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31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大班科学说课稿《我能行》,是优秀的幼儿园大班说课稿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说教材
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大班科学《5的分解和组成》。在幼儿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数概念。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5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出示数字4,(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5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5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习5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4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3只鸭子后面走;------
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在一次常规的身高体重测查后,我把前一次的测查结果和这次的测查结果同时展示,引起了小朋友对自己成长的关注,渴望知道自己小时候的故事。为此,我设计了这个主题系列活动,一方面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要,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让孩子了解长辈对自己的关怀、爱护,改善孩子只会享受长辈对自己的爱,而不懂得会报的心理状态。纲要中要求:应“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必要性,它符合《纲要》的精神:“教育活动内容既适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目标定位:
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鲁纳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等方面的目标,融合了语言、科学、社会、艺术领域的整合。目标为:
(1)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成长与变化。
(2)激发幼儿欣赏自己的成长,展示自己的能力,树立自信心。
(3)乐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
(4)让幼儿尝试制作个人成长册,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
(5)让幼儿体会父母的辛苦、关心,增进亲子之情。
根据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受“我长大了”,主要是发现自己成长与变化。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播放录像、交流分享、展示自己,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根据人的成长过程进行排序、制作个人成长册,主要是通过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手部肌肉的灵活性和提高排序的能力,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在目标定位上,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各领域内容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因此,我作了以下活动准备:(1)空间准备:幼儿小时候的照片、衣物、用品布置于墙上,桌椅呈同字型便于评价和集中。(2)物质准备:“人的成长过程”图片,卡片纸、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美工材料与工具若干,已制作本领树的树干,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3)知识准备:幼儿向家长了解爸爸妈妈的故事及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观察各个阶段自己成长的照片,熟悉人物主要特征。
二、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主要有:
1、情景教学法:本次活动通过环境的刺激,让幼儿寻找、辨认同伴小时候的照片,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吸引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
2、演示法:通过电教手段、多媒体动画“小时候的录像(或小中班在园的录像),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新生儿的养育的录像”,让幼儿对自己的成长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这一个过程中,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手段不可代替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3、操作法:本次活动用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让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通过观察比较(小时候与现在)获得了最直接的经验,并在交流操作的过程中增进了对自己和他人的了解;第二次分组操作把自己获得的经验再一次深化,通过制作、想象绘画、排序的形式表现自己对成长的理解与期盼,体验成长的快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自己的成长发生了兴趣。
2、交流讨论法:当幼儿对自己成长有一定的感受时,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故事,讨论自己的成长,不仅让幼儿分享快乐,达到生生互动,而且能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展示法:让幼儿展示自己的本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每个幼儿都获得了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对自己的成长充满了期待。
4、尝试法:陶行知说过“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活动中让幼儿制作、排序、布置“本领树”,幼儿的思维更加灵活,各种能力得到锻炼,拓展了知识面。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积累经验--交流体验--展示自己--操作表现--分享快乐
1、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活动室环境的变化引发幼儿对小时候用品的兴趣。
2、自由探索(欣赏小时候的照片和用品):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幼儿猜照片“照片上的人是谁?一起议论为什么猜不着?从而发现小朋友的变化。看一看、试一试、比一比,真实地感受自己长大了。在这一过程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我就通过集中让幼儿互相议论的方法:现在与小时候比,自己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更多的方面有目的进行比较,目标一得到了体现。3、观看录像,积累经验:幼儿对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是怎样长大的,充满了好奇。通过观看录像把幼儿带到了神秘的生命起源时刻,他们深深地感受到妈妈怀孕的辛苦、父母养育的艰辛,增进了对父母的感情,目标五得到了体现。
4、交流体验(回忆童年趣事):让幼儿讲述自己小时候的趣事,鼓励幼儿积极参与,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成长的快乐,目标三得到体现。
5、展示自己:幼儿分组自由交流、展示自己的本领,同时又让幼儿有互相学习、感受别人长处的机会,并在适当的时候请个别孩子在集体面前进行展示,树立自信心,目标二也得到了体现。
6、操作表现: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受自己的成长、了解成长的过程,我让幼儿分组操作,一组制作”成长变化图“--我小时候是这个样子--我现在是这个样子--我将来会变成这个样子--请幼儿画一张自己将来的画像。一组排序:请幼儿给人的成长过程图片排序,表现人是怎样变化的?一组幼儿在每片树叶上画一件自己会做的事情,然后贴在树上。让幼儿自主选择,有领域的整合,目标四得到了体现。
7、分享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纲要》指出”为幼儿展示自己作品的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幼儿在这一环节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同伴,愉悦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很有成就感。
导读: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尝试使用工具来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将使幼儿得到莫大的愉悦,并对其终身的生活和学习有益。”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这个活动恰恰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当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时,那种喜悦是任何情感不能代替的,从而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
原本一锤子下去就能砸碎的核桃,在孩子眼里却充满着无尽的探究余地,为使这个活动构成一个渐进的整体,使幼儿的经验逐渐加深,我首先请幼儿竞猜可以砸开核桃的工具,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各种工具成功与否的假设,无论他们的预想怎样,我都支持鼓励他们去尝试,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反馈,在尝试统计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也认识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事物开始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同时也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技能目标: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
(1)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每名幼儿三到四颗);
(2)记录表;笔;
(3)纸板(供幼儿砸核桃时垫在桌子上,保护桌面)。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不同的工具砸开核桃,学习用表格的方式记录。
2、教学难点:运用统计的方法表述探究的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探究尝试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实物核桃、工具、记录表等),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观察法,讲解法(记录表格)等进行教学。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探索发现法、交流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记录法等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2、说工具,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
(二)猜想与尝试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图片),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一、说教材
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大班科学《5的分解和组成》。在幼儿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数概念。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5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出示数字4,(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5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大班幼儿具有活动的自主性、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和特点,我安排了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的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5的4种分法,启迪幼儿的智慧。
由于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规则意识、坚持性的增强,所以我提出操作活动要求时,让幼儿服从一定的纪律,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本班幼儿好学、好问,喜欢有挑战性的学习内容。学习内容要有一定适当的难度,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我设计了归纳5的分合式中两次数列的关系这一环节,目的是让幼儿“在跳一跳够得着的地方”进一步升他们数概念质地飞跃。
4、找一找,合一合(学习5的组成)。
设计这一环节的意图是让幼儿将所掌握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同时要求他们进行记录和同伴交流,有利于发展他们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根据第二环节中《鸭子坐客》的故事,引出《鸭子走》的游戏:1只鸭子前面走,4只鸭子后面走;2只鸭子前面走,3只鸭子后面走;------
这样教学前呼后应,让幼儿兴致浓浓地在复习5的分解和组成中结束本节课。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尝试使用工具来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将使幼儿得到莫大的愉悦,并对其终身的生活和学习有益。”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这个活动恰恰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当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时,那种喜悦是任何情感不能代替的,从而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
主动学习和发展。
原本一锤子下去就能砸碎的核桃,在孩子眼里却充满着无尽的探究余地,为使这个活动构成一个渐进的整体,使幼儿的经验逐渐加深,我首先请幼儿竞猜可以砸开核桃的工具,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各种工具成功与否的假设,无论他们的预想怎样,我都支持鼓励他们去尝试,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反馈,在尝试统计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也认识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事物开始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同时也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技能目标: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
(1)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每名幼儿三到四颗);
(2)记录表;笔;
(3)纸板(供幼儿砸核桃时垫在桌子上,保护桌面)。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不同的工具砸开核桃,学习用表格的方式记录。
2、教学难点:运用统计的方法表述探究的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探究尝试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实物核桃、工具、记录表等),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观察法,讲解法(记录表格)等进行教学。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探索发现法、交流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记录法等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2、说工具,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
二、猜想与尝试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图片),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谁能砸开核桃》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记录表;笔;纸板。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1)出示核桃,幼儿品尝核桃仁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它是谁?”(出示核桃)
核桃:“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壳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们吃了我的果肉,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请你们来品尝我的果肉,好吗?”(请幼儿品尝核桃仁,每人一块)
核桃:“小朋友,你们一定没吃够吧,那好,我把伙伴们请来,让你们吃个够!但是,这次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们能做到吗?”
(2)出现核桃的伙伴们(完整核桃),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充分讨论、争议、辩论,漫画演示各种办法的结果)
师:“快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用锤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请幼儿分别示范不同的办法)。
2、说工具
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
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呢?”
二、猜想与尝试
1、成功的设想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栏填预想哪种工具会成功,第二栏记录实践后的结果。)
师:“这是核桃带来的记录卡,记录卡第一行画的都是什么呀?”
师:“第二行的前面有一个问号,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开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里。”
(表格中选择了八种工具,分别是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扳子、锁头。)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师:“在记录之前,你要先选择一种符号,然后在第二行认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画上符号。”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实验边记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师:“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张大统计卡,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尝试结果记在上面,你使用哪种工具成功了,就在这种工具的下面画个1,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要记录。”(各组统计)
师:“现在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的统计结果说一说。”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发现哪种工具怎样使用容易成功?”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师:“砸核桃的哪个地方容易成功呢?”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师:“我们要怎样砸容易砸开核桃?”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师:“核桃肉可以吃,核桃壳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来看一看吧!”(展示核桃壳制作的作品)
师:“我们回去后,也用核桃壳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吧!”
导读: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兴趣很浓且情绪高涨,积极的进行实验操作,讨论的时候也能积极发言,所以教师在知道教育目标、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兴趣点,在准备教育活动的时候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幼儿的操作活动、操作材料,既要紧贴教育内容,又不能难度太大,否则幼儿就会失去兴趣。这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一点点艺术。
一、活动思路:
电是小朋友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也是小朋友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小朋友对电脑、电视、电冰箱、电灯……等非常熟悉,日常生活中也常常提到,我们在活动区中投放了电线和小灯泡等材料,当小朋友自己通过连接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时显得特别高兴,有些小朋友能在游戏的时候会向我提出:“为什么小灯泡能亮起来?”这样的问题,于是我设计了一个科学实验活动,通过两个实验来完成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以及安全用电常识等目标。
二、课堂实录:
第一个实验是:什么东西能导电?我请请小朋友来玩“会发光的小灯泡”这个游戏,不过这次的材料和活动区使用的材料有点不同:不光有铜丝、铁丝,还有塑料线、毛线、纸绳,请小朋友自己试验一下,哪种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并把你的试验结果计下来。小朋友听到我的这个要求,小朋友马上行动起来,每个小朋友拿了一张记录纸做起实验来,那认真劲还真象一个小科学家,有的小朋友还问我:“老师,为什么还有毛线呢?”实验后小朋友得出结论: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所以小灯泡就能亮起来,塑料、毛线、纸等东西不能导电。我们平时见到的电线都是用金属类的材料来做的。接下来是第二个实验:那根电线能导电?请小朋友拿一根电线,看看它们能不能使小灯泡发光?这时小朋友选择的电线可不是一样的了,有两边露出铜线的、有一边露出铜线的、有两边都没有铜线的,经过小朋友自己的操作,有的小朋友能使小灯泡亮起来,有的小朋友选择的电线就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于是我就针对这一现象请小朋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的电线也不能使小灯泡发光呢?并得出结论:电线的外面包了一层塑料的外衣,塑料是不导电的,有的电线把两边的塑料去掉了露出了里面的铁丝,所以就能导电,小灯泡才能发光,有的电线两边的塑料没有去掉,塑料是不导电的,所以小灯泡就不会发光了。紧接着我又进行提问引出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把铁丝包住呢?电既然是很危险的,为什么人们还要去使用它?经过了一些实际操作和讨论,小朋友们对于电的特性已经有了一些了解,然后我拿出为小朋友准备的一些材料请小朋友来当“小小工程师”,用电线、电池做一个小手电筒,孩子们可高兴了,三五成群的组成一组,一边制作一边争论,因为别的小朋友没有采纳小纽纽的建议,小纽纽还着急的直跺脚呢。当曾辉那组的小朋友先制作出小手电筒时,他们高兴的拍起了手庆祝自己的成功。
三、课后自评:
本活动有三个目标:
1、知道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纸、毛线等材料不导电。
2、了解电的用途,以及安全用电常识。
3、对科学小制作感兴趣。
为了使小朋友能更加直观的了解电的特性,我为小朋友准备了各种不同的实验材料。实验一的目的是让小朋友知道电线是由什么材料作成的,所以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不同的材料,有能导电的,还有不能导电的,目的就是请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什么材料能使小灯泡亮起来,从而能够感受到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不是金属类的材料不能导电的道理。所使用的记录纸将每种线的实物贴在了表格中,小朋友一目了然,在实验的时候也便于记录,小朋友只要画出和就可以了,降低了难度。实验二的目的是让幼儿进一步验证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我为幼儿准备了三种不同的电线,一种是剥掉塑料皮的,一种是没有剥掉塑料外皮的,另外一种是只有一边剥掉塑料皮的。这个实验是通过小朋友自己操作发现问题,经过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才得出的结论,进一步验证了金属类的材料能导电,塑料的材料不能导电的道理,而且知道了电线只有在剥掉外皮的情况下才是导电的。为了使小朋友对电的特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我设计了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把铜丝铁丝包住?”和“电既然很危险,为什么人们还要去用它?”通过小朋友的发言,使小朋友明确电是很危险的,用塑料把铜丝、铁丝包起来,电就不会漏出来就不会对人们产生危险,但即使这样小朋友平时也不要随便去摸电线、电源插座。电对人们的用处是很大的,只要合理的利用它是不会有危险的。经过了以上几个步骤以后,小朋友对于电的一些特性已经有所了解,在活动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小制作的活动为小朋友准备了电线、电灯泡、小开关、胶带、电路图等材料,请小朋友自己来制作一个小手电筒,从而提高小朋友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幼儿在本次活动中,兴趣很浓且情绪高涨,积极的进行实验操作,讨论的时候也能积极发言,所以教师在知道教育目标、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兴趣点,在准备教育活动的时候也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幼儿的操作活动、操作材料,既要紧贴教育内容,又不能难度太大,否则幼儿就会失去兴趣。这就是教师在组织教学上的一点点艺术。
说课稿:大班科学活动《我能行》
一、说教材
本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大班科学《5的分解和组成》。在幼儿学习了2、3、4的分解和组成的基础上来进行的。基于幼儿对数概念比较不理解,教材通过操作、观察让幼儿反复进行5的分解和组成的练习,从而帮助幼儿形成数概念。
二、说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新《纲要》提出“数学教育必须要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教师要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由此可见生活化、游戏化已经成为构建数学课程最基本的原则。在对教材和本班幼儿的学习情况有一定了解后,我制定出本次活动目标:
1、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中两边数列分别是递增、递减的关系。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与同伴交流的兴趣。
三、说重点难点
大班思维中出现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在认识事物方面,不仅能够感知事物的特点,而且能够进行初步的归纳和推理。因而本次活动的重点:让幼儿学习5的分解和组成,难点: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归纳出分合式中两边数列的关系。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一)关于教法
本节课属于数概念教学,对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比较难理解,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口难点,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幼儿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结合活动室里的环境,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展现一环环的活动过程,引发幼儿的兴趣,调动幼儿的情感投入,激活幼儿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
2、鼓励幼儿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现在的的教学需要转变幼儿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已成为幼儿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让幼儿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由于幼儿的生活背景和知识水平不同,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个别进行加强辅导。
(二)关于学法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幼儿的学习方式,在本节课中幼儿的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幼儿亲自学会解决问题,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同伴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通过互助,让幼儿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有趣的游戏,巩固新旧知识,提高计算技能。
4、通过观察直观的表格,进行归纳和推理,发展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设计思路
本堂课我总共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分别是: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2、学习5的分解。
(1)抛出问题。
(2)操作圆形卡片和数字卡片。
(3)小结。
3、引导幼儿归纳分合式两边数列的关系。
4、找一找,合一合(《鸭子走》。学习5的组成)。
5、游戏出活动室《鸭子走》。
(二)说活动流程
1、游戏导入,复习4的组成。
出示数字4,(碰球游戏):嘿、嘿、嘿,我的1球碰几球?嘿、嘿、嘿,你的1球碰了3球,------
这样的设计是遵循“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的原则,重在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学习5的分解。
通过抛出问题,帮助小鸭分吃饼干的情节,使数学贴近于生活,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正如《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一、说教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尝试使用工具来探索问题、寻找答案,将使幼儿得到莫大的愉悦,并对其终身的生活和学习有益。”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的事物开始的,这个活动恰恰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当他们自己亲自动手实践找到答案,得出结论时,那种喜悦是任何情感不能代替的,从而将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
主动学习和发展。
原本一锤子下去就能砸碎的核桃,在孩子眼里却充满着无尽的探究余地,为使这个活动构成一个渐进的整体,使幼儿的经验逐渐加深,我首先请幼儿竞猜可以砸开核桃的工具,然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各种工具成功与否的假设,无论他们的预想怎样,我都支持鼓励他们去尝试,让他们从事实中得到反馈,在尝试统计的过程中构建新的知识经验,让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感受、体验和发现。
好奇、好问、好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不知疲倦地探索周围世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强调:“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我也认识到,孩子们的科学探究是从身边事物开始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和现象,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究热情,同时也有益于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技能目标: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三、说教学准备:
1、知识准备: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物质准备:
(1)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每名幼儿三到四颗);
(2)记录表;笔;
(3)纸板(供幼儿砸核桃时垫在桌子上,保护桌面)。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使用不同的工具砸开核桃,学习用表格的方式记录。
2、教学难点:运用统计的方法表述探究的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纲要》里提出:创设宽松的环境,让每一幼儿都能参与实际探究活动,感受探究尝试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发现的喜悦。我提供了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实物核桃、工具、记录表等),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我始终只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结合直观演示法、讨论法、观察法,讲解法(记录表格)等进行教学。幼儿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在具体的操作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引导幼儿运用探索发现法、交流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记录法等进行学习。
六、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2、说工具,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
二、猜想与尝试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图片),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谁能砸开核桃》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独立设计记录符号在记录表中记录,尝试统计的方法,使用恰当的语言与同伴交流、描述探究的过程。
2、鼓励幼儿运用原有经验,猜想并尝试,发现工具的不同使用方法。
3、体验思考、发现、探索与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准备:
1、认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工具,并能正确的说出它们的名称。
2、核桃肉若干,放在一个方盘里;核桃若干;记录表;笔;纸板。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集体品尝,激发幼儿砸开核桃的欲望
(1)出示核桃,幼儿品尝核桃仁
师:“小朋友,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位小伙伴,快来看看它是谁?”(出示核桃)
核桃:“小朋友,你们好,我是核桃,我有一件硬壳做的外衣,肚子里有香香的果肉,你们吃了我的果肉,会变得更聪明、更健康的,今天我就请你们来品尝我的果肉,好吗?”(请幼儿品尝核桃仁,每人一块)
核桃:“小朋友,你们一定没吃够吧,那好,我把伙伴们请来,让你们吃个够!但是,这次你们要自己想办法吃到香香的果肉,你们能做到吗?”
(2)出现核桃的伙伴们(完整核桃),幼儿讨论怎样吃到核桃仁?(充分讨论、争议、辩论,漫画演示各种办法的结果)
师:“快来说说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幼:“用脚踩”、“用牙咬”、“用拳头砸”、“用锤子(或其他工具)砸”……(根据幼儿的回答内容请幼儿分别示范不同的办法)。
2、说工具
请幼儿说一说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
师:“那你们都知道哪些工具可以用来砸核桃呢?”
二、猜想与尝试
1、成功的设想
(1)示范讲解记录表格的使用方法。(工具下第一栏填预想哪种工具会成功,第二栏记录实践后的结果。)
师:“这是核桃带来的记录卡,记录卡第一行画的都是什么呀?”
师:“第二行的前面有一个问号,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猜一猜、想一想,哪些工具能砸开核桃;第三行的前面有一只手,它的意思是请小朋友动手试一试,把结果记在这里。”
(表格中选择了八种工具,分别是剪刀、锤子、钳子、镊子、螺丝刀、木棒、扳子、锁头。)
(2)幼儿设计记录符号,记录猜想结果。
师:“在记录之前,你要先选择一种符号,然后在第二行认为能成功的工具下面画上符号。”
2、实验与验证
(1)请幼儿自由使用各种工具实验,并记录结果。教师注意引导幼儿边实验边记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2)幼儿间交流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注意到同一工具有不同的使用结果。
三、探索与发现
1、统计与排除
经过小组统计与集中统计,确定能成功的工具,排除不能成功的工具,找出有分歧的工具。
师:“现在我给每组发一张大统计卡,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尝试结果记在上面,你使用哪种工具成功了,就在这种工具的下面画个1,每组的每个小朋友都要记录。”(各组统计)
师:“现在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把你们的统计结果说一说。”
2、交流新发现
(1)交流工具的恰当使用方法
师:“请大家说一说你发现哪种工具怎样使用容易成功?”
(2)交流砸核桃的适合部位
师:“砸核桃的哪个地方容易成功呢?”
(3)交流使用工具的力量
师:“我们要怎样砸容易砸开核桃?”
四、激励与创造
欣赏成型的艺术作品,激发幼儿用核桃壳创造的欲望。(在收集核桃壳的同时整理活动室)
师:“核桃肉可以吃,核桃壳能干什么呢?小朋友快来看一看吧!”(展示核桃壳制作的作品)
师:“我们回去后,也用核桃壳做一些漂亮的作品,好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把活动室整理干净吧!”
《大班综合活动说课稿《奇妙的商店》》:1、大班综合活动说课稿《奇妙的商店》 导读:幼儿教育是素质的教育,要求为幼儿一生发展打好基础。纲要中要求我们“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
《大班科学说课稿《各种各样的桥》》:1、大班科学说课稿《各种各样的桥》 导读:对于这个活动幼儿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作为孩子学习中的支持者、和作者和引导者,我主要采用的是情境法,给与孩子一个情境,然后在整个活动中贯穿以交流讨论法、观察法和启发联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