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4-08

这是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设计意图]

  本节是本章《质量与密度》的第二节。在前一节,我们学习了“质量”和“用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物质密度的本质正是研究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所以从“区分由不同物质组成的两个物体”开始,引入密度的概念。本节基于实验的基础上学习密度的`知识,所以教学方法上引采用分组实验和讲授为主。

  知识目标: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2.会查密度表. 能联系实际应用密度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会计算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的质量和体积。

  3.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能力目标:

  1.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2、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

  1.密度的概念,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密度公式.

  教学难点:

  1.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和学具]

  天平,砝码,体积相同的木块、铁块、铝块(或其他的物体)

  [课前准备]课内小组交流5分钟

  一:复习旧知

  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二 :自学导学(以下内容采取自学的方式,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并汇报)

  1、密度 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计算公式: 密度的公式:ρ=公式变形:m= V= 符号的意义及单位: ρ—— ——(kg/m3) m—— ——千克(kg) V—— ——立方米(m3) 说明:密度ρ的单位是由质量的单位和体积的单位决定的.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密度的单位就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如果质量单位用克(g),体积单位是立方厘米(cm3),则密度的单位就是克每立方厘米(g/cm3).

  1 g/cm3=1×103kg/m3.

  2、例题自己做一遍和书中的解法对比 。

  3、生实验:用纸包着一块肥皂和一块泡沫的长、宽、厚度一样,也就是体积一样,但是,用手掂一掂,肥皂的质量要比泡沫的质量大得多。

  4、同样的两个烧杯分别装有体积不同的水和煤油,放在天平上却能平衡,说明它们的质量却又是相同的。 提出问题:

  (1) 为什么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同?

  (2) 为什么体积不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却又相同?

  (3)你在生活中见过类似的现象吗?

  (4)通过以上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教材分析

质量和密度教学设计

  本节课内容选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极其重要,与今后授课的内容相关密切,是基础性的一节,也是阶段性的关键点。所以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在第一章已经学习了一些工具的使用,对于天平这个工具的使用只要讲明白应该问题不大。学生的问题主要是生活经验不足,对于常见的物体的质量他们没有办法想象和了解,还有一些物质的尺度比较小或者比较大的话用基本单位来表示可能存在问题。

  教学目标

  1、 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 通过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通过对天平使用方法的学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4、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天平的使用主要通过教师的讲解使用方法,然后让学生去摸索,假如不这样做会产生怎么样的后果。

  教学难点

  质量的概念,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突破方法

  为突破难点,通过图片分析物体和物质的区别,然后引入质量的概念。采用演示加分组实验法,并用探究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本节难点。

  教法学法

  为了能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会学知识,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法、探究法和讨论法。通过自主学习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探究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给上面的物体分类,并说出你分类的理由?

  创设一个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教学

  课堂总结

  课堂练习

  一、质量的概念

  由学生的分类,得出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从而得出:我们身边的一切物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提问:铁钉、铁锤都是同种物质组成的,但是物质的多少一样吗?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学生继续思考几个问题:

  1、一块冰化成了水,所含物质的多少改变吗?(不考虑蒸发)

  2、一个易拉罐被压扁之后,形状变了,所含的物质多少(质量)变了吗?

  3、在宇宙飞船中,物体处于失重状态中。如果把地面上的物体带到月球上,带到宇宙飞船中,这个物体的质量会改变吗?

  讨论得出结论:

  冰块熔化成水, 状态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

  易拉罐压扁了,形状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物块送入太空,位置变化了,组成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

  总结: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变化而变化。

  二、质量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生活中常用单位3、

  3、换算关系。

  质量单位符号: 吨(t) 千克(Kg) 克(g) 毫克(mg)。

  质量单位换算:1 t = 1000kg 1 kg = 1000g

  1 g = 1000mg

  对常见物体质量进行估算

  三、质量的测量

  1、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托盘天平

  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

  观察托盘天平的结构,并且对照书本的图记住各部位的名称。

  2、常见的测量工具

  四、课堂小结

  五、练习

  1.关于质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铁块加热后,再打成铁片,质量变小了

  C.物理课本在南京和在南极时, 质量不 一样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宇航员若将一瓶密封的纯净水带到月球上,你认为这瓶纯净水的质量是增加了、减少,还是不变?说出你的判断根据。

  练习册68页知识导航

  布置作业

  这样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到建立概念,不但使学生很容易理解,而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在观察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形成了分析、概括的能力。

  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并结合前面的内容,这个难点很容易解决,并且学生都能理解,特别是对于到宇宙里质量也不变这种情况。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

  单位换算是学生觉得很困难的一部分内容,可以先找几个简单的练习做一做,太难的.话会打击学生的信心。

  通过抢答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既提高了他们的常识,又为之后引入天平是准确测量的工具埋下伏笔。

  让学生了解测量质量的工具有很多,在实验室主要使用的是天平

  测量工具是多种多样的,通过图片学生能了解到多种多样的测量质量的先进的仪器。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

  让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个总体的印象。

  板书设计

  §6.1 质量

  1、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符号(m)

  2、结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3、质量的单位:

  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 克(g) 毫克(mg);

  1 t =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4、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5、托盘天平介绍

  天平的使用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

  2、将游码移到0刻度线处

  3、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为止(哪边轻就往哪边调)

  4、左物右码

  5、读数=游码+砝码

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教学目的

密度优秀教案

  1.初步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的公式和单位.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查密度表.记住水的密度.

  教学重点

  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

  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具

  教师用:相同的烧杯两只、分别盛同体积的水和酒精.体积相同的铁块、铝块、质量相同的木块和橡皮泥、直径相同的铜丝、铝丝和铁丝各一根、托盘天平.

  学生用:托盘天平.体积为10厘米3的长方体(铁块、铅块、木块各一块).体积为5厘米3的长方体木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叫质量?质量有哪几个单位?用什么仪器测定物体的质量?

  2.怎样用刻度尺测定长方体的体积?指出两三个常用的体积单位?

  3.单位换算:

  1千克=?克;1米3=?厘米3

  (二)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一杯酒精.

  提问:1.这里有铜丝、铁丝、铝丝、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然而,利用物质特有的颜色、气味和软硬等特性,来区别物质,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有些物质,它们的颜色、软硬非常相近,无法直接用人体的感觉器官来发现它们有何不同.要将这些物质分辨出来,就需要知道物质所具有的其它特性.下面我们将研究物质的一种特性,即密度.

  板书:三、密度

  (三)讲授新课

  演示:1.把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放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看到它们的质量不相等.且铁块质量较大.

  2.把盛有同体积水和酒精的烧杯,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质量也不相等.且水的质量较大.

  3.把橡皮泥、木块放到托盘天平的两个盘中,它们的质量相等,但体积不相等.木块体积较大.

  小结:尽管铝块与铁块的颜色和软硬程度差不多,水与酒精颜色相同.但当它们的体积相同时,质量却不同.橡皮泥和木块的质量虽然相同,但体积却不同.可见,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不相等;而不同物质,质量相等,体积不同.这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下面通过分组实验,进一步研究物质的这种特性.

  学生看书P81前面几行中〈实验〉内容.

  教师说明:

  (1)增加实验内容.测小长方体木块的质量、体积.并计算1厘米3的质量.

  (2)不填写“密度”一栏。

  出示实验数据记录本.(小黑板)

  学生分组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P81的表格中.教师巡迴检查、指导.

  学生实验完毕,请一两位同学将实验数据填入小黑板的表内.

  (四)学生讨论

  (1)从前三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从后两次实验所得的数据中,你又能得到什么结论?

  讨论中教师引导学生得出:(1)不同物质(铁、铝、木块),体积相同、质量不同.当然1厘米3(也称单位体积)的质量就不同.(2)同一种物质(如大、小木块),体积不伺时,质量就不同.但1厘米3的质量却相同.实验使我们更加形象具体地认识了物质的这一特性.物质的这一特性,在物理学里用密度表示.

  板书:1.密度.

  板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这里的单位体积是指1米3,1分米3、1厘米3,都叫单位体积.

  练习;用实验中得到的数据,计算出铁的密度,铝的密度和木材的密度.(每计算出一种物质的密度,要追问它的意义.)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

  提问:已知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怎么计算出密度?(学生回答)

  板书:2.密度公式

  用表示密度,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公式可写成

  板书:3.密度的单位

  问:若质量单位是千克,体积单位是米3,密度单位是什么?质量单位是克,体积单位是厘米3.密度单位又是什么?(学生回答)

  板书:密度单位:千克/米3;克/厘米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克每立方厘米。

  意思:每立方米多少千克;每立方厘米多少克.

  如:铜=8.9×103千克/米3.

  意思是每立方米铜的质量是8.9×103千克.

  千克/米3和克/厘米3的关系:

  显然: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由此可见: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

  板书:4.密度表.

  第一步:看书P84密度表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密度不同.再次强调密度是物质的重要特性之一.

  (2)提问:金、钢、铝、蜡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水银、水的密度值.(会读、会讲意义)

  提问:表中密度最小的气体是哪种?密度值多大,表示什么意思?

  第二步:教师做进一步的说明;

  (1)从密度表可以看出:一般固体密度比液体密度大;而固体、液体的密度比气体密度大约大1000倍左右.

  (2)水的密度经常用,因此要记熟.

  (3)表中密度是在一定条件下的密度值(如:气体的密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的密度),这是我们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之一。

  (五)巩固知识

  练习:一块冰的质量是36克,体积是40厘米3,求冰的密度?体积是20厘米3的冰密度多大?为什么?

  板书:已知:冰=36克,V冰=40厘米3

  求:(1)冰=?(2)V冰=20厘米3时冰=?

  (2)当冰的体积是20厘米3时,冰的质量不再是36克,而是18克,单位体积冰的质量没有变化,即冰的密皮不变,仍为0.9克/厘米3.

  答(1)冰的密度为0.9克/厘米3.(2)20厘米3的冰密度仍为0.9克/厘米3.

  强调:(1)计算时,、V、指同一物质的质量、体积和密度.

  (2)同一物质,尽管体积不同,但密度相同.

  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P83,6,7.

  补充两题:

  1.有一块金属,质量是6750千克,体积是2.5米3,这块金属的密度是多少?查查表,看这是什么金属?

  2.有一满瓶油,油和瓶的总质量是1.46千克,已知瓶的质量是0.5千克,瓶的容积是1.2分米3,求油的密度?

  【评析】

  这个教案很全面,重点也突出,各教学环节安排合理,讲解清楚,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教学方法上注意了联系实际,实验和讲解有机的结合,注意了启发性,思路比较开阔,是一个比较好的教案.这里需要指出两点:第一,在提问后的讲解中,谈到区别是什么物质除了特有的颜色、气味、软硬外,还需要另一种特性,即密度,最好要举几个典型的例子,否则感到说服力不强.第二,在讲解单位时,谈到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后说“克/厘米3”这个单位较大”.这句话最好不讲,一则并不重要;二则学生不好理解.这句话实际上教师自己设立了一个不必要的难点.

  注:文中涉及课本为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

  密度教案示例之四

第二节密度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密度的初步概念、单位、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以物质本质特征来定义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投影仪、自制幻灯片、天平、石块、木块、水、量筒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自然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特性,我们正是根据物质的这些特性来区分、鉴别不同的物质。特性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能进行相互区别、辩认的一种性质,例如颜色、气味、味道、硬度等都是物质的特性,这节课我们来学生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二、新课教学

  1.建立密度的概念

  (1)实验:用天平测出木块和石块的质量;用刻度尺和量筒、水测出木块和石块的体积。数据如下:

  质量(克)体积(厘米3)质量/体积(克/厘米3)

  木块15100.5

  木块210200.5

  石块11042.5

  石块220xx.5

  (2)分析数据

  A.木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B.石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

  c.木块的质量跟体积比值不等于石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从表演中可看出不同种类的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可见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密度就是表示这种特性的物理量。

  (3)建立概念

  A.密度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符号ρ

  B.密度公式:ρ=m/V;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c.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03kg/m3

  (4)例题:一铁块质量是1.97吨,体积是0.25米3,铁块密度多大?

  已知:m=1.97t=1.97×103kg;V=0.25m3

  求:ρ

  解:

  答:铁块的密度是7.9×103kg/m3

  2.密度物理意义

  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3.思考与讨论

  (1)对同种类物质,密度ρ与质量m和V的关系。

  (2)不同种类物质,密度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

  (3)公式的物理意义。

  4.巩固练习:幻灯片出示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课后“动手动脑学物理”

  板书设计:

  第三节密度

  1.密度的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

  2.密度公式:

  3.密度单位:千克/米3(kg/m3)

  克/厘米3(g/cm3)

  1g/cm3=1000kg/m3=1

  03kg/m3

  4.密度物理意义:ρ水=1.0×103kg/m3表示1米3水的质量是1.0×103千克。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的种类有关,与它的质量和体积无关,(因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定)。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