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高中文言文课文一等奖教学设计

日期:2022-03-09

这是高中文言文课文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高中文言文课文一等奖教学设计

高中文言文课文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结合高考特点,文言文的学习应主要从翻译和文章大意着手,即精读和略读相结合。通过这段时间文言文的讲解,加之开放式课堂模式的需求,文言文讲解的重难点就在于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文章大意和基础翻译。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尤其是文言文的预习,有时候效果不是很好,这时候,我有几个想法,并且在我们班试行的效果还不错。一是早读或晚自习时,翻翻学生的课本,发现上面是明显没有预习的,就以一个不大不小的声音,既能让他听见,也能让周围一片学生,最好全班同学都能听得着的声音,说,你这预习得不好,上课我要提问你的。这样最起码能保证周围的同学预习。其次是以小组为单位,让组长检查同学的预习情况,但要事先告诉学生,预习从文章大意、重点实词虚字、特殊句式等方面标注,规定标记符号,检查的情况在上课之前的小预备检查,效果不好的上课提问。第三,上课以小组为单位实行奖励制,哪组表现得好,哪个组就给予一定的奖励,比如流动红旗等。但是一定要注意,说了上课要提问的学生,就一定要问。

  二、创设情境,互动研讨,总结升华。

  上课以提问为主,学生解答,学生回答。对于《荆轲刺秦王》这类叙事性较强的文章,就以故事情节或者人物形象为主题,展开讨论。适当的时候再给予点拨,这个时候,问题设置就显得特别关键。教师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设置问题,层层深入,层层推进,最后明确问题答案。在课堂最后来一个整体回顾和小结。

  三、目标可检测。

  目标可检测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预习目标可检测,检测预习效果。课前布置练习作业,或者解决上节课作业,以重点文言知识为侧重点。二是当堂目标可检测,以文章大意为侧重点。

  最后,其实文言文讲课类型很多种,但归根到底还是“听、说、读、写”的,上课时多读,作业多默写,多翻译。至于课时怎么设计,问题怎么设置,我自己也还是需要多多研究大纲,多多研究高考。

高中文言文课文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

 【分析教材】

高中课文《陈涉世家》优秀教学设计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基本篇目《陈涉世家》,是《史记》中的名篇。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 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学习本文要特别注意陈胜对当时形势和起义前途所作的分析,以增强对这场革命运动爆发的必然性的认识;另外,对《史记》几个主要成就在文中的体现也要很好地把握,如:成功地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善于谋篇布局,情节曲折生动,对历史资料注重剪裁取舍等等。

  【分析学生】

  有利因素:学生在历史上已学过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为学好本文打下了历史基础;从初一到初三学生已学过文言文近30篇,特别是通过《曹刿论战》等文章的学习,对古代作家怎样布局谋篇、处理材料运用语言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学好本文打下了文言基础。

  不利因素:

  1、作品所描述的故事发生在秦末,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学生认识这场革命运动暴发的必然性,理解陈胜的形象可能有一定的影响,故将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经过,背诵第二、三段中的重点语句作为两个教学重点。

  2、本文长句、难句、通假词、古今词、活用词较多,会给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带来一些困难;另外本文要求掌握的文言判断句与现代文的判断句格式有较大的'不同,学生可能会混淆,所以将以上知识作为教学难点。

  【设计理论与思路】

  设计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阅读认知理论认为,阅读理解不仅仅取决于合理的阅读活动过程,还涉及读者用怎样的方式来阅读。在目前流行的众多阅读中,采用RE阅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一齐活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之较好地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

  设计思路:采用RE阅读教学本课。

  (RE阅读,是根据史密斯 阅读也是一种表达的命题而来的。R和E分别 是英语阅读和表达的第一个字母。)

  全程分四个系统:

  1、读──说系统,疏通文句,解决学习重点一,突破难点;

  2、读──写系统,翻译句子,编写剧本,为课本剧演出作准备;

  3、读──演系统, 巩固学习重点一,为解决重点二打基础;

  4、读──背系统,完成学习重点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⑴ 了解《史记》及有关常识。

  ⑵ 了解关于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和变格。

  ⑶ 认识农民起义的原因和经过。

  ⑷ 背诵二、三节中要求背诵的部分。

  2、能力目标:

  ⑴ 学习本文成功地塑造丰富多彩的历史人物形象的写法。

  ⑵ 学习本文注重剪裁取舍以突出重点的写法。

  ⑶ 培养学生读说能力、说写能力、想象能力、表演能力、组织能力等等。

  3、情感目标:

  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书法指导、实际训练法。

  【教具准备】

  1、文字投影片3张。

  2、图片投影3张。

  3、录像片断一节。

  【教时安排】

  三教时。

  第一教时:指导学生读说,疏通句意文意,解决学习重点一,突破难点;

  第二教时:指导学生动笔写,编写剧本,分组排练;

  第三教时:实际训练法,课本剧演出、评议,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录像播放农民起义的片断,导入新课。

  2、文字投影,打出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

  二、新课学习

  1、读──说:

  ⑴ 听读:

  播放录音朗诵,标出长句停顿节奏,给难字注音,整体感知课文。

  ⑵ 自读:

  读准以下字音:

  阳夏人 少时 闾左 当行 度已失期 数谏

  陈胜王 社稷 被坚执锐 骑千余

  ⑶ 自说、互说:

  ① 说难词的解释,难句的翻译。(投影片打出题目)

  ② 说长句难句的朗读停顿理由。(投影片打出题目)

  (教师巡回辅导,随时解答问题,并搜集共性问题以供全班讨论)

  ⑷ 小小组中说:

  讨论以下题目:

  ① 哪句话表现了陈涉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② 起义的导火线是什么?

  ③ 哪句话表现了陈涉的博大胸襟?

  ④ 陈胜认为起义将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理由是哪几种?

  ⑤ 为起义作舆论准备的办法是什么?

  ⑥ 简述起义的具体步骤。

  ⑦ 为什么本文详写起义前的形势分析、起义的准备、起义的过程,略写起义军进攻发展速度和农民政权的建立?

  ⑸ 班级中说:(质疑、析疑、答疑)

  ① 多人说重点句子翻译。

  ② 代表说起义的原因和结果,解决学习重点一。

  ③ 讨论总结规律,突破难点:

  A、长句朗读的正确停顿的规律:

  按意义停顿(先根据解释疏通文意,然后朗读,不读破句。例句投影打出)

  按语法结构停顿(主语/谓词/宾语,一般介宾短语、偏正短语不中间拆开。例句投影打出)

  B、文言判断句的格式:

  基本格式:者也;

  变格:也;乃

  变格中的也易与其它句式混淆,可讲清:古汉语判断句中,谓语是名词或名词性的短语充当的,结合上文区别:

  夫战,勇气也。(谓语勇气是名词,是判断句)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是动词,非判断句)

  二世少子也。(谓语少子名词短语,是判断句)

  ⑹ 集体朗读:(巩固知识)

  读重点语段,读准长句的停顿,读出判断句的语气;加深理解起义原因及过程,认识陈胜远大的胸襟和非凡的才略。

  (设计说明:RE阅读认为:一边读,一边尝试说,这样个人丰富的经历、经验就会加入阅读过程中去,会不自觉地在读物与读者之间建立一个区域广泛的敏感区。并且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听力、 领悟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有助于唤起和组织读者的知识经验储备。)

  2、读──写:

  针对班级学生的语文基础分别安排以下两种写的作业,使不同语文程度的学生都能有所得。

  ⑴ 基础较差的学生书面翻译重点语段句子,特别是要求背诵的两段。

  ⑵ 基础中上的学生分四大组将课文改编成剧本,两组写起义前的准备,两组写发动过程。(图片投影供参考,文字投影打出改编要求)

  ⑶ 确定剧本后每组指定一名导演组织排练,要求全组人人参加。

  (设计说明:RE阅读认为,读写系统就是用文字对阅读理解的成果给予定型。读是写的基础,写是对读物的更严密深入的一种阅读或者说通过写可以对读物有更深切的理解,阅读时语言符号的表象的鲜明性、生动性、适切性都会在写的时候于人脑中再现,读通过写使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读──演:

  (增加感性认识,巩固学习重点一,为完成学习重点二打基础)

  ⑴ 放录音,小声读课文,为演出创设氛围。

  ⑵ 分组上演课本剧。

  要求:

  ① 故事情节尊重原作,可加以合理想象、创造。

  ② 语言通俗化、口语化,言行突出人物个性特征。

  ③ 适当运用道具。

  ⑶ 师生评议。

  (设计说明:说主要动嘴,写主要动手,演则主要动体,形诸于体,谓之表演,在戴尔的经验之塔结构模型中,演戏、表演被定为做的经验它最直接、最具体,学习者最容易理解,也便于记忆。)

  4、读──背:

  (完成学习重点二)

  ⑴ 背诵。

  ⑵ 重点句子默写。

  (设计说明:学生经过多种方式的读、说、写、演以后,对课文内容、文章脉络、人物形象等基本熟记于心,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诵文章规定的章节,想必已不再是难事。)

  三、终结反馈

  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设计练习。(略)

  四、作业

  整理本文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的字。

  文言文学习活动是一种很紧张、很艰巨、很枯燥的活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活动的多样化是保持学生有意注意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学心理学研究和教学实践证明,单调刺激使人疲劳、分散注意,而RE阅读却能纠正这一现象,特别是有故事情节的文言文尤其适应这一方法。

高中文言文课文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3 篇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

  2.理解掌握“奚以……为”句式的特点,归纳“志、图、名、置、穷”五个词语的义项。

  3.理清思路,背诵第1段,并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重点

  归纳五个多义词“志、图、名、置、穷”义项,理解本文想象奇特和善用比喻的特点。

  教学难点

  庄子思想的理解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胶片、录音机、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简介庄子思想,熟读课文,理清思路,并背诵课文。

  一、导语

  庄子的散文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善用比喻,想象奇特,最富于浪漫主义色彩。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阂,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也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今天,我们学习《逍遥游》一课,来体会庄子散文的特点。

  二、庄子及庄子思想简介

  结合注释①教师补充

  投影:

  庄子是一位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属于道家学派。他继承老子顺其自然的观点,更进一步认为无可奈何的叫“命”,不可违离的叫“天”,一切都只好任凭它的摆布。他的思想相当复杂,攻击儒、墨,主张回归自然;愤事嫉俗,痛恨黑暗现实,楚威王重金聘他为相而遭拒绝;富于批判精神,但同时又想取消斗争。他的人生观很消极,带有浓厚的悲观和虚无主义的色彩。

  三、熟读课文

  1.听录音,扫清文字障碍。

  2.投影生字难词,通过做练习的形式,来强化掌握。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并给加点字注音。

  (1)其 ()若垂天之云

  (2)海运则将 ()于南冥

  (3)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5)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阙()()者

  (6) ()与学鸠笑之曰

  (7)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

  (8)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9)适百里者,宿 ()粮

  (10)小知不及大知()

  (11)斥鴳()笑之曰

  (12)而()征一国者

  (13)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14)彼且恶()乎待哉?

  学生看课本,查阅工具书,思考,回答。

  明确:⑴翼 ⑵徙 ⑶ ⑷ ⑸ ⑹蜩 ⑺

  ⑻ ⑼舂 ⑽ ⑾ ⑿ ⒀ ⒁

  3.叫3名同学朗读课文,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如有问题,师生及时纠正。

  4.教师做朗读提示。

  第一段:“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要把选择问句的语气读出来。“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句中“且夫”是发语词,读“夫”时可稍拉长一些,“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也”后停顿一下,千万注意,“也”作为语气词应放在上半句尾,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下文如有类似情况,朗读方法相同。

  第二段,应重读“此小年也”“此大年也”“此小大之辩也”中“小”“大”“辩”。

  第三段,“故夫”“若夫”中“夫”作为发语词,朗读方法同第一段“且夫”的“夫”;最后,“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应读得干脆而响亮。

  5.各自读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6.学生齐读课文。

  四、引导学生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提问:题目《逍遥游》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的意思。

  (那我们看看作者用众多的比喻所描写的物和人是不是就是无所羁绊,无所依靠,无所凭借,悠游自得呢?)

  提问:第1段中哪些句子描写鲲鹏之大?(要求学生能合书回答。)

  明确:“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提问:形体硕大无比的鲲鹏如何飞上九万里高空的?《齐谐》书里如何说?(学生看书思考,合书回答。)

  明确:“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提问:这说明鲲鹏上九万里,非逍遥,有所待。有所待的是什么?

  明确:是海运时的六月巨风。

  提问:课文用了哪些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也是非逍遥的.?

  明确:“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提问:蜩与学鸠怎样嘲笑大鹏南飞,作者是怎样解释的?

  明确:“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作者反驳:“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提问:蜩与学鸠“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说明什么?(学生讨论)

  明确:照样说明它们也非逍遥,都是不自由的。

  教师对第1段稍加点拨,带领学生背第1段。

  学生齐背第1段。

  提问:作者为了说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这个道理,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教师点评:在五彩缤纷,变换无穷的大千世界里,有动物、有植物、有云气、有人类。其物种形状,其所占时间,所占空间,大者大,小者小,绝不相同。自然界如此,社会亦然。

  作者以上写的都是物,它们都不是自由的,即非逍遥的。

  第3段。

  提问:这一段作者提到的两个人说明什么?

  明确:同样说明两人也还未逍遥。

  提问:那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逍遥到底适什么?这是怎样的境界?哪种人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也只有课文最后提到的“至人、神人、圣人”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因为他们“无己、无功、无名。”

  最后通过对本节课内容的回顾,归纳.写作方法,先破后立,从而明确庄子散文善用比喻、想象奇特的特点。

  由学生概括、归纳、最后再由教师明确。

  齐背第2段,齐读第2、3段。

  五、布置作业

  熟背课文,做练习三。

  第二课时

  总结文言知识,通过比较,进一步理解庄子散文风格,并对本课小结。

  一、检查学生熟背课文情况

  1.单独背、齐背

  2.小组比赛

  二、分类归纳.总结文言知识

  1.通假字

  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1)三飡而反 (2)小知不及大知 (3)此小大之辩 (4)而征一国者 (5)旬有五日 (6)御六气之辩

  2.特殊句式

  找出下面特殊句式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奚以……为

  答案:1.(1)“飡”同“餐” “反”通“返” (2)“知”通“智” (3)辩”通“辨” (4)“而”通“耐” (5)“有”通“又” (7)“辩”通“变”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再往南去呢?

高中文言文课文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4 篇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词的文体知识;知人论世,结合背景理解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品味语言,理解意境,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和写作特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古典诗词的感情,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知识链接】

  1.有关词的知识:(1)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 。词体萌芽于 之际,盛行于 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 。另有 、 、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2)宋词习惯上分为 和 两派;婉约派以写闺情、离绪为主,以清丽婉约见长,代表作家有 、李清照等;豪放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对社会生活的种种感受皆可入词,大气磅礴,飘逸洒脱,代表作者有 、 等。(3)词的分类:按结构分为: 按字数分为: 小令 ──( 字以内)、 中调 ──( — 字)、 长调 ──( 字以上)。又分单调 (一片)如《如梦令》、双调 ( 两片/阕)、三叠、四叠 等。

  2.柳永:北宋人,原名 ,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 。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47岁才中进士,做过几任小官,终官于屯田员外郎,世称 。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之中寻求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内容上,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女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愁思。柳永词作流传极广,时人云“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3.“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避乱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当时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于是与恋人痛别。本词正是他当时心境的体现。

  【自主学习】

  1.完成上面知识链接部分的填空。

  2.词中哪句话是反映中心的主旨句?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 上阕主要写词人与有情人临别时的难舍情景;

  下阕: 下阕主要写词人想象二人别离后的思念情景。

  【合作探究】

  1.从时间的角度看,这首词可以划分成三个层次 , 依次是 离别前 、 离别时、

  离别后 。

  2.这首词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情景交融,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

  景语: “寒蝉”句、“念去去”和下阕中“今宵”句。

  情语:“都门”、“执手”二句和“更那堪”等句 。

  3.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虚实相生,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

  实写:上阕前三句是实写 ;

  虚写:上阕最后一句和整个下阕四句。

  【知识反馈】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A.催促 军帐 噤若寒蝉 胜券在握 B.暮霭 竞然 不勘入目 不屈不挠

  C.天堑 箫鼓 寥若辰星 九宵云外 D.嘉宾 夜暮 嘻笑怒骂 童叟无欺

  2.下列对词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组是( D)

  A.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市列珠玑(泛指珍珠)

  B.兰舟(船的美称)催发 重湖叠巘(山峰)

  C.竟无语凝噎(因为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 羌管弄(吹奏)晴

  D.此去经年(经过一年) 图(描绘)将好景

  3.古代诗歌中,因声律的要求,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中颠倒了词序的一项是(B )

  A.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C.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D.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4.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B )

  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个细节,暗示出杭城声色之盛。

  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互文见义。

  C.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

  D.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烘托出西湖之美,照应开头。

  5.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八声甘州(柳 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1)上阕的景物描写对抒发感情有什么作用?

  【境界寥廓,气势磅礴,绮丽悲壮;景中含情,寄寓离别之情。】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