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03-03
这是文言文铁杵成针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走进成语故事,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2、了解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理解成语的内涵。
3、积累有关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
教学重点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明白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
课时设计: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知道哪些成语故事?谁来说说看。(指名学生自由回答)
师:成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却浓缩了深刻的道理。很多成语还包含着生动有趣的故事呢?
2、小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了解几个有关学习的成语故事。(板书课题)
二、故事一《铁杵成针》
1、李白是唐朝非常着名的大诗人,可他小时候却非常的顽劣,成绩并不好,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课件。出示思考题。
2、学生观看视频《铁杵成针》。(思考:是什么事情让李白改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变得勤奋好学起来呢?)
3、指名学生回答。
4、小结。是呀“铁杵成针”的故事也是对他后期的学习影响很大。也从这个故事中,李白也明白了这个道理。
(出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学生读后,背一背。
李白被人称为“诗仙”,是个很有才华的大诗人,但是,连这么有才华的大诗人都需要刻苦的学习,那么作为普普通通的我们,无论我们的天资如何,都应该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
三、故事二《悬梁刺股》
1、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读书的人有很多,我们再来看看下一个故事,边看边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人读书很勤奋?
2、学生观看视频《悬梁刺股》,指名回答。
3、小结:面对学习,古人从来不懈怠,《悬梁刺股》的故事在三字经中也有记录了。
出示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三字经》
4、师领读,生齐读。背诵
四、板书设计
铁杵成针
悬梁刺股
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纠正读音。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看谁读音准确,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注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故事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大意,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借助故事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达成本课的训练目标。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注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
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交流。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解释吗?(出示课件词语解释,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借助注释;组成词语;借助经验)
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发语音解释一下吧?(课件出示句子)
活动3.下面请大家互相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
铁杵:用来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大家看图片,“杵”,本来是舂米或者捣衣的铁棒,要把它磨成缝衣服的针,得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耐心啊,作者正是借用此意,来激励人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这,它和现代文中的“是”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词?
方:正在,也和现代文意思有较大差别。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媪:妇女的统称,这个我们在第一课《清平乐.村居》一文学过。我们可以借助经验理解
弃:放弃(从“弃”字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李白不能坚持学习的做法)
卒业:完成学业。指导书写“卒”
4.通过这的故事,我们可以提炼一个词语:铁杵成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检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同时积素词语,溶实本课朗读课文,表达感悟。】
四、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1.请大家再次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2.谁来朗读一下?大家评一评,他读的怎样?
3.你还想试试吗?(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通过朗读表达文意,同时积累语言关联文本,拓展提升。】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谈话引入:像“铁杵成针”这样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看篇《司马光好学》这则文言文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自己读明白这则文言文。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患:担心。
②若:如。
③游息:玩耍休息。
④迨:至,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
六、分层布置作业
A.读熟课文《铁杵成针》,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诗仙“李白”一生诗作颇丰,请搜集其中一首,进行诗配画。
教学目标:
1、知道铁棒磨成针的道理,懂得不论做什么事,只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就一定能做好。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止字旁,能读准多音字“朝”的字音,理解“铁棒、诗人、困难、进步、更加、功夫、不论、决心、从此、刻苦”等词语的意思。
3、能仿照“谁正在什么地方赶什么”的例句,把句子写完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第二段中的两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肯下苦功夫。”
教学难点:这篇课文要求理解的词语较抽象,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师应在具体语言环境中指导学生感知词义,或联系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启发学生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实物:针、铁棒。问:这是什么?说说针和铁棒的样子。很粗的铁棒能磨成针吗?
2、揭示课题:《铁棒磨成针》读题,题目里的生字想个办法记住它。
二、自学课文,了解大意。
1、铁棒到底能不能磨成针呢?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2、课文共有几段?讲了谁,什么时候的故事?教师指名分段读课文。
评价、正音:诗、更、决、此
3、卡片认读字词。
4、训练朗读句子a、能!一定能!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
b、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决心,肯下苦功夫。
5、说说课文讲了李白小时侯的什么故事。
三、学习第1段。
1、看文中插图,图中的少年是谁?找到书上写李白的一段读一读。
2、指名读。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学习后你知道了那些事情?
3、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
指名读第二句。问:这里的“他”是指谁?“读书进步不快”指什么?李白读书进步不快?理解“贪玩、困难。”
教学:困,用“捆”来记。[你在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对待的?
4、读第1自然段。
小结:李白小时侯是一个不努力学习的孩子。他后来改正了吗?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四、学习2-6段。[改为学习2-7段]
1、自由读2-6段,划出李白和老大娘说的话。
2、指名分角色读李白和老大娘的话。
问:课文中两次出现“奇怪”,觉得奇怪的是谁?他为什么觉得奇怪?
A、看到老大娘在磨铁棒,不知道为什么。(疑惑)
B、听说老大娘要用铁棒做针。(不可思议,不可能。)
3、用奇怪的语气读一读李白的问话。
自由读,试读,指名读,齐读。
4、老大娘是再怎么回答的呢?
为什么老大娘说了“能”后,还要说“一定能”,而且用了两个感叹号?引读“只要功夫深,铁棒就能磨成针”。什么是“功夫深”?
用干脆、坚决的语气读第5段。
5、听了老大娘的话,李白明白了什么道理?找到读读第6段。[指导朗读] 指名回答,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请学生释疑。
6、从此以后,李白怎样?以读代讲。
“从此”到底是从什么时候起?
五、学习第7段。
1、齐读第7段,李白怎么会成为有名的大诗人?他回怎么刻苦学习?
2、认读“从此”,李白是从什么事情中明白要刻苦学习的呢?我们下节课再学。
3、能用“谁看见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写一句话。
六、分角色读课文。
七、总结课文,进一步明白此课文的道理。
1、齐读全文,李白的两次问话应该读出奇怪的语气。老大娘的话读得干脆、坚决。
2、启发想象:李白明白了道理后,在后来的学习中,他遇到困难会怎么想,怎么做?
3、针对学生实际,结合课文中的道理,让学生谈谈:学习了这个故事,你在学习上如果遇到困难应该怎么做?
板书: 2、铁棒磨成针
有决心
做事情---------成功
一、故事引入,初识文意
1.谈话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精卫填海》《王戎不取道旁李》等几篇文言文,知道了学习文言文主要用各种读得方法:(课件出示: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我们今天继续用这种读的方式来学习《文言文二则》中的第二则《铁杵成针》,你知道这个故事是讲了关于谁的故事吗?(出示课件,简介李白)
2.引伸学习:
李白小时候《铁杵成针》的故事我们都知道,现在,故事浓成了很短的文言文,让我们一起穿越到李白的幼年时代,看看你能不能准确地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含义呢?
二、断句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原文)首先,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停顿,用铅笔在课文中用“/”划出朗读节奏。并用小窗发语音。(检查纠正读音。注意“还”的读音。)
2、课件出示断句,学生对照。
3、谁来读读试试?(指名朗读,把握节奏)。读文言文,有标点符号的地方要读出停顿;没有标点符号的,根据意思也需要适当读出停顿,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发语音。
5、我们接力来读读试试吧?看谁读音准确,读得流利,朗读过程中注意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降低学生理解文言文的难度,同时,故事内容就是文言文的基本大意,这样,也有助于学生借助注释,借助故事内容,理解文言文的内容,达成本课的训练目标。借助注释,理解内容。】
三、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1.文章的节奏感读好了,下面请你借助注释读一读,看看能理解课文吗?
2.请同学们小组群内互相交流一下,看看你从文中理解了什么?有什么地方不理解?(可以说文章的出处,或者词语的意思)小窗发语音到群交流。
3.活动检测自学效果。
活动1.下面老师出一个词,你会解释吗?(出示课件词语解释,提问:你是怎样知道它的意思?借以总结理解文言文词语方法:借助注释;组成词语;借助经验)
活动2、你能理解这句的意思吗?发语音解释一下吧?(课件出示句子)
活动3.下面请大家互相考核,一人读原文,请另外一个人说出自己的理解。
预设
铁杵:用来捣米或者捣衣的铁棒。大家看图片,“杵”,本来是舂米或者捣衣的铁棒,要把它磨成缝衣服的针,得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耐心啊,作者正是借用此意,来激励人们做事情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是:这,它和现代文中的“是”意思一样吗?你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词?
方:正在,也和现代文意思有较大差别。
感其意:被她的意志感动。
感:被感动。
媪:妇女的统称,这个我们在第一课《清平乐.村居》一文学过。我们可以借助经验理解
弃:放弃(从“弃”字你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李白不能坚持学习的做法)
卒业:完成学业。指导书写“卒”
4.通过这的故事,我们可以提炼一个词语:铁杵成针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学习、活动检测的方式。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同时积素词语,溶实本课朗读课文,表达感悟。】
四、指导朗读,加深感悟
1.请大家再次带着感悟去朗读课文,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道理)
2.谁来朗读一下?大家评一评,他读的怎样?
3.你还想试试吗?(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意,通过朗读表达文意,同时积累语言关联文本,拓展提升。】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谈话引入:像“铁杵成针”这样告诉我们要刻苦学习、持之以恒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面,我们再看篇《司马光好学》这则文言文故事,用我们学到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1、断句读;2、结合注释理解读;3、品读感悟读,自己读明白这则文言文。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①患:担心。
②若:如。
③游息:玩耍休息。
④迨:至,到。
⑤倍诵:“倍”通“背”,“背诵”的意思
⑥乃:才。
⑦尝:曾经。
⑧或:有时
⑨咏:吟咏。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及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生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有时在骑马走路的时候,有时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思考它的意思,所收获就多了!”
六、分层布置作业
A.读熟课文《铁杵成针》,并将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B.诗仙“李白”一生诗作颇丰,请搜集其中一首,进行诗配画。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