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范文 > 幼儿园教育随笔 > 小班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如何运用教育手法培养孩子兴趣》

日期:2022-04-1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如何运用教育手法培养孩子兴趣》,是优秀的小班教育随笔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如何运用教育手法培养孩子兴趣》

1、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如何运用教育手法培养孩子兴趣》

  导读: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很多研究都显示了一个事实,早期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托班教育可以说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此时,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较天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是和他们一样会

  为什么孩子们对植物角不感兴趣呢?是不是这些材料投放的时间太长了,幼儿不喜欢了?还是托班幼儿根本就不会观察,对植物角失去兴趣了?怎么才能让托班幼儿喜欢自然角、喜欢观察、学会观察呢?

  进入深春,我在自然角里泡了大蒜。泡植物的瓶子是大小一样的透明可乐瓶,我把可乐瓶从中间剪断,上部修剪成漏斗状,在漏斗外部贴上眼睛和嘴当老爷爷,把大蒜放在下半部分上,并在瓶中浇一定高度的水,让植物根部能够到水面。几天后,大蒜的白色须根长出来了,我立即带幼儿观察,幼儿欣喜的发现:老爷爷的“胡子”长出来了。又过了几天,“胡子”长长了,就这样,老爷爷的“头发”和“胡子”每天都在生长,孩子们每天都会到植物角看看;过了几天,在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时我发现,昨天和今天的“头发”与“胡子”长的长度很难看出来,于是,我在漏斗上和瓶身上粘了有色不干胶,并启发幼儿看看“头发”“胡子”什么时候长到红颜色,什么时候长到绿颜色……孩子们每天都盼着老爷爷的“头发”从红色长到兰色、再长到黄色、一直长到绿色。同时一直不给大蒜浇水,“头发”“胡子”不停的生长,水面也一直下降。有了颜色尺子,幼儿每天都兴致勃勃的观察老爷爷的头发、胡子长到什么颜色了、老爷爷喝了多少水了,还在我的暗示下比哪个老爷爷头发长的快、哪个老爷爷水喝的多,并教育幼儿也要多喝水,经过这样的设置,自然角每天都有许多观察瓶泡的幼儿。

  可见孩子们并不是不喜欢观察、不会观察,他们更喜欢形象、拟人化的事物。将大蒜放在瓶中粘上眼睛鼻子,孩子们就喜欢的不得了天天会去观察“老爷爷”的“胡子”和“头发”长的怎么样了。

  妈妈喂食

  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又很挑食,咀嚼吞咽能力差,爱用菜汤泡米饭。我们使了浑身解数他们仍是吃不进去,这可让我们为难了,家长就怕孩子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怎么办呢?[p17]

  我们想出了一个鸟妈妈喂小鸟吃食的游戏。吃饭时,孩子们当小鸟,我们老师就是鸟妈妈,把一勺饭、一勺菜喂到孩子们口中,孩子们觉得很好玩,纷纷张着小嘴来抢着吃。几次之后,他们的口味竟发生了变化,有的喜欢含饭的孩子会自已嚼饭了,我们便对他们说:“小鸟现在长大了,要自己吃饭了,看看哪只小鸟吃得好。”一个星期过后,多数孩子不用喂了,也不挑食了,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可高兴了。

  这件事我想到,作为老师对待不同的年龄的幼儿,应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低年龄的幼儿喜欢拟人化、游戏化的情景表演,在游戏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得受到教育,这比告诉他们好好吃饭、不挑食才能身体好,要有用的多。

  思考:

  1、“拟人化”教育应在托班教学中推广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就说明与未来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很多研究都显示了一个事实,早期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托班教育可以说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此时,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较天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是和他们一样会

  说话、会知暖知冷的。从上面三则案例可以发现,通过拟人化教育让幼儿自然而然的转变了思想,提高了从事活动的兴趣。因而,“拟人化”教育值得在托班教育中积极推广。

  2、“拟人化”教育能使托班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托班孩子不象中大班,当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讲道理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他们需要运用他们周围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育,这样易被接受,能真正转化为幼儿自己的东西。“拟人化”化教育正是教师创设了一个幼儿感兴趣的环境,让幼儿自然的融入于活动之中,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老爷爷”这一事例中不难发现,当幼儿对自然角中的花草失去兴趣的时候,老师适时创设一个“老爷爷”的拟人化环境,幼儿从非常枯燥、单一的学习环境中很自然的融入到拟人化环境中来,不仅实现了原有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幼儿的认知和探索能力不断拓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拟人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拟人化”教学中,作为老师要适时的了解幼儿的需求,适时的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入拟人化的环境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对教师的观察力、表现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学会关注幼儿的发展,给予积极的支持。要学会观察孩子的一般行为,他们对哪些事物感兴趣,是否产生了认知冲突和碰撞,解决问题的困难是什么。我们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情感交流的需要,语言认知和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环境,让每个幼儿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快乐的成长,这样充分体现了营造温馨的家庭式环境,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了孩子情感需要。

2、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小班的孩子刚接受幼儿园这个群体,对于很多东西都很敏感,可能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就会让他坐立不安,所以老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对待每一位幼儿。帮助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现在很多小朋友在家吃饭都是家长喂饱,不让孩子自己吃,这种做法导致孩子的生活能力得不到提高,还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在幼儿园小朋友都是自己动手吃饭穿衣,刚开始,我们班的浩哲小朋友吃饭就会呕吐,后来经过多方面了解,才知道,自己不太会吃饭,在家都是妈妈喂饭,开始,我们慢慢的教他,饭菜量也不是很多,一步一步来,和家长也做好沟通做好沟通工作,慢慢的,浩哲的自理能力得到了不错的提高,现在自己穿衣吃饭很轻松,家长很高兴,我们也很放心。

  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去寻找不同的方法来解决,更要有足够的耐心。

  推荐阅读:

  小班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小班幼儿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小班下学期教育随笔200篇

  小班上学期教育随笔200篇

  小班教育随笔大全200篇

  小班幼儿教育随笔200篇

  小班老师教育随笔200篇

  小班教育随笔记录200篇

  幼儿园教师小班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小班老师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小班教育随笔200篇

  幼儿园小班教师教育随笔200篇

3、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如何看待小班的孩子?》

  这正是培养自制力、忍耐力的时期。尽管如此,有的孩子依然会有许多要求,不合已意就会发生吵闹。如孩子不听话,该怎么办呢?悄悄话 孩子不听话时,就凑到他耳边低低讲几句话,提醒提醒他。有时这种悄悄话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讲道理对于3岁多的孩子的要求,与其不分青红皂白一律拒绝,倒不如把理由、原因好好讲给他听,反而能使他安静下来。转移注意力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向别处,如他高高兴兴地去了,就大大表扬一番。3岁儿好戴高帽子、爱奉承,刚刚还在又吵又闹,只要一表扬,马上就高兴得笑起来,欢欢喜喜地去干其他事。斥责要有方人们常说,斥责孩子要有方;要有一致性。孩子做了同样一件事,妈妈责备,而奶奶却称赞;或有时斥责一顿,有时却听之任之。这种没有一致性的斥责法,会使孩子无法具有一定的价值观,不仅缺少正确的行动准则,而且会学会察言观色行事。 孩子淘气并不一定就坏  但那些有可能发生危险的调皮行为或损害他人的做法则必须予以严厉责备、教训。当妈妈的不是圣人,不可能保证一直冷静地对待孩子,有时免不了要动怒。该斥责的时候,是冷静地斥责,还是感情用事般的责骂。因事态及斥责的人的不同而有所异,感情用事般的责骂并不能说不好。但是,如没有一致性,则事情就不好办。3岁的孩子尚不知好歹、不明善恶,对于小孩子来讲,区别善恶好歹的基准全在于妈妈骂不骂而这种基准是不能因妈妈自己的好恶而定的,必须依据社会的规律行事。

  体罚对于1、2岁的孩子姑且不论,但对于3岁以上的孩子来说,反而会导致产生攻击心理。孩子满3岁以后,已经能听懂大人的话,除特别情况外,一般不能遇事就打,实行体罚。特别是3岁儿最能模仿大人的行动,经常挨大人打以后,见到小朋友也会学着大人的样子出手打人,从而会变成一个爱打架的调皮鬼的

4、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对小班常规培养的几点质疑》

  在绝大多数幼儿园,小班常规培养似乎都有一些习惯性的做法,我在此想就这些做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1.一个拉着一个排队走。

  一个跟着一个走是幼儿进入园需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规。小班幼儿常常信步游走,他们即使排队也总将队伍走得稀稀拉拉,很多老师为了尽快将队伍走成型,就让幼儿一个拉着一个排队走,即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走。我认为这种做法弊端颇多。首先,刚入园的 幼儿同伴间互不熟悉,还不善于相互交往,许多幼儿不愿意让别人拉自己的衣服;互相拉着也是被拽着衣服的幼儿有不适感,于是就经常发生推拉、扯打、哭闹的现象。其次,幼儿用手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腾不出手扶栏杆等辅助物,不利于自身平衡,同时由于是相互拉扯着,幼儿还要顾及整个队伍的平衡(这对于他们是很难的),一人走快一步,势必引起整个队伍的骚动,还往往出现一人摔跤,多人跌倒的情况。再次,如此训练,幼儿只能迈着机械的步伐盲目跟从,束缚了幼儿的手脚,幼儿毫无自主,不利于幼儿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建议:教师再引导幼儿练习一个跟着一个走时,不妨先开展小组练习,然后再进行全班练习。为了帮助幼儿能整齐地排队走 ,教师可要求幼儿现在窄窄的走廊里或沿着地上画好的标记走,然后再到比较广阔或复杂的地带(如楼梯)练习,采取这种由易到难的 练习方法有利于提高幼儿排队走的速度。

  2.谁哭得厉害就抱谁。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对幼儿园陌生环境的恐惧及对家庭的依恋,往往用哭闹来抗拒入园,为了让其他孩子能安静地活动以及安抚哭闹的幼儿,老师出于高度的责任感往往赶紧对这些哭闹的孩子又抱又哄,给予他们好玩的玩具或好吃的东西。殊不知老师这样做是好心办坏事,其他幼儿看到哭能得到老师更多的关爱,于是纷纷效仿,教室里顿时哭声此起彼伏,老师手忙脚乱去安抚这些哭闹的幼儿,各项活动根本无法正常进行。  建议“哭闹的幼儿可由保育员带着离开活动室去室外进行安抚,这样有利于减小哭闹对其他幼儿的影响。教师对不哭的幼儿要多加表扬、鼓励、赞赏,以加强正面影响。

  3.上厕所要跟老师讲。

  为了做好小龄幼儿的保育工作,对于年龄小还不会拉裤子的幼儿,以及为维护正常的集体教学秩序,老师往往要求幼儿上厕所要跟老师讲。小班孩子生理机能发育还不完善,自控能力较差,有很多时候往往是一边跟老师说一边小便已从裤腿里留下来了。有些孩子由于羞怯或不善于表达,在集体活动时即使想上厕所也不愿跟老师说。再说集体活动中幼儿请示和老师批假的过程本身就影响了大部分孩子的正常活动。还有些幼儿由于对新环境不熟悉,对厕所的远近距离估计不准,等跟老师讲好,在去厕所途中尿却已撒在了身上。

  建议:允许幼儿随时上厕所,不必跟老师请示。老师应加强卫生间的巡视,密切关注小龄幼儿入厕情况,并及时提供帮助。

  4.定时的、集体的要求多。

  很多幼儿园在课程中专门开设常规要求的活动,有些教师也习惯在一个固定的时间(如晨间谈话或餐点后)进行常规教育。小班的孩子记忆具有即时、随意的特点,集体活动时刚刚讲了下课时要将小

  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等到下课时又有很多人忘了。同样晨间谈话时说洗手,餐点时说玩具的整理,由于时间太远,幼儿在实施时只会大打折扣。

  建议:多进行即时的、小组的或个别的教育。下课离位时提醒小朋友将小椅子摆到桌子下面去并及时督促检查,餐点前教幼儿洗手,玩完游戏教幼儿收拾玩具等。发现小朋友乱扔玩具、打人、撕图书时应就地及时地进行教育,这样幼儿才印象深刻,教育效果才好。

5、小班教育随笔大全《浅谈小班幼儿绘画兴趣的培养》

  [标签:教师 活动 小游戏 游戏]幼教精华资讯 免费订阅

  导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有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辅之以教师的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绘画是幼儿喜好的一种艺术活动.手拿五彩画笔,在画纸上大胆涂鸦、尽情作画,让幻想中的世界在自己的笔尖变为现实,是何等美妙!然而,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带有很大的不稳定性,而小班幼儿对绘画的兴趣又是很随意、很短暂,需要教师因势利导、加以强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绘画兴趣呢?

  一、提供刺激——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儿童的视觉发展与丰富多彩的环境刺激有很大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实物、图片、幻灯、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刺激幼儿的视觉神经,

  激发孩子感受知事物的兴趣,唤起他们绘画的愿望。如:经常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从不同的视角去欣赏花草树木、山山水水、人们活动,从大自然这幅美丽的画卷中,激发他们描绘自然万物的兴趣。再如,在活动室的各面墙上画上大型的童话故事,在每扇门或窗上张贴颜色鲜艳、富有动感的广告图,欣赏动画片里的奇妙世界,给幼儿带来丰富的视觉感受,使他们产生绘画表现的冲动。

  二、创造条件——诱发绘画兴趣。

  在绘画活动中,总有个别幼儿要么一笔不画、要么乱画一气,有的甚至会说:“老师,我不会……”这主要是他们习惯于依赖成人的帮助,缺乏自信。面对这些孩子,要多组织一些有趣的、有意义的活动,创造条件让他们消除恐惧心理,诱发绘画兴趣。

  对于胆小不敢多画的幼儿,在作画过程中找出有趣的地方,通过情景式语言步步诱导,帮助他们逐渐丰富画面。如:在画“好吃的苹果”时,有的孩子只画了一个大红点,依稀像个苹果,我马上加以赞赏:“苹果真大呀,可是太少了,能多画几个给老师尝尝吗?”当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手捧画有好多苹果的画儿向我走来时,我趁势又说:“苹果真多呀,太好了!要是能把老师和小朋友吃苹果的样子画进去,就更好了!”孩子们连连点头。当看到他们时一步大胆表现时,我不断地用诙谐、夸张、指向性强的表扬语不断鼓励他们,一幅幅“苹果丰收、吃苹果、运苹果”的画面跃然纸上、生动有趣。

  三、学画于嬉——巧妙组织绘画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较低,幼儿会认为生活中的玩具、树木、小草等跟他们一样是有生命和感情的,即“物我同一”性。教师应顺乎幼儿的心理特征,采用游戏的方法进行教学。例如:我教幼儿用两个圆圈画小鸡,但有的幼儿往往将圈与圈分得很开。这时若告诉他们小鸡的头和身体分开了,会非常疼的,会哭的,孩子很快便会把它们连在一起。

  小班幼儿的思维尚处于直觉行动阶段,注意力易分散,很难坚持画一个主题。这时,教师可巧妙地将游戏和绘画活动结合起来。如:画“栅栏”时,我利用“狼和小羊”的游戏,带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自在地玩着。玩累了,我说:“肚子饿了,哪有青草呀?”孩子们手拿粉笔,手忙脚乱地在地上画着青草。吃饱了,散步时,我说:“不好了,大灰狼来了,怎么办呢?”引导孩子们趴在地上画竖线做栅栏。一会儿,我说:“栅栏太矮了,大灰狼会跳进来的。”幼儿就画长竖线。我又说“哎呀,这儿有个洞呢,大灰狼会钻进来的。”幼儿就拼命画,画得又多又密。在这一过程中,幼儿自始自终兴趣盎然,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他们绘画的热情和关注周围生活的兴趣。

  四、赏画于趣——保特幼儿绘画兴趣。

  由于幼儿的空间、时间知觉不完善,思维不受局限,有时全凭个人喜恶,故在绘画中常会出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人头比身体大;天空飘着雪花,身上穿着裙子;花儿比树高,蜗牛长出了翅膀……幼儿在绘画中出现的与现实生活错位的现象,作为教师不应大惊小怪、立马打断,而是以儿童的眼光来看它们,倾听幼儿的奇思妙想,了解孩子们的心声。作为教师,不应只看重幼儿绘画的结果,更应重视幼儿在作画过程中享受到的快乐与满足。在幼儿获得愉悦和满足感的同时,适时指导他们学习一些绘画技巧,认知相关事物的特征。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他们的绘画兴趣持之以恒,绘画技能逐步提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有绘画的兴趣和热情,辅之以教师的循循善诱、正确引导,即便是小班的孩子,也能画出最新最美的图画。

6、小班教育随笔记录《如何运用教育手法培养孩子兴趣》

  导读: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很多研究都显示了一个事实,早期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托班教育可以说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此时,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较天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是和他们一样会

  为什么孩子们对植物角不感兴趣呢?是不是这些材料投放的时间太长了,幼儿不喜欢了?还是托班幼儿根本就不会观察,对植物角失去兴趣了?怎么才能让托班幼儿喜欢自然角、喜欢观察、学会观察呢?

  进入深春,我在自然角里泡了大蒜。泡植物的瓶子是大小一样的透明可乐瓶,我把可乐瓶从中间剪断,上部修剪成漏斗状,在漏斗外部贴上眼睛和嘴当老爷爷,把大蒜放在下半部分上,并在瓶中浇一定高度的水,让植物根部能够到水面。几天后,大蒜的白色须根长出来了,我立即带幼儿观察,幼儿欣喜的发现:老爷爷的“胡子”长出来了。又过了几天,“胡子”长长了,就这样,老爷爷的“头发”和“胡子”每天都在生长,孩子们每天都会到植物角看看;过了几天,在和孩子们一起观察时我发现,昨天和今天的“头发”与“胡子”长的长度很难看出来,于是,我在漏斗上和瓶身上粘了有色不干胶,并启发幼儿看看“头发”“胡子”什么时候长到红颜色,什么时候长到绿颜色……孩子们每天都盼着老爷爷的“头发”从红色长到兰色、再长到黄色、一直长到绿色。同时一直不给大蒜浇水,“头发”“胡子”不停的生长,水面也一直下降。有了颜色尺子,幼儿每天都兴致勃勃的观察老爷爷的头发、胡子长到什么颜色了、老爷爷喝了多少水了,还在我的暗示下比哪个老爷爷头发长的快、哪个老爷爷水喝的多,并教育幼儿也要多喝水,经过这样的设置,自然角每天都有许多观察瓶泡的幼儿。

  可见孩子们并不是不喜欢观察、不会观察,他们更喜欢形象、拟人化的事物。将大蒜放在瓶中粘上眼睛鼻子,孩子们就喜欢的不得了天天会去观察“老爷爷”的“胡子”和“头发”长的怎么样了。

  妈妈喂食

  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吃饭,又很挑食,咀嚼吞咽能力差,爱用菜汤泡米饭。我们使了浑身解数他们仍是吃不进去,这可让我们为难了,家长就怕孩子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怎么办呢?[p17]

  我们想出了一个鸟妈妈喂小鸟吃食的游戏。吃饭时,孩子们当小鸟,我们老师就是鸟妈妈,把一勺饭、一勺菜喂到孩子们口中,孩子们觉得很好玩,纷纷张着小嘴来抢着吃。几次之后,他们的口味竟发生了变化,有的喜欢含饭的孩子会自已嚼饭了,我们便对他们说:“小鸟现在长大了,要自己吃饭了,看看哪只小鸟吃得好。”一个星期过后,多数孩子不用喂了,也不挑食了,家长们看到孩子们的变化可高兴了。

  这件事我想到,作为老师对待不同的年龄的幼儿,应灵活的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低年龄的幼儿喜欢拟人化、游戏化的情景表演,在游戏中,他们会不知不觉得受到教育,这比告诉他们好好吃饭、不挑食才能身体好,要有用的多。

  思考:

  1、“拟人化”教育应在托班教学中推广

  《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奠基就说明与未来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很多研究都显示了一个事实,早期教育与未来发展的关系,因此幼儿园应着眼于幼儿的长远发展。托班教育可以说是孩子们接受的第一次教育,此时,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较天真,认为世界上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是和他们一样会

  说话、会知暖知冷的。从上面三则案例可以发现,通过拟人化教育让幼儿自然而然的转变了思想,提高了从事活动的兴趣。因而,“拟人化”教育值得在托班教育中积极推广。

  2、“拟人化”教育能使托班教学取得良好成效

  托班孩子不象中大班,当出现问题时可以采用讲道理的方法让孩子们明白,他们需要运用他们周围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教育,这样易被接受,能真正转化为幼儿自己的东西。“拟人化”化教育正是教师创设了一个幼儿感兴趣的环境,让幼儿自然的融入于活动之中,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老爷爷”这一事例中不难发现,当幼儿对自然角中的花草失去兴趣的时候,老师适时创设一个“老爷爷”的拟人化环境,幼儿从非常枯燥、单一的学习环境中很自然的融入到拟人化环境中来,不仅实现了原有的教学目标,而且使幼儿的认知和探索能力不断拓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拟人化”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纲要》指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在“拟人化”教学中,作为老师要适时的了解幼儿的需求,适时的创设条件,引导幼儿进入拟人化的环境中,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形成探究式的师生互动,这些,对教师的观察力、表现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学会关注幼儿的发展,给予积极的支持。要学会观察孩子的一般行为,他们对哪些事物感兴趣,是否产生了认知冲突和碰撞,解决问题的困难是什么。我们要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情感交流的需要,语言认知和社会化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环境,让每个幼儿在一个童话般的世界里快乐的成长,这样充分体现了营造温馨的家庭式环境,给孩子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满足了孩子情感需要。

相关文章

《小班随笔心得3篇》:小班随笔心得第1篇  怡昕宝宝是从外面的幼儿园转进来的插班生,她一直很胆小。  记得刚来幼儿园时,宝宝总是哭,有时候干脆直接拉着妈妈的手不放开,说不想呆在幼儿园,任凭老师

《小班周随笔3篇》:小班周随笔第1篇  一个漫长的暑假已过去,迎来的是一个美好的秋天。在这丹桂飘香,金秋收获的季节里,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迎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我们又重新回到美丽的幼儿园,开

《幼儿教师随笔小班3篇》:幼儿教师随笔小班第1篇  今天一大早,在一声声的问候中迎来了我那些调皮可爱的孩子们。随着问候声,雷婷钧来到我身边,给我两张折叠的纸,“老师,这是我画的小房子,送给你和崔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