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说课稿 >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

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日期:2022-03-28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是优秀的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1、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一、选材来源: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1、导入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五、活动评价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2、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一、选材来源: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

  1、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1、导入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五、活动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3、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送宝宝

  一、 设计意图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于幼儿的生活。公交车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交通工具,大部分幼儿有过乘坐经历。我们也经常看到公交车上有很多危险或不文明行为,有必要帮助幼儿正确认识,提高文明意识。同时正逢今年我们昆山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到行动中去。幼儿园纲要也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以此为指导,我设计了本次中班社会活动《送娃娃》。)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的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材分析,我从认知、、技能、情感三方面制定了以下两个目标:

  1.在情境中了解乘公共汽车的基本规则,增强文明意识。

  2.通过扮演角色、结伴游戏,体验遵守规则的乐趣。

  (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定在:了解乘公共汽车的基本规则)

  二、 活动准备

  为了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能更好地服务于本次活动内容,达到活动目标,我从物质、经验两方面做了准备:

  1. 物质准备:公共汽车模型一个;斑马线、红绿灯场景;《乘公共汽车》课件;幼儿操作卡片

  2.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过斑马线、红绿灯

  (精心准备的物质材料为幼儿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氛围,提前的知识铺垫能使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三、 活动过程

  下面我来说一下我的活动过程,共有三个环节:

  (一)自主协商,分配角色¬--选选、演演,激发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情境游戏),了解规则¬¬--(玩玩、说说,感知乘坐公交车的规则)

  (三)(总结提升),(拓展思维)--听听、念念,。感受遵守规则的快乐。

  第一环节,自主协商,分配角色(1)首先让幼儿在门口集合,引导语:小朋友们,平时你们是怎么来幼儿园的?,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2)今天老师请你们来做爸爸妈妈,乘公共汽车送娃娃上幼儿园。(请幼儿两两找朋友商量决定角色,谁做爸爸、妈妈,谁做宝宝)幼儿对自己来园的方式都比较熟悉,从幼儿的经验出发,能更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而让幼儿自主选择伙伴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自主的能力。为下文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情景表演(情境游戏),了解规则¬¬,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部分,我遵循循序渐进的方法,通过让幼儿了解上车前的规则,在车上的规则以及车上的文明美德,因此,我分了三个部分来进行教学:(以上车、坐车、下车为情节贯穿,重点通过三个小游戏来达成目标:)

  第一部分是排队上车,(体验上车的规则)。事先将汽车模型放好。我通过一系列的提问:你们有没有坐过公共汽车?公共汽车是什么样的?(重点了解有两个门:前门和后门)为什么要有两个门? 乘坐公共汽车应该遵守什么?(规则)请幼儿手拉手排成两列纵队上车。(2)师模仿售票员,引导幼儿依次从前门上车,找座位坐好。引导语:各位乘客请注意,请从前门上车,上车请排队,上车后请找座位坐好、坐稳,请照顾好您的孩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完全是作为一个引导者,引导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引导幼儿了解上公交车前的一些规则,再让幼儿排队上车,(亲身体验排队上车的规则。教师模仿售票员的口吻,使游戏的情境性更强

  第二部分是(观察判断),讨论(了解)在公共汽车上应遵守的规则。(1)语言引导:我们在公共汽车上应该遵守什么规则,注意些什么?请幼儿自由讨论,再请个别幼儿说说。鼓励幼儿大胆发言,引导幼儿在自己的已有经验上自主讲述,从而更好的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有话可说。(2)观看《乘公共汽车》课件,幼儿判断对错。依次播放多媒体。

  通过播放对比镜头,引导幼儿更强烈的感受到规则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3)教师小结:乘坐公共汽车,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依次排队,不要拥挤;坐车时不要把手、头伸到车窗外面以免发生危险;不能在车上大声说话和乱扔垃圾、吃东西,一定要遵守规则,才能保证安全。(4)幼儿操作。从椅子下拿出小卡片,选出正确的乘公共汽车的规则图,贴在自己的身上。“家长”和“孩子”互相检查。通过幼儿操作小卡片这一小环节,更进一步的巩固了公交车的一些文明规则。

  第三部分是情景表演:让座,引申对他人的关爱。(1)中途上来一位老奶奶,(请一名老师扮演)考验有没有幼儿给老奶奶让座。

  (2)讨论在公共汽车上,应该给什么样的人让座。(给老人、孕妇、残疾人、抱小孩的人)幼儿自由讨论。鼓励幼儿根据自身经验大胆讲述。(4)汽车到站了,引导幼儿从后门下车,不拥挤,“家长”拉着”“孩子”,依次下车。这一环节让幼儿了解一些车上的文明现象,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更应是从小就培养起来。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细节,把车上可能发生的现象都考虑的十分周全,并在这一情景表演中把上一环节中说到应遵循的规则都一一进行表演巩固。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始终借用售票员的口吻与幼儿进行间接交谈,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三环节(总结提升,拓展思维。)(1)出示“斑马线”、“红绿灯”。过马路该走哪里?(斑马线)还要看清什么?(红绿灯)(2)带领幼儿边走边念儿歌:(今天我们真开心,公共汽车一起乘,遵守规则讲文明,人人都把我来夸!)(老师以)朗朗上口的儿歌(总结本次活动,有助于幼儿加深印象)。(3)(引导感受:)幼儿园到了,今天爸爸妈妈乘公共汽车送宝宝上幼儿园,你们开心吗?因为我们都遵守了乘公共汽车的规则、过马路的规则,所以没有发生危险情况。小朋友们在幼儿园也要遵守各项规则,这样我们才会更安全、更开心。(4)“家长”和“孩子”再见,引导“孩子”提醒“家长”上班路上遵守规则,注意安全。从应遵守公共汽车上的规则拉回到幼儿生活和学习中应遵守的规则,迁移了经验,(拓展了思维)也使活动具有完整性。

  四、 教学方法

  下面我来说一下本次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1. 形象逼真的情景法(情境法):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中,教师采用的大型教具就是一个自制的公共汽车头的模型,整个活动幼儿都是在这个大模型中进行讨论、讲述、操作等等,也因为教师创设的这个情景(场景),使幼儿(身临其境),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 轻松互动的游戏法: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以游戏为生命,多游戏,多快乐”。本活动正是以游戏贯穿始终,(幼儿始终扮演着“家长”、“孩子”的角色,老师始终是售票员,使幼儿充分融入情节,)因此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是很高的。在这个游戏中,幼儿一直都是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引导者帮助幼儿总结和提升,促进他们的学习更加有效。

  以上就是我设计的本次活动《送娃娃》的说课内容,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整片说课稿阐述比较到位,由于教案是详案,所以有些话很详细,真正比赛时不可能考虑这么周全、写这么详细,可以修改得简略些,但是过程还是要体现清楚。说课就是把教案说给别人听,让人明白是怎么回事。所以过程中的提问、引导幼儿干什么、老师的小结等不能省略。

  注:纲要的选用切忌断章取义,要写完整一句话,并用来说明你想说明的问题,与自己的文章语句要接得住。开始部分的设计意图要简练些,不要说很多很长,更不要兜圈子,听了半天没切入主题,评委会失去耐心。

4、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节约用水

  《纲要》明确指出,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即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中班幼儿在进行小水滴旅行记,吹泡泡,沉浮实验,奇妙的水车等活动中,已经完全被水的"魔力"给征服了幼儿虽然知道要节约用水,他们一边说节约用水,一边在洗手、喝水、上厕所等过程中浪费水,加之今年我国西南五省遭遇了特大旱灾,水资源十分缺乏。所以,我设计了这节的活动,符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教学要求。  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节约用水,从我做起》是中班的一节社会活动。通过幼儿观察交流分享,观察讨论,关注生活讨论节水方法和师幼表演等活动,意识到节水要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承担起节水义务宣传员的责任。  (二)教学目标:《纲要》强调: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向导的作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和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定了认知、能力、情感三方面的目标。  1、让幼儿了解国家水资源的现状,激发幼儿节约用水保护环境的责任心。  2、懂得节约用水要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  3、从身边小事做起,讨论节约用水方法,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实现目标的有力保证,为了达到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让幼儿在家长的引导下观察记录生活中浪费水资源的不当行为,并与家长一起商讨一些节水的好办法,制作节约的标志与宣传画。  2、物质材料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节水的标志、节水小天使的标志牌。  (四)说重难点活动重点:使幼儿树立节约用水,从我做起的意识。  活动难点:知道节约用水的几种方法,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何去突破难点?通过幼儿观察、讨论、总结节水方法来完成。  二、说教法《纲要》明确指出:要坚持幼儿是活动的主体。社会教育活动不是教师告诉幼儿"你该怎样",而是幼儿要"怎样",教师只是对幼儿的选择和行动起引导和帮助作用。  我采用的主要教法有:  1、谈话法:帮助幼儿提炼原有的社会知识经验,使之系统化、明确化。  2、讨论法。有利于幼儿自由发表意见和感受。  3、情景教学法:由教师展示一些缺水和浪费水的情景,让幼儿对其中的社会问题进行思考,让幼儿理解节水的重要性。  其次还采用观察法,记录法,角色扮演等方法。  三、说学法《纲要》的社会领域中提出:必须使幼儿动手、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往、观察、体验、表现等,让他们在活动中主动发展社会性。  主要学法有:  (1)讨论法:让幼儿相互讨论节水的方法;(2)观察法;通过对课件图片的观察,让幼儿的心灵有所触动,树立节水的意识;(3)合作式的学习方法:与家长一起制作节水宣传画与节水标志。  四、说活动程序《纲要》的社会领域中提出:社会教育活动要有"整体性"的观念。教师要把知、情、意、行等方面有机地融合在教育活动中。  (一)观察交流分享,导入活动。  1、出示一些脏物和干枯的花,让幼儿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2、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梳理了解水的重要性。  (二)观察讨论,激发情感--观察多媒体课件,看看说说,了解水的珍贵,激发珍惜水的愿望。  (三)关注生活、积累方法。  1、幼儿分组讨论在幼儿园 和我们的生活中节水的方法。老师归纳进行记录,强化节水意识。  2、播放贴近幼儿生活的节水图片。  小结:节约用水,可以从身边的小事着手,从 节约一滴水开始,养成节水的好习惯。  五、师幼互动,进一步激发节约用水的责任心--通过歌曲表演和缺水的图片引起大家 的共鸣。  六、师幼的共同感觉和活动的可见成果展示--请小朋友来当节水宣传员,并拿着节水标志牌去向客人老师做宣传。  七、设计亮点我个人认为在活动设计上有以下亮点:通过观看缺水的图片,让幼儿的心灵有所震撼,从而激发幼儿节水的愿望是第一个亮点;第二个亮点是通过歌曲表演及幼儿和家长一起制作节水宣传画与节水标志,向班级宣传,向在座的各位客人老师宣传,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节约用水,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渭滨区烽火幼儿园 张卓华)

5、幼儿园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一、选材来源: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三、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四、教学过程: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1、导入活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五、活动评价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6、中班社会说课稿:神奇的筷子

一、选材来源:

  此活动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筷子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一种餐具,他们基本上每天都能看到,用筷子进食是我国的一大特点。

二、教学目标

常言道,心灵手巧。使用筷子是手的精细协调动作。用筷子夹食物时,不仅是5个手指的活动,腕、肩及肘关节也要同时参与。从大脑各区分工情况来看,控制手和面部肌肉活动的区域要比其它肌肉运动区域大得多,肌肉活动时刺激了脑细胞,有助于大脑的发育。可见,及早进行手的活动功能训练一方面可以让幼儿享受用筷子进餐的乐趣,另一方面对幼儿的智力发育也有好处。中班幼儿的小肌肉不断的发展,可以掌握多种动作技能,而且会比较协调。但班里大部分幼儿不会使用筷子吃饭。因此,我选择此教材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学会使用筷子,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了解筷子的用途,知道筷子是中国人的发明创造。

  2、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

  3、尝试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三、教学方法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幼儿人手一双筷子、一只碟子;每组一只托盘,内放煮熟的五香豆粒、花生粒和豌豆粒;《卖汤圆》音乐磁带和录音机。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示范法:使用筷子需要掌握动作要领,通过教师准确的示范动作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基本动作技能。

  2、操作探究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三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练习筷子的正确使用方法。此时不必强求孩子一定要按照自己用筷子的姿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有个逐渐改进的过程,学会主要动作要领就可以。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拿筷子的姿势会越来越准确。第二次操作是实践活动,通过品尝食物进一步练习和巩固筷子的使用方法。第三次操作,主要是尝试使用筷子进行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并体验其中的乐趣。

  3、游戏法:中班幼儿处于游戏的高峰时期,好动是他们这一年龄段的突出特点。因此,我设计了“筷子舞”“搭建筷子”等一些游戏,让幼儿充分体验筷子带来的乐趣。

  说学法:

  1.操作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一次操作活动中我就引导幼儿练习筷子的使用方法,在这

四、教学过程: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对教师示范的观察进行练习,他们不一定会使用的很正确,那也不要紧,在第二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通过品尝,强化了筷子的使用方法,教师适时的个别指导,就巩固了练习方法。在尝试筷子进行各种活动时,孩子们通过使用筷子打击节奏、搭建游戏等活动中,他们的创造思维得到了发展。

  导入活动——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练习筷子的实践活动——筷子游戏

1、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采用谜语引起幼儿对筷子的兴趣,“姐妹双双一样长,一起工作一起忙,冷冷热热都经过,酸甜苦辣一起尝。”这个谜语形象的讲述了筷子的外型特点和用途。在孩子们兴趣勃勃的猜出谜语后,教师出示筷子,简单介绍它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幼儿操作筷子的欲望,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筷子的使用方法有一定的标准,因此,我在幼儿第一次练习前,先示范讲解使用筷子的动作要领,再让幼儿练习自由练习。第二次的学习,我配上了音乐,让孩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里练习并拢筷子拨饭、张开筷子夹菜等动作。

3、实践活动。

  学习筷子的目的在于在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在这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豆类食

  品,让他们通过品尝锻炼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手指配合的协调性,落实了第二个目标,在音乐中,孩子们无拘无束的使用筷子,边吃边和同伴交流,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最后是小结使用筷子的好处。

4、游戏活动。

五、活动评价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因此,在幼儿使用筷子品尝活动即将结束时,教师随音乐用筷子敲出欢快的节奏,吸引幼儿一起来打击节奏乐。这个游戏活动渗透了艺术活动,在幼儿跳完节奏舞后,教师提问:“筷子还可以怎么玩?”这个问题的设计为幼儿提供了创造发挥的空间,在这环节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游戏活动。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筷子”来进行。本次活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使用筷子的乐趣。

7、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幼儿园科学说课稿

  一 说教材

  《电动玩具》是属于中班的科学活动,选自《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科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能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以及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本次活动要求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培养其探索的兴趣,教材在编写上注意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一般来说,一个四岁的孩子对理论知识较难明白,但如果经过自己动手操作得出的结论往往比老师的讲述要深刻得多,因此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

  1、 通过让幼儿动手操作去了解电池的作用并学会正确使用电池。

  2、 在操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主动利用语言向人表达。

  3、 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的奥妙及时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

  前面两顶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后面一项是本活动的难点。

  二 说教法学法

  这一活动的对象是中班的幼儿,他们的年龄小,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以情景式教学方法为主,努力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如我要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电动工厂,可以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安装玩具,同时我还采用了参与法,讨论法,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为了更好地达到以幼儿为主体这一目标,我在这一活动中还通过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拆一拆等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在实际操作中去发现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

  三 活动设计

  本次活动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里我采用了谈话进入:以嘟嘟玩具城的总经理给老师打来电话,说他们的玩具城明天就要开张,可是玩具城里的玩具有的却还没安装好,所以他们想要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去帮忙,问小朋友是否愿意去帮忙,以这种形式进入可以让幼儿感觉亲切,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第二部分: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这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和难点的所在,也是突破重点和难点的关键部分。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这部分的设计,这里我也分了两小点:

  1、 引导探索

  在这一部分,我请配班老师扮演经理,由经理请我班的幼儿进玩具生产工厂参观,但在参观前经理要先向幼儿提出要求:在参观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自由摸一摸,拆一拆,做一做这些玩具,但要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参观完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组织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参观,注重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再次探索

  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这里就请幼儿开始去帮助安装还没完成的电动玩具,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孩子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老师可以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

  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在这一环节里,我把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幼儿负责安装电池,另一组幼儿负责检查,这一过程可以让幼儿与幼儿之间有一个沟通讨论的机会。

  (四)扩散经验

  在幼儿了解电池的作用以及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助总经理解决了问题的基础上过渡到让幼儿想一想电池还能使什么东西动起来?这一环节我打算:因为孩子帮经理解决了问题,所以经理要送他们每人一对电池,让他们尝试拿着电池去让我们身边的某些物体动起来。这样我可以让孩子学习环境从课堂转移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来,以达到让幼儿主动去观察周围事物的目标。

8、幼儿园中班说课稿:幼儿园数学说课稿

  说教材: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的各环节都渗透着数学知识,如:早晨入园时可以问问幼儿:“今天几点起床的?几点上幼儿园的?”又如,在幼儿做操排队时,问问幼儿:“谁排在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让幼儿形成了序数的概念;分午饭时,碗与筷子的一一对应、小朋友的人数与所搬的小椅子的个数的对应与比较,既提高了幼儿的点数能力,又将对应、比较知识融合其中。生活中的数学教育随处都有,而这些活动,都离不开数字。因此,我设计了活动《找数字》,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根据幼儿的认知,理解水平,我把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1)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2)幼儿对数字感兴趣,进一步巩固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二、说难点,重点

  难点:中班幼儿的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主要依靠动作进行,需要亲身体验,在操作探索中发现事物的特征。他们对数字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每个数字的形状不同”这一点上,数字究竟表示什么意思,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有什么用处,幼儿的概念是模糊的。虽然他们在生活中接触了很多的数字,但他们几乎没有去思考,理解过这些数字究竟代表什么意义,因此,让幼儿“体验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是本次活动中的难点。

  重点:在幼儿的眼中,“数字”与“图画”没有太多的区别,所以,常常有幼儿把“5”写成了“ζ ”,把“9”画成“ ”像一个气球。因此,如何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这对幼儿的一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说活动准备。

  教师的准备工作:

  (1)一座没有门牌号的楼房,分别住着小鸡,小鸭,小狗,小羊,小牛等十个小动物。没有数字的钟面,没有数字的称,汽车等。

  (2)带有数字的其他实物,图片。

  幼儿的准备工作:请幼儿收集写有数字的常见物品或图片。(手表,闹钟,日历,温度计等。)并布置在教室的四周,成为“数字世界”。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新《纲要》中要求,让孩子们在情景中学习,在探索中学习。围绕教学目标,本次活动采用了情景学习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等。

  1、情景学习法:把幼儿收集来的各种有数字的物品布置在教室四周,形成一个有趣的“数字世界”。

  2、观察法:通过幼儿观察他们带来的物品,理解“数字”和“物品”之间的关系,并引起幼儿的思考。

  3、操作法:通过幼儿为各种物品编号码,加深幼儿对“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的理解。

  4、游戏法:在本次活动中,游戏是一条主线,通过幼儿“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编数字”等小游戏来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

  五、说教学过程。

  本次活动我将分成:游“数字世界”——猜数字——找数字——游“粗心王国”这四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个环节是:游“数字世界”。

  带领幼儿来到“数字世界”,请幼儿注意观察,这些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是什么?教师用神秘的语调说:“小朋友,今天,老师带你们来到了一个神秘世界,这里的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找一找,是什么?”引导幼儿寻找数字,发现钟,表,日历,称等物品上都有数字。这样问题导入,一下子就能调动孩子的兴趣。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二环节是:猜数字。

  请幼儿猜想物品上数字的意义及他们的功用。教师说:“刚才,我们逛了数字世界,发现这里的东西上都有数字,请你们想一想,它们有什么用处呢?”教师逐一取出钟,日历,称等物品,请幼儿分别说一说他们的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6分钟。

  第三个环节是:找数字。

  请幼儿寻找生活中的数字。教师说:“原来,数字有这么大的用处!那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我们今天收集来的这些物品上有数字外,还有哪些物品上也有数字呢?”请幼儿自由发言,谈谈他们还在那里见到过数字,有什么用处。这一环节大约进行4分钟。

  第四环节:游“粗心王国”。

  请幼儿为空白的物品添上数字。教师说:“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粗心王国’游玩,请小朋友看一看,想一想,‘粗心王国’的物品上,少了什么?”“他们的生活方便吗?为什么?”“小朋友,请你们来帮助他们,为这些物品添上数字,使他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方便,好吗?”这一环节大约进行8分钟。

  在整个活动中,我依据幼儿的学习规律和年龄特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及形式,寓教育于游戏活动中,达到我在活动前预设的目标。

相关文章

《中班主题探究说课稿《蔬菜好吃有营养》》:1、中班主题探究说课稿《蔬菜好吃有营养》  导读:在活动中我们主要是通过幼儿猜谜、动手操作、分类、制作等活动,在看一看、摆一摆、玩一玩、尝一尝等幼儿自主参与的过程中突破重难点。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

《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有趣的转动》》:1、中班科学活动说课稿《有趣的转动》  导读:这是一堂科学课,主要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感兴趣,其中提供了日常常见的物体让幼儿进行探索,设计了课件让幼儿能直观的欣赏,这样可以加深幼儿的印象,因此整堂课重点就在于让幼儿

《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碗屋》》:1、幼儿园中班语言说课稿《碗屋》  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  一、说教材我今天执教的是中班语言活动。这个活动选自朱家雄主题式课程中班春期主题活动《小小厨房》里的分主题活动之一《碗屋》。这是一个充满童趣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