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公开课教案20篇蒙氏
日期:2021-06-24来源:幼儿园学习网
这是幼儿园公开课教案20篇蒙氏,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第1篇、小班数学夏天水果真好吃教案反思
数学:夏天水果真好吃 活动目标: 1、学习5以内的等量判断,尝试用点数的方法验证。 2、初步认识数的不变性。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夏天水果若干、各种水果图片、5以内不同排列实物卡片。 2.材料配套:主题活动《摆一摆 数一数》。 活动过程: 1.摸一摸,猜一猜。 出示装有各种水果的箱子,请幼儿摸一摸,并说说摸到的感觉。 将摸出的水果放在盘子里,供幼儿点数。 2.看一看,玩一玩。 出示水果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片上水果的名称,并手口一致的点数水果的种类和相同水果的个数。 3.摆一摆,数一数。 介绍材料及操作方法:引导幼儿在不同的方格贴出不同排列的图案,引导幼儿感知,虽然每个格子摆的位置不一样,但数量是一样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引导幼儿表述配对活动的结果。 反思: 整个活动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课后也听取了老师的建议,然自己受益匪浅。
第2篇、小班数学神奇的小火车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这个月的主题是《我的幼儿园》,在主题下开设的区角玩具商店中发现幼儿很喜欢玩小火车,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他们经常会抢着做火车头,因此设计了这节课。故事中的小火车突破了孩子思维中传统的火车的模式,它会根据装进去的燃料冒出不同颜色的烟,这样的故事情景能有效的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活动中根据小班幼儿数经验的特点,将匹配和5以内的数物对应作为新的经验让孩子初步尝试,并复习手口一致点数。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注意激发和保持幼儿的参与激情和活动兴趣。 活动目标: 1、了解燃料和冒烟的颜色对应,并能根据颜色和数量标记尝试5以内的数物对应。 2、初步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3、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重点:燃料和颜色对应关键点:能根据颜色和数量标记尝试5以内的数物对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纸制车厢12个、各种水果蔬菜剪纸若干(红绿黄三色)活动过程: 1、出示火车课件,引发幼儿对火车开到哪去的猜想师:仔细听,这是什么声音? 火车开来了,你们觉得火车司机开着火车会到什么地方去呢? 小结:小司机就像你们说的那样,想到中国的各个地方去。 1、幼儿欣赏故事,猜想火车为何停下师:轰隆轰隆,小火车继续向前开着,突然火车停了,火车为什么会停了呢? 那请火车司机快点给火车加燃料呀。 2、 幼儿进行添加燃料,了解燃料和冒烟的颜色对应师:告诉你们哦,这可是一辆神奇的火车,加进去什么燃料,就会冒出什么颜色的烟。 看看火车司机给火车加了什么燃料呀?(苹果和草莓)冒出了什么颜色的烟? 小结:火车轰隆轰隆冒出了红彤彤的烟。 3、继续欣赏故事师:火车司机觉得好玩极了,开着开着火车又停下了他又给火车加上新的燃料。 他给火车加了什么燃料呀? 瞧,火车冒出什么烟? 小结:火车司机加了桔子和胡萝卜以后,火车冒出了金灿灿的烟。 4、继续欣赏故事,根据冒出的烟猜想加的燃料师:火车越开越快,停下后司机又加上了燃料,这回冒出的烟是什么颜色的呀? 猜猜司机给火车加什么燃料让它冒出了绿色的烟? 小结: 火车司机加了......,火车冒出了绿色的烟。 1、解读添加燃料标志过渡:这真是一辆神奇的小火车,加了不同的燃料就能冒出不同颜色的烟。其他小火车也想要冒出好看的烟,你们愿不愿意帮它们加燃料呢师:这些小火车车厢上有一个小标记,这个标记可以告诉我们装什么颜色的燃料,装多少燃料,你能看懂吗? (解读标志5这个标记表示需要5个绿色的燃料)2、实际操作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给小火车装燃料吧。然后帮它们找到和车轮颜色一样的车头。(幼儿根据标记,选择相应颜色和数量的蔬果图片粘贴在火车车厢上)别忘了告诉小司机你给火车加了什么燃料? 3、交流纠错师:你是怎么加的?添了什么燃料?加了多少? 1、幼儿玩开火车游戏,愉快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幼儿能够被故事有趣的情节吸引,积极思考、想象、猜测故事的情节,通过故事,激发了幼儿关注周围事物变化的兴趣。并且,在前期拥有的经验基础上,幼儿能较容易的理解故事内容。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乘上这列神奇的小火车到外面去玩吧! (音乐响起,活动在音乐声中结束)
第3篇、小班数学挂灯笼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挂灯笼 活动目标: 1、尝试用AABB、ABB、AAB等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 2、知道灯会是元宵节特有的活动,体验挂彩灯过元宵的快乐。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用AABB、ABB、AAB的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 学习难点:能用间隔的方法自创排序规律。 活动准备: 教师教具:彩灯排序图例、半成品范例、PPT 幼儿学具:不同颜色的彩灯纸片若干、画有钩子的纸片人手一张、固体胶。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 【通过观察讨论,初步了解元宵节的习俗,有过元宵节的愿望】 1、讨论:再过几天,我们又要迎来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这一天我们除了吃 汤圆以外,还可以怎样欢庆元宵节? 小结: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这天大家会吃汤圆、挂花灯,真快乐。 (二)感知理解 【这环节根据小班幼儿做事的目的性不够强,在自主操作中比较容易随意,及小班幼儿在模仿中学习的特点,因此引导幼儿在理解排序基础上模拟尝试,理解用AABB、ABB、AAB的方法间隔排序挂彩灯的方法】 1、观察:这些人在干什么?他们是怎么挂灯笼的? 小结:有顺序地间隔排排队挂灯笼,挂出的灯笼整齐又好看。 2、出示AABB半成品范例:我也学着他们的方法来挂灯笼,看看我挂的灯笼和 哪一串灯笼的方法是一样的?接下去该怎么挂?(请一幼儿上前示范接着挂灯笼,老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他挂得对吗?为什么?再接下去该怎么挂?) 幼儿可能:关注灯笼的大小、颜色等,但不能发现间隔排序的规律。 教师预处理:从前往后边点边说,如,“1个2个、1个2”等,提示幼儿发现并理解。 小结:这串灯笼是2个2个、2个2个挂的。 3、出示ABB半成品范例:这串灯笼是怎么挂的?接下去挂什么灯笼? 小结:这串灯笼是1个2个、1个2个挂的。原来,虽然都有规律,但方法是不一样的。 4、设疑:如果你挂,你准备怎么挂? (1)请个别幼儿先说再挂(引导幼儿想好后操作) (2)根据幼儿操作,集体边点边说,了解其间隔排序的规律,如2个1个、2个1个等 (三)操作实践 【这环节引导幼儿在模拟尝试基础上尝试创造,两个环节铺层递进,共同为目标服务。】 过渡:一个钩子挂一个灯笼,这里有许多灯笼需要挂起来,小朋友们来帮忙吧! 1、幼儿操作,老师观察指导: (1)关注幼儿用了什么间隔规律来挂灯笼的?提示幼儿坚持一种规律排到底? (2)指导幼儿对自己用的排序方法,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 (3)引导幼儿一个钩子挂一个灯笼,把灯笼挂挂好,不掉下。 2、集体讨论: (1)你是怎么挂灯笼的?(引导幼儿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出来)谁和他用了一样的办法? (2)假如接下去还可以挂,应该挂什么灯笼? (3)有没有不一样的挂灯笼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序列不一样和用的灯笼不一样均可) 小结:原来只要动脑筋,还能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 3、再次操作:你们想不想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那就试试吧! (1)引导幼儿用和刚才不一样的规律挂灯笼,并用*个*个的表达方式用语言表达。 (2)对于能力弱的幼儿加强重点指导,引导幼儿先想好方法再挂灯笼。 (3)对于挂得快的幼儿引导幼儿边点边唱边检查。 4、讨论 (1)你这次用了什么不一样的方法挂灯笼?集体验证看看是不是和这个小朋友说的一样? (2)还有不一样的挂灯笼方法吗?看看是什么?(引导幼儿集体观察发现,并 用语言表达出来) 5、拓展回忆:除了挂灯笼是间隔排排队的,还有什么东西也可以间隔排排队?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或在出去玩的时候找一找会间隔排队的东西,到幼儿园里来告诉大家。教学反思: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4篇、小班数学小兔子找食物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3以内数的点数。巩固对3以内数的认识2、根据蔬菜的数量与实物卡片、数字卡片的匹配3、通过操作让幼儿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4、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5、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活动准备:萝卜、白菜、蘑菇数字:1.2.3.等活动过程:一、导入引出课题教师:今天兔妈妈带兔宝宝去郊游玩吧!(边读儿歌边走进教室)带领幼儿向老师问好,并坐好。二、出示贴绒白菜。萝卜。蘑菇。并提问:教师:宝宝门都做好了么。来来小眼睛闭上,我们一起数oen;two;tree.瞧这里有什么呢?(萝卜;白菜、蘑菇)它们各有多少呢?(1个萝卜;2棵白菜,3个蘑菇。)并引导幼儿点数而且放进篮子里三、蔬菜的数量匹配相应的实物卡片教师:能干的兔宝宝们摘了这么多的蔬菜。我们请客人起来分享吧!一个萝卜我们就只请:一只兔吃两棵白菜呢?应请几只兔子吃呢:蘑菇呢?谁来帮帮忙呢?四、根据蔬菜的数量匹配相应的数字卡片教师:咦!都这么厉害呀!这是谁来了(数字1.2.3.)数字宝宝看到小兔子玩的那么开心,它们也想找好朋友做游戏了:一个萝卜:数字宝宝1就和一个萝卜找朋友两棵白菜呢:数字几何它做好朋友蘑菇呢?五、请幼儿操作蔬菜题卡:教师:哇;你们太棒啦。听蔬菜们在说什么呢?哦;原来它们想请你们帮蔬菜宝宝们操作题卡;完成好吗?(讲操作要领)六、结束宝宝们都做完了吗:今天兔宝宝门真能干,快到中午了。宝宝肚峨了吧!请宝宝们排队我们来做顿丰富的午餐吧活动反思: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第5篇、小班数学三只熊来做客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三只熊来做客活动目标: 1、比较物品的大小,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匹配。 2、能用各种方式招待客人,并用短句进行表述。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学习重点:比较物品的大小,将物品按大小进行匹配。 学习难点:用短句对物品的大中小进行表述。 活动准备: 1、教师教具:《三只熊》课件;大、中、小三只玩具熊;大、中、小区分度较明显的同类物品:三把椅子、大中小玩具等。 2、幼儿学具:操作材料包:三只熊活动过程: (一)三只熊【结合小班幼儿在情景中理解接受的学习特点,以故事情景导入,既起到集中幼儿注意力的目的,也容易帮助幼儿理解大中小,及其匹配关系。】 1、演示课件,提问: (1)房子里住着怎样的三只熊? (2)熊的家里有什么?它们是一样的吗? (3)三只熊回来发现什么东西变了?会说什么话?(教师用不同的音色区分三只熊的说话:熊爸爸粗粗响响的声音、熊妈妈不那么响的声音、小熊尖声尖气的声音)小结:三只熊家里的东西有的大大的、有的中中的、有的小小的。大熊最大,喜欢用大大的东西;小熊最小,喜欢用小小的东西;中熊不大也不小,喜欢用中中的东西。 (二)三只熊来做客【这环节通过招待三只小熊的情境,引导幼儿理解并匹配物体的大中小】 1、认识客人:(出示三只玩具熊)三只熊来我们班做客,我们跟它们打打招呼:"小熊你好!中熊你好!大熊你好!欢迎你们来做客,欢迎你们来我们幼儿园玩。"2、招待客人:(出示三把椅子)这里有三把椅子,谁来请三只熊坐下来? 幼儿可能A:不会关注椅子的大小,直接让三只熊坐下去。 教师预策略:询问全体幼儿,让幼儿关注匹配。 幼儿可能B:会按照熊的大小,让不同大小的熊坐不同大小的椅子。 教师预策略:请幼儿说说匹配的理由。 小结:原来招待客人时,大熊坐大椅子,中熊做坐中椅子,小熊坐小椅子。 3、操作任务:三只熊来做客,我们要拿出礼物来招待小熊呀,看看这里有些什么礼物?(出示操作材料包上的"草地",边并排粘贴大中小三只熊)这些礼物都一样大吗?哪些礼物是最适合送给大熊的、中熊和小熊的,4、幼儿操作,老师巡回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正确分辨物体的大中小,并进行合理匹配。 (2)指导幼儿把大中小不一样的物品粘贴在合理的地方。 (3)关注能力弱的幼儿,引导他们认真倾听并操作。 5、集体讨论:看看我们都把合适的礼物送给三只小熊了吗? 幼儿可能:操作中有幼儿发生了错误。 教师预处理:追问"错在哪里?为什么?"并请出错的幼儿自行纠正,用短句说出理由。 (三)找一找【这环节通过找一找,进一步积累幼儿对大中小的认识】 拓展:带领幼儿在教室等处去寻找大中小的物体。活动反思: 幼儿乐于在玩中去学习各种知识,对数、大小的概念和都有了些零碎的认识,同时他们对数数、比大小等也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都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故事将整个活动贯穿起来,发现三只熊的关系和大小。 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让幼儿在观察、操作、讲述、游戏中求知,并在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感受新的体验,获得新的经验。
第6篇、小班数学苹果丰收了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参与活动,体验操作游戏的乐趣。 2、学习按苹果的颜色、大小进行分类,发展幼儿的数数和分类的能力。 3、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1、青、红苹果图片若干。 2、红、绿、大、小筐,每桌各一个。 3、动画片:我喜欢苹果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摘苹果的欲望。 教师:看呀!又大又红的苹果,小朋友喜欢吗?我们去摘苹果好不好? 二、展开1、观察苹果(1)看看这里都有什么样的苹果呀? (引导幼儿发现,有红苹果,绿苹果,有大苹果,小苹果。)(2)小结:我们的这些苹果里面,有红苹果,绿苹果,还有大苹果,小苹果。 2、摘苹果(1)听口令摘苹果(2)听拍手声摘苹果3、苹果分类(1)把红苹果送到红筐里。 (2)把绿苹果送到绿筐里。 (3)把红筐里的大苹果拿出来放在大红筐里。 (4)把绿筐里的小苹果拿出来放在小绿筐里。 4、收苹果(1)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里收不同的苹果。 (2)数数你收了多少个苹果。 5、苹果展教师:我们把摘得苹果展览一下好吗? 引导幼儿思考摆放的方法。 如:红-绿-红-绿,大-小-大-小,等。 鼓励幼儿想出各种有序的摆放方法。 三,结束1.教师:今天我们丰收了许许多多的苹果,你们喜欢吃苹果吗? 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苹果,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喜欢苹果? 2.观看动画片:我喜欢苹果活动自然结束。教学反思:从这堂课,我们也看出一堂教学活动是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不放任自流,还是要尊重孩子的自主性,顺其自然。不管哪种占主导,都应该处理好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感觉不到被教,一切像一场游戏活动。教无定法,无论采用哪种教学方式,都必须作用于人的感官才能发挥作用。教学方式实质上是一种刺激手段。讲授法、提问法刺激听觉感官,示范法、观看法刺激视觉感官,练习法、游戏法综合刺激各种感官……因此,教学方式的成败与否,关键是看能否发挥出它应有的刺激性。教师要不断锤炼自身的刺激能力,如独具特色的肢体动作,极富渲染的表情神态,变化多端的语言声调等,这是实现教学方式刺激性的基础。因此优秀的教师应该时刻关注 孩子的肢体、眼睛、嘴巴,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
第7篇、小班数学小兔拔萝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2、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活动要求: 1.通过拔萝卜的游戏,复习5以内手口一致点数,并能说出总数 2.感知5以内的物体的不同排列形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准确性和对数活动的兴趣。活动准备: 一.出示t课件,提问: 1.今天老师请来一位小客人,它是谁呀?(小兔) 2.小兔最喜欢吃什么呀?(请幼儿说一说) 二.介绍游戏玩法; 1.兔妈妈请小朋友去帮忙拔萝卜,搬运萝卜。 2.出示萝卜地的萝卜,提示:点数方法(可以目测也可以手口一致点数),并用集合圈的动作,说出总数。 三.游戏"拔萝卜"(点数) 1.幼儿分批自由挑选一长萝卜卡片点数。 2.幼儿听指令去取相应数量的萝卜卡片,要求幼儿说出总数。 3.以弟弟朋友找一找,与圆点卡片上相应数量的萝卜卡片,要求幼儿说出总数。 4.请妹妹朋友找一找,与圆点卡片上的圆点一样多的萝卜。 四.帮兔妈妈"装运萝卜"出示3只筐,分别装有3、4、5的圆点标签,请小朋友帮助兔妈妈把萝卜点数后装运到相应的大筐里,边送边讲"几只萝卜放在几个圆点的筐里"。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通过“小兔拔萝卜”的游戏情景,逼真的场地布置,让幼儿以小动物的角色身分参与其中,整个活动中幼儿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层次清晰,学习本领由易到难,安排合理。目标的制定也能结合教育纲要及本班幼儿发展水平来制定目标,重点突出、难点适宜。能关注全体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学好本领。在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比较好,各个环节都能依据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幼儿基本能掌握双脚并拢行进跳的技能,个别能力弱的幼儿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这一动作技能。 不足之处: 1、最后的游戏可以多玩几次,因为幼儿此时的兴趣还是比较高的,可以满足他们玩的需求,适当的多玩几次。 2、活动结束放松时可以放些轻音乐,感觉会更好些。
第8篇、小班数学公开课小鸡捉虫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近日,我们开展了“学本领”的主题活动,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创设了小鸡们去捉虫的场景,孩子们对这样的情景非常感兴趣。于是将数整合在情景中,我们设计了此次活动。活动目标:1、模仿小鸡捉虫,感受小鸡捉虫的快乐。2、在捉虫、送虫子的游戏情境中,积累4以内按数取物的经验。活动准备:1、小鸡胸卡(幼儿人手一份),鸡妈妈胸卡一份。2、创设草地,草地里面有许多虫子(虫子有长短、粗细不同)。3、大盘子一个。4、小盘子许多,上面有不同的点数标记(数量为2、3、4)。活动过程:一、引起导入★价值取向:创设情境,引起孩子参加游戏的兴趣。1、教师和孩子一起带上胸卡:小鸡们,妈妈带你们捉虫子去吧!2、我们一起来做做准备动作(边做边念儿歌):小鸡小鸡唧唧,捉捉小虫唧唧;小鸡小鸡唧唧,扭扭屁股唧唧;小鸡小鸡唧唧,转个圈儿唧唧。二、看虫子★价值取向:认认草地上虫子的样子。1、草地上有多少虫子?(许多)2、这些虫子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小结:原来草地上有许多许多不一样的虫子。三、捉虫子★价值取向:运用按数取物的办法捉相应数量的虫子。(一)捉虫1、鸡妈妈带小鸡去鸡奶奶家做客,鸡奶奶可喜欢吃虫子了,我们一起捉些虫子给鸡奶奶吧!2、(出示一个盘子,盘子上有数字4)瞧!这是装虫子的盘子,盘子上是有秘密的?谁发现了?(观察盘子上的点数)3、幼儿捉虫。(二)捉一样的虫子1、鸡妈妈想了想鸡奶奶刚才说了。她想要吃一样的虫子。请宝宝们捉一样的虫子。——要求捉相同的4条虫子。(说一说:捉了4条细细的虫子。)小结:我们找到了4条细细的虫子和3条粗粗的虫子给鸡奶奶,鸡奶奶肯定会很开心的。2、小鸡准备礼物:每一只小鸡根据盘子上面的数字来捉虫子和数字相同的长相一摸一样的虫子。幼儿操作,教师要提醒捉几条几条,而且是一摸一样的虫子。小结:小鸡们捉虫子的本领真大,真棒。四、延伸活动:送虫子★价值取向:送礼物,体验游戏的快乐。1、小鸡准备了礼物去鸡小弟、鸡大哥、鸡大姐家做客。"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我们把我们的虫子送给他们吧!2、看看认认鸡小弟、鸡大哥、鸡大姐各要多少小虫:鸡小弟2条、鸡大姐3条、鸡大哥4条。3、将自己捉的虫子送给他们,边送边说:鸡小弟我送你2条XX的虫子……活动反思:毛毛虫在草丛中的情境可以更丰富一些,环节与环节的衔接需要更自然,如第一环节鸡妈妈带着小鸡们出去散步,来到草地上,做做游戏,看到草丛中有许多毛毛虫,从而引导幼儿观察毛毛虫的不同特征。环节的衔接应更自然一些。 环节与环节之间应呈现递进关系,对内容的设计应具有挑战性和层次性。小鸡应先根据点数进行捉虫,再根据要求和点数进行捉虫,这样活动的层次性就能有所体现了。
第9篇、小班数学公开课感知5以内的数量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1、正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理解数字5的实际意义。2、在游戏活动中激发学习数的兴趣,培养初步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准备:环境布置:设计一个温馨的数字5的家,家中有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活动材料:1、1~5数字点卡、数字卡若干。同类,但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5以内物品的图片若干,;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如4条小鱼、5只松鼠、3只青蛙、2只小兔、1朵花等。2、同类的物品若干,如布置在饭厅中的5个小碗、4把勺子、6个盘子、5个苹果等;布置在玩具室中的6根跳绳等:布置在书房中的5把剪刀、5枝铅笔等。3、同类,但不同形状、颜色、大小的物品若干,如客厅中的花瓶中插有5朵颜色不同的花、镜框中数字5一家的合影、鱼缸中有5条不同种类的鱼;玩具室里有4只不同的皮球、6个不同的娃娃、5辆不同的汽车等。活动过程:1、 创设到数字5家做客的情景,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1)老师扮演快乐的数字5,请小朋友到家里做客。(2)介绍到数字5家里的要求:经过5座小桥、穿过5片森林,最后来到有5座小房子的地方,根据房子上的数字标记找到5的家。(复习5以内的数,会手口一致的点数)(3)数字5的家门前有若干张图片,幼儿正确点数图片上的物品,并找出相对应的数字点卡或数字卡后,方可进入数字5的家。(复习计数和说出总数)2、 寻找数字5家所有5的物品。(1)幼儿分成4组,分别进入数字5家的客厅、书房、饭厅、玩具室。(2)寻找家中是5的物品,如5朵花、5个小碗、5条鱼、5个苹果、5个人的合影等。(启发幼儿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影响,将同品种物体归类)(3)将家中是5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卡作出标记。3、 寻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并想办法使其变成5。(1)找数字5家不是5的物品,如4只皮球、4把勺子、4本书、6个娃娃、6根跳绳等。(2)鼓励幼儿想办法使其变成5。重点引导幼儿感知4添上1是5,6去掉1是5等等。(3)将调整好的物品用数字卡或点子卡作出标记。4、请幼儿吃数字饼干,感谢他们到数字5家做客,并对活动作评价、小结。活动延伸:寻找生活中的5,如5层楼、5点钟、5月、5岁、5元钱等等,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活动反思:此次活动非常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使幼儿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不知不觉主动的学习,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动口、动手、动眼、动脑为主的学习方法,使幼儿学有兴趣、学有所获。
第10篇、小班数学大小分类教案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物品,并能发现特征。 (2)两个相同的物体比大小。 (3)能按物体的大小进行分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教学准备: (1)小熊、纸箱子、橡皮泥、汽车、篮球、雨(样子一样,大小不一)各两个。 (2)纸盒子(魔盒)一个。 (3)小班幼儿用书10月分册第19页。 教学重点 : 按照物体的大小分类。 教学难点: 能准确说出物品的名称,并发现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当魔术师。 教师:"今天,李老师想当一位魔术师,带着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去看看魔幻的世界,小朋友想不想去呀?" 幼儿:"想!" 创设情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变魔术。 教师:"那好,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 幼儿:"盒子" 教师:"它呀可不是一个普通的盒子,它能变出好多好东西呐!小朋友想不想看看它都能变出什么东西来呢?" 幼儿:"想!" 教师:"好,现在请小朋友来跟老师一起变变看吧!" 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认一认,并发现特征。 教师:"魔盒、魔盒。" 师生:"变、变、变。" (一一出示物品) 教师:"看,咱们变出了什么呀?" 幼儿:"小熊、纸箱子、橡皮泥......" 教师:"那么小朋友来看看它有几个(只)呀?" 幼儿:"两个。" 教师:"噢!两个,那它们两个长得一样吗?"(同一物品作比较) 幼儿:"一样。"(伴随说出一些明显特征,比如:颜色等) 教师:"那小朋友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 幼儿:"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啊!咱们贝贝班的小朋友真棒。那小朋友还能告诉老师它们两个到底是哪个大哪个小吗?" 幼儿:"能" 教师:"好,现在李老师请一位小朋友上来给老师指一指,好不好?"(幼儿举手,请一位幼儿上前) 教师:"好,谢谢***小朋友,请回坐。" 教师:"刚刚***告诉老师了,是它(大)它(小)。"(教师先举起大的一个物品,随后举起小的一个物品) 教师引导幼儿,让幼儿自主发现特征。 三、物品按大小分类 教师:"刚刚小朋友都认识了这些物品,也知道了它们哪个大哪个小是不是? 幼儿:"是" 教师:"可是老师把它们都放在了这个桌子上面,小朋友看看这样放着整齐不整齐呀?" 幼儿:"不整齐。" 教师:"那么小朋友想一想咱们把它们怎么放就变整齐了呀?" 开动幼儿的脑筋,让幼儿思考。 幼儿:"分开放。" 教师:"唉!对了,小朋友真聪明。" 教师:"现在小朋友看看老师拿的这是什么呀?" 幼儿:"纸箱子。"(出示一大一小纸箱子) 教师:"它们......一个(大)一个(小)" 教师:"咦!我看见它里面有一个东西,小朋友猜一猜是什么呀?" 幼儿自由猜想,再次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教师:"噢!原来是一个字宝宝呀!" 教师:"小朋友看看这个字宝宝在大的纸箱子里放着还是在小的纸箱子里放着?" 幼儿:"在大纸箱子里。" 教师:"所以这个字宝宝和这个纸箱子一样。" 教师:"来,跟老师念:大、大、大。" 幼儿:"大、大、大。" 教师:"这个字念什么?" 幼儿:"大。" 教师:"老师在这个小的纸箱子里也看见了一个字宝宝,小朋友猜猜在这个纸箱子里找到的字宝宝念什么呀?" 教师:"小、小、小。" 幼儿:"小、小、小。" 教师:"小朋友记住了没有?" 幼儿:"记住了。" 教师:"那好,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给它们分分类。大的物品放进大的纸箱子,小的物品放进小的纸箱子,好不好?" 幼儿:"好。" 请幼儿上前自主操作,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 四、小结 教师:"看看,现在这个桌子上面变整齐了没有?" 幼儿:"整齐了。" 教学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1篇、小班数学小青蛙捉害虫教案反思
小班数学活动教案:小青蛙捉害虫 设计意图 游戏是幼儿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通过多种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小班幼儿活泼可爱,他们喜欢爬行、蹦跳、奔跑……,并喜欢在一定的情景游戏中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达到快乐的目的。 本次活动创设“小青蛙捉害虫”的情境,以扮演小青蛙的活动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吸引幼儿热情参与活动,通过学习小青蛙捉害虫学习点数1到4,以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小青蛙,知道小青蛙是人类的好朋友。 2.能手口一致地点数1到4,并能说出总数。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小青蛙图片,小害虫图片。 2.幼儿学习资源5第9页及操作卡,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1游戏:小蝌蚪变青蛙 2.师与幼儿一起做模仿动作:听《小蝌蚪找妈妈》音乐,轻声哼唱。 3.“小蝌蚪要长大啦,先长出两条后腿,再长出两条前腿,跳一跳,细尾巴没有了,变成了谁”? (二)基本部分 1.出示青蛙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了解青蛙的特征:“头上一对大眼睛,宽嘴巴,长着四条腿,穿着绿衣裳,露着白肚皮”! 2.教师问幼儿:小青蛙不仅会唱、会跳,而且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呢,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青蛙捉田野、庄稼地里的害虫,是农民朋友的好帮手,青蛙是益虫,大家都保护青蛙)。 3.教师出示四张青蛙图片,请幼儿观察这几只小青蛙有什么不同,说出它们的明显区别(每只青蛙身上的数字不同)。 4.请幼儿根据青蛙身上的数字,取出相应数量的“小害虫”,分别贴到小青蛙嘴巴里。 5.引导幼儿互相观看并讨论作品,数一数,看看做得是否正确。 6.请幼儿帮小象套圈,复习1到4的点数。 (三)结束部分 1.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2.幼儿学青蛙跳。儿歌:我是一只小青蛙,捉虫本领大。胳膊伸一伸,腿儿蹲一蹲。 腰儿转一转,眼睛仔细看,害虫找到了,跳起来吃掉它。 “一跳、两跳、跳得高,抓住一只大坏蛋,你抓住了什么”? 3.幼儿自由回答“苍蝇,蚊子…………?活动反思: 这是一个体育游戏活动,活动的目的是使幼儿学习、掌握青蛙跳的姿势,发展幼儿的跳跃能力,并在游戏中体验快乐。小班幼儿对模仿动物比较感兴趣,幼儿一般模仿的都是小白兔、大老虎等,模仿小青蛙对幼儿来说比较新颖,可以充分的调动幼儿的兴趣,在选材方面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年龄发展特点。 活动前我准备了大荷叶和“害虫”。在准备部分,我扮演青蛙妈妈来找我的蝌蚪宝宝,带领宝宝做手部、腰部和腿部的运动,宝宝从蝌蚪变成了青蛙。准备活动是为内容服务的,我设计的准备环节与内容一致,这是比较好的;但也有不足之处,青蛙喜欢蹲跳,如果加上了蹲跳动作,准备活动可以更好。 基本过程我主要设计了小青蛙练本领,我先带领幼儿去荷叶上玩,先示范青蛙怎样跳,然后再进行动作讲解,边讲解的时候幼儿边做动作,然后幼儿自由练习。运动后请幼儿坐到荷叶上面休息,休息时告诉青蛙宝宝最大的本领是捉害虫,请幼儿学习捉害虫的方法,幼儿学的非常认真,积极性很高,幼儿存在个体差异性,在幼儿练的过程中有些幼儿姿势做的不到位,我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活动中孩子们始终处于兴趣盎然的情趣中,使气氛达到了**。整个活动比较符合孩子们的身心特点,发展了孩子的协调能力,齐心合力消灭害虫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通过这次体育活动,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身体,掌握了技能。 本节课始终贯穿于游戏中,使活动生活化,便于孩子接受,避免了枯燥乏味,把体育活动变成了孩子们喜欢的活动。不足: 1、过平衡桥时教师没有示范,幼儿比较三随意。 2、语言不够童趣化。 3、害虫贴的太高了,幼儿很难捉到,应该降低高度。
第12篇、小班数学认识绿色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认识绿色。 2、让幼儿知道绿色的东西有哪些。 3、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4、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活动准备: 瓶子 绿宝宝 青菜 西瓜 苹果 香蕉 气球活动过程: 1、稳定幼儿情绪:变魔法。 --小朋友,这里一瓶水是不是?今天老师要施魔法哦,看一下水会变成什么样子了? --哇!原来水变成什么颜色? 2、小结:水变成绿色了。 3、出示"绿色宝宝"。 --小朋友,跟绿色宝宝打招呼,它穿一件很漂亮的衣服过来哦! --它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很多好吃的东西过来哦!让我们来看一看它们是谁? 4、出示青菜、西瓜,让幼儿再次认识绿色,加深印象。 --这是什么?什么颜色的? --小朋友,你们看一下我们教室有没有绿色的东西呢?我们一起来找一下。 5、游戏巩固。 --黑板上贴上红色的苹果、黄色的香蕉和绿色的气球,让幼儿找出绿色的东西。 6、活动总结。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颜色?(绿色)--绿色的东西还有很多哦!我们回家和爸爸妈妈找一下,明天来和老师分享。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基本达到,但是重难点还是没有突破,幼儿对配对还是掌握得不够,有部分幼儿还是没有掌握,所以还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第13篇、小班数学水果串串屋教案反思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在开展叙事性整合课程《秋天的水果》主题活动时,喜欢操作水果卡片,在认识了许多水果的同时,幼儿对数学操作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会进行无意识的分类操作,并尝试给卡片无规律的排序,结合小班幼儿对数的认识和感受,我特设计了“水果串串屋” 仿生活情境活动,通过情境教学法、操作法、观察法等,设置多层次活动,引导幼儿从模仿到自排,让他们在将物品按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目的是让幼儿在主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习观察、操作,自然习得按简单规律排序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初步感知序列关系,能将物体按规律进行排序,并简要表达出自己的排序方式。 2. 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观察力、判断力、探索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初步体验序列关系在生活中的运用。 4. 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 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水果图片若干;未排列完的、按规律的图形操作卡进行排序。 2.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切成块、瓣、片、等形状;竹签、盘子、擦手毛巾若干,一次性消毒手套幼儿人手一双。 3.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水果串”的经验,并创设“水果串串屋”生活场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欢迎水果宝宝来和我们玩游戏。 教师请幼儿自由操作水果卡片,摆一摆,排一排,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和卡片玩游戏的?教师巡回观察,培养幼儿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自由探索,尝试排序1、个别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教师引导语: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自己是怎样给水果卡片排队的? 你是用什么方法排的? 教师小结:他是按简单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的。 (2)幼儿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试着给水果卡片排排队? 幼儿进行排序操作,练习按简单的规律进行两种以上的排序,教师个别指导。 3.幼儿自制水果串。在实物操作中巩固学习按规律进行排序。(提供苹果丁、多瓣橘子已分好的、香蕉片等多种水果实物。)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糖葫芦、羊肉串吗?你们见过什么好吃的水果串呢?” 幼儿自由表述。 师:“朱老师今天刚开了一家小吃店,名叫‘ 水果串串屋’。你发现我的店里都卖些什么样的水果?” 引导幼儿观察、与同伴交流,然后简要说出排列是有规律的。 师:“瞧!水果串串屋的生意可好了,刚开张就卖得只剩下两串了。你们先看看这两串水果串是怎么做的?(教师逐一讲解)说一说它们的排列有什么规律?” 引导幼儿说出:一串是按颜色特征、另一串是按形状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的。 三、自由操作 提升经验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①制作水果串之前先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消毒手套,制作过程中注意竹签的安全使用,避免伤到自己和同伴。 ②串出的水果都要按颜色或形状的规律排列,如果出现无序,须重新串。每人按颜色和形状规律分别制作两串。也可以更多。 ③制作水果串时可以自己做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做,要注意竹签的安全使用。 ④做好后对同伴说一说自己做的水果串的排列规律。 2、幼儿操作“水果串”,按不同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①按颜色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出示按两种颜色不同但形状、大小一样的“水果串”,请幼儿观察、并尝试说出它们的排列规律,然后模仿往下串。 ②按形状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③提供多种颜色、形状水果,让幼儿自选,在桌面上分别根据颜色或形状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 ④有一定难度的操作要求(注:该部分是能力较强的幼儿):在选择实物水果时按形状、颜色两种特征有规律地进行两个以上的排序。 3、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幼儿是如何排列的,对个别幼儿进行指导。 四、活动评价1、与同伴互相展示自制水果串,交流制作中的体会排序师:“你做了哪些水果串,你用哪几种水果来串的?它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你最喜欢哪串水果串?是谁做的?他用了什么好办法?” 2、教师小结:按一定方法排序的水果串很特别。 五、延伸活动开展水果串分享会,让幼儿在品尝自制水果串中愉快结束活动。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第14篇、小班数学公开课排排队教案反思
活动名称:排排队活动目标:学习将物品按照ABAB的规律进行排序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活动准备:课件、串珠每人一份活动过程: 一、模仿游戏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玩个模仿游戏,我来做一个动作,小朋友来模仿我的动作。小耳朵要仔细听噢?拍手-拍腿,拍手-拍腿、拍腿-跺脚,拍腿-跺脚、拍肚皮-拍肩,拍肚皮-拍肩,通过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按ABAB规律排序 师:今天,我们的好朋友喜羊羊邀请我们去羊村去做客,他正在羊村等着我们呢,我们赶快出发吧。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发现物品的规律 1、师:哇,羊村到了,喜羊羊正在门口等着我们呢,小朋友看门口的小花也在欢迎我们呢,提问:小朋友看看小花宝宝是怎样排队的?(师引导幼儿观察讨论,发现是按照物体颜色间隔排序的方法)小朋友说得真好。现在我们赶快跟着喜羊羊去羊村看看吧? 2、(师播放第二张幻灯片)小朋友快看是谁呀?(慢羊羊村长)慢羊羊村长好像有话跟要说(播放录音)不好了,懒羊羊被灰太狼抓走了,我们快和喜羊羊一起去救他吧。 3、(师播放第三张幻灯片)狼堡到了,小朋友看,狼堡门口有许多陷阱,想要躲过这些陷阱我们就要发现陷阱里的秘密。小朋友仔细看陷阱是怎样排列的?(一个绿的,一个红的)小朋友说得真好,如果我们继续往前走会遇到什么颜色的陷阱?谁来试试把隐藏的陷阱找出来?(引导幼儿按规律将陷阱找出来)小结:全体幼儿说一遍 4、(师播放第四张幻灯片)我们终于躲过陷阱了,不好,懒羊羊被灰太狼放到锅里了,要想就出懒羊羊必须解除灰太狼的魔咒,灰太狼的魔咒就藏在这些苹果里。小朋友擦亮眼睛仔细看这些苹果有什么不一样?它们是怎样排队的?(一个大的,一个小的)小朋友说得真好,接下来应该怎样排?(引导幼儿按规律将陷阱找出来)小结:全体幼儿说一遍 5、(师播放第五张幻灯片)灰太狼的魔咒终于被解开了,可是邦着懒羊羊的绳子还是没打开,灰太狼说了,只有把墙上的机关按钮全都点亮,懒羊羊才能获救。我们快来看一看,这些按钮是怎么样排列的?(一个三角形,一个正方形)小朋友说得真好,接下来应该怎样排?(引导幼儿按规律将陷阱找出来)小结:全体幼儿说一遍。师:哈哈,灰太狼终于被打败了。 6、(师播放第六张幻灯片)今天是美羊羊的生日,美羊羊邀请戚老师和小朋友一块去参加,可是我送给美羊羊的礼物还没有准备好,小朋友快来帮帮我吧? 看,老师准备了一条项链,这条项链是什么颜色的呀?(粉、黄),它是怎么排列的?这条项链是粉珠珠、黄珠珠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这条项链还没做完呢,哪个小朋友来帮我做完,看看后面应该排什么颜色的珠珠呢?(请一幼儿师范)做完后完整说一说。 7、师引导幼儿自由选择颜色串项链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许多的方形的小珠子,它们都有什么颜色?小朋友也来做一条漂亮的项链送给美羊羊吧?让两种颜色的小珠子一个隔一个串起来。活动结束:师请幼儿按照一男一女的规律排成一队参加美羊羊的生日宴会。活动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让数学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利用生活中常见事物,由浅入深逐步进入题,由此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主体性发展。数学《排排队》是一节按规律排队的活动。让孩子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操作的乐趣。对于第一次接触按规律排队。通常孩子们都感觉比较困难。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排队对于孩子们比较贴近他们的的生活,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让孩子们亲身参与,感受排序是有规律的。在后面的操作部分孩子完成得都很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一种轻松而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孩子对按规律排队掌握也比较好。
第15篇、小班数学好吃的水果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水果的整体与局部的对应关系,复习"4"以内的按数取物。 2、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3、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一些常见水果。 2、材料准备:PPT《好吃的水果》、菠萝一个、水果整体和局部图片、操作纸盆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小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猜一猜1、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水果,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 媒体操作: 播放课件第二页,菠萝局部(继续播放,出现更多局部,直到幼儿猜出完整的)2、摸一摸:菠萝的皮是什么感觉?(拿出菠萝请幼儿逐个摸一摸)小结:菠萝的外面的皮是一块一块的,上面还有许多叶子,摸上去是硬硬的、刺刺的。 3、找一找:菠萝找朋友媒体操作: 播放课件第三页,出示三种水果的局部菠萝宝宝要找和他一样的朋友,这三种切开来的水果哪种是菠萝宝宝的朋友。 媒体操作: 继续播放课件第三页,出现其他两种水果。 幼儿讨论:还有两种是什么水果,他们切开来像什么? 小结:还有两种水果宝宝是橙子和杨桃,他们切开来的样子都不一样,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一朵花。 二、水果宝宝找朋友1、我们一起来选水果,请你们每人挑选一样你喜欢的水果。 2、你们选了什么水果? 小结:你们的水果有的是整个,有的是切开来的3、游戏:水果宝宝找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水果宝宝找朋友的游戏,现在要请你们去找和自己一样的水果宝宝手拉手坐下来。 4、共同检验(请幼儿两两介绍找的水果名称,如:我们是西瓜)提升:两个切开来的水果都是橙子,但是他们切得方法不一样所以切开来的样子就不一样)5、问题:我们今天认识了整个的水果宝宝和切开来的水果,数一数有几种水果宝宝? 三、做水果色拉1、幼儿讨论:这里有了这么多水果,这些水果可以怎么吃呢?(剥着吃、切开来吃、榨果汁、做果酱)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我们一次吃到几种水果,把水果做成色拉。 媒体操作: 播放课件第四页,出示水果色拉。 2、关键问题:我先来选要做水果色拉的材料,你们帮我看看,老师这盘色拉需要什么水果? 媒体操作: 播放课件第五页,出示盘子以及卡片。 小结:这盆水果色拉需要1个橙子、五片西瓜。 媒体操作: 继续播放课件第五页,出示正确答案。 3、幼儿示范:请一名幼儿上来拿拿看。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指导。(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5、共同检验,我们一起来看看选的水果对不对。 6、游戏:做色拉。儿歌:拌拌拌,拌色拉。苹果草莓放进去。(手中有这样水果的幼儿站起来做拌色拉的动作,反复进行3~4次)活动反思: 幼儿从出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的要和数学打交道,从而获得有关事物间数量关系的知识。如:家里许多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一包饼干打开有许多块……为了让宝宝们更好的感知这种量的关系。我通过游戏的方法带孩子们认识“1”和“许多”的关系。只学习“1”和“许多”相对年龄段低的幼儿而言较枯燥,但伴随游戏活动,就会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满足幼儿游戏和好动的需要,又能很好地完成数学教育目标,所以我选择游戏“摘果子”和“吃香蕉”作为小班幼儿学习区别 “1”和“许多”关系的教材。小班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我通过游戏、直观的教具:“大象伯伯和果子”、“香蕉”在营造氛围的同时适当渗透认知,让幼儿了解“ 1”和“许多”的关系的学习。使幼儿在游戏中建立初浅的数概念。上课时,我明显感觉到孩子们有兴趣,自己愿意学。在刚开始摘果子的这一环节中,我原本以为小班新生会比较乱,没有秩序,没想到口令一发出:“请每个小朋友去帮大象伯伯摘一个果子的时候,摘完马上回座位高高举起你的果子给大象伯伯看。”每个小朋友都迅速完成了任务,看来宝贝们都很想做大象伯伯的好帮手。之后我又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我是想用反复强调提问的方式使幼儿感知许多可以分成很多的1 个……这种反复强调使幼儿印象更深刻,每次的小结又使幼儿进一步加深理解。
第16篇、小班数学小动物去旅行教案反思
游戏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各种小动物和不同的车,感知4以内的数量。 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和比较的能力。 3.增强对大自然和动物的敬爱之情。 4.发展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游戏准备:动物图片、各种车图片ppt游戏过程: 一、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些小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小动物吃东西---能手口一致的数数. 1、小朋友你们看有哪些小动物来了呀?(猫、兔、狗、猴)2、他们分别都来了几只呢? 3、小动物肚子饿了,请小朋友帮忙分下东西,要求一只小动物吃一个东西(请个别幼儿操作)教师小结:一只小动物吃一个东西,几只小动物就吃几个东西。 三、小动物旅行------用对应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1、小动物都非常感谢你们,说你们真棒,没有给他们分错东西让他们每个人都吃到了。 2、现在别的小动物听说你们这么能干都想请你帮忙,你瞧这群小动物想去旅行也来找你们了。 (1)、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有些什么内容。 (2)、引导幼儿观察图片上小动物和车子的数量。 (3)、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你要让这些小动物都坐什么车去?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活动反思:通过本节活动我以小动物旅行的过程贯穿始终,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幼儿抢着回答问题,尤其在小动物爬山比赛的那一个环节幼儿非常的投入,非常的好奇,想知道小动物是怎样爬山比赛的,最后谁得了第1名?谁得了第2名?谁得了第3名?整节活动下来幼儿掌握还很不错,就是在最后一个“坐火车”游戏的环节中,孩子们有点乱,有个别幼儿找不对自己的车厢拥挤在一起,这一失误也在于我没有事先给孩子们用纸板把车厢分开孩子们一看一目了然,就不容易站错,这是我以后再设计游戏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应考虑周全。
第17篇、小班数学晒被子教案反思
活动说明: "小被子要经常晒一晒"是新教材中的一个生活内容,前段时间给孩子们讲了故事"香香的被子"之后,"晒被子"一度成为孩子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有的孩子还将这一内容在角色游戏中体现了出来。于是,我也趁热打铁,把这个孩子们感兴趣的场景迁移到了本次数学活动中。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马上进入"角色",思维也活跃起来。借助于对动物基本食性有所了解的已有经验,他们很快猜出了小动物被子上的图案,继而很顺利的完成了第一环节按颜色对应的要求。 在第二环节,对应的要求被提升的到了两个维度:既要颜色对应又要数量对应。借助于有趣的场景和便于操作的材料,孩子们完成得也比较顺利。一直到第三环节,由于又转换了新的场景,孩子们始终十分投入,完成得也较好。 对于本次活动中教学具的设计,我也是经过一番思考的,既要能较好的营造出游戏场景,又要能便于幼儿的操作,还采用不同的形式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夹夹子、粘贴、整齐摆放),也对提升幼儿思维起到了推动作用。 活动目标: 1、在帮小动物晒被子的情境中尝试按颜色和数量(4以内)进行对应匹配。 2、初步知道晒被子的好处。 3、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事先有晒被子的经验,以及对动物的习性有简单了解。 2、材料准备: (1)教师演示用PPT课件。 (2)展板:一面为草地背景挂有供幼儿"晒被子"的夹子,展板上方有1-4的数字标记;另一面为4幢房子背景,每间房上分别有小动物(狗、鸡、兔、猫)标记,房内各有4张标有数字1-4的小床。 (3)操作材料:画有不同数量的小动物爱吃的食物图案的"小被子"若干。(分别为肉骨头图案的黄色被子、小青虫图案的红色被子、胡萝卜图案的蓝色被子、小鱼图案的绿色被子,图案数量分别为1-4。)活动过程: 一、观看课件,引入主题。 播放课件第一页,太阳升起来。 1、春天到了,红红的太阳出来了,小动物们会来干什么? 点击课件第一页,小动物出现。 2、哦,原来他们想趁着好天气,把自己的被子晒一晒。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晒被子吗? 3、一共来了几个小动物?是谁呀?他们的被子是什么颜色的? 播放课件第二页,小狗拿着被子出现。 4、小狗的被子真好看,(黄色)上面有什么图案?(肉骨头)原来小动物被子上的图案都是他们最喜欢吃的食物。猜猜小狗把被子晒在哪条绳子上呢?播放课件第三页。 5、依次帮助其他动物按颜色对应找到他们喜欢的晾绳,其间可让幼儿猜猜某个小动物的被子上会是什么图案? 依次播放课件第四--第九页。 二、帮小动物晒被子。 播放课件第十页,太阳出现。 1、第二天,又是一个大晴天,红红的太阳暖洋洋,晒晒被子香喷喷,小动物们又来晒被子了。这回,小动物们拿来了许多被子,都忙不过来了,想请我们宝宝一起来帮忙好吗? 2、(出示第一面展板)这是绿绿的草地,这是晒被子的夹子,夹子真漂亮,有些什么颜色呀?(红、黄、蓝、绿)我们可以把红被子夹在红颜色的夹子上,把黄被子夹在黄颜色的夹子上。 3、这里一共有4块草地,每块草地上还有一个数字标记,你们认识这些数字吗?(认读数字)4、师示范晒被子。 4、幼儿分散晒被子,师随机指导。(看清楚可以晒在几号草地?用什么颜色的夹子?)5、集体检验并纠错。 三、给小动物送被子。 点击课件第十页,太阳下山。 1、太阳下山了,我们该收被子了,收好被子,我们再帮小动物把被子送回家好吗? 2、(出示第二面展板)看看这分别是谁的家?(请幼儿辨认房子上的动物标记,如,小狗。)应该把什么样的被子送到小狗家?(有肉骨头图案的被子。)3、师示范取一条肉骨头图案的被子:小狗家有好几张小床,我这条被子应该放到哪张小床上去呢?为什么?(引导幼儿数数有几根肉骨头?如是4,就送到标有数字4的小床上。)4、让我们一起来把所有的被子都送到小动物家里好吗?送的时候要看清楚哦:先看看被子上的图案是什么?想想应该送到哪个小动物的家?再数数图案有几个?把被子送到标有相同数字的小床上。 5、幼儿分散操作,师随机指导。 6、集体检验并纠错。 7、还有一张床是空的(是数字5),想想这上面的被子会是什么样的?教学反思: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所以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操作的丰富材料的环境,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可选择性、可操作性的空间。使幼儿能独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的自主性,选择性,独立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通过一系列的游戏活动,达到了主题总目标预设的要求。
第18篇、小班数学三只大象的运木材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与三只大象的关系。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分操作材料、三只大小不同大象以及对应的三捆木头图片、PPT课件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大象)是大象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3、哪个是大象宝宝?为什么? 4、那妈妈呢? 5、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二、创设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 “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大象一家今天要感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的饱饱的才能干活,吃饭 需要什么?,碗呢?大象宝宝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只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 宝宝呢?什么颜色的? 三、情境“分香蕉”,体会香蕉的大小和三只大象的关系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2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香蕉)第一样早餐是香蕉3、哪一个给象爸爸吃?为什么?哪一个给象宝宝吃?为什么? 哪一个给象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香蕉也是最多的……四、情境“分水”, 感知“高”、“矮”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水)刚刚香蕉有大有小,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装水的瓶子有什么特征,要怎么分呢?为什么?在瓶身上标有数字最高的表上数字1、最矮的表上数字3,不高不矮的表上数字2。 几号瓶给大象爸爸吃?为什么? 几号瓶给大象宝宝吃?为什么?几号瓶大象熊妈妈?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高”、“矮”小结:大象爸爸胃口最 大,喝的水也是最多的……五、情境“运木头”,引导幼儿操作现在大象爸爸妈妈吃饱了也喝了水,就要开始工作了,今天他们的工作是要搬运木头(出示木头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哪一捆木头适合大象爸爸搬运,哪一捆木头适合妈妈搬运,小象适合搬运哪一捆呢? 小象想请芽芽一班的小朋友帮忙分木头,看看到底大象一家的成员能不能搬运适合的木头。 1.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2.请幼儿展示操作材料,集体指导。 六、游戏活动,活动反思:一、选材来源于生活。注重挖掘生活中的寻常事和平常物,如运木头和赠送礼物等活动。二、目标制定合理。该活动目标制定能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知识、技能、态度情感等方面促进幼儿发展。三、教学过程层次清晰,脉络分明。整个活动以游戏的情境贯穿始终,从让幼儿感知5以内数的数量关系到操作中进一步感知通过添上或减少的方法使两组数量变得一样多,每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过渡自然。四、教学方法灵活,师幼互动积极、有效。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集中活动还是分组操作、游戏,教师通过多通道让幼儿来感知、体验和实践。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活动,情绪愉快,各种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在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教师亲和力较强,师幼融为一体,互动积极,体现了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五、教具简单、方便、实用。如,对比卡、图片、串珠、插花、穿线动物等都利用了废旧物品,如泡沫、空塑料笔芯、废旧的塑料花、可乐瓶也被老师们当作宝贝收藏了起来,运用到教学实践当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第19篇、小班数学轻和重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知道物体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并分辨物体轻重。 3、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1、ppt课件:天平的介绍2、一筐实物(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玻璃球等)。 活动过程一、感知轻重1、出示两个沙袋大小相同,一个轻(棉花),一个重(豆子)引导幼儿观察并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 2、请个别幼儿上来掂一掂,再说说,哪个沙袋重?哪个沙袋轻? 让幼儿摸一摸,掂一掂,正确感知棉花和豆子的轻重。 二、初步认识天平1.课件演示告诉幼儿天平器是衡量两个物体轻重的一种工具。 2.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你是怎么知道的? 三、观察天平的变化1、让幼儿观察天平的变化,并说说:天平有什么变化? 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什么?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什么? 帮助幼儿正确地认识物体的轻重。 2、看图分辨轻重引导幼儿观察画面,说说:图上有什么?想一想:哪个重?哪个轻? 你是怎么知道的? 四、比较体轻重请幼儿每次拿两上筐中的实物玩一玩,掂一掂,感知两物体的重量,说一说:××轻,××重。 五、评价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同时玩了哪两样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提高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活动反思:以前,孩子们总认为大的物体就重小的物体就轻。他们是从外在感官上去判断物体的轻重,却不知物体的轻重可以测量。所以我设计的这节课以幼儿操作为主探索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第20篇、小班数学活动按量归类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学习把相同数量的实物卡归放在一起。 2、 让幼儿练习有规律的交替排列实物。 3、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PPT 表格活动过程: 一、 准确感知5以内的数量1、将水果教具贴在果树上,引出故事情景: 师: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家里有一个果园,它种的水果都熟了,就请小兔、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一起到他的果园做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小猴家的果园里都有些什么水果?(梨、苹果、桔子等水果)2、引导幼儿点出各种果树上的水果,说出各水果的总数,并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师: 哎呀!果园里有这么多的水果,那你能告诉我,果园的梨树上有几个梨子?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桔子树上有几个桔子等? 3、师:小猴今天请了很多的客人,那小猴都请了哪些客人?出示小动物,(一起数)有这么多的小动物,你们知道,每种小动物来了几只吗? 提问: 如:小兔有几只?(小兔1只、小猫2只、小狗3只、小鸡4只、小鸭5只),请幼儿点数小动物,说出总数,并用数字表示出来。 小结:嗯!小朋友们都数的很对。 二、按量归类1、今天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小猴有点忙不过来了,它想请你们帮帮忙,一起来招待客人,给动物们送水果,好吗?(启发幼儿按数字分水果,在小动物下面1对1地粘贴1个水果。)2、师:你们看,这里有几只小鸡?(4只)。那谁知道要给四只小鸡送几个水果吗?请小朋友找一找,什么水果和小鸡的数量一样也是(引导幼儿寻找与4只小鸡一样多的水果并点数验证。)小结:对了,他们的数量都是4,所以我们就把数量相同的卡片放在一起。而且要边放边说:4只小鸡和4个橘子放在一起。(老师示范)。 3、师:谁知道小鸭子吃什么水果呢?你来找一找,把水果送给它吃,好吗? 师:小朋友真棒!但是还有一些小动物没有吃到水果,谁能把水果送给它们,你想先送给谁呢?(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其他幼儿验证。)4、师:他放得对吗?说说谁和谁放在一起,为什么把他们放在一起?(引导幼儿大胆的表述)。 三、幼儿操作师:1、小动物们吃了小猴果园里的水果,都很开心,天快黑了,小动物们想要回家了,它们都住在动物王国里,动物王国里的房子呀!它们的门牌号是用点点来表示的。(老师展示房子,并认出与1-5相对应的点点数),第一组:小朋友一起来把它们送回家,好吗?这只小兔是单独的一只,我们呀就要把她送到门牌号是一的房子里。(做示范,将这只蝴蝶插摆在门牌号为一的房子里)2、第二组:这组游戏和刚做的游戏时一样的,给小动物找水果的时候,小朋友首先要看看卡片上有什么动物,数一数每种动物有几只,再找找什么水果的数量和它的数量是一样多的,最后把它们放在同一个格子里。而且要边放边说:把几的什么和几的什么放在一起。 3、第三组:我这里还有一些图片,图片上印了小动物,这些小动物要去旅行,请小朋友先数数有几个小动物,有几辆交通工具,把相同的数量用线连起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评价幼儿操作情况,六、结束活动。 让幼儿按照老师的要求收拾整理操作材料。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外面玩吧,和老师说再见。教学反思: 在设计教案的时候,考虑到要关注孩子的个体差异,因此,在为孩子准备操作材料的时候,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分发了作业纸,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教学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
相关文章
《艺术音乐教案大班100篇》:第1篇、大班音乐律动公开课我真的很不错教案设计思路:针对我园开展的"争做好孩子"评比活动,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品德,我挑选了这首歌作为对孩子的一个鼓励和带动,以激发孩子们的自
《有趣的科学教案大班100篇》:第1篇、大班科学恐龙喜欢吃什么教案反思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 2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
《幼儿科学教案大班10篇》:第1篇、大班科学活动白开水,益处大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白开水是儿童最佳的饮品。 2、鼓励幼儿多喝白开水,促进身体健康。 3、初步学习设计和制作表格的方法。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