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25
这是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一) 导入
屏幕显示: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母亲的英文mother意味着什么?--
M (many):妈妈给了我们很多很多 ;
O (old):妈妈总为我们操心,白发已爬上了头 ;
T (tears):妈妈为我们流过不少泪 ;
H (heart):妈妈有一颗慈祥温暖的心 ;
E (eyes):妈妈注视我的目光总是充满着爱 ;
R (right):妈妈从不欺骗我们,总教导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以大海为背景,左上方写着《我的母亲》--老舍,右下方是老舍图像。左边字幕:母爱、生命的乐章。
母爱,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具有永恒的人性魅力。歌颂母爱,怀念母亲便成为许多文学作品的主题,很多作家以自己的切身体会书写母子情深。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篇质朴感人的回忆散文。
(二) 审美阅读,情感体验
1. 母亲的形象美
老舍的母亲并不识字,她是一位普通的妇女,但她毕竟又有其不一般的地方,那就是她为中华民族生养了一位伟大的作家,给他以“生命的教育”,使他在性格习惯、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一种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优良传统的美德。那么,在老舍的眼中,母亲具有怎样的品格?母亲对“我”进行了什么样的“生命的教育”呢?
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跟着作者走进他贫寒的家,去认识那位伟大的母亲。
学生阅读思考、概括,屏幕显示:
母亲的形象美
勤俭诚实
吃苦耐劳
热情好客
谦让随和
善良坚强
作者通过回忆展现了这位普通劳动妇女真、善、美的灵魂。
学生阅读思考:文中哪些饱含深情的议论抒发了老舍对母亲的崇敬和缅怀。
明确:正如课文第12段中写到“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第17段也有这段话:“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所以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的血汗灌养的,我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不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的。”这就是文中母亲的形象美。
2.母亲的情感美
母亲对儿女的关爱无须太多的言语,这正是母爱深沉伟大之处。老舍先生能从母亲无言的表情和举动中体悟到这份真情。
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有关母亲流泪的细节描写。
明确:
① 哥哥外出学徒,做工,母亲“含着泪把他送走,不到两天,又含着泪接他回来”。
② 为了让 “我”读师范,母亲四处筹来“巨款”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
③ “我”毕业,“我”说 “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
④ 当“我”违背了老人望我早日结婚的意愿时,尽管多有不满和失望,母亲依然尊重儿子的选择,“含泪点了头”。
请一位同学有感情地朗读以上片段。
让学生在母亲的莹莹泪光中体验到:母亲那宽容的心和无私的爱。
作者的笔深入到母亲的内心世界,不在于为人物寻找惊天动地的壮举,也不在于对事件进行细腻的描写,而是在叙写时抓住了最能体现人物内心思想情感的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神情和语言。作者在概括性的叙述中间,以简练传神的细节描写刻画母亲的形象,传达对儿女的关爱。
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再找出本文中几处极富表现力的细节描写,体验母亲的真挚情感。
例①: (三姐出嫁时)当花轿来到我们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那是阴历四月,天气很暖。大家都怕她晕过去。可是,她挣扎着,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
例②: 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需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
教师引导学生体验母亲的内心情感:
① 作者以简洁的神态、动作描写,在极短的篇幅内将母亲内心对儿女难舍难分,又怕儿女为自己担心而强抑悲痛的复杂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
② “笑”、“愣”、“叹”、“递”一连串的动作描写,画出了母亲此时此刻心潮的起伏线:由高兴的巅峰跌入失望的谷底,再强忍失望之情“平静”让“我”离开,读者不得不叹服于母亲那颗宽容慈爱的心。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母亲的情感美宽容
无私
坚忍
(三) 情感表达
听老舍先生追忆逝去的岁月和永恒的母爱,让读者与他一起体味人间这弥足珍贵的真情。此刻,同学们心中一定有许多想说的话,这时,要求同学们搜索记忆的点滴,展现生动的细节,抒发真情。
教师补充:
“儿女各奔东西后,对母亲是一种温柔的煎熬,也许母亲老了,走不动了,但你还是把儿女的照片和音讯当成了自己日思夜想的信物”
“娘的脚冬天也是裂很大的血口子的,娘用塑料布扎上,一瘸一拐的去挑水,一想到这,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我小时候闹蛀牙,疼得哇哇大哭睡着了牙就不疼了。有一夜是这样的,我枕着母亲的胳膊哭着闹着就睡着了,就那样的一个姿势母亲竟坚持了一夜,母亲说不敢动,怕我醒了牙疼”
“母亲的`话却有些颤抖:‘孩子!妈与你天各一方,看不见摸不着,突然间电话不通了,我能不担心吗?’母亲一再嘱咐我别在手机快没电时给家里挂电话。”
(四) 拓展
推而广之,在我们的记忆中,从古到今,有哪些颂扬母亲的故事和诗?
质疑:“妈妈,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女儿”与“妈妈,请您下辈子做我的女儿”。
补充资料:
孟母为了选择孩子成长的最佳环境,三迁其居,培养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亚圣”;欧阳修四岁丧父,母亲用苇秆在沙地上画字教他认读,成就了一代文豪;岳母在岳飞的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字教导出一代名将,千古英雄
教师整理归纳,屏幕显示:
永恒之光孟母三迁
欧母教读
岳母刺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造就我的,便是我的母亲。”
(五) 总结
现实中,我们总是习惯于被爱而忘了去爱别人,包括我们的亲人和朋友,一切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
母亲的伟大还在于:母亲千辛万苦养育孩子,一旦国家和民族需要时,母亲又毫不犹豫地献出她们的至亲至爱,放电影《高山下的花环》的故事片断,然后屏幕显示:
是母亲养育了孩子,成就了孩子,而当祖国需要时,母亲又义无反顾地献出她们的孩子,母亲是崇高的、伟大的、无私的。母亲的人性美、人格美闪烁着永恒的光辉,照彻天地和宇宙,贯穿远古和未来。
(六) 课后拓展
(1) 观看FALSH动画《妈妈的爱有多少斤》、《妈妈的黑头发》。
(2) 继续搜集整理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言论、文学作品和影视资料。
( 3 )探讨:亲子关系在当前中国的状况。
【教学设想】
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3)体味母亲宽容、善良、温顺、刚气的品格。
2、过程与方法:朗读法、提问讨论法、分享交流法
3、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然后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他们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帮助他们形成尊重别人、关心别人、珍惜生命、珍惜幸福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思想感情。
2、了解“母亲”为人处事对作者的影响。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为人处世和教子方式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母爱是我们生活当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作品,歌曲诗词。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位母亲,对别人的孩子非常和善,对自己的孩子却十分严厉,有时鞭打孩子时,还不允许孩子哭出声音来,对这样的母亲,他的孩子会怎样评价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胡适的《我的母亲》。
二、作家简介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徽州绩溪县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三、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给下面生字字注音(小黑板)
文绉绉(zhōu)庶祖母(shù)吹笙(shěng) 绰号(chùo)眼翳(yì)舔去(tiǎn) 摹画(mó)侮辱(wǔ)
2、分小组有感情朗读课文
读后思考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四、探究讨论
1、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品性?
(1)唤我起床,催我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促。
(2)母亲从不在外人面前打我、骂我──保护孩子自尊心,教子有方。
(3)我说轻薄话,手重重责罚──教之严。
(4)新年之际,大哥的债主讨债,母亲从不迁怒别人──宽容、温和、仁慈。
(5)忍受两个嫂子给她的气,不可再忍时,便以痛哭解心中之苦──宽容忍让。
(6)受“辱”后,非常生气,讨回公道──有刚气。
2、由此,你认为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母亲是一个教子有方,对子严格,宽容忍让,仁慈温和,有刚气的人。
3、母亲的为人处世对作者有哪些影响?
我学到了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优秀品质。
4、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既写出了童年的爱好、快乐,也写出了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在作者的童年生活中,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而且影响巨大。所以,前三段不是闲笔,不仅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
5、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的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6、文章写对母亲深切的感激、怀念之情,但是没有直接抒情的语句,那种感情是如何体现的?
(1)文章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这种感情表现在朴实的语言之中。如:“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把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的定性力透纸背,令人读来潸然泪下。
(2)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五、分享交流
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在生活当中,你在哪些方面深受自己母亲的影响?回忆一下,与同学们分享交流一下。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
目标2、3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安排】
二课时
【课前准备】
1.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 积累成语:
蹑手蹑脚 一饱眼福
娓娓动听 热泪盈眶
循循善诱 饮泣吞声
辗转反侧 万籁俱寂
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配以《苏格兰摇篮曲》)
学生边听读,边思考:
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
(板书)
元宵夜的“巡阅”
涌流的眼泪
丰富的内心世界
劳碌的身影
四、布置作业:
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 学生活动:
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
2. 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
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
读了 ,我看到了一位 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
参考答案:
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怀念、赞美
3. 教师小结:
“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作者抒发了对母亲的怀念、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旧社会妇女的同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母子深情的呢?(导入下一环节)
三、研读赏析语言:
1. 学生活动:四个片段中,哪些话语、哪些细节让你动情?请在书上圈点批注。
2. 学生活动:学生找出有关语句,把自己对作品的解读、感悟与大家交流;并把自己对作品的感悟通过朗读展现出来。
3. 学生活动:议论的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常常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你能从本文中找出议论句吗?
4. 教师总结:
母亲的笑容,是世界上最和煦的春风;母亲的皱纹,是艰辛岁月里风霜雪雨的刻痕;母亲的汗水和眼泪,是世界上最名贵的珍珠;而母亲的画像,是勇敢和坚韧的象征。
母爱是最温馨的。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抒写了他们所感受到的温情似水的母爱。
四、写作训练:
1.这感人的一幕幕,充分表现了母爱的光辉,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技巧来表达这些情感?(学生讨论)
(1) 截取人物最典型的经历来写。
(2)细腻而饱含真情的语言。
(3)穿插必要的议论。
2.假如让你来写《我的母亲》,你准备捕捉哪些闪光的瞬间?你打算采用哪些写人的手法?
3.学生列写作提纲,口述作文。
4.师生点评,对于能够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技巧并有所创新的学生,给予鼓励。
五、课外阅读推荐:
《感悟母爱——震撼心灵的118个真情故事》
六、布置作业:
每个人设计一张卡片,内容:最想母亲说的一句话。
教材简析:《我的母亲》是八年级下册一单元第二课,本单元主要是叙事性作品,或追述一段难忘经历,或写伟人的一个侧面,整体而言侧重写人。本文通过回忆与母亲相处的一段经历,说明母亲对自己成长的影响,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敬爱之情。
设计理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理解水平,以人物题材通常的写作方式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深入理解文章的写作旨要。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识记重点字词,复述课文大意。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感知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感受质朴、真切的文风。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由诗歌《游子吟》导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能够享受母爱是幸福的。母亲也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往往影响我们的一生。今天我们跟随胡适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品质。
2.走近作者,了解其母亲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后改名胡适,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其中,适与适之之名与字,乃取自当时盛行的达尔文学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典故。1939年还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一生获得35个博士学位。
胡适的母亲冯顺娣,是一位典型的封建制度下的贤妻良母,16岁那年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大他28岁的胡传,婚后相夫教子,倒也享受了几年天伦之乐,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在她23岁时,便青年丧夫,不幸成为寡妇,加上家业衰落,经济困窘,亲人们相继死去,于是她将全部希望寄托在唯一的儿子胡适身上,含辛茹苦地熬过了痛苦而漫长的23年,与1918年离开人世。胡适在中年(40)时回顾自己的人生历程,因怀念敬爱的母亲而写下此文。
二.整体把握,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广漠:形容地方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侮辱:使对方的人格或者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轻薄:言语举动带有轻佻或者玩弄意味。
2.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
3.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描述母亲的词语,并用课文当中的一句话概括母亲形象
慈母严父刚气宽恕
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2)课文写了母亲哪几件事?这些事情突出母亲的什么品性?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
b聆听教诲,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概括地说,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的人格侮辱。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慈母严父,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活。
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品格特征。
(3)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和敬爱之情。
三.深入探究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脉络
1.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可是文章前面三段提及母亲的词句并不多,其内容似乎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面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征和童年的生活,既写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来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所以为写母亲起了很好的奠基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列出文章的行文提纲
(1)介绍我的童年生活
(2)回忆我的母亲
(3)感谢母亲,总结全文
2.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
文绉绉的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喜欢看书
只学得了读书、写字;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讲述自己童年的趣事)
3.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形成所起的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4..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她与家人相处有哪些特殊的困难?
明确: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写她以身示范对我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5.朗读最后一部分,母亲对我的影响是怎样的?作者想起母亲时,有着怎样的感情?
明确:学生讨论,好脾气、能宽容人、体谅人。感谢母亲。
6.请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四、小结
课文记叙了我小时侯九年里的生活,回忆了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母亲与家人的和睦相处,字里行间全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文章通过具体的事例,展示了母亲对我的爱和母亲善良、宽容、有刚气的性格特征。文章语言朴实,自然而又蕴涵着真挚的感情,这一点我们在写作中应该好好借鉴,我们也应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用我们的真感情,用笔表达对父母、朋友的爱和感激。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2.拓展阅读老舍《我的母亲》、毕淑敏《妈妈,我答应您》。
板书设计:
我的母亲
胡适
慈母舔我的眼翳与家人相处宽容忍让
严父让我每日自省催我早上学说错话责罚
刚气不受人格上的侮辱
教学反思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求学生要熟悉文章,了解文章的感情基调。其次第一课应重在把握作者写作思路以及包含的情感,学习如何利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引导学生抓关键事例,找关键词语来把握作者的写作旨要。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