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说课稿 > 幼儿园小班说课稿

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大雨小雨》

日期:2022-04-05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大雨小雨》,是优秀的幼儿园小班说课稿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大雨小雨》

1、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大雨小雨》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2、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大雨小雨》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特别喜欢雨天,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还经常跑到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接雨滴、用小脚踩着水坑等等。针对孩子们对雨的这一兴趣爱好,所以我设计、组织了本次活动《大雨小雨》。本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说说、唱唱、动作表现及乐器演奏等不同的方式表现对雨的认识。

  目标定位: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真正接触乐器的时间较短,对于演奏方面的知识了解较浅。所以,我把活动目标简单定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表现大雨、小雨,并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其次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大雨、小雨。最后是初步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活动的重难点:学习用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歌曲《大雨小雨》;2、自制图谱3、录音《大雨小雨》;4、打击乐器:自制响罐活动流程:

  我的活动流程大体分以下四个环节:

  1、导入活动,复习歌曲。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形象、鲜明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活动的开始,我以两个大、小不同的纸偶“大雨点、小雨点”直接引入主题。我借助形象、直观地教具充分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和对大雨点、小雨点的喜爱。

  2、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分别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我首先请幼儿回忆大雨、小雨的特点。通过让幼儿学大雨、小雨的声音、比较它们声音的高低。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我们在唱到‘大雨’的时候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唱‘小雨’的时候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的强弱变化有一个更深入的感受。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节奏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形象地表现大雨、小雨,我首先出示“大雨的节奏谱”并调动幼儿的思维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自己。通过幼儿的动作表现,让他们知道大雨适合选择幅度、力度较大的动作表现;小雨的声音小就适合幅度、力度较小的动作表现。

  在创编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引导幼儿看图谱徒手拍节奏。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来表现。让幼儿从易到难,最后到练习拍总谱。练习过程中,幼儿随教师边指边拍节奏,这样做使得在练习节奏型上就得心应手了。同时也为乐器演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引导幼儿用合适的乐器演奏《大雨、小雨》,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本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在幼儿选择乐器时,我首先出示响罐,让幼儿自己观察,并倾听声音的不同。通过让幼儿听声音,进一步引导幼儿选择演奏大雨、小雨的乐器并说出选择该乐器的原因。

  为了能提高幼儿演奏的兴趣,我通过向幼儿介绍自己的指挥手势,告诉幼儿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在教师的手势及语言提示下进行演奏。教育幼儿在不演奏时能有意识地控制乐器,使其不发出声音。让幼儿在乐器演奏的同时,真正体验到打击乐带来的快乐。

  1、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节拍节奏,表现乐曲的情绪。

  2、自己创编节奏型,学习看节奏图谱打节奏。

  3、能根据节奏图谱上的打击乐标记,用打击乐分声部合奏。注意和大家保持和谐。

  准备1、幼儿已认识台湾,知道高山族。

  2、中国地图,《阿里山的姑娘》乐曲磁带,录音机。

  3、节奏图谱,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双响鼓、圆舞板等,人手一件。打击乐标记。

  步骤1、引导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宝岛台湾,谈起高山族。引出乐曲名称。

  2、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导幼儿用动作感受乐曲的性质。(注意接前奏)3、幼儿听乐曲观看教师表演活泼优美的舞蹈,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按乐曲的节奏一拍一拍地拍手,感知乐曲的基本节拍。

  4、幼儿听乐曲,创编节奏型。

  5、请愿意表演的幼儿到前面表演自己创编的节奏型。教师要鼓励和肯定有创造性的幼儿。

  6、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看谱到节奏(可用手拍、跺脚、拍腿等动作表现)。

  (1)分两声部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2)两声部合奏。提醒幼儿注意变换节奏型的地方要准确。

  7、乐器演奏(播放乐曲)(1)教师在节奏谱上附上打击乐的图形标记。

  (2)幼儿自选乐器,看图谱分声部自由练习。

  (3)幼儿按声部坐下(拿三角铁、铃鼓的幼儿为一个声部,坐在一起;拿圆舞板、双响筒的幼儿为另一声部,坐在一起)。看节奏谱,分声部反复练习。

  (4)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要求配合和谐,不受干扰。

  (5)幼儿交换乐器,分声部练习。

  (6)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提醒犹如配合默契。

  建议可组织系列活动1、赏识活动:认识台湾,介绍高山族。

  2、音乐欣赏:《阿里山的姑娘》

  3、节奏活动:《阿里山的姑娘》

3、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开火车》

  一、首先就本课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这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一节音乐的韵律活动活动,活动当时正值“六一”期间,也刚好是我们最近正在进行的话题“六一”儿童节中的一节课。韵律活动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纲要》中指出,在韵律活动中,小班幼儿重点根据音乐做上肢或下肢的简单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跳简单的集体舞蹈。

  这个《开火车》是一个邀请舞的游戏,小班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体验到与同伴游戏的快乐。而在之前的早操中,我们小班年级组也曾经做过《开火车》的律动活动,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对于开火车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每次做到开火车的律动时兴致都特别高,幼儿对于开火车的相关动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为今天的《开火车》活动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开火车》一直以来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早操、户外游戏等环节幼儿都可以接触到,而此次活动的创新之处是将开火车这样的形式引用到了音乐游戏中,选用了我们班上幼儿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邀请舞的形式,在活动中一方面感受了游戏的乐趣,另一方面也体验了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喜悦之情。邀请舞这样的形式需要全班幼儿的共同配合和参与,也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

  二、活动目标的提出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纲要》中明确提出,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习模仿动作“开火车”,能跟随音乐较轻快地做小跑步。

  这一条目标主要注重幼儿的动作发展,让幼儿熟悉“开火车”的动作,并且能够根据音乐模仿开火车的动作,在开火车的动作中最主要的动作就是小跑步,在掌握了此项技能之后,再去进行之后的游戏。

  2.借助游戏的情境,了解邀请舞的动作及其转换,初步明确“火车头”和“车厢”所做的相同和不同动作。

  这一条目标是在第一条目标幼儿掌握开火车的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邀请舞的游戏。在这条目标中,对于幼儿的动作技能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加大了动作的难度。

  3.知道寻找空地方开火车,感受与同伴舞蹈的快乐。

  这是一条情感目标,《纲要》中提出,在艺术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最重要的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不应该把幼儿对于技能的掌握结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三、活动重难点分析。

  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邀请舞的动作和规则,了解《开火车》这一邀请舞的顺序:即开火车--招手邀请--跳动转身变换车头方向。而在这几个动作中,我觉得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的就是“跳动转身变换车头方向”这一动作的部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在跳转身变换车头方向时,车头与后面当车厢的幼儿要同时向后跳转180度,当车厢的幼儿越多,这个动作就越困难,因此在这个部分,也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与提示。

  四、活动之前的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大多数幼儿都坐过或者看过火车,对于火车的基本特征都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同时在以前的早操中,我们曾经也有《开火车》的律动,因此幼儿对于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一、活动过程的设计。

  1.活动进场:在活动之前,我让幼儿开小汽车进入活动室,为今天的开火车的游戏做一个小小的铺垫。由于这是一个音乐活动,因此在过程中我也强调音乐,幼儿开小汽车进场时,听音乐给幼儿提示,让幼儿听音乐开始开汽车。

  2.复习歌曲:复习歌曲的部分,我选择的是幼儿前不久刚学的《好娃娃》这首歌,这首歌我们班幼儿都很喜欢唱,这边我在复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幼儿边表演边唱,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提问做了铺垫。

  3.创编开火车的动作:在这个部分,让幼儿自由创编开火车的动作,提炼出其中比较典型的动作,引导幼儿重点去观察手臂和脚的动作,注意手和脚的一起动作,并且帮助幼儿分析动作的含义,创编好以后,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哼唱,集体做开火车的动作,对音乐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学习邀请舞《开火车》:这部分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对于邀请舞,我们班幼儿还是比较陌生的,之前也没有相关的经验积累,所以在讲解规则的这部分,就需要特别的注意。我并没有刻意的去讲解规则,而是通过自己的示范,一边示范一边对于游戏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做重点的讲解。在示范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动作变换的部分。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教师带领幼儿玩了一遍游戏之后,幼儿对于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让幼儿自己游戏,教师在旁边做观察与指导,在动作转换时做一定的语言提示,在这个过程中,也使所有幼儿都参与到游戏当中。最后,幼儿开着火车走出活动室,整个活动也在游戏中结束。从始至终,都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活动中的难点“原地跳转180度”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当参加游戏的幼儿比较多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除此之外,由于活动时间的原因,整个游戏只进行了一遍,幼儿的兴趣都很高,似乎还都有些意犹未尽,因此今后我也将把这个活动延伸到日常的游戏当中。

4、幼儿园小班节奏乐《大雨小雨》说课 (含伴奏)

大雨小雨伴奏MP3下载

下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孩子们特别喜欢雨天,他们喜欢听雨的声音还经常跑到雨中手舞足蹈,用小手接接雨滴、用小脚踩着水坑等等。针对孩子们对雨的这一兴趣爱好,所以我设计、组织了本次活动《大雨小雨》。本活动就是让幼儿通过说说、唱唱、动作表现及乐器演奏等不同的方式表现对雨的认识。  目标定位: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真正接触乐器的时间较短,对于演奏方面的知识了解较浅。所以,我把活动目标简单定为以下三点:首先是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表现大雨、小雨,并选择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其次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表现大雨、小雨。最后是初步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活动的重难点:学习用乐器演奏。  活动准备:  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本次活动,我做了如下准备:1、幼儿事先学会歌曲《大雨小雨》;2、自制图谱 3、录音《大雨小雨》; 4、打击乐器:自制响罐活动流程:  我的活动流程大体分以下四个环节:  1、导入活动,复习歌曲。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形象、鲜明的事物更容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活动的开始,我以两个大、小不同的纸偶"大雨点、小雨点"直接引入主题。我借助形象、直观地教具充分激发幼儿演唱的兴趣和对大雨点、小雨点的喜爱。  2、引导幼儿用声音的强、弱分别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表现声音的强弱变化,我首先请幼儿回忆大雨、小雨的特点。通过让幼儿学大雨、小雨的声音、比较它们声音的高低。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我们在唱到'大雨'的时候声音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唱'小雨'的时候声音又是什么样的呢?"让幼儿在演唱过程中,对声音的强弱变化有一个更深入的感受。  3、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形体动作、节奏表现大雨、小雨。  为了让幼儿更形象地表现大雨、小雨,我首先出示"大雨的节奏谱"并调动幼儿的思维提出问题,"你发现了什么?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大胆表现自己。通过幼儿的动作表现,让他们知道大雨适合选择幅度、力度较大的动作表现;小雨的声音小就适合幅度、力度较小的动作表现。  在创编动作的基础上,教师再启发、引导幼儿看图谱徒手拍节奏。教师可以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位来表现。让幼儿从易到难,最后到练习拍总谱。练习过程中,幼儿随教师边指边拍节奏,这样做使得在练习节奏型上就得心应手了。同时也为乐器演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引导幼儿用合适的乐器演奏《大雨、小雨》,培养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本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重难点:在幼儿选择乐器时,我首先出示响罐,让幼儿自己观察,并倾听声音的不同。通过让幼儿听声音,进一步引导幼儿选择演奏大雨、小雨的乐器并说出选择该乐器的原因。  为了能提高幼儿演奏的兴趣,我通过向幼儿介绍自己的指挥手势,告诉幼儿在演奏过程中要注意在教师的手势及语言提示下进行演奏。教育幼儿在不演奏时能有意识地控制乐器,使其不发出声音。让幼儿在乐器演奏的同时,真正体验到打击乐带来的快乐。  1、 用身体动作感受乐曲节拍节奏,表现乐曲的情绪。  2、 自己创编节奏型,学习看节奏图谱打节奏。  3、 能根据节奏图谱上的打击乐标记,用打击乐分声部合奏。注意和大家保持和谐。  准备1、 幼儿已认识台湾,知道高山族。  2、 中国地图,《阿里山的姑娘》乐曲磁带,录音机。  3、 节奏图谱,打击乐器:三角铁、铃鼓、双响鼓、圆舞板等,人手一件。打击乐标记。  步骤1、 引导幼儿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宝岛台湾,谈起高山族。引出乐曲名称。  2、 听乐曲《阿里山的姑娘》,引导幼儿用动作感受乐曲的性质。(注意接前奏)3、 幼儿听乐曲观看教师表演活泼优美的舞蹈,感受乐曲的情绪。同时,按乐曲的节奏一拍一拍地拍手,感知乐曲的基本节拍。  4、 幼儿听乐曲,创编节奏型。  5、 请愿意表演的幼儿到前面表演自己创编的节奏型。教师要鼓励和肯定有创造性的幼儿。  6、 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幼儿看谱到节奏(可用手拍、跺脚、拍腿等动作表现)。  (1) 分两声部练习不同的节奏型。  (2) 两声部合奏。提醒幼儿注意变换节奏型的地方要准确。  7、 乐器演奏(播放乐曲)(1) 教师在节奏谱上附上打击乐的图形标记。  (2) 幼儿自选乐器,看图谱分声部自由练习。  (3) 幼儿按声部坐下(拿三角铁、铃鼓的幼儿为一个声部,坐在一起;拿圆舞板、双响筒的幼儿为另一声部,坐在一起)。看节奏谱,分声部反复练习。  (4) 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要求配合和谐,不受干扰。  (5) 幼儿交换乐器,分声部练习。  (6) 教师指挥幼儿两声部合奏,提醒犹如配合默契。  建议可组织系列活动1、 赏识活动:认识台湾,介绍高山族。  2、 音乐欣赏:《阿里山的姑娘》  3、 节奏活动:《阿里山的姑娘》

5、幼儿园小班音乐活动《开火车》说课稿

  一、首先就本课题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这是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幼儿园渗透式领域课程中的一节音乐的韵律活动活动,活动当时正值"六一"期间,也刚好是我们最近正在进行的话题"六一"儿童节中的一节课。韵律活动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一种活动,《纲要》中指出,在韵律活动中,小班幼儿重点根据音乐做上肢或下肢的简单基本动作和模仿动作,跳简单的集体舞蹈。  这个《开火车》是一个邀请舞的游戏,小班幼儿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同时能够体验到与同伴游戏的快乐。而在之前的早操中,我们小班年级组也曾经做过《开火车》的律动活动,我们发现小班幼儿对于开火车的活动非常感兴趣,每次做到开火车的律动时兴致都特别高,幼儿对于开火车的相关动作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也为今天的《开火车》活动累积了一定的经验。  《开火车》一直以来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游戏,在早操、户外游戏等环节幼儿都可以接触到,而此次活动的创新之处是将开火车这样的形式引用到了音乐游戏中,选用了我们班上幼儿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邀请舞的形式,在活动中一方面感受了游戏的乐趣,另一方面也体验了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喜悦之情。邀请舞这样的形式需要全班幼儿的共同配合和参与,也提高了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性。  二、活动目标的提出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纲要》中明确提出,目标应注重全面性,它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学习模仿动作"开火车",能跟随音乐较轻快地做小跑步。  这一条目标主要注重幼儿的动作发展,让幼儿熟悉"开火车"的动作,并且能够根据音乐模仿开火车的动作,在开火车的动作中最主要的动作就是小跑步,在掌握了此项技能之后,再去进行之后的游戏。  2.借助游戏的情境,了解邀请舞的动作及其转换,初步明确"火车头"和"车厢"所做的相同和不同动作。  这一条目标是在第一条目标幼儿掌握开火车的动作的基础上,进行邀请舞的游戏。在这条目标中,对于幼儿的动作技能又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加大了动作的难度。  3.知道寻找空地方开火车,感受与同伴舞蹈的快乐。  这是一条情感目标,《纲要》中提出,在艺术活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幼儿最重要的就是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而不应该把幼儿对于技能的掌握结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三、活动重难点分析。  这节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了解邀请舞的动作和规则,了解《开火车》这一邀请舞的顺序:即开火车--招手邀请--跳动转身变换车头方向。而在这几个动作中,我觉得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的就是"跳动转身变换车头方向"这一动作的部分,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部分,在跳转身变换车头方向时,车头与后面当车厢的幼儿要同时向后跳转180度,当车厢的幼儿越多,这个动作就越困难,因此在这个部分,也需要教师更多的指导与提示。  四、活动之前的准备。  1.知识经验的准备:活动前,大多数幼儿都坐过或者看过火车,对于火车的基本特征都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同时在以前的早操中,我们曾经也有《开火车》的律动,因此幼儿对于开火车的游戏形式还是比较熟悉的,也是比较感兴趣的。  一、活动过程的设计。  1.活动进场:在活动之前,我让幼儿开小汽车进入活动室,为今天的开火车的游戏做一个小小的铺垫。由于这是一个音乐活动,因此在过程中我也强调音乐,幼儿开小汽车进场时,听音乐给幼儿提示,让幼儿听音乐开始开汽车。  2.复习歌曲:复习歌曲的部分,我选择的是幼儿前不久刚学的《好娃娃》这首歌,这首歌我们班幼儿都很喜欢唱,这边我在复习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幼儿边表演边唱,加深了幼儿对歌曲的理解,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提问做了铺垫。  3.创编开火车的动作:在这个部分,让幼儿自由创编开火车的动作,提炼出其中比较典型的动作,引导幼儿重点去观察手臂和脚的动作,注意手和脚的一起动作,并且帮助幼儿分析动作的含义,创编好以后,让幼儿根据教师的哼唱,集体做开火车的动作,对音乐的旋律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4.学习邀请舞《开火车》:这部分就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对于邀请舞,我们班幼儿还是比较陌生的,之前也没有相关的经验积累,所以在讲解规则的这部分,就需要特别的注意。我并没有刻意的去讲解规则,而是通过自己的示范,一边示范一边对于游戏中需要注意的部分做重点的讲解。在示范的过程中,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动作变换的部分。在整个过程中,让幼儿自己去探索和发现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在教师带领幼儿玩了一遍游戏之后,幼儿对于游戏的规则和玩法也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就让幼儿自己游戏,教师在旁边做观察与指导,在动作转换时做一定的语言提示,在这个过程中,也使所有幼儿都参与到游戏当中。最后,幼儿开着火车走出活动室,整个活动也在游戏中结束。从始至终,都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  在活动进行过程中我还有很多的不足,活动中的难点"原地跳转180度"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当参加游戏的幼儿比较多的时候,还是比较困难。除此之外,由于活动时间的原因,整个游戏只进行了一遍,幼儿的兴趣都很高,似乎还都有些意犹未尽,因此今后我也将把这个活动延伸到日常的游戏当中。

6、优秀小班音乐活动说课稿《大雨小雨》

幼儿园优秀说课稿:《大雨小雨》

  各位领导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 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 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 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 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 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 (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以上是我对《大雨小雨》这一活动的设计思路及粗浅认识,我想一节好的音乐活动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也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探索,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编辑:stone

7、幼儿园小班音乐说课稿《大雨小雨》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小班的音乐活动《大雨小雨》,下面我将分:说活动背景、说教法学法、说活动过程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活动背景:

  春天不知不觉已来临,大自然到处洋溢着一片春的气息,我班也随着春天的来临开展了《春天的童话》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美丽的大自然,也知道春天是个多雨时节,而下雨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俗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时下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幼儿也异常喜爱雨天,他们常常兴奋地谈论着。我抓住这一季节特征,利用这一自然资源,引导幼儿有意识地去观察、感受、了解雨。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培养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情感和体验的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因此,我就生成了音乐活动《大雨小雨》。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他们必须在亲身体验、探索中去发现事物的特征。下雨天,他们常常爱往雨中跑:接着雨滴、踩着水坑等等。对雨是兴趣昂然、情有独钟。我们便可利用幼儿这个兴趣点,又发生在幼儿周边的生活经验开展有益的教育活动,从而真正体现《纲要》中提出的将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精神。

  为此,我制定了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和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

  2、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3、在教师的眼神和动作的帮助下,不演奏时能控制住铃鼓,使其不发出声音。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实际,我把重点定位于:感受和表现声音的大、小,学习用不同的演奏铃鼓的方法表现大雨、小雨的不同的节奏和音色。难点:根据大雨和小雨的不同音色和节奏探索铃鼓的不同演奏方法。

  为了使活动能更好地开展,我作了充分的准备:

  1、教学挂图《大雨和小雨》。

  2、将座位排成一个圆圈。每人一个铃鼓。

二、说教法学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我精选了以下教法:情境法,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提问法,结合图片引导幼儿有目的、仔细观察,让幼儿将生活经验和所见联系,解决难点。示范法,解决难点,用富于情感、较夸张的示范榜样来诱导幼儿模仿。

  本次活动中,我以幼儿为主体,创造各种条件让幼儿参加表现活动,精选的学法有:听唱法,幼儿通过听来感受乐曲的不同音色和节奏,锻炼幼儿的自学能力及音乐鉴赏能力。观察发现法,是解决个别幼儿差异的好方法,让幼儿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的理解、看法,体现《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愉快环境,激发师幼互动,利于幼儿想象。表演体验法,幼儿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想象表演,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这些方法我将在说活动过程中详细体现出来。

三、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针对教学目标,对每个环节作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使技能训练渗透于艺术感受中,贯穿在音乐实践里。

  1.设置谈话,回忆导入。

  活动一开始,我设置谈话引导幼儿回忆有关下雨的经验。由于幼儿喜欢雨,只有他们感兴趣的,才能激发真正的学习动机。因此,我这样导入:小朋友,你们见过下雨吗?大雨是什么样子的?小雨又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歌曲,感受意境。

  这是活动的重点,我引导幼儿在感受大雨、小雨的不同音色及节奏后用动作来表现出来:小朋友说得真好,大雨的声音是大大的,哪个小朋友愿意来用动作来把大雨表现出来?我鼓励幼儿在欣赏歌曲后和同伴讨论并表演出来,幼儿通过自己对音乐的理解,知道了大雨的声音大大的,可以用拍手等动作表示。接着用同样的方法理解小雨的音色及节奏。

  3.视听结合,学唱歌曲。

  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歌词,我利用图片用较慢的速度清唱歌曲,引起幼儿对歌曲的兴趣:刚才小朋友听到老师唱了《大雨和小雨》,谁来告诉老师大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幼儿根据自己所听到的回答:哗啦――哗――啦,小雨的声音是:嘀――嘀――嗒――嗒――嘀――嘀――嗒――嗒。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挥发的话语有完整、不完整之分的,我就鼓励幼儿说完整话,当幼儿说出一句,我就以夸张的示范节奏朗读出来,让幼儿加深印象,从而模仿,等幼儿全部说出后,再完整节奏朗读。于是,我再引导幼儿:大雨和小雨的声音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我一边唱一边请幼儿配上动作。

  4.出示铃鼓,模仿音色。

  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我鼓励幼儿充分发挥其想象力,用铃鼓来演奏大雨、小雨的声音。我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怎样演奏它,发出的声音像下大雨呢?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把铃鼓摇起来,这样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大雨的声音了,于是,我让幼儿一起空手练习演奏大雨的声音,并提出要求:我们在唱到哗啦哗啦时,才用铃鼓把下大雨的声音演奏出来,开始两个小节和最后一小节是不用演奏的。用同样的方法让幼儿探索演奏小雨的声音。(用手碰铃鼓,发出的声音就像下小雨的声音)。接着我请幼儿用铃鼓完整演奏歌曲的节奏。为了激发幼儿学习的更高兴趣,我将幼儿分成大雨和小雨组。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让幼儿学习准确地演奏自己的角色“大雨”和“小雨”。

相关文章

《小班说课稿《保护蛋妹妹》》:1、小班说课稿《保护蛋妹妹》  导读:爱是体验到的,不是认识到的,光有认识,没有体验,不可能产生真爱。大多数孩子缺乏关爱他人的实践和体验,只知道被爱,不知到回报。蛋宝宝可爱而娇嫩,稍有不慎便会摔破,这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

《小班说课稿《喂动物宝宝》》:1、小班说课稿《喂动物宝宝》  导读:幼儿与动物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他们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动物。孩子喜欢动物,视动物为朋友。千变万化的动物世界总是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而对三岁左右的咪咪班孩子来说,什么动物喜

《幼儿园小班语言故事《荷叶伞》说课稿》:1、幼儿园小班语言故事《荷叶伞》说课稿  一、说设计意图:  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幼儿在运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