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8
这是答谢谢中书书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流畅而有感情地朗读骈文。
2.能抓住关键文言字词:“入”、“交”、“乱”、“竞”等,读出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接触文言字词,挖掘文言字词背后的情感与思想,从而品味陶弘景之心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山川之美,感受陶弘景脱俗之心境。
【教学重点】
抓文言字词,品析山川之美
【教学难点】
品悟陶弘景超凡脱俗的境界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语
1.激趣:“有这么一个人,他自幼聪明异常,二十岁被推荐做皇子的陪读。在他归隐的时候,引来朝野送别的盛况:“供帐甚盛,车马填咽,咸云宋、齐以来,未有斯事。”——这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
2. 这样的人与我们永嘉还有一段缘分,在我们永嘉陶公洞生活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陶弘景在天下第十二福地大若岩,编撰成道教最著名的经典《真诰》——乾隆《温州府志》、光绪《永嘉县志》”。
二、整体感知
1.齐读题目,并讲解题目。
预设:落实停顿和最后一个“书”的意思。
2. 一人朗读,并让学生评价,说一说,他读得如何?
预设:纠正停顿、读音,并让其他学生补充朗读,可以及时落实读错的文言字词。
3.这篇文章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文言文在句式上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发现了吗?
预设:让学生发现骈体文的特点,4个字为主,句式两两相对。让学生齐读,要求读出韵律,放开胆子读。
三、品读文本
1.一篇散文,短短68个字,却成为古今共谈山水的经典作品。陶弘景所谈论的山川之美,究竟美在何处?要求:结合文本,具体谈谈自己的理解,并用这样的句式:山川之美,美在 。
预设:
(1)清峻的山水: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让学生想象的画面。)
追问:“入”直接改为“插”,行不行?(“入”是“峰”与“云”的结合,云雾缭绕着山峰,浑然一体,既写出了山的高,也写出了“云”的柔和之美,刚柔并济。而“插”虽有了力量,但显得很突兀,一种硬生生介入,破坏了那份美感。)
(2)丰富的色彩: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追问:都有哪些色彩?仅仅只有这些吗?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预设:出示资料,交,甲骨文
像一个人,两腿左右错立,引申为彼此连接,彼此交融。并让学生说说“交”字背后,你所看到的画面。
小结:五色交辉,古人以为是正色,能融汇出万千色彩的世界。“交辉”,色彩斑斓,就像画画一样,用五色调和出了自然界万物之色彩。这种色彩的美,又岂能光看字面能够感受的了。
(3)勃勃的生机: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追问:为什么“乱”、“竞”,能让我们感受到那张扬的生命?
a. 说说你对“乱”的理解。
预设:借用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让学生先说说,此处“乱”写出了什么?(花的多,花恣意,怒放的生命)“喜从千里来,乱笑含春语。——李贺”。此处“乱”又写出了什么?(乱中有一份对生命的欣喜)。
小结:可见“乱”字写出了猿鸟声充满在山谷间,此起彼伏,是一种生命,一种缤纷的生机之美。
b.说说你对“竞”的理解。
预设:介入资料:“竞”的繁体字为競,甲骨文字形,象二人竞逐。“競,逐也。——《说文解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竞”所表现的画面感。
齐读,读出那份激荡在山中的生机,读的欢快些。
四、深度解读文本
1.这些美景,经过我们的努力,都能发现、欣赏。陶弘景却在文中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所发觉的美是不是仅仅是我们所体会到的那些“清峻的山水,丰富的色彩,勃勃的生机”?再自由朗读课文,看看透过这些文字,你还有什么发现。
预设:(1)自由的生命:让学生再读“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追问:仅仅写猿鸟、鱼儿的勃勃生机吗?“鸣”与“叫”一样吗?“跃”与“跳”一样吗?小结:“鸣”带来一种愉悦感,是一种欢快的声音,“跃”充满着生命的快乐,一种自由的生命,毫无拘束。
(2)脱俗的心灵:“实是欲界之仙都。”先请学生翻译。
a.作者为什么将“人间”,称之为“欲界”?
资料:“欲:欲,
(谷,假借“榖”,表示粮食)
(欠,张大嘴巴,急于进食),《说文解字》:欲,贪欲也。
背景:陶弘景一生历经宋、齐、梁三朝。政权交替频繁,时局动荡不安,战争连绵不断,皇室内部也因为争夺皇位的斗争,时常发生宗室血腥事件。
追问:用“欲界”,看出陶弘景怎样的情怀?(是以超凡脱俗之心,观俗世之景,一份恬淡浸在这两字上。)
b.标点符号。追问:“实是欲界之仙都。”“实是”,可以看出什么样的感情?应该用“!”,为什么用“。”,你觉得哪个好,为什么?
小结:句号,陈述,表达是一种恬淡的心境,常处这样美景的陶弘景,应是怀着一种淡然之心境,与美景相处,脱俗的心灵,使他宠辱不惊。这是一份心境,一份脱俗。山水常在,心境不同。以脱俗之心观俗世之景,则能寻到人间之天堂,俗世之净土。
2.当朝皇上下诏几次让他告别隐居的生活,想请他出山,都被他拒绝了。皇上很不解,问他“山中都有什么啊?”陶弘景回答道:“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在看似简单的文字背后,我们品出了陶弘景如许的淡然,逍遥自在。
3. 最后,一齐诵读。
五、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篇短文。
2.读一读,写一写: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现代文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以适当增加精彩的描写、生动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简洁的议论)
六、板书设计
清峻的山水 自由的生命
丰富的色彩 悟
勃勃的生机 脱俗的心灵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及作者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
2、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布局的匠心,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背诵、默写全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 通过诵读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想象再现景象,领会文章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作品中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
【教学难点】
本文布局的巧妙,设想通过学生再造想象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5分钟
1、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多义词掌握的情况。
请大家看大屏幕,上面有个“书”字,试试看你能用这个书字,组哪些词语。
书本、书写、书信、书桌、书包、书皮、判决书、楷书等。
2、请大家一不做二不休,继续通过查工具书来解释这些词中“书”的意思。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书的注解:
书(shū) ①写字;记录;书写。②字体。③装订成册的著作。④书信。⑤文件。
给刚才大家所组的词语对号入座。例如:
书本——③装订成册的著作 书写——①写字;记录;书写
书信——④书信 楷书——②字体
判决书——⑤文件
二、引入课文,感知内容 10分钟学生齐读感受
(一)、下面要来考一考大家,让大家“学以致用”。
1、请大家看大屏幕:“答谢中书书”中的两个书该如何理解?
请大家根据自己的认识,猜想一下两个书分别该怎样去理解。(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思考)
2、让大家这样凭空猜想两个书的意思,似乎有些为难大家了。这样吧,老师把“答谢中书书”的出处告诉大家,可能帮助大家正确理解“书”的意思。(大屏幕上展示《答谢中书书》一文)
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了解一下以“答谢中书书”为题的文章,会是一篇怎样的文章,你能从中得到启示吗?
明确:本文属于书信体裁的文章。
3、请同学们再来说说,读了文章以后,你想怎样理解这两个“书”字?
书①: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书②: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二)、关于文章的一些知识介绍: 10分钟 教师口述
1、陶弘景,字通明,号华阳隐居,谥号贞白先生,丹阳秣(m)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2、谢中书,名谢微(或作徵),字元度,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豫章王记室,因曾任中书鸿胪(lú),故称“谢中书”。
(三)、请大家齐声朗读这篇文章,来感受一下读古人的书信的滋味吧。
三、深入探究,解析课文内容 15分钟 讲授和讨论
(一)、根据课文导引部分的语言,引导学生在细读语文的基础上,全面品析文章。
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
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
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
请将文中描写山水美景的语句找出来,并使其呈现为诗歌的形式: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沈鳞竞跃。
请大家来朗诵这首诗歌,领略一下诗歌所描绘的美景。
(二)比较《答谢中书书》和现在书信的联系点和不同之处,从而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内心世界。
读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什么不同?
明确:描述的重点不同。一般书信重在通过文字,或说明写信者的意图,或阐明写信者自己的观点来劝说收信者,写信有明确的用意。本文则大篇描绘美丽绮丽的景色,似一篇写景散文。
2、两者的相同之处是什么?
明确:本文在最后一句“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点明作者的写作意图。
3、请大家带着我们对文章的理解来品味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的文章?认真读,仔细思考,相信大家会在我们共同学习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收获。
明确: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理解,要言之有理。
四、课外延伸
请大家用现代文来大胆地扩展描绘文中的景色,可以合理运用想象。
五、布置作业:
A(学优生):完成练习册
B(中等生):背诵课文,理解内容
C(后三分之一学生):背诵课文。
〖板书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句式整齐之美 四字骈句
↗ 山水相映 赞美
文章意境之美→色彩相配
↘ 晨昏变化 自豪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意义;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文章优美的意境、揣摩文章凝练的语言;
3、背诵本文。
过程与方法:
以诵读贯穿教学始终,以诵读法、谈话法、点拨法等为主要教学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理解古人高洁的思想情操。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反复诵读,体会文章意境;
2、抓住重点词语,揣摩品味文章的语言特点
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娱情山水的自得之情。
二、学情分析
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 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 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更要从恰当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三、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
(一)教法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整体感知―疏通文意―理清结构―研读品析―看图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为此, 我主要采用诵读法、谈话法 、点拨法等教学方法。
(二)学法
诵读法、讨论法、自学法等。
(三)教学手段:
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简介文题
1、让配乐欣赏山水美景(幻灯片展示),老师用优美的语言大导入:
同学们,面对这山明水秀、美轮美奂的自然景色,你们想到了什么呢?老师情不 自禁地想起了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描绘山水美景的优秀诗句,比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孟浩然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同学们,这些优秀的诗句真是不胜枚举。你看,好山,好水,好画,好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言文,被称为是“一 幅清丽的山水画”,又是一首 “流动的山水诗”。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篇文章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篇文言文――《答谢中书书》(板书课题)。
2、简介文题。
“谢中书”是作者的朋友“谢征”的官职名,“书”是指“书信”,在古代是一种可以抒情议事的文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用笔划出不会读的字词。
2、听朗读录音,特别注意自己所标划的字词的读音以及朗读的节奏、语气。21世纪教育网
3、学生自由练读,老师提出朗读要求:
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③读出感情。
4、让学生自告奋勇展示自己的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完以后针对朗读要求进行评价,老师提示学生重点掌握以下字词的读音:
猿(yuán) 颓(tuí) 与(yù)
5、老师再次强调朗读要求,全班同学齐声朗读。
6、请学生试用一句话说说文章所写的内容。
(三)疏通文意,理解内容
1、学生自己结合课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用笔划出来。
2、与同桌讨论解决疑难,如果仍然不能解决等待在全班提出来共同讨论。
3、老师引导学生解决字词上出现的疑难,同时板书以下重点词语,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四时:四季
俱备:都
晓雾将歇:消散
夕日欲颓: 坠落
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欣赏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口头翻译课文。
五、总结
教学目标:
1.在朗读、想象、体会中理解文章,感受山川之美、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
2.读读背背,积累文言词汇和篇章
3.培养优美自然地表达的意识,提高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景色美、意境美。设想通过读、说来落实。
教学难点
本文布局的巧妙。设想通过学生再造想象来突破。
一、 导入
(一)汉字中有许多象形文字,教师在黑板上书写两个古代象形字,请学生看一看是什么字。
瞧!这两个字多美,就像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山――山峰、山谷、峭壁;川――河流蜿蜒,奔流不息。“川”的一个字义就是――河流,比如成语川流不息;“川“还有另一个字义――平原,比如成语一马平川,这个字义我们今天暂且不说。
(二)古往今来,有不少诗歌都吟咏了山川之美,我们学过的也有不少。同学们能否在记忆中搜寻一下,背出一句两句呢?
(三)这样的诗歌真是不胜枚举。看来,山水之美,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内容)啊!这就叫“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板书: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 古来共谈
请同学把书翻到136页《答谢中书书》,我们一起把注释1朗读一遍。于是,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回给谢中书的一封信”,第二个“书”是书信的意思。
今天,我们就与古人一起,神游山水之间,共谈山川之美。
二、 学习、欣赏
(一) 初读
1. 听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注音。
板书:颓tuí 与yù ,并点一点这是“与”意“参与”时的读音。
2.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读准确,读顺畅。两遍。
(二) 理解“高峰入云――沉鳞竞跃”大意
1.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山水之美,是古往今来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究竟如何之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高峰入云――沉鳞竞跃”。全体朗读这一部分。
2. 借助注释理解大意。可以同桌合作。有疑问先做记号,待会儿提问。
3. 质疑、释疑。
板书:交――交杂 歇――消散 竞――争
(三) 欣赏“高峰入云――沉鳞竞跃”所描述的山川之美。
1. 朗读这一部分,发挥你的想象力,脑海中出现画面。朗读两遍。
2. 有这样一种说法:诗也好,文也好,作者写完,还只是完成了一半,只有加上了读者的创造性阅读,读者与作者的思想感情穿越时空碰撞出了火花,这篇作品才算真正完成。
那么,就让我们与陶弘景一起完成这篇吟诵美丽山川的文章吧。
请同学们再次自读这一部分,朗读默读都可。边读边想象,眼前浮现文中所描绘的美景。然后,选择你觉得最美或最有感受的一句、两句,用“诗一般的语言”,简洁、流畅、优美地描绘一下你眼前浮现的画面、或耳畔听到的声音或心中涌起的感受。(眼前之景、耳畔之声、心中之情)可以先打一打草稿。
3. 学生交流发言。
板书景物:高峰 石壁 晓雾 夕日
清流 林 竹 猿鸟 沉鳞
注意抓住学生“诗句”中的闪光点点评(比喻、用词、想象、联想等)。可请学生重复最美的“诗句”。用词恰当的问题要注意点拨。
重点:猿鸟乱鸣 ―― “乱”并非形容混乱一片,毫无秩序。而是一种充满生机的热闹。猿啼鸟鸣,此起彼伏,打破了清晨的静谧。 沉鳞竞跃 ――“竞”,争着,竞跃,同样极具动感,充满生机。
4. 总结:看来,古人笔下的山川之美也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时光流转不停,可是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却是人类永恒的情感啊!全体朗读“高峰入云――沉鳞竞跃”,读出美感。
(四)简单学习最后两句。
朗读,借助注释,师生一起串讲大意:
山川之美使作者情不自禁地赞叹:这实在是人间仙境!陶醉在这山水之间,他不由得想起当年的山水诗人谢灵运,自从谢康乐以来,不再有能融入到这奇妙美景的人了,而我,无疑就是第二个谢灵运了!快乐自得,陶醉满足的心情溢满了字里行间。
朗读全文,读出山川之美,读出陶醉、快乐的情感,兴之所至,甚至可以像古人那样摇头晃脑地朗读。
三、 当堂背诵
(一) 学生熟读成诵
(二) 师生共背(老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
(三) 个别背诵展示、全体背诵
四、 布置作业
(一) 抄一抄、背一背、默一默
(二) 用现代诗一般的语言改写“高峰入云――沉鳞竞跃”这一部分(不要求拘泥于原文)。
(三) 有兴趣的同学查阅陶弘景、谢灵运的资料。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