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案教学设计 > 教学设计一等奖

校本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

日期:2022-03-02

这是校本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校本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1 篇

一、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

  作为数学老师,我一直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学校领导把民族课程作为校本课程,我希望学生也能在数学课堂上通过感受、体验、探究等方式,让土家族课程回归生活,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欣赏,动手实践培养土家族审美能力,拓宽土家族文化视野,让学生能够感受土家族绘画的风格,体验土家族民族绘画之美,提高土家族文化素养。

  能力目标:能熟悉土家族绘画的特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动手,体验数学知识在土家族绘画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能运用平移、旋转、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等设计有关土家族的存牌、手抄报等。

  三、教学重点

  动手设计有关土家族文化的绘画,感受数学知识要素民族文化上的丰富体现,体验土家族文化之魅力。

  四、教学难点

  分析土家族特点,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及创造性活动。

  五、教法学法

  1、教法:本课采用主体参与式教学模式,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以情境创设法为主要的教法,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数学。

  2、学法: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法是参与体验、小组合作。

  六、教学用具绘画工具等

  七、教学过程

  在课前准备阶段,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提前一周搜集整理土家族民风民俗的资料,为进入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一)通过多媒体欣赏土家族文化播放土家族建筑和室内装饰图片,让学生感受到独特鲜明的土家族风格。

  (二)“土家族民俗知多少”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纷纷发言。(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民族绘画形式,认识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三)小组合作,每个小组根据自己对于土家族文化的了解,画出独特的土家族文化特色的装饰图片,同时想想用了哪些数学知识

  (四)小组交流展示,每个小组拿出自己小组内的作品上台展示,同时介绍自己的主题,以及用到的数学元素,同时评比出最佳创作和最佳合作小组。

  (五)新课小结

校本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2 篇

 教学目标

  1.揣摩文章朴实而简洁的语言,感悟文字中蕴涵的父子深情。

  2.仔细研读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时的“背影”,学习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联系自己的生活,进一步体会亲情的内涵。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朱自清通过对父亲的背影在特定环境下的几个细节描写,刻画了父亲颓唐的老境和“我”对父亲的眷恋之情。作者“诚实”的写作使文章真实可感,触人心弦,读之潸然泪下;语言朴实,意蕴深厚,“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美学风格,深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教学中,宜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采用朗读、研读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有感情的诵读以及对文章重点词句的分析,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感受浓浓的人间亲情。

  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著名的纪实散文,作为语文材料的传统篇目,它感动了很多很多读者,因为它写出了人世间至深至诚的父子之爱。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品味朱自清先生的《背影》。

  2.整体感知(自主学习)

  (1)聆听配乐朗读,小声跟读、模仿,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2)朗读课文,进一步体验作品的情感。

  (3)讨论交流。针对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如某些词语、句子等,提出疑问。梳理筛选,将学生比较关注的、较有价值的问题找出来,共同解决。

  3.研读课文(合作学习)

  (1)在写父子离别之前,作者还交代了随父奔丧、家境衰败、父亲到南京谋事等内容,从中可见父亲当时怎样的处境和心情?这对写“背影”有什么作用?

  (2)文中四次写到“背影”,组织讨论,体会关键词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组织小组讨论:文章写了几次背影?哪次写得最具体、细腻?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

  1.①难忘背影②刻画背影③惜别背影④再现背影

  2.(提示:找动词、形容词)如:“探”表明父亲胖动作不灵便,下铁道小心翼翼;“攀”既写出了月台的高度,又可以想象到父亲爬月台的吃力;“缩”:两脚无处可蹬,把怎样爬写得更细致;“肥胖的身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把父亲爬月台是的艰难动作,写得栩栩如生。

  3.有感情地朗读第六段,体会作者在朴实、细腻的叙述中所蕴涵的深情。

  (3)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们的含义。

  (4)文章除了写父亲外,还写了自己的感受,作者是通过什么细节表现出来的?你认为作者当时的心情怎样?表现出怎样的感情?

  睹家境、想父母———悲哀

  望父买橘———感激泪(体贴父亲)

  父子离别———不舍

  再现背影———伤心

  以上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并交流,教师归纳。(课件展示)

  (5)根据以上对课文的分析理解,你能具体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父子情”吗?

  提示: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贴父亲。(展示课件)

  (6)配乐朗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7)课件展示;父爱深深。

  4.品味鉴赏(探究学习)

  (1)本文语言平淡中蕴涵深情,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句子加以品味。

  (2)课文写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流泪,为什么?

  (3)文末作者再次写到父亲的“背影”,有什么作用?

  (4)朗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5)仔细观察课文彩页中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说说画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怎样地印象。(拓展)

  5.拓展延伸与作业

  (1)提供舒禾《尚在旅途》片段(略),让学生拓展阅读。

  (2)课后练习一、二。

校本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3 篇

 设计背景:

  让学生把愉悦的心情带人科技制作课堂,必须解放学生的眼、口、手等感官。

  《小风车》首先给出一个背景,是让学生由此产生对风车的兴趣,接着让学生观察风车的各部件让他们想想、看看,悟出怎样制作的技法,再写出自己的设计思路。这是培养学生做任何事都必须先想好了再做的习惯,改变那种做到哪里是哪里做不好就拆掉的坏习惯。其次,明确我们今天要制作一件风车的活动目标。再让学生看看手边的工具和材料以及向你介绍的一种制作方法,想想说说自己的制作方法,然后把自己的设计思路写出来。完成后,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评比可以根据准确、速度、美观、牢固、灵活等条件进行。把风车真正玩起来,使课堂教学由课内向课外拓展,给学生进一步自由。

  最后,进一步向课外拓展。让学生观看更多的风车让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进行创作,并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更美观、更灵活。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学会小风车的制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力;

  2、通过小风车的制作,培养学生对现代科技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习惯;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和积极进取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课件一个。作品若干。

  2、学生:卡纸、一次性纸杯4个,工具:小剪刀1把,胶水、木筷、牙签。

  活动过程

  分5个小活动进行

  活动一: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1、观看一段录象,看看录象中哪些作品你最喜欢,它们各叫什么名字?(各种风车、电扇)

  2、欣赏其他班同学的一些风车模型。

  3、仔细观察,先看看这些风车是怎样装配起来的?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

  4、对同学的制作提出问题。

  5、思考:想拥有一架小风车吗,用什么办法?

  活动二:

  仔细观察、设计方案

  1、在观察中发现什么问题吗?同桌说说,小组说。台前展示在观察中发现的问题,或者给这些作品作作评价?

  2、教师介绍一种制作方法(教师制作)

  “方方正正纸一张”请同学准备一张正方形的稍厚的白纸(彩纸也可)。

  “对角剪开四片连”先将纸对角折好,再用剪刀剪开对角线,不要完全剪断,四片要有连接的地方。在风车的正面和反面都涂上喜欢的颜色。(如果用的是彩色纸就不必涂色了)

  “每隔一角中心卷”剪开对角线后一共有八个角,按照顺序间隔着卷四个角到中心。

  “图钉钉住吹就转”用图钉钉住卷起的四个角和纸的中心,钉在铅笔杆上,风车就做好了。用嘴吹风车的叶片或跑动就会转动。(卷好的四个角也可用浆糊粘牢)

  3、将观察到的和想到的东西写在自己的“点子站”里。

  4、学生设计制作(初次写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多加指导)

  活动三:

  巧手制作、拓展思维

  1、展示已经写好的作品设计思想。

  2、如果把想法变成现实,在制作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3、师、生合作做一种小风车。

  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开始制作。

  活动四:

  评价激励、保持创作热情

  1、请各小组长推荐出自己小组最好的作品,上台展示,并做简单介绍。

  2、学生进行作品介绍

  3、玩小风车

  活动五:

  活动延伸、继续创新

  大家做的作品老师都很满意,可我相信同学肯定还想把自己的作品做的更加漂亮、结实,刚才有的同学在议论想改进自己的作品,还有的同学想另做一个更难、更漂亮的呢。这很好!那么就请你在家里或课外把它完成,我们在下次科技制作课继续比赛,祝大家成功!

校本课程一等奖教学设计第 4 篇

 教学目的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滑轮,知道滑轮的作用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掌握了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材料:滑轮二个、铁架台、细绳、钩码、测力计。

  演示材料:同分组材料一套。大滑轮一个、粗麻绳二根(组装动滑轮、拔河用)。挂图或幻灯片三张(旗杆上定滑轮图;吊车上定滑轮、动滑轮图;滑轮组示意图)。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谈话:你知道旗杆上有个什么装置,能帮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的构造及种类

  (1)讲解:

  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滑轮。

  (出示滑轮、讲解)

  滑轮也是一种简单机械。(板书课题)

  滑轮有二种,(出示滑轮组示意图)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叫定滑轮。

  不固定被套在槽里的绳子拉着,与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2)提问,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

  2、指导学生认识定滑轮的作用

  (1)讨论:你认为旗杆顶上的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2)实验1(定滑轮不省力)。

  ①演示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②学生分组实验(绳子两端各挂钩码)

  ③学生装汇报实验结果。(绳子两端各挂1个钩码,保持平衡)

  ④讨论:说明什么?(说明不省力,也不费力)

  (3)讨论

  谈话:既然定滑轮没有省力的作用,那么高高的旗杆顶上安装它必然会有其它作用,你知道什么?(分组讨论后汇报)向下用力,旗子向上升。工作方便。

  (4)教师小结:

  通过以上的实验和讨论,我们知道定滑轮虽然没有省力的作用,但它可以必变用力的方向,使工作方便。

  3、指导学生认识动滑轮的作用

  (1)讨论:动滑轮有什么作用?(教师希望学生能提出动滑轮工作不方便,动滑轮能省力。)

  (2)演示实验(游戏:拔河)。

  (在墙上固定绳子的一端,组装动滑轮让一名弱小同学,利用动滑轮作用与一名有力同学拔河,弱小同学胜。)

  (去掉动滑轮装置拔河弱小同学败)

  游戏后教师质疑:这是为什么呢?

  (3)实验2(动滑轮省力)。

  ①分组测量提起一个钩码和一个滑轮时所用的力。

  测量后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②分组实验。(要求学生独立组装独立操作。)

  ③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板书记录下来。

  ④讨论:通过以上研究你认为动滑轮有哪些作用?(动滑轮有省力的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滑轮组的作用

  (1)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填出课本P48结论)。

  (2)讨论:定滑轮、动滑轮各有什么优点?各有什么缺点?

  怎样使用才能把两种滑轮的优点结合起来既省力又方便?

  (3)分组实验:学生独立组装滑轮组实验。

  (用钩码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动滑

  (4)教师小结:把定滑轮及动滑轮组合起来使用的装置叫滑轮组。滑轮组就可以发挥定滑轮和动滑轮各自的优点。

  (学生填写P49结论)

  (三)巩固

  提问:吊车上都用了哪种滑轮?它有什么作用?(出示吊车图)

  (四)布置作业

  观察你的周围哪些地方应用了滑轮?

幼儿园学习网 | 联系方式 | 发展历程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