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等奖

日期:2022-03-16

这是致云雀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等奖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1 篇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核心意象“云雀”,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3.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鉴赏“云雀“这一形象,感悟整首诗歌所要表达的精神理想。

  【教学方法】

  运用朗诵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相信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这句话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这句诗给了处在寒冬的人一个美好的希望,尽管现在是寒气凌冽、寒风萧瑟的冬天,但冬天过去了,春天就会到来,到时大地复苏、春风和煦、春光明媚,充满了阳光与希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雪莱的另外一首诗歌--《致云雀》。

  二、作家简介

  1.了解作者—雪莱

  珀西比希雪莱(英文原名:PercyByssheShelley)(1792年—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民主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莱生于英格兰萨塞克斯郡霍舍姆附近的沃恩汉,12岁进入伊顿公学,1810年进入牛津大学,1811年3月25日由于散发《无神论的必然》,入学不足一年就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18年至1819年完成了两部重要的长诗《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和《倩契》,以及其不朽的名作《西风颂》。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人物轶事】

  在1822年,雪莱的《希腊》出版,并且移居到斯贝齐亚海湾的近勒里奇镇居住。在1822年6月,他开始创作长诗《生命的凯旋》。这首诗还没有完成的时候,他就去迎接好友利亨特。在同年7月8日,两人乘坐雪莱的“唐璜”的船只回雪莱的家。但是斯贝齐亚海突然刮起了大风,风暴刮翻了他们的船只。

  最后两人都落入海中,直到几天后,人们在海边发现了已经浮肿的尸体,还是依靠他口袋中未完成的诗才辨认出这具尸体就是雪莱。

  就这样,一代大师雪莱死在了一次意外事故。鉴于雪莱文学上对英国的影响和私生活上的糜乱,雪莱的死在英国人得知后,普天同庆。

  虽然现在英国以雪莱这个诗人为荣,但是在当时的那个时代雪莱是极度被英国人排斥的,以至于他的死讯还能让英国人欢呼。

  2.了解写作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3.了解云雀

  云雀是一种鸟,形如麻雀儿稍大,以活泼悦耳的鸣声著称,高空展翅飞行时鸣唱,接着做极壮观的俯冲而回到地面。栖息于草地、干旱平原、泥沼及沼泽。因其在地面营巢又性喜高飞,常从它的“领地”升腾而直飞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因而云雀经常被诗人选做讴歌的对象。

  三、朗诵感知

  1.听录音朗读

  2.给全诗标出节奏和重读,诵读全诗。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3.诵读指导

  《致云雀》全诗共21节,篇幅较长,但围绕一个核心意象“云雀”,整体中心明确,但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住情感线索,注意体会围绕一个核心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的情感表达。在朗诵的时候,要把握住欢快的基调,停顿以二三顿、二二顿为主,因为节奏欢快,所以结尾多做轻盈、上扬、渐高这样的处理。

  4.教师范读。

  四、整体感知

  1.读完雪莱的《致云雀》,请试着概括主要内容?

  明确它描绘了在黑夜中呼唤黎明的云雀形象,诗人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报负,诗中模仿云雀高飞的节奏,云雀一边高蹿,一边歌唱,愈唱愈亮,愈飞愈高。诗人一面倾听着云雀的歌声,一边希望自己的歌声也能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希望。《致云雀》中的“云”被描写为具有旺盛生命力的东西,它从江河湖海中吸取水分,然后降雨到大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

  2.试分析“云雀”这一形象

  61548;第一部分:

  第1节,对云雀及其歌声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2节,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姿态和边飞边唱的习性。

  第3-4节,云雀升上晴空迎接朝阳或送走夕阳时的欢快明朗的形象。

  第5-7节,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霓虹彩霞降下的美雨比喻云雀的歌唱。

  小结:塑造了云雀欢乐的形象。

  61548;第二部分:

  第8节,把云雀比作诗人。

  第9-11节,把云雀鸣声比作高贵少女的甜美如爱的歌曲、飞萤与晶莹的流光、玫瑰与醉人的芳香。

  第12节,写云雀不只是单纯的明朗、清新、欢悦。

  小结:塑造了云雀传播爱与光明的形象

  61548;第三部分:

  13-15节,探讨美的根源。

  16-17节,探寻欢乐的真正来源。

  18-20节,不能快乐的根由。

  小结:塑造了云雀丰富明澈的形象

  61548;第四部分:

  第21节,以感叹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愿望和抱负——拥有云雀的欢欣。

  小结:塑造了云雀和谐、炽热的理想形象

  【总括】雪莱诗中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

  五、品味鉴赏

  (一)分析形象

  1、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明确: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2、诗歌中的云雀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探究: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

  (二)鉴赏手法

  1.问题:诗人是怎么样塑造“云雀”欢乐的理想形象的?

  明确①“像一片烈火的轻云”,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云雀一跃而上,边飞边唱的飒爽英姿,也是诗人蔑视黑暗现实,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

  ②以“星光的利箭”、“明月的清辉”运用比喻、通感等视觉形象描绘听觉上的优美感受,化抽象为具体。

  ③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突出云雀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唤醒人们的灵魂。。

  ④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

  总结:诗人运用奇特的想象,以及比喻、类比、对比、设问和通感等灵活的修辞,对云雀加以描绘,进而赞颂云雀,意蕴深刻。

  2.诗歌有什么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探究: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61548;音韵与形式之美

  《致云雀》一诗形式工整,每节均由四短一长的五个诗行构成。而且每节的前四个短诗行都由扬抑格三音步构成,而后面的一个长诗行则是由抑扬格六音步构成。这种创新性的音韵形式是诗人在刻意模仿云雀那或抑或扬、尾声悠长的鸣声,以期在诗的节奏和感官效果上达到一种融合和对应。纵观全诗,每节诗行都采用了AABB的尾韵韵式构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回旋往复的音乐感。

  61548;修辞性语言的烘托

  诗歌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巧妙地运用修辞是增强诗歌语言形象性和艺术性、“丰富诗歌意义、增强诗歌艺术张力的重要手段”。辜正坤先生曾说诗是用比喻写成的,《致云雀》便是如此。诗中比喻覆盖全篇,准确地描述出云雀那欢快的歌声和不凡的精神,把云雀这个被众多诗人反复赞叹过了的形象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推出,使人眼前一亮。

  开篇第一节即通过暗喻,突破了世人对云雀的一贯认知,将云雀比作精灵,体现出其将云雀的精神置于形体之上的隐含之意,突出了本诗的精神意义。

  61548;诗意的升华

  开篇第一句中,诗人便把云雀称作精灵,奠定了诗歌明快的基调。雪莱曾说:“诗是最快乐最善良的心灵中最快乐最完善的瞬间的记录。”云雀在诗人心目中已经成为自由的象征、快乐的化身、力量的源泉,而读者也为其所感染,燃起对自由的向往。通观全诗,雪莱运用多种音韵和修辞手法赞美云雀那昂扬向上、不畏艰辛、冲破束缚、自由翱翔的形象,并同时向读者展示了美的色彩、美的声音和美的芬芳等一系列美的事物。雪莱将云雀比作“承担着历史使命的诗人”,此时作品的意境得以拓展和深化,云雀成了诗人的化身和代言人,云雀的歌就是自由的歌,成为了诗人理想的自我形象以及理想的形象载体。

  探究:这是个判断句,暗示了“我”身后已经陆续征服了从前的那些高度,暗示了“我”的目标与“我”的努力之间的差距,暗示了某种“先喘口气”的决定。

  六、明晰主旨

  《致云雀》全诗无一处不写云雀,同时,无一处不有雪莱的自我,是诗人理想化的自我写照。如布朗兑斯所说,雪莱的自我大到足以拥抱全宇宙。诗歌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现了诗人自己的美好理想和对光明的追求。

  七、拓展阅读

  西风颂(节录)

  剽悍的西风啊,你是暮秋的呼吸,

  因你无形的存在,枯叶四处逃窜,

  如同魔鬼见到了巫师,纷纷躲避:

  那些枯叶,有黑有白,有红有黄,

  像遭受了瘟疫的群体,哦,你呀,

  西风,你让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

  飞落到黑暗的冬床,冰冷地躺下,

  像一具具尸体深葬于坟墓,直到

  你那蔚蓝色的阳春姐妹凯旋归家,

  向睡梦中的大地吹响了她的号角,

  催促蓓蕾,有如驱使吃草的群羊,

  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的芳香色调;

  剽悍的精灵,你的身影遍及四方,

  哦,听吧,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

  【思考】联系上下文,理解“你既在毁坏,又在保藏!”这句诗,说说西风在毁坏着什么,又在保藏着什么。

  明确毁坏着:使枯叶四处逃窜,纷纷躲避。保藏着:让种子展开翱翔的翅膀,向睡梦中的大地吹响了她的号角,让漫山遍野注满生命的芳香色调,给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

  八、雪莱名句积累

  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

  2、过去属于死神,未来属于你自己。

  3、辛勤的蜜蜂永没有时间悲哀。

  4、希望会使你年轻,因为希望和青春是同胞兄弟。

  5、我们愈是学习,愈觉得自己的贫乏。

  6、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

  7、一个人如果不是真正有道德,就不可能真正有智慧。

  8、吻是灵魂与灵魂相遇在爱人的嘴唇上。嘴唇是一对爱人两个灵魂交会的地方。

  九、作业

  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物象做中心,写一首诗歌。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2 篇

主题单元概述

  我国是诗歌的国度,三千余年来,诗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丰富多彩,蔚为大观。在新诗的世界里,诗人们则摆脱了格律的束缚,时而低回浅唱,时而大声疾呼,创作形式更为多样,内容也更为自由。

  我们所要学习的第二课所选诗歌,有闻一多的《红烛》、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昌耀的《峨日多雪峰之侧》以及雪莱的《致云雀》,皆为现代形式的诗歌。诗人们通过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吟唱,从不同侧面抒写了“青春”这一主题。

  主题学习目标

  1.了解郭沫若、闻一多、昌耀、雪莱等中外诗人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两首诗的意象,品味诗歌意境,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4.感受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

  5.引导学生体会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时代背景下的青年对祖国、对人民、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对青春不同含义的诠释。

  对应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行标准》(统编版)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从哪几个方面欣赏现代诗歌?

  2.怎样理解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的意象?

  3.如何理解昌耀《峨日多雪峰之侧》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如何理解闻一多《红烛》和雪莱《致云雀》中的意象象征意义?

  专题划分专题一:走进现代诗歌

  专题二:欣赏《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专题三:欣赏《红烛》

  专题四:讨论《致云雀》《峨日多雪峰之侧》

  专题四致云雀

  所需课时1

  专题四概述

  本专题主要内容是赏析雪莱的诗《致云雀》

  本专题学习目标(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诗人雪莱

  2.了解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3.联系创作时代文化背景与形象特征解读诗歌意蕴

  4.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

  5.体会诗歌风格

  本专题问题设计1.你对浪漫主义诗歌有哪些认识?

  2.云雀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3.你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4.这首诗有怎样的风格特色?

  5.你觉得这首诗的翻译语言好吗?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教学课件(包含知识卡片、诗人简介、教学图片及要点解读及阅读策略展示)、诗歌音频及相关视频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多媒体教室

  其他资源拓展阅读文章、提升练习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通过相关资料和资源,了解浪漫主义风格特点、英国浪漫主义运动及诗人雪莱。

  2.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基调。

  3.感受诗歌的形象。

  4.把握诗歌形象,梳理诗歌思路。

  5.体会诗人情感。

  6.感受诗歌风格。

  7.品味诗歌语言。

  教学评价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正确把握节奏、重音和语调。

  2.能从整体内容出发把握诗歌思路。

  3.能分析诗歌的形象特点,挖掘形象意蕴。

  3.能分析诗歌风格。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3 篇

一、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1、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把握情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分析核心意象“云雀”,掌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3.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鉴赏“云雀“这一形象,感悟整首诗歌所要表达的精神理想。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相信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这句话出自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这句诗给了处在寒冬的人一个美好的希望,尽管现在是寒气棱冽、寒风萧瑟的冬天,但冬天过去了,春天就会到来,到时大地复苏、春风和煦、春光明媚,充满了阳光与希望。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雪莱的另外一首诗歌《致云雀》。

  2、写作背景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3、作者介绍

  雪菜(1792-1822),英国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的伊顿公学就读。1810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的道路。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代表作有《西风颂》《致云雀》等。

  4、题目解说

  “致云雀”中“致”是“送给”的意思;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文题点明了诗歌的歌颂对象。

  5、层次结构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

  对云雀及其歌声的总的评价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20节)

  描绘云雀的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格,表达诗人对爱与生死的观点和对艺术创作的看法。

  第三部分(第21节)

  抒发诗人的希冀,渴望学会云雀的欢欣,向全世界泼洒欢欣、希望与爱!

  6、全文分析

  1.为什么诗人能够把大自然中最普遍存在的云雀描写得如此可爱?

  明确:因为诗人雪莱不仅热爱大自然,而且有渊博的自然科学知识,他的诗几乎是与大自然的景物息息相关,难以分割。

  2.诗人都把云雀比作什么?

  明确:诗人灵活运用比喻,把云雀比作“火云”“星辰”。云雀自由飞翔,四处挥洒着希望,虽然自在欢乐但是又将人间疾苦尽收眼中。云雀像诗人同情着他未曾注意的忧患和希望;像名门闺秀,使深闺荡漾着甜蜜的音乐;又像萤火虫,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扩散着光亮;像一朵让自己的绿叶荫蔽着的玫瑰,以过浓的香甜使鲁莽的飞贼沉醉。

  3.第15小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第15节中诗人用了设问的修辞,写了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诗人认为艺术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田野、波涛、山峦,这些都是激发艺术创作的源泉。

  4.第16~17小节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主张?

  明确:这两节中诗人描写了云雀对爱和死亡的态度,诗人歌颂爱,他写云雀“你爱,但永不知道令人厌腻的爱的悲哀”,而对死亡的理解比凡人更加的透彻和真切,诗人歌颂爱,爱是世上最为美好的东西,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创作出令人感动的作品,而诗人对待死亡又是及其豁达的,在生死之事上,诗人主张爱是生的真谛,而豁达则是对待死亡的正确态度。

  5.最后3节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在最后的3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将凡人和云雀,也可以说是现实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我做了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所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中生活的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不可能超过云雀。在最后一节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和感叹,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熟知的一半的欢欣,也是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一半的自己。

  6.诗中的云雀仅仅是自然界中的云雀吗?

  明确: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粹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还是诗人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诗人虽感到痛苦,但仍以积极的态度去化解感伤。

  四、布置作业

致云雀教学设计一等奖第 4 篇

教学目标

  1、理解和领会诗歌的内容与主题。

  2、分析诗歌中云雀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3、分析诗歌的语言艺术与表达技巧,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预习新课

  1、查阅资料,了解诗人写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诗歌。

  2、感受“云雀”的象征意义。

  二、导学基础知识

  1、历史背景

  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后期的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的独立战争等使得欧美资产阶级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言论自由,但之后英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主的重新勾结,以及一系列战争的爆发,使得人民的自由又受到了限制。在雪莱创作这首诗时,黑暗与恐怖正笼罩着整个英国社会,圈地运动和经济危机使得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完全得不到保障。

  2、作者简介

  雪莱(1792—1822),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生于英格兰,1813年11月完成叙事长诗《麦布女王》,1822年7月8日在海上遭遇风暴逝世。他的墓志铭是引自莎士比亚《暴风雨》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他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雪莱的诗情感丰富,激情跌宕,语言优美生动,并富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代表作品有《自由颂》《致云雀》《西风颂》《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三、字词

  酣畅淋漓:酣畅:畅饮,引伸为舒适、畅快;淋漓:畅快的样子。形容非常畅快。

  四、学习课文

  1、诗歌中的云雀是怎样的形象?

  探究:诗中云雀的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

  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调去超越感伤。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2、诗歌中的云雀的形象象征着什么?

  探究:在诗人的笔下,云雀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诗人运用比喻、类比、设间的方式,对云雀加以描绘。他把云雀比作诗人,比作深闺中的少女,比作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诗人把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突出云雀歌声所具有的巨大力量。诗歌节奏短促、轻快、流畅、激昂,节与节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极具艺术感染力。

  3、诗歌有什么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

  探究: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丽明快,而且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诗歌充满活力和锐气,有一种前进的力量。

  雪莱十分重视艺术的社会意义,认为艺术的创造是根据正义和美的原则来促进生活的改造。诗人渲染高尚的情操,是为了引起读者普遍的激动,抒写对于美德的渴望,是为了唤醒人们对于卑劣欲念不能相容的强烈感情。他说:“一首伟大的诗,是永远泛溢着智慧与快感之流的不竭源泉。”《致云雀》几乎体现和容纳了雪莱诗论的全部要点。

  1、《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不朽杰作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表达了怎样的抱负?

  明确:雪莱以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地描绘云雀的同时,也以饱满的激情写出了他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2、诗歌在抒情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从赞美开始,以感叹告终。

  这是一首抒情诗,据雪菜夫人回忆,是1820年夏季一个黄昏,雪莱在莱杭郊野散步时听到云雀呜叫有感而作。

  3、诗人对云雀作出了怎样的评价和赞美?

  明确:诗人称云雀是“欢乐的精灵”。

  诗人以来自“天堂或天堂的邻近”,暗示欢乐歌声的神圣,几乎等于说:此曲只应天上有。诗人以“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表达了诗人的美学观点,他认为,好的诗歌应该是直接从心灵深处涌现的思想激情和形象。

  4、诗人在第二节写出了云雀怎样的姿态?

  明确:优美轻盈的美丽美妙的姿态。

  这节是全诗写得最美的一节,是一切想象的依据。写出了云雀从地面一跃而起的典型运动态势和边飞边唱的典型习性。

  5、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歌颂云雀?

  明确: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

  1、分别阅读雪莱与华兹华斯的诗作《致云雀》的结尾诗节,概括两位诗人对“云雀”抒发的不同情感。

  比一切欢乐的音律更加甜蜜美妙,

  比一切书中的宝库更加丰盛富饶。

  这就是鄙弃尘土的你啊你的艺术技巧。

  交给我一半,你的心必定熟知的欢欣,

  和谐、炽热的激情就会流出我的双唇,

  全世界就会像此刻的我——侧耳倾听。

  (雪莱)

  天上游客,云间歌手,

  你因它充满忧愁而鄙弃人间?

  抑或你奋翼凌云的时候,

  地上露巢仍牵系你的心和眼?

  你现在能自由进入的窝,安顿过你欲举的双翼,还孕育了你的歌!

  让夜莺安于她的阴阴林木,

  风日流丽之地才适于你飞举,

  从那里你的音乐之涛泻向人间;

  凭天乡灵浪,发智者心泉,

  你清醒高翔,不是迷惘流浪,

  忠于有缘之乡,不管人间天上!

  (华兹华斯)

  答案及解析:

  雪莱的《致云雀》抒发了诗人对欢乐歌者、光明使者、理想化身的云雀的赞美,云雀“鄙弃尘土”的态度正是诗人蔑视现实的态度,表现出高洁的理想主义情操;华兹华斯的《致云雀》抒发了诗人对忠于天空也忠于家园的云雀的称赞,寄寓了诗人的道德价值观。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