人) 16+3 =19(人)
4×4+3=19(人)
d.4+4+4+7=19(人)
教学反思:
乘加的知识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所接触,而且计算也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出现在实际问题之中时,有的孩子就不一定会想到用乘加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有个别的孩子习惯了用连加的方法。当然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今天,孩子用连加的方法计算并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学习是一步一步深入的,学生也不可能始终停留在用加法计算。所以,在以后的练习中我重点引导孩子们用简单的乘加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进一步的练习强化,孩子们也体会到了两种方法的异同,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选择“好”、“优”的方法。
教学目标:
解决问题教案
1、进一步感受要根据实际需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完成P35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分析过程,并讨论结果的处理?(为什么这样处理?)
二、巩固练习,判断这几题如何处理结果?
1、有110米的布,做儿童套装,每套用布2.3米,能做多少套?
2、有110吨的煤,用载重2.3吨的小车运,需运多少车?
3、P345如何处理结果?组织学生讨论,鼓励他们说出理由,在交流中,自己发现不足校正。
4、P359(先说出解题思路,再解答)同上
5、P3510学生独立解答,全班交流不同方法
6、小结,请学生说说感受。
三、拓展练习
教师可请学生编题,交换练习本解答。
教学内容:
教材分析:
例11是知道3头奶牛一周的产奶量,求每头奶牛一天的产奶量。题中“7天”这个条件通过“上周”这个词隐藏了起来,给学生分析题意时造成一定的困难,教学中要引起重视。重点集中在解题方法的探讨上,教材通过两个学生的对话提示我们在教学的时候要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另外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主动解决问题。并且采取半扶半放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两个学生的思路、解题过程都没有完全呈现,让学生参与完成。“做一做”也是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题目,但和例11不同的是,在解决问题中不但要用到小数除法,还要用到小数乘法,知识的综合性更强。和例11一样,教材也是通过学生的对话强调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并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引导学生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时,可以采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的方式进行。如果学生独立思考有一定困难,可以给予必要的提示,比如问学生“能一步算出每头奶牛每天的产奶量吗”,“如果不能一步算出来,那么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也可通过线段图形象地表示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向思维,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但不能要求每个同学都掌握多种解题方法,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在例题和“做一做”的教学中,重点都要落到解题方法的分析上。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有特殊数量关系的连除问题。
2、使学生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除应用题的两种解题思路.
教学关键:认识连除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学会两种解答方法.
解决问题方法:从量的角度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挂图,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0.18÷95.2÷0.26.9÷0.31÷0。5
7.2÷0。728。25÷0.50。35÷0。57.4÷0.1
二、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三、自主探索
(出示例11)张燕家养的3头奶牛上周的产奶量是220.5千克,每头奶牛一天产奶多少千克?
同学们,你们见过奶牛吗?张燕家养了3头奶牛,她正在和爸爸一起挤牛奶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从图中,大家能得到什么数学信息?
1、读题,理解题意,独立思考,尝试分析数量关系。
2、问:这题能一步算出最后结果吗?
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4、请学生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
5、指名有代表性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方法一:220.5÷7=31.5(千克),31.5÷3=10.5(千克)
方法二:220.5÷3=73.5(千克),73.5÷7=10.5(千克)
方法三:220.5÷(3×7)=10.5(千克)
请同学说一说每道算式求的是什么?
6、观察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和相同的地方?
四、应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做一做。
(1)先让学生独立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根据小明的提示列式计算。
(因为付钱时,一种情况付到角,另一种情况付到分,由于本题的单价是2.50元,所以根据实际情况,本题要求保留两位小数。
(3)提问:每一步在求什么?乘除混合的算式应该怎样计算?
(4)探索一题多解。根据小红的提示,也可以先算出平均每人用了多少吨?再算出平均每人付水费多少元?
2、一只蜻蜓0.5小时飞行9.3千米,是一只蝴蝶飞行速度的2.4倍,这只蝴蝶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3、用一部收割机收大豆,5天可以收割20.5公顷,照这样计算,7天可以收割多少公顷?62.4公顷大豆需要多少天才能收完?
4、小结:一般情况下,遇到除不尽的情况通常保留一位、两位或三位小数。解决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值。
五、教学总结:
1、今天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问题跟老师或同学交流?
2、出一道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题考考同桌。
六、作业设计:练习六1-5题。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