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18
这是音乐之声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
① 初步了解中国的抗日战争,激发其爱国主义思想。
② 了解歌曲内容,抒发对二小的敬佩和怀念之情。
2、技能目标
① 引导学生进行听赏(女声独唱)——改编——听赏(童声合唱),感受速度、力度、演唱形式、歌词、情绪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② 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培养其丰富的创作能力和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对独唱歌曲进行改编。
2、 用不同的方式(朗诵、舞蹈、小品、歌唱等)进行歌曲表演。
教具准备:
课件、钢琴、绘画用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创设情境,了解时代背景。
1、听赏歌曲《松花江上》(电视播放VCD碟片)
问:你从歌曲中知道了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歌曲,让学生了解在中国历史发生的一件大事——日本的侵略
战争,从歌曲中知道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欣赏影片《铁道游击队》、《地道战》、《地雷战》的部分镜头。
问: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些什么?
生讨论回答:中国人民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同敌人进行斗争。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情况……通过让学生“看电影”,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欣赏歌曲《二小放牛郎》
1、导入:你知道当时的孩子们是用怎样的方式在抗日的呢?(站岗、放哨、送信等)今天,老师请同学们从歌声中去听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位抗日小英雄的故事。
2、师讲述故事(用优美、委婉的歌声讲述)——出示歌词,投放连环画。
问:①演唱形式?情绪?
②从歌声中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有了第二环节的辅垫后进入第三环节——欣赏歌曲《二小放牛郎》,
这儿用故事导入,并运用歌唱的方式,即符合此曲叙事性歌曲的体裁和学生爱听故事这一特点,又符合音乐课要突出音乐性这一特点,通过教师优美、委婉的演唱,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内容。)
3、创作改编歌曲——(出示歌词)
问:假如请你来演唱此曲?你认为歌曲应该用怎样的情绪演唱?为什么?
生讨论:第一段演唱可‘一般’(指起伏不大),因为还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第四段要激烈一些,因为在打仗第五段要悲伤,因为二小牺牲了,第六、七段也要悲伤,不过比第五段要弱一些
问:为了让歌曲讲述得更生动,老师请同学们帮忙,为歌曲进行一次改编,你认为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改编呢?
分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传统的`音乐教育过份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循规蹈矩,一切按教师的要求行事,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而创作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领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且能够深化学生对已学音乐知识(速度、力度、情感等相关因素)的理解、运用。强化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并为下一步听赏作准备。)
4、听赏钟维国改编的童声合唱《二小放牛郎》
问:歌曲哪几方面进行了改编?和同学们的相比较,我们哪几个方面的改编和作曲家是相同、相似的?
生讨论:情绪——速度——力度——歌词——演唱形式进行了改编。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让学生对改编后的歌曲有一个完整的了解,通过与作曲家比较,让同学们有一种“成功”的喜悦,也为了比较区别,促使他们聚精会神地去细听和分辨。)
问:改编后好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速度、力度、情感等相关因素对表现音乐作品的作用)
5、欣赏舞蹈《二小放牛郎》
问:除了用歌曲来讲述故事外,还有什么方式?
生讨论:朗诵、绘画、舞蹈、小品、电影等
(多媒体展示,七段故事情节可以自由选择观看。并让学生跟学一些动作,感受其肢体的韵味)
(设计意图:此内容是全国少儿舞蹈大赛中获得金奖的一个舞蹈精品,十三位小演员(十二只小牛和二小)通过肢体语言,直观地抒发了其丰富的情感内涵,在舞蹈这一流动的过程中,使舞蹈者与欣赏者心灵彼此融合,迸发心灵的共鸣。通过以舞助听的形式,学生不仅有视听结合的立体感,而且更容易受音乐气氛的感染)
四、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选择表现形式
问:“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讲述这个故事呢?”
——请出五个组长(朗诵组、绘画组、舞蹈组、小品组、歌唱组)其余同学自由选择小组。
要求:选择1—2个情节
2、 小组讨论、创作
3、表演展示
(设计意图:前面的几环节安排使学生们深深地被歌曲吸引着,被歌曲激动着。为了让同学们尽情地一抒情怀,我安排了创作表演这一环节。并用比一比、赛一赛的激励机制,使学生一个个都认真地投入了,由体验付诸于实践。并在观众的“点评”下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五、课堂小结
观看一段精彩的电视回放:1945年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后喜悦、欢腾的庆祝场面。
问:你看到了什么?今天的音乐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前后呼应,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最后的结果,给学生上了一堂难忘的历史课。同时,起到一个总结概括作用:既可了解学生在这堂课中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可了解作品对学生的情感影响。)
一、教材分析
歌曲《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叙事性民歌,歌曲讲述蜗牛在葡萄树刚发芽的时候就背着重重的壳往上爬,而黄鹂鸟在一旁嘲笑它的有趣情景。歌曲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隐喻着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畏艰难,对奋斗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
二、学情分析
一切的教学活动都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四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老师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创造条件机会,让学生主动参与,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唱、模仿歌曲,用纯朴、活泼且略带顽皮的情绪演唱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3.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读乐谱,学习切分节奏。
四、教学重难点
本着音乐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如下重难点:
重点:用纯朴、活泼且略带顽皮的情绪演唱歌曲;
难点:学习切分节奏,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方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我准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谈话法、对比法、实践指导法等。
六、教学过程
下面着重谈一谈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采用图片导入法,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几张照片,分别是葡萄树,蜗牛、黄鹂鸟,在出示这些照片之后,我会请同学们看图说话,根据这三张照片编一个故事出来,学生经过想象之后,故事层出不穷,我会及时给予肯定与赞扬,这时,我会引导学生,问学生想不想知道,蜗牛与黄鹂鸟在歌曲中呈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
这一环节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通过看图编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步感知
我会给学生播放《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的音乐,让学生在聆听中感受音乐的节奏与特点。在听赏前我会先预留一个任务,“同学们要认真听,听完老师会找同学来谈一谈你的感受。”听后,我会找学生来畅所欲言,并作出简单评价,最后总结出:这首歌曲曲风欢快、活泼,幽默、诙谐,节奏稍快。
(三)学唱歌曲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我会先带领学生进行一组发生练习,13531,紧接着进行新课教授,我会利用钢琴,带领学生识读乐谱,熟悉旋律,在识读乐谱的过程中,我会着重介绍歌曲中出现的切分音,切分音有大切分音和小切分音。如下:大切分音:
小切分音:
我会介绍这两种切分音的区别,大切分音有2拍的时值,听起来缓慢一些,小切分音只有一拍的时值,听起来急促一些。
在区别了这两种切分音节奏后,我会带领学生着重练习本节课中小切分音,在练习熟练之后,我会让学生加入歌词进行演唱,演唱过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蜗牛与黄鹂鸟》的音频,当学生听赏过后,我会利用钢琴,让学生模仿音频中的音乐情绪,带领着学生再一次有感情地,完整地唱歌曲。
之所以让学生模仿,主要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经验,为音乐表现和创造能力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四)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会安排男女分组,女生扮演黄鹂鸟,男生板演蜗牛,在歌曲前部分男女生一起演唱,到后面的对话部分分开演唱。
这样设计可以通过合作演唱的过程,让学生们体验合作的乐趣,不断增强集体意识和协作能力。
(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会采用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我会问同学们,通过学习这首歌,尼恩都学会了那些品质?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我今儿总结,这首歌体现了蜗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希望同学们也能够像蜗牛学习,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在作业方面,根据音乐新课程标准,以实践为中心这一理念,我会以布置口头作业为主,让学生在课下学习体现优秀品质的民歌,下节课再一起分享。
七、板书设计
《唱山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唱《牧童》、《放牛歌》感受牧童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
二、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探索三角铁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
三、准确有感情地演唱《牧童》,并试着在歌曲中加入三角铁伴奏,能在歌曲《放牛歌》的间奏处加入锣、鼓、镲的伴奏,感受为歌曲伴奏的愉快。
教学内容
聆听《牧童哪里去了》教学基本要求?
1.听歌曲前,同学们猜一猜《牧童到哪里去了》。
2.教师完整地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中唱出了的牧童到哪里去了?为什么?渗透珍惜学习时光的教育
3.学生可根据歌曲内容,分小组、分角色编创动作表现歌曲。
聆听《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完整地聆听歌曲《牧童》的录音
2.提示歌中唱出了哪些内容?复听歌曲。
3.随着歌曲录音轻轻敲击双响筒。
编创与活动
1.认识双响筒
提示:为什么叫双响筒,你能找出它的名字的由来吗?
2.探索。分小组敲击,听一听,双响筒两边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能敲出什么样的声音?
3.分小组用双响筒敲击出节奏,教师记录下来,大家把每一小组编创的节奏连起来敲击,还可以变换连接方式敲击,为每一次敲击,取一个有趣的名字,如:火车开了、小马跑了等等
双响筒及演奏方法简介
双响筒是打击乐器(也是儿童节奏乐器)的一种,竹木体乐器,由空心的竹筒及木柄组成。演奏时,左手持乐器木柄,右手持小木棒敲击竹筒两侧,会发出高低两种声音。使学生懂得双响筒一侧发音低,一侧发音高
表演《牧童》教学基本要求
1.启发学生看插图,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
2.听着范唱录音,用手指着图形谱(羊)轻轻地跟唱。提示学生第三段歌词分别在哪里?结束句在哪里
3.能跟着老师的手势、完整准确地演唱歌曲。
编创与活动
教师要指导学生分小组在音乐实践中探索敲击三角铁的方法
提示:怎样敲击出长音?怎样敲击出短音?答案可有多种,教师应对积极探索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有问题,提出建议,如:这样是否更好?
三角铁及演奏方法简介
三角铁是打击乐器的一种,由一根弯成三角形的钢条制成,用小金属棒敲击发音,音色尖锐、清脆、透明、响亮。不宜弱奏和演奏快速复杂的节奏,可单敲或滚奏,其音响可穿过整个乐队而赋于乐曲以特殊的色彩。常用于军乐队和管乐队。演奏时,将三角铁悬于皮条或绳子上,左手提起,右手用金属棒敲击。
表演《放牛歌》教学基本要求
1.提示学生注意听觉与视觉相结合,即:看着课本中图形谱对于歌曲高低长短的提示,感受歌曲旋律的进行,感受歌曲旋律的轻松、愉快。
2.跟着歌曲录音,用听唱法学会歌曲
3.提示学生,没有歌词的旋律是间奏部分,用锣、鼓、镲伴奏
4.编创动作表演《放牛歌》。
编创与活动
1.本课的编创与活动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用自己学过的乐器,为歌曲《放牛歌》编创锣、鼓、镲的伴奏。
2.提示学生分组进行锣、鼓、镲的节奏编创。
如:前两处两间奏可用:
教师尽量使用学生编创的节奏,加以调整、使用,以调动学生编创的积极性
教学建议
一、本课可按两课时完成
二、学唱歌曲应以审美体验为核心,应符合学习音乐的规律。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多听多感受,学生自然掌握了歌曲的旋律。
获得对歌曲的完整的体验,对于理解、表现歌曲益处匪浅。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学唱歌曲的过程,也就是完整体验感受的过程。
教学目标
(一)通过聆听和演唱,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学习表现乐曲的不同情绪。
(二)能用线条或动作表现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难点:感受音乐表达的不同情绪。
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乐曲的音乐情绪。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通过参观音乐小屋的形式引入新课,复习演唱歌曲《唢呐配喇叭》,从歌曲中的乐器引出箫的介绍。
(二)新歌教学:
1介绍吹管乐器箫并聆听箫的音色,引出歌曲《箫》。
2初听歌曲,理解歌曲含义。
3复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及旋律特点。
4再听歌曲,学生轻声跟唱歌词,进一步熟悉旋律并找找难点乐句。
5解决歌曲的难点,并跟琴完整演唱歌曲,基本解决音准节奏问题。
6教师范唱,学生模仿吹箫的动作随音乐节奏律动,体会歌曲轻柔优美的特点。
7学生跟音乐伴奏有感情地演唱表现歌曲。
(三)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从乐器箫导入介绍单簧管。
2初听乐曲片段,说说情绪特点,然后引出乐曲名称并简介波尔卡。
3分段欣赏,聆听乐曲的两个主题乐段,听后用线条和动作表现两个主题乐段的音乐特点。
4完整欣赏乐曲,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初步了解乐曲的段落特点。
5以舞会的形式,让学生再次体验波尔卡舞蹈欢快跳跃的特性。
(四)主题拓展
以参观器乐收藏室的形式,介绍各种中外乐器,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眼界。
(五)小结下课
课堂小结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