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等奖教学设计

日期:2022-04-03

这是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等奖教学设计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3.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前,我们先来读一首小诗(出示《你别问,这是为什么》,配乐朗读)这是一位九岁小姑娘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下的诗。

今天,我们就走近这个女孩(板书课题,齐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1—4自然段,体会现实中女孩的不幸

我们已经学会了本节课的词语,并读熟了课文,那么卖火柴的小女孩,给了你怎样的印象呢?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谈一谈。

同学自由谈体会。

现在,咱们就带着你们刚才说的那些感受走进课文,看看课文是怎么写出刚才你们所谈到的这些感受的。

1.找4名同学读课文1—4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从这4个自然段中可以看出,在大年夜小女孩正经历着哪些磨难?(学生说词语并读句子,板书:寒冷、饥饿、恐惧、孤独)

2.屏幕出示文中体现女孩可怜的部分语句,学生齐读,再次感受小女孩的不幸。

(二)学习5—10自然段,体会幻想中女孩的幸福

在这个故事中,小女孩的结局是怎样的?课文的最后一句话说(出示句子,生齐读),小女孩看到过什么美好的东西呢?在大年夜她经历了怎样的幸福呢?

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的5—10自然段,想一想:小女孩每次擦亮火柴都看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1)画出相关语句,在课文的空白处做好批注;

(2)带着自己的体会多读几遍。

学生自学,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1.温暖(第一次憧憬)

指名生读句子,说体会(渴望温暖)。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再来读出这温暖的感受吧!(女生读第一句话,男生读中间的部分,齐读最后一句话。)

2.满足(第二次憧憬)

指名生读句子,说体会(渴望满足)。

提问:是啊,它要带给小女孩什么呢?

出示句子,指导朗读:烤鹅明明是不会动的,可它却从盘子里跳下来,摇摇摆摆走来,多么富有童话趣味!这只肚子里填满苹果和梅子的烤鹅,该怎么从盘子里跳下来,怎么摇摇摆摆地向这个穷苦的小女孩走来呢?用你的朗读告诉我们吧!(学生朗读,配以形体的动作,体会“摇摇摆摆”的样子)

3.安宁(第三次憧憬)

指名生读句子,说体会(渴望安宁)。

指导朗读:这是一棵多么美丽的圣诞树啊,小女孩多么渴望有这么一棵圣诞树,让我们带着小女孩的渴望,再读一读这几句话。

话题交流:圣诞树上那许许多多美丽的画片,不就是圣诞节时候我们送给别人祝福的贺卡吗?瞧!它们正向小女孩眨眼睛。如果你有这样一张画片,你想送给小女孩怎样的祝福呢?

4. 疼爱(第四次憧憬)

指名生读句子,说体会(渴望疼爱)。

指导朗读:小女孩不仅要获得这些物质上的满足,她还要追求更大的精神上的满足, 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就不再孤独,当她见到奶奶的时候,她会这样呼喊——(学生兴奋地呼喊);

小女孩得到了温暖,不再寒冷,她会这样呼喊(激动的语气);

为了和奶奶一起走,小女孩请求奶奶——(学生恳切地读:奶奶,啊!请把我带走吧!);

就这样,她向奶奶慢慢地诉说着把她带走的原因——(生读“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此刻,小女孩流下的泪,还是伤心的泪吗?那是幸福的泪花,她可能还带着一点撒娇的语气——(学生完整地把女孩对奶奶说的话朗读了一遍)

亲爱的同学们,其实我们怎么想象、怎么朗读也无法完全再现小女孩当时幸福快乐的时刻,那就让我们把双手放在胸口,静静倾听这心灵的呼唤吧!(配乐静听,课件显示文字:

“奶奶!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个样,就会不见的!”)

5.快乐(第五次憧憬)

就这样,她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小女孩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们俩是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

有感情朗读:“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6.小结(梳理“幸福”)

故事结束了,我们再回到课文的最后一句话(出示,齐读),在火柴的亮光中,小女孩看到了(指板书总结:火炉等)这些美好的东西,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是指什么呢?

7.理解“虚实结合”的好处

有了火柴的亮光,才让小女孩获得了光明与快乐,把小女孩的五次梦想罗列在一起,读着不是更一目了然吗?(出示罗列五次幻想内容的文字,用不同颜色体现)为什么安徒生却把这些梦想安排在女孩每一次擦燃火柴的过程中呢?

(出示课文描写的五次擦燃的句子——“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让学生讨论)

总结:这样写不仅读起来一波多折,引人入胜,小女孩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点燃火柴,也体现着这些梦想来自于小女孩内心强烈的渴望。

同学们,虚实结合,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是这篇童话的特点,课文的哪一部分是写实,哪一部分是虚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三)主题升华

童话读完了,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小女孩飞走了,她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思考?(学生说感言)

虽然小女孩实现了她的梦想,获得了幸福,但是她还是去世了,这是一种沉重的幸福,充满悲伤的幸福。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我们可以去创造一个我们心中向往的美好世界,这正是童话故事的永恒魅力,也是安徒生的博大胸怀的体现。有着西方文化信仰的安徒生创作这篇童话后,批注过这样的一句话(出示,齐读)。

那么在我们东方民族文化中,幸福又是什么呢?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呢?(指名学生说: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奋斗和幸福是新时代的主旋律。人民创造历史,幸福源于奋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幸福愿景归根到底要靠奋斗。

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不是把幸福的希望寄托于上帝,而是应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所以,请你们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出示齐读)

三、主题阅读

在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篇安徒生的童话,你还记得吗?(《丑小鸭》),那你们一定对安徒生有一定的了解,谁来介绍一下安徒生?(指名说)

在我们的主题丛书上也有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上节课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阅读了,并要求大家画出一两处你最感兴趣的语句,谁来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指名回答)

四、作业

1.仿照《别问我,这是为什么》,写一首小诗。

2.继续阅读《主题丛书4》。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19世纪丹麦伟大的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杰作。这篇童话记叙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饿死在街头的悲惨故事,深刻地控诉了当时丹麦社会贫富悬殊的不合理性,揭露了专制社会的罪恶,表达了作者对小女孩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

  我执教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通过学习课文的第二大段,学习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从火柴的光亮中看到种种幻象,从而感受到小女孩的可怜与悲惨。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

  静下来的时候细细反思这堂课,总结了以下几点成功之处,需改进之处以及困惑之处。

  一、成功之处

  1、创设情景,激发学生情感

  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的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推动教学活动向纵深发展。因此,我们在课堂中,努力创设情景。在开课时,我运用一首《为什么》的小诗激发学生对小女孩的同情心,引入新课,学习课文小女孩冻死街头这部分,配乐有感情朗读直接把课堂悲凉的基调定了下来,这样的引入为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女孩悲惨的命运奠定了良好的基调。另外,借助音乐,通过朗读把学生带入到课文的情景中来。

  2、文本对话,领悟课文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教学时,能够反复读,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领悟课文的内涵,感受到小女孩的悲惨。这篇课文的难点是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我能够引导学生去体会,幻景越是美好,现实越让人感到悲凉,学生也能领悟到小女孩只能通过幻想来满足一下她对幸福的渴望,太可怜了。学生在一次次地与文本对话中,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一次次从美妙的幻想回到痛苦的现实生活中。从中,深刻体会到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命运。

  3、反复朗读,升华学生情感

  在突破难点,领悟课文内涵之后,通过配乐朗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学生深刻的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的悲惨,从而对她产生了深切的同情。

  二、遗憾之处

  1、安徒生的这篇童话,离我们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了,宗教信仰渗透在西方人的生活和思想之中,在“以人为本”的今天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尊重异域文化,显然,《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一篇很好的入门课。可我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只是注重了当时社会的冷酷无情和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却忽略了这点。

  2、另外,《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小学生教科书上,我们重读它,一定会有超越时空的新意。那么,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在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当时的人情冷漠的同时,还应该让学生感悟点什么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还记得我在引导学生探讨“小女孩的死是痛苦的还是幸福的”时,就出现了两种不同的态度,多数同学说她的死是痛苦的,但也有少数同学说是幸福的,他们的理由是小女孩的死是对痛苦的解脱,因此是幸福的。我当时面对学生的两种不同的观点,没有过多去讲。现在细想,我觉得我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应该对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导向,应该超越文本,教育学生要向卖火柴的小女孩学习,不要悲观和失望,要勇于幻想和追求,即使遭遇不幸,也要像卖火柴的小女孩那样去微笑着面对。这样,就更体现了教材的人文价值。因为它教会了学生对待困窘和艰难的一种人生态度。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3 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是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为了能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在教学中我从几句重点语句的理解入手,通过分析体会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处境和心情,以此为切入点来体会理解作者所寄予的对穷苦儿童的深切同情。

  为了更好的理解小女孩的这一处境,我让学生与自己在过春节、中秋节时喜庆热闹、家人团聚的情景做了个比较,通过对比学生更加深了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同情。最后,我让学生对卖火柴的小女孩说几句心里话,学生的踊跃发言和他们的种种设想超出了我的预想。

  这节课结束后,我在总结得失时又发现,虽然在解决重难点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朗读方面却做得不够,应该在朗读方面加强指导,让学生在朴素自然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小女孩的形象,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

卖火柴的小女孩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4 篇

 《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在这课的教学中,我从整体入眼,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体现了以下特点:

  1、把握了一条情感脉络。课文伊始,我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从“大年夜”你们是怎么过的说起,引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细细去品味文章,在这过程中,我着重抓住“可怜”引起学生的同情之心,通过指读、自读、悟中读、指导读、重点读,使学生对小女孩由怜生爱、由爱生悲,使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提升,情感不断升华,达到人文合一。

  2、培养了学生的四种能力。

  (1)自主探究能力。作者的感情是通过语言文字表现的。她的“可怜”体现在哪里?学生先在自读中自悟,并能划出相关的句子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小组合作中学生各抒己见,加深了理解和感受。这一做法也与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相符合。

  (2)想象和表达能力。理解课文后,我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过大年夜时的幸福情景,再让学生说说小女孩在大年夜的悲惨遭遇,让两者进行强烈鲜明的对比。我向学生们提了一个问题“面对饱受饥寒的小女孩,你想对她说些什么?”学生们尽情的表达出自己的爱心、同情心,都希望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帮助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适度的说话练习,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性、深刻性,在学生的侃侃而谈中,他们深入理解了课文,课文的中心也从而得到了升华。另一方面,通过虚拟这一情境,一方面深化了课文的熏陶感染作用,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表达能力。

  (3)朗读能力。教学中我能运用让学生谈感悟、抓重点词、自由读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的目的。

  (4)质疑能力。为了更能唤起学生的同情之心,我在最后环节引导学生略学了第三段,了解故事最后的结局是小女孩面带微笑冻死了,同时起到了“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的效果。

  这节课虽然教学目标完成的较好,学生弄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我却忽视了对文本深层含义的分析,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没有很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言面不是很广等不足之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使我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