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12-20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一日活动反思19篇,是优秀的幼儿园教学反思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晨间活动反思:
孩子们都愿意跟着我,探索沙包的一物多玩,一起分享了许多好玩的方法。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在跟着我的指令积极锻炼,没有私自离开集体的现象;我还及时关注了孩子的冷暖情况、引导他们热了休息、脱掉上衣。不足之处是保育员阿姨刚好轮到操场打扫,有些分身乏术,所以结束环节,我一个人有些手忙脚乱。
晨间谈话反思:
本次内容是《我的一家人》。我制定的'目标是乐意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一起做的快乐的事;在谈话中,保持良好的坐姿,仔细倾听同伴发言。但内容设计的有些多,其实只要让孩子们讲一下家庭成员(或一家有几口)便足够,讲多了有些繁琐。
生活活动(吃点心)反思:
生活活动中,孩子们的常规还是不错的,吃完点心会把茶杯放在指定地点,然后放好小椅子自己系裤子,准备下楼做操。事情一件一件做得比较有条理。
做早操反思:
做操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靠拢的速度还不够快。因为现在三个小班同时做完操,一起走的话有些挤。所以我处理的方式是,让小一班小二班先走,我们班则是让孩子放好器械,在场地走一圈子,绕一个圈既整理了队伍,也避免了拥挤。
餐前活动反思:
马上要进餐了,我请用正确方法洗好手,然后老师介绍午餐菜色给他们听。知道孩子们喜欢参与做事,所以我邀请个别幼儿协助阿姨分发餐具,感受自己做事的快乐;其他孩子,我则让他们自己拿一块擦嘴的毛巾,对折叠好,放到餐盘的圆点上。然后卷起袖子,准备进餐。
进餐活动反思:
今天的菜色显然合孩子们的胃口,吃的时候大口大口的,而且很安静;但本班的孩子吃饭时不懂得搭配进餐,所以我在一旁还是提醒他们(一口饭,一口菜,再一口汤);
半日活动结束后,我反思了每个环节。其实,想让半日活动有效进行,一个要做到每个环节心中有数,另一个就是时间控制得当。才会让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前些日子,孩子的常规有些变差了,所以近期的半日活动。对于孩子,我有点出现“高控”状态了。每个活动都过于严苛,孩子们显得很拘束,我也意识到这点。说实话,本次半日活动,孩子们在生活活动时,也是特别安静,让我也有点不自然了。孩子的常规日渐好转,我也会再反思调整,让今天的活动稍显轻松些。
综合活动《一颗纽扣》教学反思
《一颗纽扣》原本是一个绘本故事,但是在这个绘本故事中却蕴藏着数学的知识,所以在设计教案时我把教学内容定为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活动,把绘本和数学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定为:1.观察画面,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根据纽扣的特征(色、形、大小、洞的数量)寻找其主人。2.愿意帮助别人,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在教学的过程安排上,根据《一颗纽扣》这个绘本故事的发展情节开展:一只小老鼠出去散步,捡到了一颗白色的、圆圆的、有四个纽洞的纽扣,于是它决定去寻找纽扣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小老鼠找到了好朋友小狗、小兔、小刺猬、大象和蟋蟀,它们都掉了纽扣,但是它们掉的纽扣和小老鼠捡到的纽扣都不一样,有的颜色不同,有的形状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纽洞的数量不同,所以没找到纽扣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我给孩子们准备了视频课件,在生动有趣的画面的引领下,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很高,都能找到两个纽扣的不同之处,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故事的最后小老鼠回到家看到妈妈的衣服上也掉了一颗纽扣,小老鼠就想:这是不是妈妈的纽扣呢?于是我让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妈妈衣服上的纽扣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有几个纽洞?和小老鼠捡到的纽扣是不是一模一样的?观察完后,点击鼠标让小老鼠手里的纽扣飞到妈妈的衣服上,和衣服上的纽扣排在一起进行比较,结果是一模一样的,小老鼠终于找到了纽扣的主人,原来是妈妈掉的纽扣。《一颗纽扣》是一本非常适合小班幼儿阅读的绘本,小老鼠在一路探寻的过程中,逐步认识了颜色,比较了大小,区分了形状。该绘本内容简单有趣,画风可爱,情节与对话基本上都是重复的,特别符合小班“到底是谁的纽扣”这个悬念一直牢牢地吸引着小班幼儿的注意,让他们能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满足了他们好奇的天性。
经过这样一个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孩子们对怎样找到两个相同的纽扣有了丰富的经验,然后我再出示为每个孩子准备好的掉了一个纽扣的衣服和一些各种形状、不同颜色、不同大小和不同数量纽洞的纽扣,告诉小朋友们,老师这里还有好几件衣服上都掉了纽扣,请小朋友帮忙寻找纽扣,并且帮忙把它缝在衣服上,这样让小朋友们自己寻找操作,孩子们都能找到和衣服上的纽扣一模一样的纽扣,让每个幼儿都在操作中练习,也满足了他们想要像小老鼠那样帮助别人的愿望,巩固了所学知识,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科学《一个变许多》活动反思
1、本次科学活动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因为镜子是幼儿生活中很常见的东西,基本上每天人们洗脸、梳头都要照镜子。特别是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照镜子的,所以幼儿对活动十分感兴趣。当老师提出我们可以用镜子来做什么?孩子们都积极地回答,有的说:“我爸爸会对着镜子刮胡子”,有的说:“我们可以对着镜子梳头。”……孩子们都通过自己平时的观察,了解到了镜子的作用。
2、在活动进行中,注重幼儿的主动探索,让幼儿在亲自探究活动中发现问题,获得知识经验。如在照镜子过程中,当大家拿着镜子的时候,都开心的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体验着自己的发现。当王雨卉拿有双面镜照的时候突然发现镜子里有两个自己后,激动地不得了。大家都觉得很奇怪,怎么自己的镜子只有照出一个我,她的怎么照出两个呢?经过比较发现原来有两面镜子。
3、在第三部分进行中,由于王雨卉小朋友的发现,所以老师随机作了教学实施变动,让大家商量着怎么变成两面镜子,最后决定两人合作,这样就是两面镜子了,于是大家开始合作探索一个变许多的现象,都一起体验到了刚才那个小朋友的感受,活动进行中,小朋友高兴地喊了起来,我也看到了有两个东西、三个东西......这样大家都在探索体验分享着美好的发现。
《快乐的节日》这个美术活动来源于中班建构式建材中的《香香的蔬菜》主题活动。初看这个活动的方案,它建议分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是让幼儿讲述节日里的所见所闻所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绘画。活动预设的目标是……,我觉得这个目标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幼儿来说难度很大。正好翻看了《幼儿美术用书》上的要求,是进行虚线变实线画,我觉得这样的内容更适合中班。那么如何来确定目标呢?重点是什么呢?过程怎么安排才使枯燥的绘画活动变得生动有趣,让幼儿喜欢呢?我进行了一番思考后开始了第一次教学实践。
第一次活动我是让幼儿说说节日中最高兴的一件事,让幼儿自由,宽松的交流自己在节假日的所见所闻,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但由于幼儿讲述的时间太长了,幼儿在操作时时间来不及,都没有完成作品,从而影响了整节课的效果。没有体现美术活动的特性,突出重点。在大家的积极探讨下,我就重新设计了活动,突出重点,特别是难点部分的突破都做了细致地考虑。
第二次活动时我以动物小熊引出活动,幼儿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了,都很喜欢这个活动。开头有趣而紧凑,既激发了幼儿绘画活动的兴趣,而且幼儿在帮助小熊的过程中自然的学会了根据虚线画出线条和均匀的涂色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有效的开头为接下来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了服务。纵观整个活动,完整而高效,既把握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而且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我注重了过程性评价,积极进行了适时的引导与指导;在绘画的最后进行了拍照留言,肯定了每一位幼儿的创作成果。当然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小问题,如个别幼儿在涂色彩旗时,由于彩旗的位置摆放原因是倒挂的,幼儿分不清了,那面是彩旗了个别都图错了位置。因此,我觉得以后可以在讲解是应在更详细一点,如图彩旗时颜色要间隔,色彩要丰富等等。通过两次的实践活动,让我感触很深:
一、美术活动的导入很重要
美术活动就好像一个乐园,开展一次美术活动好像带幼儿进入一次乐园,让幼儿在里面乐,在里面玩。怎样的乐园能一下子吸引幼儿呢?美术活动的导入很关键。我们要以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进行设计,如可以使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可以使幼儿感兴趣的木偶,也可以是幼儿感兴趣的动画片,更可以是一些作品的欣赏等等,总而言之,要让幼儿感兴趣。
二、美术活动中评价很重要
在美术活动中,尽可能提供给每个幼儿表现与表达的机会,允许他们之间存在不同之处,这对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活动中、活动后评价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并不固定来自于教师,而更多的通过各种媒体让幼儿参与评价,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无论在指导中或是评价作品时,也不以同样的标准来衡量幼儿,而是要鼓励每一个孩子积极参与活动。如在评价中,我对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认真、耐心、兴趣等给予及时的、积极的肯定,不管美术活动结果怎样,只要幼儿能认真对待并付出努力,那么他们的作品就应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认可,这样有助于每个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和发展。
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幼儿学到绘画与制作的本领;能培养幼儿生活的综合能力,发挥幼儿在各个方面的才华;能使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让我们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美术创作的乐园,让幼儿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青菜奶奶过生日》活动反思
谈到教育,我们总是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其实,教师自己有兴趣,才是一切教育的源泉!
这是一节模仿课,模仿的对象是我们幼儿届的精英应彩云老师。选择应老师,是因为很欣赏应老师的教学风格,喜欢她的平易近人,喜欢她总能轻松自如,以无拘无束的聊天形式将知识渗透于无形,应老师的课,永远都是欢乐的,没有半点压力,有时候甚至分不清“老师”的存在。每次活动中,应老师跟孩子们都没有距离,完全是和孩子们保持对等的关系!她用满满的爱的爱真挚的承托起她所有学生的美好未来。
这是一节整合课,在活动的第一环节,我出示了用硬纸做成的青菜奶奶图片,问孩子们:这是青菜宝宝吗?孩子们给与了否定的答案,有好几个孩子争先恐后的说出这个是青菜奶奶,但是,被我问“为什么"时,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奶奶带着眼镜,并且还有皱纹,头发也白了!随后在,一场青菜奶奶过生日邀请客人的场景拉开了序幕!
孩子们通过用手摸。用鼻子闻等不同的感知方式,猜出了自己椅子下的小客人是谁?但是发现了一些细节问题。如:用一个个小布袋装起来,神秘固然是有了,但是袋子和实物的大小不相符合,要不就是蔬菜太大,几乎坦露出来,要不就是蔬菜太小,沉在边角落,不大气。在选择蔬菜的数量上,我选择了1至4个,但是只有2个的话,孩子们怎么排列都是可以的,不存在按大小,长短之分。按照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至少是3个以上,5个以内。在点数的环节上,我光顾着指导孩子们手口一致的点数,却忽略了点数的规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而且考虑到小班幼儿的特点,不应只是老师自己这么做,口中还应该不断强调这个点数的方法!便于孩子深刻记忆,得心应手!
活动进行下来,气氛很活跃!孩子们都很开心!!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字和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数字我们的生活都会被打乱或带来很多不便。因此本次教学活动《生活中的数字》就以孩子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数字为内容,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并且学会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这样不仅激发了孩子对数字的兴趣,也培养了孩子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在这次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互相交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前我先请幼儿收集、寻找、记录一些生活中的数字,请幼儿将事先收集好的有数字的东西拿出来,和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些数字的作用。孩子们先个别交流自己带来的物品上数字的作用;因为孩子们都很想表达自己的发现,因此我让幼儿自己和边上的小伙伴说说自己的发现;接着我把我准备的有数字的物品和孩子们一起分析我的“发现”。第二是经验迁移,感知数字和我们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在第一环节中孩子们拿着自己的东西,在第二环节中要求幼儿脱离直观物体,引发幼儿已有的经验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孩子们很会找,什么公交车的路线号,汽车摩托车的牌照,超市里也有很多的数字,他们基本上都能知道这些数字作用的一二。孩子们发现有数字的地方还真不少,就连衣服拉链头上有数字也被他们发现了。真所谓人多力量大,我们共同找到的有数字的东西还真多。第三部分是幼儿操作。利用幼儿的对生活中数字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去。
通过本次活动,让我收获不少,整个活动环节很清楚,一环一环之间紧紧相扣、层层递进,设计的问题也具有有效性,能开动幼儿的小脑筋。但缺点也有存在,一些细节方面还要注意。在这个活动中让我深刻地了解到孩子自己收集课堂所需的东西是很重要。在活动中孩子们愿意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自由自在地采撷自己感兴趣的“果子”,他们采来的“果子”是绚丽多姿的,然后回到课堂交流,共享到了“果子”的丰富,起到“以一当数十”的作用。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些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他们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相信孩子,多给孩子一些亲身实践活动的机会。
1.爬楼梯的小音符
幼儿对歌曲的旋律比较熟悉,大多数孩子都听到过这首歌曲,但是在旋律上还是有难点--一、三两句的最后一小节是“13 5”,二、四两句的最后一小节是“13 1”,孩子在学唱的时候常常会混淆这两小节,我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身体动作来区分这两小节的异同,设计成:腰部-肩膀-头(13 5)和腰部-肩膀-腰部(13 1),用这种体验式的直观的方式来感受音高的不同,还可以配合以音阶图谱:
图谱上的简谱音符也可以用五线谱中的“小豆芽”音符来代替,这样教师就可以在音乐活动的时候根据活动的需要反复使用这个教学具,以帮助幼儿掌握音高,感受音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基础。
2. “la”和“beng”
用“la”和“beng” 进行模唱旋律的环节,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努力引导幼儿把这一个声音唱好,唱得好听,歌曲中的洋娃娃和小熊就是两个十分贴切这两个声音的形象,孩子们一下子就听出来“la”是洋娃娃在唱歌“beng”是小熊在唱歌“la”是轻快、跳跃的就像洋娃娃; “beng”是浑厚的,有质感的,富有弹性的就像小熊(也像一个实心的橡胶球,如果能事先准备好这样一只橡胶球对幼儿唱好“beng”肯定会有帮助),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口型、发声的方法,控制自己的声音让自己的声音更美,更好听。另外齐唱的时候同伴之间的相互协调也尤为重要,控制自己的声音与同伴的声音相和谐也是在引导的时候需要强调的地方。
3.我们也来跳个舞
还有创编歌表演(两人合作舞蹈)的活动环节以及创编歌词并根据创编的歌再次创编歌表演的环节也很有充分展开的价值,但在一次活动的时间里难以充分展开,可以利用区域游戏、日常活动等时间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可以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收获。
语言活动《小松鼠的大尾巴》,活动一开始是采用观看课件猜谜的方式,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果然,幼儿对课件中活灵活现的大尾巴产生了兴趣,为接下来的活动作好了铺垫。
活动的第二部分是通过引导幼儿逐幅观察图片的方法,让幼儿在看看、猜猜、说说、演演中,理解故事情节。由于故事情节是按照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展开,所以,在季节变化的引导上不是很好吸引幼儿。
第三部分是完整的讲述故事,在此环节中我则重点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和老师一起讲述故事,幼儿的讲述比较完整,参与度高。
在第四个部分,是情感的迁移。让孩子通过对故事的理解,联系到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通过说一说,感受到帮助别人和被人帮助的甜蜜。
活动的最后是让幼儿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进一步感受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从整个活动来看,环节比较清楚、在追问和引导上能及时的把握好,整个活动孩子的参与面广、讲述的积极性高,但是在四个季节变化的引导上,如何更具有神秘感,还得再探索。
细节描写:
一、动物在哪里。教师示范绘画隐身动物,将一张用白色蜡笔打好底的画纸展示在幼儿面前,情景引入内容,有一群小动物要和我们捉迷藏,你们想知道它们在哪吗?出示工具,教师操作,引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与操作顺序要点。在教师操作的时候,由于一些原因,效果不是很明显,幼儿对动物的显现非常期待,感觉非常神奇,有强烈的动手操作的欲望。
二、找动物。幼儿人手一份用白色蜡笔打好动物形状的白纸一张,进行刷画活动。体验发现动物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在操作过程中,有些幼儿已经发现了动物原本的形状,即发现了白色蜡笔打的动物的形状,但是在操作的时候还是津津乐道,为颜色的显现而兴奋不已。这里很多幼儿都喜欢红色,所以对红色有一定的争抢现象出现。能力强速度快的幼儿很希望能有再一次作画的愿望。
三、揭示隐身动物的秘密,展示作品,幼儿互相之间欣赏作品。
课后反思:
在刷画过程中,幼儿都喜欢鲜艳漂亮的颜色,所以选择红色的幼儿比较多,出现了一定的争抢现象。针对这个情况是我事先没有考虑周全,我应该在颜料的选择安排上做好工作,应一个小组一种颜色的颜料,或在事先做好说明,让幼儿自由合作选择颜料。
在幼儿作画的时候能力不同的幼儿出现了速度快慢以及由于活动本身带给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有再次操作的愿望,这时根据时间情况,可让个别幼儿再次进行操作,并对他提出高一层的要求。在最后揭示隐身动物的秘密同时丰富了幼儿作画的经验,满足一些还有表现欲望的幼儿在家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进行作画。
重点问题探讨:为什么刷画效果没出来?
这是一次教研组集体备课的活动,在活动结束后,一个疑问始终围绕着我:为什么蜡笔在水彩颜料涂刷后没有显现出来呢?按理说蜡笔是油性的,水粉颜料遇到油性的蜡笔画会避开的,而我班幼儿作的画都是蜡笔和水粉颜料溶在一起了,完全变成了一幅水印画。难道是我们班幼儿操作的不对?但是我自己的范画到后来也是一样没显现出来,而且我是小心翼翼操作,事先蜡笔也打底过几次。究竟什么原因呢?于是我参观其他班幼儿的作品,都是好好地,效果非常明显。回忆整个过程,活动的准备,都好像没有出错的地方,后来问老师,老师说可能是颜料调的太稀了,也有老师说可以蜡笔打底的时候力度不够。真的是这样吗?带着疑问我在中午自己画了几张画进行实验,蜡笔打深,然后不同薄厚的颜料。
可是所有的画都试过了,还是出不来效果。难道我操作也出现了问题,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应该是一个很简单的操作活动,其他班的小朋友都可以刷出来怎么进不行呢?最后我请S老师一起和我操作,我们换纸,然后刷,一样的步骤,可是效果出来了,然后再画我那张纸上,也有效果了。最后发现原来是颜料出错了,我用的颜料中含有丙烯成分,所以与蜡笔可以溶在一起,效果就出不来了。经过这次活动,我发现真是什么都要事先做过实验,对幼儿的操作材料也要事先操作过,哪怕最是最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往往忽略的就是认为没有必要的事物,结果他确实关键因素。还有教师对待事情真的要仔细,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喇叭花电话》是一篇充满了童趣,充满了爱与关怀的童话,它将喇叭花想象成电话,使小鸟和小田鼠能彼此交流,沟通。幼儿在体验,交流,表达中感受小鸟与小田鼠之间,自己与同伴之间那美好,关爱的情感。这个童话故事温馨又充满情趣,是对幼儿进行友爱教育的好题材。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图画的欣赏,理解故事内容,理解小鸟和小田鼠渴望交流的愿望,并能够模仿表演故事情节。难点在于体验朋友之间亲密友好的情感。
在本次活动中,采用分段理解故事的形式,在故事情节的转折处中断故事,然后让孩子自己去大胆的设想:“猜猜小鸟和小田鼠为什么没有成为好朋友”,“帮他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鸟和小田鼠成为好朋友”,“猜猜看两个好朋友在电话里说了什么悄悄话”……,就问题“帮他们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小鸟和小田鼠成为好朋友”,孩子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用消防车的梯子、可以用绳子把小田鼠拉上来、可以请小猴子把小田鼠背上去……。这样的方式,教师留给孩子自己思考的机会,从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其次,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师扮小田鼠,幼儿扮演小鸟,边打电话边进行对话练习。“例如:喂,是小鸟吗?我是你的好朋友小田鼠,小鸟我教你念儿歌‘大尾巴长大尾巴大’,你唱歌给我听吧‘滴答、滴答、滴滴答’……”)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既领略了故事中简单的对话,又进入了情感世界,在美好的情境中体验了小动物间纯真美好的情感,不知不觉地获得了关心他人和友爱同伴的熏陶。在这次活动中,孩子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听一听、再讲一讲、在多种感官、多次参与下进行学习,孩子的积极性很高,效果也较好。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们学会了用语言来模仿故事中的角色对白;从情感体验的角度来看,孩子获得了与同伴、老师亲密交流的体验;从社会性的角度来看,孩子们获得了与同伴游戏的经验。但是这次活动也有不足之处,如果是用动画的形式,效果可能更佳,幼儿可以形象的看到喇叭花爬啊爬的过程、可以看到小鸟的可爱与小田鼠的机灵,多媒体形象生动、声形并茂的特点也会引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表情歌》活动反思
表情是人类特殊的语言符号,是人类表达心理活动一种方式,通过人的面部表情的变化来表现的。《表情歌》这首歌曲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幼儿能够表现自我的这样一个音乐教材。
活动开始了,我先以“变脸”的形式引起幼儿的兴趣,请幼儿观察教师的表情,在幼儿观察、了解别人情绪的基础上,教师随意说出相应的表情名称,让幼儿做出相应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孩子们对有趣的表情充满了好奇,幼儿和教师融入在快乐的游戏中。涛涛说:老师,我也想做个表情,你们来猜猜是什么好吗?我马上同意了。只见他皱着眉头、撅着嘴巴和鼻子。萱萱说:小丑。涛涛摇摇头。梁梁说:难过。涛涛又摇摇头,继续保持着那个表情。大家都猜不出来,涛涛说:我爸爸喜欢抽烟,妈妈闻了烟味就会脸上就这样了。于是,大家都开始回忆生活中的各种表情,并模仿起来。在此时,我马上进入第二个游戏“请你跟我这样做”,在这个游戏中,我渗透了节奏。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看着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马上开始了今天的主要活动——学习《表情歌》。我说:原来有这么多的表情啊,我们把这些表情都记下来好吗?大家都说好。可是用什么方法记录比较快呢?有的孩子说:写下来。有的说:画下来。有的说:拍照。我说:这些办法都很好,可是有点麻烦,老师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想听听嘛?孩子们马上表现出了很好学的样子。在音乐的伴奏下,我一边结合表情动作一边唱起了歌曲。听完歌曲,我问:我把表情都记在歌里唱出来了,你们觉得这个方法怎么样?大家都拍手称好。涛涛说:老师,你把我刚才做的表情也唱出来啊。我说:你们这么多的表情,老师一个人唱多累啊,要不大家学会了自己唱吧。孩子们都说好。就这样,原来很枯燥的歌唱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为了能唱出自己的表情,孩子们学得都很认真,两三遍下来,大部分孩子都基本掌握了歌曲。为了丰富孩子们的知识面,我播放了事先收集的各种表情图,在说说学学中让孩子获取经验。有了基础,大家就迫不及待的要编入自己的表情了。由于原歌曲有两段歌词,因此在创编时,我打破了原来的模式,让他们两两结对,共同完成创编活动。
在活动中我打破传统单一的你教我学的歌唱教学模式,通过师幼互动,以游戏,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在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游戏是幼儿最喜欢,让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有所收获。在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两个游戏。一个是变脸,首先是我用夸张的表情让幼儿猜猜看我的心情,然后让幼儿也来试试看,幼儿滑稽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使教学活动的气氛十分放松。第二个游戏是请你跟我这样做,这个游戏是幼儿比较熟悉的,但是在这里有了新的内容就是学习节奏型,在不知不觉中幼儿一遍一遍的通过各种动作掌握了这个节奏。小班的幼儿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和语言本身特点来看,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贯彻直观性原则非常重要。因此我采用图谱辅助教学,以看图谱上形象的图案的形式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能使教学有难变易,活动开展得生动活泼,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这个活动中,我看似没有对孩子提出任何要求之类的话语,但是每一个提问都具有启发性,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并且带有商量的语气,让孩子们没有压抑感,让他们感觉不是在正规的学习,而是不停地在玩游戏,他们的快乐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充分发挥孩子的主体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儿童情趣。
《不怕冷的人》活动反思
《不怕冷的人》是一个社会活动,要求小朋友学会坚持、不怕冷,能早起来上幼儿园,当老师出示各种早起不怕冷的职业人物时,大部分小朋友看到清洁工只能说出扫地的人,却说不出清洁工这个专用名词,而奇奇却很大胆的说出了“他是清洁工”这句话,包括后面的“邮递员叔叔”都是奇奇说出来的,询问奇奇怎么会知道他们的名称,奇奇说是从动画片或者书里看来的,看来好的动画片对小朋友的帮助也是不小的呢。
数学《图形变变变》活动反思
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让幼儿事先对图形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绘画各种图形,为教学提供服务。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颜色鲜艳的彩纸图形进行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基本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活动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看图示用各种图形变出相应的图案。通过合作交流,引导幼儿知道各种图形拼在一起就能变出新的图形。在操作时,通过幼儿的亲自拼图形,不但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还培养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不足之处,本次活动过程是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实际接受能力来设计的,活动中幼儿和教师真正融合在了一起,活动的效果较好。但教学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活动中每个人的图形应该多提供一些,让幼儿自由想象,拼出各种图案,让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2.对幼儿的操作活动可以用投影仪或照片的形式展示,为延伸活动打下基础,幼儿在自主游戏中,可以自主练习。
绘本《小燕子和它的朋友》活动反思
xx年3月16日有幸参加了第24届苏浙沪幼教名师精品活动观摩研讨会。听了12节课,回来后我用《小燕子和它的朋友》作为汇报课,它是一节科学绘本课,主要是认识燕子和它朋友的不同嘴巴及它们嘴巴的特点功能,让孩子们了解它们嘴巴像什么样的工具,通过观察阅读,使孩子初步感受鸟儿们形状各异的嘴巴是由于它们居住的地方不一样,口味也不一样而形成的,知道事物的不一样性。
这节课是由江苏省特级教师、太仓市幼教教研员王明珠老师教授的,课前我仔细反复看了这节课的视频,越看越觉得王明珠老师在上课时泰然自若,对于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能很好的做出回应,我的敬意油然而生。比如:当她播放介绍小燕子视频时,语言介绍没有声音了,这时,她不急不慢的说道:“视频里的声音没出来,那王老师来做语音介绍吧。”这不仅需要老师课堂机智,同时也要求老师对这个绘本的内容要了如指掌才可以做到泰然自若。还有对孩子回答问题时的追问。记得有这样的一个问题:这段视频里是怎样介绍小燕子的,谁来说说看?一个女孩回答说:小燕子的嘴巴又宽又大。王老师说:看她听得多仔细。紧接着她追问道:小燕子的嘴巴又宽又大像什么?另一幼儿及时回答:小燕子的嘴巴又宽又大像网子······
其实王老师的这种课堂机智是所有老师都需要具备的,当然也是我所要学习的。这就需要自己平时经验的积累,同时也需要对这节课的充分准备,只有对事物的了如指掌,在教授的过程中,教师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把握好课堂。
当我汇报完这节课时,感觉孩子们的表现很令人满意,而老师对节课还没有达到了如指掌、融会贯通的要求,对于课堂机智还是欠缺了点。其实,要想上好一节课,需要狠下工夫的,同时还需要教师的一种态度,对工作的热忱态度,对活动的参与态度。态度正确了才能有动力去准备好一节课。
绘本《谁是好孩子》活动反思
十一月份,每学期一次的全园公开课刚刚结束。这次我们采取的是同年段“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绘本教学。而我和中段的其他两个老师上的是绘本《谁是好孩子》,同一内容三个老师上完以后,所有听课老师坐下来进行了点评。听了老师们的意见,我恍然大悟,感叹真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啊!
我是以情景表演的形式引出课题,并把整个活动都融进乘车的情景之中,但是好象并不是很成功。因为我误解了情景表演的真谛,情景表演中的人物我采用的多媒体中的图片来代替。如果能用真实的人来表演就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并激发幼儿的表演积极性,更能调动课堂中活跃的气氛。
活动的的第二个环节是通过视觉阅读绘本,在没有语言的情况下让幼儿通过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绘本上的非文字语言。本来设计这个环节的用意是为了帮助幼儿在第三个环节中对每幅图画的理解,但是我却忽略了幼儿重复欣赏同一个故事导致他们在第三个环节的时候有点坐不住,时常东张西望。回答我提出的问题也是统一答案,没有任何悬念,因为故事前后发展顺序他们都已经在第二环节观察到了。这样的环节设计似乎遏制了幼儿的想象力。
在活动过程中,孩子常常因为老师的一个问题而叽叽喳喳的,争先恐后的说自己的意见,忘了举手发言的常规。这个时候我强调了常规,一句“我喜欢举手的小朋友”压下了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事后我后悔莫及,其实让幼儿一起说说意见,随后再请个别幼儿谈谈也未常不可啊。
活动在优美的音乐声伴着我柔和的讲故事的声音中结束了。通过这一次的绘本公开课和各位老师的评议,我学到了很多,并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希望在以后的绘本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
体育《小兔跳彩圈》活动反思
这是一节很有趣、又富有故事情节的体育活动,我觉得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也适合我们班的小朋友。活动的目标是:1、能在协助下轻松地双脚跳。2、会看颜色并对应跳相同颜色的圈。3、能以愉快积极的情绪参加活动。
活动开始时,我为幼儿挂上了小兔头饰,以情景“妈妈带兔宝宝去游玩”开始,幼儿们很感兴趣,也很快进入角色,跟着妈妈一起去游戏。在游玩的时候又通过玩圈来练习本领,掌握双脚并拢跳的技能。一开始是一个兔宝宝跳一个圈,兔妈妈示范,兔宝宝学习,这个动作很简单,因此,兔宝宝们学得又快又好,在继续游玩的过程中,发现另一个场地上有很多圈连在一起,兔宝宝们在音乐声下,一个个排好队双脚轻松地往前跳,巩固练习跳的动作。其实,这已经是活动的第一个游戏了,在第二个游戏找颜色跳圈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及时帮助一些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幼儿,同时也要即使表扬和鼓励。两个游戏下来,幼儿已经很累了,由于天气也比较热,我们就站在圈中一起做了放松活动,适当地休息了一下,而后再进行换挂牌,继续游戏,在换牌的时候也发展了幼儿自主交换的能力,而且能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一定的调整。最后,我们又轻柔的音乐声中边吃萝卜边休息,完成了整个游戏活动。
在这个体育活动中,值得注意的是,在跳彩圈时,有些幼儿比较贪玩,不爱遵守纪律,也没听清楚兔妈妈的要求。所以,在游戏前,一定要让幼儿听清楚要求和规则再进行游戏,这样活动就比较有序,也相对轻松一点。
《冬天的树》活动反思
一月份,天气越来越冷了,因此我们开展了主题活动《冬天到》,意在让幼儿了解冬天的一些基本特征,掌握一些基本的御寒的本领,同时加强锻炼,提高体质。
在实施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张绘画活动《冬天的树》活动的目标是:1、能积极参与观察,初步了解冬天树的变化与特点。2、学习线与线的组合,尝试表现冬天的树。
创作离不开生活,过去我们大多采用 “灌输式”教学,这样往往束缚了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以幼儿为主体,大力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丰富多彩的显示生活和自然事物,并通过记忆、想象与理解,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自己摸索和发现创作的技能技巧,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在本次活动中,我就让幼儿实际地观看,并感受冬天树木。能够深切的了解冬天树的特点。回到教室后,幼儿都能够说出一些冬天树的特征如:没有树叶了,只剩下树枝等。在绘画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幼儿都不能很好地表现,毕竟小班的幼儿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限的。
大多数幼儿都有创新的愿望,也乐于在同伴面前显示才能,我们要抓住幼儿的这个特点,在每个活动结束时,把所有的幼儿的作品来进行展览,引导幼儿既乐于观赏那些技能高、创新性强的作品,也能在一些不起眼的作品中发现优点。在这种创作氛围中,幼儿个个信心十足,满腔热情,创新能力得以进一步激发与培养。
半日活动之区域活动反思
区域活动前,我先讲清楚活动的要求与规则,保证区域游戏时,孩子们有良好的游戏常规。另外,我适当地介入了两个热门区域。调配了几个平时由于速度比较慢,而导致一直玩不到自己想玩的区域的孩子,进了建构区和娃娃家。然后让孩子们自主选择区域进行游戏,而自己则是在一旁巡回指导。
班里的孩子,区域的常规还是不错的:图书区一名幼儿在翻阅书本,显得比较孤单。(于是我过去,让他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书,给他讲了一个小故事);娃娃家里的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但是自顾自玩,缺乏合作性。(我看见一个孩子在玩小熊,一个孩子在玩小医院的器材。于是,让他们一起给小熊看病,自然而然,他们就玩到了一起);建构区有着同样的问题,有一个孩子在玩雪花片,有两个孩子在玩积木,但是他们并没有交流(策略:孩子们,你们会不会搭房子啊?他们齐声都说会。那你们都搭房子给我看看,我们比比谁的最漂亮好吗?听完之后,他们点头,一起搭起了房子);美工区的孩子们,都选择了橡皮泥来游戏,恰好本次区域活动,我要重点指导的就是彩泥捏捏。(策略:指导幼儿学习泥塑麻花来练习搓的动作、泥塑饺子来练习捏的动作、泥塑糖葫芦来练习揉的动作,通过泥塑小点心,让幼儿感受玩橡皮泥的乐趣);生活区的孩子在舀弹珠和串项链,他们把做好的项链还送给了我;益智区的孩子在玩拼图、平衡积木和万花筒,我引导他们材料掉下了即时捡起来;数学区的孩子,排序游戏操作地很认真,而且都正确。
区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都能自己整理好材料,放到原处。但整体看下来,还是发现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常规虽好,活动也是井然有序,但是缺乏同伴合作性。所以,教师在这时,要及时调配和介入,促进孩子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另外,为了使区域活动更加具有情境性,充满角色的活动。可以引导每个区域的孩子都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进行游戏:如建构区可以是扮演工人一起造房子;生活馆可以扮演妈妈们一起扣纽扣,插花;美工区可以扮演厨师一起做点心等等。让孩子们在多元化的角色里,尽情地发散思维和想象力;教师也可以为了让孩子们更加进入状态,自己也成为角色中的一员。
期中检查之半日活动反思
晨间活动反思:
孩子们都愿意跟着我,探索沙包的一物多玩,一起分享了许多好玩的方法。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在跟着我的指令积极锻炼,没有私自离开集体的现象;我还及时关注了孩子的冷暖情况、引导他们热了休息、脱掉上衣。不足之处是保育员阿姨刚好轮到操场打扫,有些分身乏术,所以结束环节,我一个人有些手忙脚乱。
晨间谈话反思:
本次内容是《我的一家人》。我制定的目标是乐意大胆地在同伴面前,讲述自己的家庭成员以及一起做的快乐的事;在谈话中,保持良好的坐姿,仔细倾听同伴发言。但内容设计的有些多,其实只要让孩子们讲一下家庭成员(或一家有几口)便足够,讲多了有些繁琐。
生活活动(吃点心)反思:
生活活动中,孩子们的常规还是不错的,吃完点心会把茶杯放在指定地点,然后放好小椅子自己系裤子,准备下楼做操。事情一件一件做得比较有条理。
做早操反思:
做操结束的时候,孩子们靠拢的速度还不够快。因为现在三个小班同时做完操,一起走的话有些挤。所以我处理的方式是,让小一班小二班先走,我们班则是让孩子放好器械,在场地走一圈子,绕一个圈既整理了队伍,也避免了拥挤。
餐前活动反思:
马上要进餐了,我请用正确方法洗好手,然后老师介绍午餐菜色给他们听。知道孩子们喜欢参与做事,所以我邀请个别幼儿协助阿姨分发餐具,感受自己做事的快乐;其他孩子,我则让他们自己拿一块擦嘴的毛巾,对折叠好,放到餐盘的圆点上。然后卷起袖子,准备进餐。
进餐活动反思:
今天的菜色显然合孩子们的胃口,吃的时候大口大口的,而且很安静;但本班的孩子吃饭时不懂得搭配进餐,所以我在一旁还是提醒他们(一口饭,一口菜,再一口汤);
半日活动结束后,我反思了每个环节。其实,想让半日活动有效进行,一个要做到每个环节心中有数,另一个就是时间控制得当。才会让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前些日子,孩子的常规有些变差了,所以近期的半日活动。对于孩子,我有点出现“高控”状态了。每个活动都过于严苛,孩子们显得很拘束,我也意识到这点。说实话,本次半日活动,孩子们在生活活动时,也是特别安静,让我也有点不自然了。孩子的常规日渐好转,我也会再反思调整,让今天的活动稍显轻松些。
《中班教案反思3篇》:中班教案反思第1篇 本次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根据部分幼儿当中存在着以自我为中心而设计的,目的是告诉幼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能够引导幼儿学会去尊重
《幼儿大班社会教育反思50篇》:幼儿大班社会教育反思50篇第1篇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作为年龄幼小的孩子来说,所有可以产生效果的教育活动,都源自于兴趣,而动物是小朋友最感兴趣、最喜欢的。 因此,
《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13篇》:第1篇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 活动意图: 学前期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之一,是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时机,教师必须抓住这一时机,遵循教学的四性原则,采取正确的教育手段,实施有效的策略,发展学前儿童的创造力
Copyright 2010-2019 Qinzibuy.com 【亲亲园丁】 版权所有 备案编号:粤ICP备141021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